卷之八 凤鸾飞(1)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笔炼阁主人 本章:卷之八 凤鸾飞(1)

    女和郎各扮一青衣奴与婢并受两丹诏

    纪信荥阳全主身,捐躯杵臼赵家臣。可怜未受生时禄,赠死难回墓里春。奇女子,笃忠贞,移桃代李事尤新。

    纵令婢学夫人惯,赴难欣然有几人。

    右调《鹧鸪飞》

    从来奴仆之内尽有义人,婢妾之中岂无高谊?每怪近日为人仆的,往往自营私橐,罔顾公家,利在则趋,势败则去。求其贫贱相守,尚且烦难;欲其挺身赴难,断无些理。至于婢妾辈,一发无情,受宠则骄,失宠则怨。她视主人主母,如萍水一般,稍不如意,便想抱琵琶,过别船。若要她到临难之时,拚身舍己,万不可得。世风至此,真堪浩叹。然吾观史册中替汉天子的纪将军,未尝为项羽所活;传奇中救宋太子的寇承御,未尝为刘后所宽。他如逢丑父有脱主之功,或反疑其以臣冒君,指为无礼;冯婕妤有当熊之勇,不闻以其奋身卫主,升为正宫。为此奴婢辈纵有好心,一齐都灰冷了。如今待我说个不惟不死、又得做显官的义奴,不唯全身、又得做夫人的义婢,与众位听。

    话说唐朝宪宗时,晋州有个秀才,姓祝名凤举,字九苞,少年有才,声名甚着。母亲熊氏先亡,父亲祝圣德,号万年,现为河东节度使。祝生随父在任读书,身边有个书童,名唤调鹤,颇通文墨,与祝生年相若,貌亦相似。祝生甚是爱他,朝夕教他趋侍文几,不离左右。一日,祝公因儿子姻事未谐,想着一个表弟贺朝康,是同省云州人,官拜司空,因与宰相裴延龄不协,告病在家,夫人龙氏只生一女,小字鸾箫,姿才双美,意欲以中表求婚。便修书一封,使祝生亲往通候贺公,书中就说求婚之意。祝生向慕贺家表妹才色,接了父书,满心欢喜,即日收拾行李起身。临行时,祝公又将出一封书,并许多礼物付与祝生,吩咐道:“我有个同年谏议大夫阳城,也因与裴相不合,弃官而归,侨居云州马邑县。今年三月,是他五蒨寿诞,你今往云州,可将此书礼先到马邑拜贺了阳年伯的寿,然后去见贺表叔。”祝生领命,辞了父亲,唤调鹤随着,起身上路。路上私与调鹤计议道:“此去马邑不是顺路,不如先往贺家,且待归时到阳家去未迟。”商量定了,竟取路望贺家来。正是:

    顺带公文为贺寿,意中急事是求亲。

    却说贺家小姐鸾箫果然生得十分美丽,又聪慧异常。有一待儿,名唤霓裳,就是鸾萧乳母岳老妪的甥女,也能识字知文。

    论她的才,虽不及鸾萧这般聪慧,若论容貌,与鸾萧竟是八两半斤,鸾箫最是爱她。那老夫人龙氏性最奉佛,有个正觉庵里尼姑法名净安的常来走动,募化夫人舍一对长幡在本庵观世音座前,夫人做成了幡,命鸾箫题一联颂语在上。鸾箫题道:

    世于何观,观我即为观世。

    音安可见,见音实是见心。

    题毕,夫人就教鸾箫把这几个字绣了,付与净安。净安称赞道:“小姐文妙,字妙,绣线又妙,可称三绝。小尼斗胆,敢求小姐大笔,题一副对联贴在禅房里,幸勿见拒为妙。”鸾箫说罢,便取过一幅花笺,用篆文题下一联道:

    明彻无明无无明;想空非想非非想。

    净安见那篆文写得古迹苍然,如刻划的一般,十分称赞,作谢而去。

    不想本城有个乡绅杨迎势,乃杨炎之子,向靠父亲势力,曾为谏议大夫。父死之后,罢官在家,他的奶奶亦最奉佛,也与净安相熟,常到正觉庵随喜。一日到庵中,见了长幡,净安说是贺家小姐所题,就是她写、就是她绣的,又指禅房中那一联篆字对与杨奶奶看了,极口称扬鸾箫的才貌。杨奶奶记在心里,回去对丈夫说知,便使媒婆到贺家来替公子求亲。贺公素鄙杨迎势的为人,又知杨公子蠢俗无文,立意拒绝了。杨家奶奶又托净安来说合,贺老夫人怪她在杨奶奶面前多口,把她抢白了一场。净安好生没趣,自此也不敢常到贺家来了。正是:

    女郎虽有才,未可露于外。

    三姑与六婆,入门更宜戒。

    贺公既拒绝了杨家,却与夫人私议道:“女儿年已及笄,姻事亦不可迟。表兄祝万年有子名凤举,年纪与吾女相当,他在龆龀时,我曾见他生得眉清目秀,后来踪迹疏阔,久未相会。近闻他才名甚盛,未知实学如何?若果名称其实,便可作东床之选。惜我迟了一步,不能面试他一试。”正说间,恰好阍人来报:河东节度祝爷差公子赍书到此求见。贺公大喜,随即整衣出迎。祝生登堂拜谒,执礼甚恭。贺公见他人物比幼时更长得秀美,心中欣悦。寒温毕,祝生取出父亲书信送上。贺公拆开看了,见是求婚之意,便把书纳于袖中,对祝生道:“久仰贤侄才名,渴思面领珠玉,今幸惠临,可于舍下盘桓几时,老夫正欲捧读佳制,兼叙阔。”祝生唯唯称谢。茶罢,请出老夫人来拜见。夫人看了祝生人物,亦甚欢喜。

    贺公道:“舍下有一梅花书屋,颇称幽雅,可以下榻。”说罢,便教家人收拾祝生行李,安放书屋中,一面即治酒在彼伺候。

    不多时,家人报酒席已完。贺公携着祝生,步人那梅花书屋来。只见屋前屋后遍植梅花,果然清幽可爱。中间设下酒席,二人揖逊而坐,举觞共饮。此时已是二月下旬,梅花大半已谢,风吹落花飞人堂中。酒过数巡,贺公对着祝生道:“老夫昨见落梅,欲作一诗,曾命小女做来。今贤侄高才,未识肯赐教一律否?”祝生欣然领诺。贺公送过文房四宝,祝生握笔在手,对贺公道:“不知表妹佳咏用何韵,小侄当依韵奉和。”贺公道:“韵取七阳,用芳香霜肠四字。”祝生听罢,展纸挥毫,即题一律道:

    皎皎霓裳淡淡妆,羞随红杏斗芬芳。

    冲寒曾报春前信,坠粉难留雨后香。

    恍似六花犹绕砌,还疑二月更飞霜。

    惟余纸帐窥全影,梦忆南枝欲断肠。

    题毕,呈与贺公看了,大赞道:“贤侄诗才清新秀丽,果然名不虚传。”祝生道:“小侄不惜献丑,乃抛砖引玉之意。敢求表妹佳章一读。”贺公便把祝生所作付小童传进内边,教换小姐的诗来看。小童去不多时,送出一幅花笺来。祝生接来看时,上写道:

    游蜂争为杏花忙,知否寒枝有旧芳。

    雨洗轻妆初堕粉,风飘素影尚流香。

    沾泥似积庭余雪,点石疑飞岭上霜。

    天宝当年官树畔,江妃对此几回肠。

    祝生看了,极口称赏道:“表妹才情胜小侄十倍。珠玉在前,觉我形秽矣。”贺公笑道:“不必太谦,二诗可谓工力悉敌。”说罢,命酒再饮。饮至半酣,贺公欣然笑道:“老夫向为小女择配,未得其人。今尊翁书中欲以中表议婚,贤侄真足比温太真矣。”祝生大喜,起身致谢。当日二人饮酒尽欢而罢。

    至晚,祝生宿于书屋中,思量小姐诗词之妙,又喜又疑,想道:“女郎如何有此美才,莫非是他父亲笔削过的?”又想道:“即使文才果美,未知其貌若何?我须在此探访个确实才好。”次早起来,去书箱中取出一幅白鲛绡,把鸾箫这首诗录在上面,时时讽咏。早晚间贺公出来与祝生叙话,或议论古人,或商确时务,祝生应对如流。或有来求贺公诗文碑铭的,贺公便央祝生代笔,祝生挥毫染翰,无不如意,贺公十分爱敬。

    祝生在贺家一连住了半月有余,调鹤私禀道:“老爷本教相公先到阳爷家贺寿,今寿期已近,作速去方好。”祝生此时未曾访得鸾箫确实,哪里肯便去。调鹤见他踌躇不行,又禀道:“相公若还要住此,不妨到阳家去过,再来便了。”祝生想道:“我若辞别去了,怎好又来?”因对调鹤道:“此间贺老爷相留,不好便别。阳爷处,你自去把书礼投下罢。”调鹤道:“老爷书中已说相公亲往,如今怎好独差小人去?”祝生想了一想道:“你与我年貌彷佛,况我与阳爷未经识面,你今竟假扮着我代我一行,有何不可。”调鹤道:“这怎使得?小人假扮着去不打紧,倘或阳爷治酒款留,问起什么难应答的话来,教小人哪里支吾得过?”祝生道:“你只推说要到贺表叔家问侯,一拜了寿,就辞起身便了。”说罢,便取出书信礼物,并将自己的巾服付与调鹤,教地速去速回。调鹤没奈何,只得将着书礼,雇下船只,收拾起身。到了船中,换了巾服,假扮着祝生,自往马邑去了。

    且说祝生住在贺家,不觉已是三月中旬。清明时候,贺公举家要去扫墓。鸾箫小姐以微恙初愈,不欲随行,夫人留霓裳在家陪侍,其余婢仆尽皆随往。贺公意欲约祝生同去墓所闲游,祝生打听得鸾箫独自在家,便想要乘此机会窥探些消息,乃不等贺公来约,先推个事故出外去了。约莫贺公与夫人等去远,即回身仍到贺家,在书斋左侧走来走去,东张西看。却又想:“小姐自在深闺,我哪里便窥视得着?”心中闷闷,只得仍走入书屋中兀坐。

    却说鸾箫自见了祝生的诗,十分赏叹,把来写在一幅绛鲛绡之上,朝夕吟味。那日夫人出外,鸾箫独与霓裳闲处闺中,复展那诗观看,因戏对霓裳道:“祝家表兄第一句诗,便暗合着你的名字,莫非他与你有缘。”霓裳笑道:“小姐若得配才郎,霓裳自当在抱衾与蒨之列。”鸾箫道:“祝表兄诗才虽妙,未知人物如何?”霓裳道:“今日乘夫人不在,小姐何不私往窥之?”鸾箫道:“倘或被他瞧见了,不当稳便。”霓裳道:“小姐与祝生既系中表兄妹,相见何妨?”鸾箫沉吟道:“我见他不妨,却不可使他见我。我今有个道理。”霓裳道:“有什道理?”鸾箫道:“把你身上的青衣来与我换了,我假扮了你,去窥他一面。倘他见了我问时,我只说是你便了。”霓裳笑道:“祝生的诗既比着霓裳,今小姐又要扮做霓裳,使霓裳十分荣耀。”说罢,便脱下青衣与鸾箫改换停当。

    鸾箫悄地步至梅花书屋,只推摘取青梅,竟走到庭前梅树之下。祝生正闷坐无聊,忽然望见一个青衣女子,姿态异常,惊喜道:“夫人已不在家,此必是小姐的侍儿了。”忙趋上前唱个肥诺道:“小娘子莫非伏侍鸾箫小姐的么?”鸾箫看那祝生时,丰神俊爽,器宇轩昂,飘然有超尘出俗之姿,心中暗喜,慌忙回礼道:“妾正是小姐的侍儿霓裳也。”祝生听说名唤霓裳,笑道:“只霓裳两字便是妙极,小生前日诗中曾把佳名与梅花相比,何幸今日得逢解语花。”鸾箫道:“郎君尊咏,小姐极其称赏,未识小姐所作,郎君以为何如?”祝生道:“小姐诗才胜我十倍,但不知此诗可是小姐真笔?”鸾箫道:“不是真笔却倩谁来?”祝生道:“只伯是你老爷笔削过的。若小姐果有此美才,小生有几个字谜,烦小娘子送与小姐猜一猜,看可猜得着?”说罢,便去书斋中取出一幅纸来。鸾箫看时,第一个字谜道: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

    不可在上,且宜在下。

    第二个字谜道:

    兄弟四人,两个落府。

    四个落县,三个落州。

    村里的住在村里,市头的住在市头。

    第三个字谜道:

    草下伏七人,化来成二十。

    将人更数之,又是二十七。

    第四个字谜却是一首《闺怨》,其词曰:

    一朝之忿致分离,逢彼之怒将奴置。

    妾悲自揣不知非,君恩未审因何弃?忧绪难同夏雨开,愁怀哪逐秋云霁。

    可怜抱闷诉无门,纵令有意音谁寄?若断若连惹恨长,相抛相望想徒系。

    一息自挨仍自怜,小窗空掩常挥泪。

    鸾箫看罢,微笑着:“这个有何难猜,还你小姐一猜便着。”言讫,便持进内边与霓裳看。霓裳未解其意,鸾箫道:“第一谜是指字中那一画,第二谜是指字中那一点,第三谜是‘花’字,第四谜是‘心’字,合来乃‘一点花心’四字。”霓裳听罢,仔细摹拟了一遍,称赞道:“此非祝郎做不出,非小姐猜不出,小姐何不也写几句破他?”鸾箫应诺,便于每一谜后各书四句,其破一画谜云:

    在酉之头,在丑之足。

    在亥之肩,在子之腹。

    其破一点谜云:

    其二在秦,其一在唐。

    其四在燕,其五在梁。

    其破花字谜云:

    五行属于木,四时盛在春。

    或以方彩笔,或以比佳人。

    其破心字谜云: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变化总无穷,通达是其用。

    鸾箫写完,将来袖了,再到书斋送与祝生观看。祝生惊叹道:“小姐才思敏妙如此,前诗的系真笔无疑矣。”鸾箫道:“方才小姐见摘去青梅,吟待四句,郎君也请吟一首。”祝生道:“愿闻小姐佳咏。”鸾箫便念遣:

    如豆梅初吐,枝头青可数。

    青时未见黄,酸中还带苦。

    祝生听了,笑道:“这是小姐嘲笑我了。她道我尚是青矜,未登黄甲,既饶酸风,又多苦况。我今试赓俚句,聊以解嘲。”遂授笔连题二绝,其一曰:

    当年煮酒论英雄,曾共曹刘肴核供。

    世俗莫将酸子笑,遨游二帝藐王公。

    其二曰:

    耐尔流酸爱尔青,秀才风味类卿卿。

    莫嫌炙得眉痕皱,调鼎他年佐帝羹。

    鸾箫看了,笑道:“二诗殊壮,但只自负其才,不曾关合在小姐身上去。”祝生道:“要关合到小姐身上也不难。论我胸中抱负,自比青梅,若论我眼前遭遇,正不及青梅哩。待我再题一绝。”又题道:

    香闺食果喜拈酸,妨尔常邀檀口含。

    最是书生同此味,风流未得玉人谙。

    鸾箫见了道:“这只就青梅关合小姐,还可竟把青梅比得小姐么?”祝生道:“这也不难。”便又题一绝道:

    溅牙能使睡魔降,止渴徒教望眼忙。

    中馈得伊相赞佐,和羹滋味美还长。

    鸾箫见诗,笑道:“前两句略轻薄些,后二句居然指为中馈,未免唐突。”祝生道:“诗中之谜,都被小娘子猜着。小生心事,小娘子已知。量小姐心事,亦唯小娘子知之。待我再题一绝,便将青梅比着小娘子。”又题道:

    倾筐当日载风诗,常伴佳人未嫁时。

    实七实三频数处,深闺心事只伊知。

    鸾箫见他笔不停挥,数诗立就,称叹道:“郎君如此美才,我家小姐自然敬服。我当以尊咏持送妆台。”祝生道:“我与你家小姐原系中表兄妹,可请出来一见否?”鸾箫道:“小姐怎肯轻易出来?待我替你致意便了。”说罢,转身要走,祝生向前拦住道:“难得小娘子到此,幸勿虚此良会。我若非与你有缘,何故拙句暗合芳名。今纵未得小姐遽渡仙桥,愿得与小娘子先解玉癿。”鸾箫羞得脸儿红晕,说道:“郎君放尊重些,老爷、夫人知道,不是耍处。况小姐不时叫唤,若逗留太久,恐见嗔责。我去也!”祝生拦她不住,只得由她去了。

    鸾箫回至香闺,把上项话一一对霓裳说知。霓裳听罢,触动了一片芳心,想道:“今日小姐把我妆得十分好了,祝郎心里已记着‘霓裳’两字。只是徒受虚名,却无实际。倘异日祝郎真见我时,道我不是昔日所见的霓裳,那时只怕轻觑绿衣,不施青眼。不若我今夜假妆小姐,暗地去与他相会,先定下此一段姻缘,也不枉他诗中巧合我的名字。”私计已定,便窃了鸾箫写的那幅绛鲛绡藏在身边,只等夜深,瞒着鸾箫行事。正是:

    你既妆我,我也妆你。你不瞒着我,我偏瞒着你。你妆我,不瞒我,是高抬了我。我妆你,偏瞒你,怕点辱了你。

    且说祝生见了假霓裳之后,想道:“侍儿美丽若此,小姐可知。”又想道:“人家尽有侍儿美似主儿的,若小姐得与霓裳一般,也十分够了,只可惜她不肯出来一见。”痴痴地想了半晌。

    到得抵暮,贺公与夫人等都回来了。当晚贺公又与祝生闲叙了一回,自进内边。祝生独宿书斋,哪里睡得着?见窗外月光明亮,便走到庭中梅树之下,仰头看月。正徘徊间,忽听书房门上轻轻叩响,低叫开门,好像女人声音。祝生连忙开看,只见一个美人掩袖而进,月光下见这美人凝妆艳服,并不是日间青衣模样。祝生惊问道:“莫非鸾箫小姐么?”霓裳也在月下仔细看了祝生,果是翩翩年少,私心甚喜,低应道:“然也。妾因慕表兄之才,故今夜瞒着侍婢霓裳,特来与兄面计终身之约。”祝生喜出望外,作揖道:“小生得蒙垂盼,实乃三生有幸。”霓裳取出那幅绛鲛绡,送与祝生道:“此妾手录尊咏《落梅诗》在上,梅者媒也,即以此赠兄为婚券。”祝生接了,称谢道:“小生拙句,得蒙玉手挥毫,为光多矣。”便去取出那幅白鲛绡来,递与霓裳道:“小姐佳章,小生亦录在这鲛绡上,今敢以此为酬赠。”霓裳接来袖了,说道:“只此已定终身之约,妾当告退。”说罢,假意要行。祝生忙扯住道:“既蒙枉临,岂可轻去?况月白凤清,如此良夜何!”一头说,一头便跪下求欢。霓裳用手扶起道:“若欲相留,兄可对月设誓来。”祝生即跪地发誓道:“我祝凤举若忘鸾箫小姐今日之情,苍天鉴之。”誓毕,把霓裳搂到卧榻前,霓裳做出许多娇羞之态,祝生为之款解罗襦,拥入衾中就寝。但见:

    粉面低偎,朱唇羞吐。一个把瑶池青鸟认作王母临凡,一个是崔府红娘权代双文荐枕。一个半推半就,哪管素霓裳忽染新红;一个又喜又狂,也像青梅诗连挥几笔。一个只道日里侍儿脱去,今何幸小姐肯来;一个正为早间小姐空回,故弃我侍儿当夕。一个只因落花首句巧合阿奴小名,特背娘行偷期月下;一个自喜倾筐一篇打动深闺心事,遂将玉人引至灯前。一个把慕鸾箫的宿愿了却十分,尚有几分在霓裳身上;一个听呼表妹的低声连应几句,曾无半句入小姐耳中。两幅鲛绡凑成一幅相思帕,三星邂逅先见双星会合时。

    两个恩情美满,鸡声三唱,霓裳起身辞去。祝生问以后期,霓裳道:“既已订约百年,岂可偷欢旦夕。兄今宜锐意功名,不必复作儿女眷恋。”说罢,启户徐行。祝生送了一步,珍重而别。

    次日,鸾箫寻不见了绛鲛绡,只道昨日往来书斋遗失在路上,命霓裳寻觅,霓裳假意寻了一回,只说寻不着,鸾箫只索罢了,不在话下。

    却说调鹤假扮祝生到阳城家中拜寿,阳公见他人物清雅,哪里晓得是假的?再三留款,调鹤只推要往贺家,连忙告辞。临别时,阳公道:“目今朝廷开科取士,贤侄到今表叔家去过,就该上京赴试了。”调鹤应诺。回见祝生,具道前事,并促祝生起身。祝生此时心事已定,亦欲归报父亲,商议行聘,即束装而行。贺公治酒饯别。祝生讨了一回书,星夜回到河东,拜见父亲。祝公见回书中已允姻事,大喜,随即遣媒议聘。一面打发祝生上京应试。祝生领了父命,携着调鹤,即日起身去了。

    是年河东饥谨,百姓流离,祝公屡疏告荒。宰相裴延龄不准其奏,祝公愤怒,特疏专劾裴延龄不恤天灾,不轸民命,乞斩其首以谢天下。裴延龄大怒,使奏称祝圣德妄报灾荒,侵欺国税,不加重治,无以儆众。奉旨祝圣德逮系至京下狱治罪,其亲属流窜岭南。那时祝生正在途中,闻了这消息,吃惊不小。泣对调鹤道:“老爷忤了权相,此去凶多吉少,我又流窜烟瘴之地,未知性命如何,祝氏一门休矣。”调鹤道:“老爷平日居官清正,今必有人申救,量无大祸。倒只怕岭南烟瘴之地,相公去不得,如何是好?”祝生听了,掩面大哭。调鹤沉吟道:“老爷只有相公一子,千金之躯,岂可轻去不测之乡?小人有个计较在此,可保相公无事。”祝生急问何计,调鹤道:“小人原曾扮过相公的,今待小人仍把巾服穿了,扮做相公,竟往官司投到,听其押送岭南。相公却倒扮做从人模样,自往别处逃生。”祝生道:“这使不得,前番阳家贺寿,是没什要紧的事,不妨代我一行。今远窜岭南,有性命之忧,岂可相代?”调鹤慨然道:“说哪里的话,小人向蒙恩养,今愿以死报。”祝生泣谢道:“难得你有这片好心,真恩胜骨肉,我今与你结为兄弟。倘天可怜见,再有相见之日,勿拘主仆之礼,你认我为兄,我认你为弟便了。”说罢,走到僻静处,大家下了四拜,把身上衣服换转。调鹤扮了祝生,即往当地官司投到,自称是祝公子,因应试赴京,途中闻有严旨,特来待罪。官司录了口词,一面申报刑部,一面差人将本犯押送岭南。公差领了官批,押着调鹤即日起行。行了几日,路过马邑县,那阳城闻祝公子被窜,路经本处,特遣人邀请到家。

    调鹤前曾假扮祝生,见过阳公,今番阳公只认调鹤是真正公子,执手流涕,厚赠盘缠。又多将银两赏赐防送公差,教他于路好生看觑。调鹤别了阳公,自与公差到岭南去了。正是:

    勉强倒是贺寿,情愿却是捐生。

    前日暂时弄假,今番永远即真。

    且说祝生假扮做从人模样,随路逃避,思量没处安身,欲仍往贺家,“怕他家中人已都认得我,倘走漏消息,不是耍处。“因想道:“不如到马邑县投托阳年伯罢。”又想道:“前日拜寿不曾亲往,今日怎好去得?纵使阳年伯肯留我,他家耳目众多,哪里隐瞒得过?”踌躇半晌,心生一计道:“我到阳家,隐起真名,倒说是书童调鹤,因家主被难,无可投奔,特来依托门下便了。”私计已定,星夜奔到马邑,假装做调鹤,叩见阳公。阳公念系祝家旧仆,收在书房使唤。祝生只得与众家童随行逐队,权充下役。正是:

    只愁季布难逃死,敢向朱家惜下流。


如果您喜欢,请把《五色石》,方便以后阅读五色石卷之八 凤鸾飞(1)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五色石卷之八 凤鸾飞(1)并对五色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