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洪迈 本章:·卷十四

    汉祖三诈

    【原文】

    汉高祖用韩信为大将,而三以诈临①之:信既定赵,高祖自成皋度河②,晨自称汉使驰入信壁③,信未起,即其卧④,夺其印符⑤,麾召诸将易置之⑥;项羽死,则又袭夺其军;卒⑦之伪游云梦而缚信。夫以豁达大度开基⑧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终于谋逆⑨,盖有以启之矣。

    【注释】

    ①临:对付。

    ②河:黄河。

    ③壁:营垒,军营。

    ④即其卧:进入他的卧室。

    ⑤印符:帅印符节。

    ⑥麾:大将的旗帜。易:更改。置:处置。

    ⑦卒:最后。

    ⑧开基:开创基业,代指开国。

    ⑨谋逆:图谋叛乱。

    【译文】

    汉高祖任用韩信作为大将,却三次用诈术对付他:韩信平定赵地之后,高祖从成皋渡过黄河,一大早自称汉王使节飞马驰入韩信军营,韩信尚未起床,进入他的卧室收取他的印信符节,用大将的旗帜召来将领们,改变了他们的职位;项羽死后,再次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收取韩信的军权;最后假托巡游云梦而捉拿了韩信。凭着一个豁达大度的开国君主的身份,所作所为竟然如此。韩信终于图谋叛乱,看来萌生这种念头是有原因的。

    有心避祸

    【原文】

    有心于避祸,不若无心于任运①,然有不可一概论者。董卓盗执国柄②,筑坞③于郿,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殊不知一败则扫地,岂容老于坞耶?公孙瓒④据幽州,筑京于易地,以铁为门,楼橹⑤千重,积谷三百万斛,以为足以待天下之变,殊不知梯冲舞于楼上,城岂可保耶?曹爽⑥为司马懿所奏,桓范劝使举兵⑦,爽不从,曰:我不失作富家翁。不知诛灭在旦暮耳,富可复得耶?张华相晋⑧,当贾后⑨之难不能退,少子以中台星坼⑩,劝其逊位,华不从,曰:天道玄远,不如静以待之。竟为赵王伦所害。方事势不容发,而欲以静待,又可嗤也。他人无足言,华博物有识,亦暗于几事如此哉!

    【注释】

    ①任运:听凭命运安排。

    ②盗执国柄:窃取国家大权。

    ③坞:城堡。

    ④公孙瓒:字伯圭。西汉辽西人,勇猛好战,才能过人,后升至中郎将,后自己盘踞北方。其与袁绍相争,起初占据优势,后战略不当,逐渐被袁绍击败,自焚其身。

    ⑤楼橹:城楼。

    ⑥曹爽:字昭伯,沛国谯县人,曹操侄孙。少年时谨慎持重,备受魏明帝恩宠。后随着位高权重,一步步独揽朝中大权,招来众臣嫉恨。司马懿兵变,假太后令,罢免曹爽兄弟官职。后曹爽及其兄弟全被处斩,并夷灭三族。

    ⑦桓范:字元则,为人颇有见识,依附曹爽,为其谋划。曹爽被司马懿弹劾时,他劝曹爽挟魏帝到许昌,曹爽不听,被诛。桓范也被诛杀。

    ⑧张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政治家。张华年少便好学不倦,曹魏末期,因愤世嫉俗作《鹪鹩赋》,引起巨大反响,自此他便声名鹊起,后官职一路上升。西晋取代曹魏后,又屡迁黄门侍郎,封广武县侯,官至司空。晋惠帝时,遭司马伦杀害。他曾编撰《博物志》,对后世影响很大。

    ⑨贾后:贾南风,西晋晋惠帝的皇后,又称惠贾皇后。本人其貌不扬,但是善于钻营,精于权术。晋惠帝懦弱无能,朝中大小事务,悉出于贾后之手。她为掌握朝政大权,肃清异己,滥杀无辜,朝政动荡不安。

    ⑩坼:裂开。

    逊位:退位。

    赵王伦:赵王司马伦。司马伦,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西晋八王之乱其一王。晋武帝司马炎建国后,封琅邪郡王。后自立为皇,改元建始,未几,便被其他王族攻灭,自己也被赐死。

    嗤:讥笑。

    暗:昧暗、糊涂。

    【译文】

    为躲避灾祸大动脑筋,倒不如漫不经心地听凭命运作安排,不过也有不能一概而论的情况。董卓盗掌国务大权,在郿(今陕西眉县东北)修筑号称万岁邬的城堡,积储了足用30年的粮食,自称:大事不成,守着这座城堡,也完全可以终生到老。殊不知,一朝中计被杀,财产即刻扫荡净尽,哪里容他老死在郿坞?公孙瓒占据幽州,在易(今河北雄县西北)修筑高丘,人称易京,用铁造门,高台望楼千层,积存粮食300万斛,以为足以应付天下之变,殊不知袁绍的云梯、冲车舞动在楼前,坚城怎能保守得住呢?曹爽被司马懿弹劾,桓范鼓动他发动兵变,曹爽不听,说:我即使不行还可做个大富翁嘛。岂不知满门抄斩就在眼前,富翁还能当得成吗?张华辅佐西晋任司空,当贾后在宫廷发动事变时不能辞官避祸,小儿子张韪因中台星分裂,劝他让出官位,他不听,说:天象的规律玄奥深远,不如静心等待。终于被赵王司马伦所害。当情势万分紧迫时,却想静心等待,太可笑了。别人不必说,张华学识渊博,也对机密之事糊涂到这种程度吗?

    蹇解之险

    【原文】

    《蹇》卦《艮》下《坎》上,见险而止,故诸爻皆有蹇难之辞。独六二重言蹇蹇①,说者以为六二与九五为正应,如臣之事君,当以身任国家之责,虽蹇之又蹇,亦匪躬以济之②,此解释文义之旨也。若寻绎爻画,则有说焉,盖外卦一《坎》,诸爻所同,而自六二推之,上承九三、六四,又为《坎》体,是一卦之中已有二《坎》也,故重言之。《解》卦《坎》下《震》上,动而免乎险矣。六三将出险,乃有负乘致寇之咎③,岂非上承九四、六五又为《坎》乎?《坎》为舆为盗,既获出险而复蹈焉,宜其可丑而致戎④也,是皆中爻之义云。

    【注释】

    ①重言蹇蹇:说两次蹇。

    ②匪躬以济之:应当全力以赴,鞠躬尽瘁。

    ③负乘致寇之咎:背负外来之寇袭击的凶象。

    ④宜其可丑而致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又出现新的外患也没什么奇怪。

    【译文】

    《蹇》卦乃是《艮》下《坎》上,见险而止,所以各爻都有蹇难之辞。唯独六二爻说两次蹇,解卦的人认为六二爻与九五爻为正应,如臣子侍奉君主,当亲身肩负国家重任,即使难之又难,也应当全力以赴,鞠躬尽瘁,这是解释卦辞的主旨。如果推演爻象,就有另外一种解释。外卦(上卦)为一个《坎》卦,各爻所同,而从六二向上推,上承九三爻、六四爻,又为《坎》卦,这即是一卦之中有两个《坎》卦,于是说两个蹇。《解》卦乃《坎》下《震》上,只要动就可免于险。六三爻表示将脱离险境,又会有外来之寇袭击的凶象,此爻上承九四、六五二爻,难道不又是一个《坎》卦吗?《坎》表示舆,表示盗,即将脱险又陷于险,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又出现新的外患也没什么奇怪,这都是中爻所表现出来的含义。

    士之处世

    【原文】

    士①之处世,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②参军,方其据几正坐③,噫呜诃棰,群优拱而听命,戏罢则亦已矣。见纷华盛丽,当如老人之抚节物④,以上元、清明言之,方少年壮盛,昼夜出游,若恐不暇,灯收花暮⑤,辄怅然移日不能忘⑥,老人则不然,未尝置欣戚⑦于胸中也。睹金珠珍玩,当如小儿之弄戏剧⑧,方杂然前陈,疑若可悦,即委之以去,了无恋想。遭横逆机阱,当如醉人之受骂辱,耳无所闻,目无所见,酒醒之后,所以为我者自若也,何所加损哉?

    【注释】

    ①士:士子,读书人。

    ②为:扮演。

    ③方:当的时候。几:几案。正坐:正襟危坐。

    ④节物:应节的景物。

    ⑤暮:凋零,垂暮。

    ⑥辄:便,就。移日:移动日影。指不算短的一段时间。

    ⑦欣戚:欢乐与悲戚。

    ⑧戏剧:游戏闹剧。

    【译文】

    读书人为人处世、看待富贵利禄,应像戏剧演员扮演军官。当他身凭几案、正襟危坐、哇哇啦啦发号施令时,众演员拱手而立听从他的命令,一出戏演完,一切也就结束了。见到豪华艳丽的场面,就如同老年人对待应时节的景物。拿上元、清明节来说,正当年轻力壮的人,昼夜出游,似乎唯恐时间不足;彩灯收了,鲜花凋零,就一副懊恼的样子,长时间不能忘怀。老年人则不然,不曾把欣喜、忧戚一直放在心上。而对黄金、珠宝、珍贵器物,应当如同儿童做游戏,当那些东西杂乱摆在面前时,看似喜欢的样子;倘若丢下它走开,一点也不留恋。遇上强暴无理、设计陷害的事,应当如同醉酒之人遭受辱骂,支着耳朵什么也没听到,睁着眼睛什么都没看见;酒醒之后,我还是原来那副老样子,又有什么损害呢?


如果您喜欢,请把《容斋随笔》,方便以后阅读容斋随笔·卷十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容斋随笔·卷十四并对容斋随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