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寮训子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邵彬儒 本章:茅寮训子

    清朝满州之官,并无姓氏,只以名为姓焉。康熙年间,满州有一人,叫做同贞,为官做到官詹之职。同贞有结发之妻,生了三子。不幸中年妻死,续娶填房一个汪氏,一分美貌聪明,系旗下人家女也。汪氏归来,持家极有礼法。厚待丈夫三子,意极仁慈,作如自己所生,无分别也。同贞性气刚直,遇事不合,便忿忿不平。后因一件案情办得太烈,致朝臣执奏,削职抄家,产物一空,渐成贫困。汪氏极力撑持,帮助其夫用度。

    同贞不以失官为意,贫淡顺其自然。

    未几,同贞死,汪氏哭绝,痛不欲生,水浆不肯入口,决意同亡。既而覆想一下:“敢死易,养仔难,连自己死埋,个班仔向谁倚赖?况且先夫临死,曾经吩咐床前,要我抚养诸儿,不可置之度外。若使自寻短见,夫在九泉之下,依然紧皱双眉。”左想右思,死去亦难,不死亦苦,人生天地,不怕做辛苦事,还期苦尽甘来。于是立硬心肠,咬牙抵住,勉强起立,打点殡葬事宜,受痛含悲,难向诸儿解说。三子只知啼饿,谁怜寡母肠断魂离,哭泪难干?惟有叫夫知道而已。

    其时,汪氏守寡,年仅廿二岁也。家既贫,无人照顾一二,备极艰辛。惟望三子学问能成,方有生路。勉强请一个先生来教三子,将所住之屋,截出一半做书馆。典当衣服首饰,备买纸笔,与及经书。先生金其价亦廉,而饮食供奉之情极尽诚敬。捱了一年,而贫更甚,渐不能当。想叫三子出外从师,难供费用,于是自己教训。手勤纺绩,口授经书,三子企立一旁,眼观耳听。有时天寒冰冻,灯光如豆,火不成红,而冷雨凄风俗话倾谈二集??破窗乱打,犹执诸儿之手,指向卷上,字句分明,而哽咽一声,不禁泪流满面者矣。诸子旁侍亦泣,于是掩卷收灯,回床而睡。

    枕孤被烂,破席零星,犹嘱诸儿,各于床上念书,沉吟覆记。

    仅到五更,叫诸儿复起诵读,而汪氏已离床开卷矣。及后,并无钱赁屋,无处栖身,因赁一空地,篷结茅寮,母子居祝或早朝无米煮,近晚食粥一餐,教三子奋志读书,要做好人,以承祖父之志。三子若有懒惰,散步游行,汪氏则啼哭呼天,自怨自责。三子恐惧,即时跪在母前,认了不是,愿自后遵从母教,不敢荒疏。汪氏然后收泪止啼,方肯饮食。三个仔兄弟相劝,你劝我、我劝你,务要发奋做起人来,以慰老母之德。由是真正用功,苦心习练。每朝清晨到老母面前,拜了三拜,然后虚心下气,企在于旁,以听老母吩咐,若无别话,各去攻书。

    “至康熙癸丑科,大仔叫做逢泰,细仔叫做满保,两个中了举人。申戌科,逢泰中进士,点翰林。庚辰科,满保中进土,点翰林。丙戌科,第二仔叫做元旦,亦中了举人。三子皆登科甲。康熙三十六年冬月,第三仔满保升去福建做抚台。康熙四十年,满保又升福建浙江做两省总督。此时老母汪氏做了太夫人矣,随任在衙门享福,凡地方有关于大利大害者,时时问及其子,满保亦虚心禀告,与太夫人斟酌,而力行之。康熙五十六年,大仔逢泰出身去陕西,做钦差学院大人,太夫人教以“公明”两字,逢泰谨遵母教。康熙六十年五月,太夫人身中染病,满保小心奉事,五更早起,即往床前问安,药汤茶饭,定必自己亲手捧向母前,劝其饮食,从旁企住,等候太夫人饮完食完,再问可否,然后告退。时值福建台湾朱一贵招聚匪徒作乱,至数十万贼攻破城池。满保奉旨征打台湾,起程既去,过了重洋。太夫人修书寄满保云:“儿乃尽力出征,不必以老母为念,你母亲今好了,饮得食得,你不须忧,务宜一战功成,俗话倾谈二集??以报朝廷之望。”其实太夫人身犹有病也。及六月,台湾征平文书报到,太夫人喜动颜色,焚香禀告天地,叩谢神恩。谓家人曰:“台湾平,地方宁,社稷无疆土之忧。儿能了此事,我安乐矣。”闰六月十三日卒,死时光气满容,清风拂拂,虽大暑时候,而一室生凉,若有冰霜之象。见者皆称爽朗,共以为奇。

    考太夫人汪氏之品格也,其貌美而正,其气清而静,其心切而平,其志坚而苦。当年少也,不施脂粉,至憎卖弄风情。

    及随任也,不看戏景,至恼游行散荡。教媳妇习礼,待婢女极慈,尝谓新妇曰:“妇女读书识字,原是有用之人,至为好事。

    若不习礼义,不重名节,就读千万卷,终何用哉?只知学吟诗,学作对,要人称做才女,便自满足,而于大道理不晓一分,居家庭亦无好处,所谓枉读诗书,亦无谓也。更有等妇女,生来庸俗,以正经书卷唔看得入眼,正经道理唔动得人心,专爱看邪书、、歌曲、淫词,自号风流,以为潇洒,谁不知满纸邪气,满眼淫情,日夕流连,心神变动,日久不觉流于下贱,误入迷途者有矣。故好插花搽粉者,惹人邪意也,好行游看戏者,自起浮情也。故为妇女,无论聪明愚拙,富贵贫难,总要存一片真心,一点正气,然后生居世上,不在为人,天必之,而鬼神亦敬之矣。”其教媳妇之道如此,子孙传为家训,故其家多正静焉。太夫人享年七十二,众称其福禄寿全。

    汪氏守寡之时,年廿二岁,生得聪明秀丽,何忧无别处栖身?况前头仔三个又非自己亲生,苦乐奚堪?

    在他人多有不安于其室矣。汪氏之心,无分彼此,三子非他,系丈夫之子也,爱丈夫而不爱其子,丈夫岂能安乎?惟看得丈夫真,然后爱得三子切。一班幼小,只晓得缨嘤啼饿,何知母氏伤怀?吾想此时媒人婆、俗话倾谈二集??竹笋智,纷纷来到,劝其改嫁者不少矣。汪氏以安于受苦抵之铁石心肝,终难转动。独是一贫如洗,无米难炊,忍饿抵饥,凄凉多少?汪氏立定主意,只思教子成名,苦读寒窗。知严师原是慈母,茅察斗大,有玉堂金马之人。辛苦十年,一生富贵,子官,总督,自己封一品太夫人,所谓苦尽甘来,竟如所望。世间亦有青年而守寡者,其困苦亦有相同,有教子之心,未必有如是之真、如是之切矣。何况非自己所出,原系前头仔者。诚即自己所生,亦不过宝之爱之,如掌上之珠,作心头之血,只忧他唔养得大,唔高得快。

    有的好食让他食之,有的好着让他着之,断不肯打一棍、骂一言,如鸡之护雏,牛之引仔,只恐相离相失,而不知有严束之道焉。又安肯治其子用苦功,捱苦境,苦心习练,苦忘琢磨也哉?所以寡妇之子,每多学坏,至不成人,其母有以纵之也。又有守寡之妇,饱衣足食,度日宽容正直,矢志坚贞,起居清净,修善修德,爱己爱人,将来德荫儿孙,魂归乐国,堪称贤妇,谓之能人。而乃有浮荡之气不收,懒情之情日纵,待人无礼,治己无方,以赌博为奇,以游行为乐,不和于众,不合于家,或太骄奢,或太吝惜,虽称守节之名,而不知所谓守者,谨守规模也。所谓节者,行为节度也。失其真实,所以受人弹、受人笑者亦有之。若汪氏太夫人,可为守节中之表表特出者矣。


如果您喜欢,请把《俗话倾谈二集》,方便以后阅读俗话倾谈二集茅寮训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俗话倾谈二集茅寮训子并对俗话倾谈二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