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 帝辛自焚周王代商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篆诂 本章:第六十九回 帝辛自焚周王代商

    帝辛得知牧野大败,奴隶军卸甲逃散,忠勇之士无一幸存,全军溃散覆灭,嬴来将军战死,连马革裹尸的机会都没有,而徐行手下战将多为战死,奴隶军溃败之后也是逃之夭夭,不知去向,徐行战败,逃回徐国封地,准备调遣徐国大军前来再战,叴(qiu)矛失利不知后面究竟如何?奴隶军已经散去各奔东西,眼下朝歌的守城大军已经不多,加上御林军也是无济于事,帝辛失望之极。

    帝辛绝望的抓狂,他的神经已经错乱,狂叫不止,帝辛疯了,他被他的哥哥气疯了,哥哥微子叛国归周,战役还没打到微国,他自己主动投降,还第一个站在周军阵前的战车上,昭示前线商军归顺,无耻行径,丢尽了大商的先祖先帝的脸面,帝辛大骂微子:“为了帝位,为了个人的利益出卖国家,不顾先祖江山社稷,卖国求荣,可耻啊,可耻,我有这样的哥哥,我无颜活在这个世间。我不做俘虏,我不做亡国奴。”帝辛疯的向鹿台跑去,狂笑不止,嘴里大叫:“帝位,卖国贼,内奸,寡人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利益面前无国家,现在寡人真是众叛亲离,家国沦丧,此恨曷极!我如何有颜面活在这世上。问世间亲情为何物,哈哈两声去矣。先祖,儿臣来了。”帝辛点起大火,自焚于鹿台。真是英雄末路,无限悲凉。过刚则折,天下第一个天子自折悲惨事件。

    己妲帝妃得知天子自焚,父王有苏氏被苏岔生斩于马下,于是,率王妃们纷纷自剜追随天子去了。

    太子子庚得知父亲自焚身亡,母后追随父亲而去,悲痛欲绝,连眼泪都淌不出来了,乘下的只有心中的怒火,还有坚毅的头颅,于是迅组织守城军、御林军抵御周军。

    而雷开召集朝廷内所有家奴参与抗敌,一个嬖臣,此时却很忠勇,没有辜负天子平时的赏赐分封。

    此时的靡国和陈国之地,就是宛丘之境,商军的第一路军虽然败了,奴隶军已经逃散,可叴(qiu)矛联合靡(mi)、陈两地本土将士,与周军相战了起来,帝辛虽然死了,可他们与大商的情怀还在,人死情未了,尤其是靡、陈,都是大商的附属国,世代得到大商的恩德,这个时候,就看出人情冷暖了。

    周王姬下令踏平宛丘陈地,虞遂的一支在此生息,亲商之君,双方大战不到三个时辰,靡、陈联军大败,国亡。周军取而代之。(将这支虞遂的一支灭了之后,让虞遏父代之,封为陈。还有虞遂的另一支,在东夷,被大商封为遂国,这是后话。)

    灭了靡、陈之后,周王姬屯兵陈地,开始三面围剿朝歌,帝辛之子,大商太子子庚率军抵御,叛徒打开城门,周军冲了进去,武庚不敌,大败,朝歌失陷,子庚被俘。

    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内外交困,大商帝国的五百年大厦倾覆。一代英明之主,就这样自焚了。公元前1o46年4月1日,帝辛自焚于鹿台,在位三十四年,周人送谥号:“纣。”后人称之为商纣。纣,贬义词,周人骨子里总有贬低别人,乱叫绰号的习惯,包括以后。

    自此天下共主霸王易主周人姬姓。

    帝辛自焚,周王姬用大常旗的白旗指挥,并兴奋的挥舞,大叫:“胜利了,胜利了。”

    诸侯和诸位大臣就地朝拜:“恭喜陛下,天降大任,代商号令天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王姬回礼,深深的一揖,说道:“众爱卿平身。”

    商朝降臣,被收买之官,听说周王进商都朝歌,纷纷于沿途下跪相拜,欢迎周王入城。周王也一一回礼作揖。

    周王下令沿途相告百姓:“上天休商,与百姓无关。”

    周王姬进入朝歌,没有下车,待到鹿台前,车停,姬拿出九合弓箭,向着鹿台箭三枚,射于廊柱,然后才下车。姬走到帝辛的灵前,拔出宝剑,轻轻击打一下灵柩,算是亲手杀了帝辛,帝辛自焚之后,人被大火烧了已不见人样,那里还要斩头示众。于是周王姬就悬上大白旗,以祭之。

    周王姬又来到己妲的灵柩前,拔出宝剑轻击之,以示亲自斩杀妖女,并悬上小白旗,以祭之。然后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鹿台。

    第二天,打扫战场,修理社稷和商纣宫。

    接着几天,周王姬要做的事情太多,在此不去一一多说。

    经过几天几夜的筹备,四月八日吉日,举行降商仪式,也就是殷商投降仪式,周国大臣百人在前面扛着大旗开道,后面接着周王六弟姬振铎奉陈常车,四弟姬旦把大钺,颖弟把小钺,于周王两侧。散宜生,闳夭,太颠,执剑以卫周王,来到朝歌社南广场左侧停下,周王之兄姬郑,奉献商水,姬封上布兹,弟弟姬奭(shi)赞采,岳父军师姜尚牵牲畜,尹佚策祝说:“殷之末孙季纣,胗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祗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彰显闻于天皇上帝。”左史记言官记下此言。

    于是周王姬再次稽,说:“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又再次稽,然后在众人的陪同下走出南广场。

    降商仪式之后,周王姬又来到阑(1an)闲师宫,下诏进行安民告示,并封商纣之子,子庚为殷国国君,周之臣属国殷国,侯爵诸侯,称侯,不可再称天子,以祀商祖子氏,延续殷之血脉延续不绝,赐字为禄父。希望其修先祖盘根之德,以统治管理归降的殷之遗民百姓,并派周王弟弟叔鲜,叔度,叔处三人监督禄父管理殷民,管控殷国局面。称为三监。

    同时,对有功之臣进行奖赏,受到奖赏的人很多,唯一要提的是这个右史利这个人,因为他为后人提供可以见证这段历史的青铜簋(gui),簋上铭文是这么记载这段历史的,“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1an)闲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yi)。”这里的檀公,是右史利的父亲。

    自此,称霸五百五十多年的大商帝国不再称霸天下,改为殷国。大商变殷,故,后人有商殷之说,也有殷商之说。但这两种说法表明不同意思。前者表明大商时代结束之后到了商殷时代,后者表示盘庚迁都殷都之后的都国联合简称。但,还是要在此重复申明,殷商并没有灭亡,而是失去霸权,不再称霸天下,不再是天下共主,商国没有灭亡,还在延续。

    周王姬,命弟姬奭(shi)释放箕子,命姬高释放百姓之囚犯,表示大赫天下。命南宫括散鹿台之钱库,钜桥粮库之粟于百姓,来解决淇水地区的三日之绝的战争带来的灾害,以及用殷商的库粮扶贫救助贫民和奴隶。命南宫括、史佚取出九鼎里的宝玉,择日迁九鼎于郏鄏,以示宅滋中国。命闳夭修理比干之墓,命宗祝单伯分大商祀里的财物于大军,以示犒劳三军。

    中原逐鹿,成王败寇之际,可东边飞廉大将军,还在东夷打着仗,冲锋陷阵,双方打的惨烈之际,当得知帝辛已经自焚于鹿台,太子失陷,儿子嬴来以身殉国,飞廉伤心不已,于是将大军撤退奄国,避祸。大商最忠诚的将军,一代英雄,无声败北。

    吴王打了胜仗。因为刘浠得知大商帝国已经不在,变成殷方小国,于是不再相战拼杀,大败之后,带着商军逃到徐国徐行处避难去了。

    费仲已经不知去向,下落不明,不过太姒有所交代,“不要难为费相,他是周国的恩人,如果没有费仲的出力,周没有今天。”可周史不会说他好话。

    周王进行一系列的收买人心之后,班师回镐京,在回来的路上,姬追思先贤,即下诏分封陶正虞遏之子妫满,受封陈地,以奉祀先祖先贤虞舜之祀,原来的虞思一支被妫满代替。按照祚土命氏的原则,陈地受封赐陈姓,姬并把大女儿元姬赐婚妫满,择日成婚。

    周王姬两年前孟津会盟之时,以女儿未成年之词而返,现在总算如愿。

    大商朝天下共主霸权倒台,历史进入西周霸权共主时代。

    每一个末代君王都是历史的反面教材,这是史家文人笔下的习惯思维,商纣也不例外,和夏后桀并列归属同类恶人。

    然而,一个朝代的灭亡,另一个朝代的开始,总有人议论评说,各有各的见地,有伟人大胆地评说:“百克东夷身致殒”来歌颂帝辛一统东南的丰功,以及历史史实。

    “南疆文明辛始播,闽越恶习殷臣除。”来视听南疆文明的传播功劳。

    “功盖九州辛一人,统一神州肇此人。”来讴歌帝辛的文韬武略的伟绩。

    “中原文化殷创始,殷人鹊巢周鸠居。”来感叹殷商的灭亡,时代的更替变迁。

    后人一直在说,“乌鸦集会,周用乌集而王天下,鸠占鹊巢,何也?”也就是说,乌合之众也可成事,小邦周何以撼动大商帝国?到了这里,有所交待。

    周王姬打败大商帝国,可天下还是锋争的天下,天下一千多个诸侯,依然是一千多个诸侯,同意让小邦周统治的又有多少?因为没人表示愿意让周邦统治,周国只不过是打败了大商而已,他的子民还属殷商子民,只不过是失去共主的霸位而已,既然天下没有了霸主,一千多个诸侯国,为何都愿意受到你周国的统治?还要朝贡。

    大多数的诸侯君,不愿意俸周王姬为天下共主,不愿意找个婆婆来管自己,更不愿意认贼作父,尤其是亲商的诸侯君。

    好了,世界依然很乱,诸侯割据局面开始了。

    既然要称霸天下,那就得继续霸道,强大的大商都能搁倒推翻,何况诸侯小邦?周王不怕,兄弟多,宗弟也多,家族人多,就可称霸,各管一方,分封诸侯,各地为君为政,各地称霸统治这个世界,战争继续打,一个一个的消灭不愿臣服的方国。

    这和民间兄弟多,欺负人一样,周王姬决定采用兄弟帮,他就是帮主,好听一点就是共主,兄弟各管一个地盘。

    你的兄弟再多,夺人家地盘,人家总得要抵抗,于是周王姬开始指鹿为马,他说这是谁的就是谁的,不是也是。哪原来的君王怎么办?敢反抗的反抗,战死为算,不敢反抗的,认熊,归顺,交出地盘。世界开始更乱了。

    周国称霸天下的战役,还得打,还得继续,不过可以占时告一段落,整军修养,犒劳三军,嘉奖有功之臣,庆祝胜利,要事务。

    胜利的果实,进行再分配,分配的也未必尽如人意。

    尤其是句吴王姬章,他的功劳达到功高盖主不说,单单他占领的地域,达到方圆一千五百多里,他如何甘心情愿的放弃版图?即使臣服,可是如何分封于他!如果将这么大的版图分封于他,谁人能够控制得了他,其他功臣又如何分封。按照小国饥民原则,大国不过百里,这个句吴领地足以分封二十个诸侯君,这如何解决句吴矛盾,成了姬第一个要解决的矛盾。

    还是太王太后厉害,太王太后姒太后说道:“你现在是天下共主,你说了算,不听也不行,将姬章改为周章,将其领土瓜分,让繁国恢复名誉,将湖熟另封,让宜地也是另封一国,让这次征商真正功臣虞仲后人封于黄河之北夏虚之地,限制句吴为百里方国,没有好考虑的,这是统一分封国策,无一人例外。”理由很是充分。

    周章伤心之极,何去何从?难以下定决心。“我姬章本就是千里之国,现在却要成为百里小国,这叫我如何咽下这口气。即使将虞仲封在中原夏虚之地,也不过百里,两者加在一起,总不过两百里,就算夏虚是个黄金之地,最多顶三百方里,周人却要让我让出千里之地,何为宗亲?死去的这么多句吴将领兵卒如何慰藉?用什么天下一个标准,诸侯最大不过百里作为说词,这是贪心之词,霸道之语,当年还说平分天下!”单这句吴一个矛盾如何解决,就让姬彻夜难眠。

    姒太后又出一计,“用朝贡抵土地,倒过来就是免十年贡赋,来弥补句吴土地割让带来的损失。同时,句吴所有战死沙场的几十万将士,以及立功授奖将士等等一切费用,全部由周国安置补偿。”

    这样,姬章心里好受些。但是,姬章还是冒出了一句,“过河拆桥,瓜分同宗江山社稷,称霸共主,还标榜仁道,让天下人耻笑,我姬章死不瞑目,先祖三让王位也就不说,太伯仲雍四代先王辛辛苦苦创下的江东基业,却要再一次拱手让给他们,天理难容,如没有句吴奋战两年,拖住大商三十万大军,一个小邦周,带着乌合之众,真能‘周用乌集而王天下?’就能打败大商,真是笑话,现在还来这一手,还叫我改为周章,我去死矣。”姬章真的气得一病不起,大病一场。

    诸如此类的事情不去说了,公平与不公平,只要霸主能够搞得定,也就算了,怨气自己消化。因为胜利者不会受到指责的,因为他们将是新的历史书写者。

    公元前1o46年4月,是历史上伟大而著名的月份,四月“牧野之战”结束,周王姬伐商成功,推翻商朝的统治。

    同年四月十二日乙丑日,周王姬,还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按照民间习俗,要在丰都太庙举行商亡周旦之礼,这是一个迷信习俗,因为商帝成为天子,代天管理天下百姓,而这个天上这个大帝又是大商先祖,为了表示大商的先帝所创下的江山社稷已经灭亡,也就是天亡,上天之帝也随着大商帝国一起亡命,大商的天亡了,后面就由周人姬姓先祖在天侍奉天上本身就有的皇天,周人开始主宰天下了,周王姬,特此举行“天亡仪式。”来强调周时代的天命观,和大商的上帝观还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周人是真正的奉天承运,二元帝,皇天后土。

    谁来出演代表大商之天的“天亡”角色,这个身份不一般!

    那就有请祭祀官祭伯登场扮演天亡这个人物吧,祭祀官自称天亡,说白了,就是和后世的扮演死人说话,张贴一封亡灵昭告之意,叙说生平事件。

    因为讲的是个天命观,近似迷信,就不在多讲如何举行仪式,有“天亡簋”为证,足以说明过程事件,天亡簋铭文一段如是说:“乙亥,王又(在)大丰(丰都)。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佑)王。衣(殷)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俸)上帝。文王德在上,丕显王作眚(sheng),丕肆王作赓(geng)。丕克乞(迄)衣(殷)王祀。”

    这段话具体意思是,四月十二日,乙亥日,周王姬在丰都宗庙举行祭祀降商天亡,以及明告上天,文王德高闻于天帝。显赫的文王在天有灵,杰出的周王姬继承其大业,推翻商王朝,现在有周文王奉祀上天皇天,另立二元上帝,终止商王祭天祭帝的权利。大商的天亡了。(有人认为这个天亡是个人名,在此不敢苟同,在那个讲究天命观的时代,谁人敢称天亡?)

    周王姬同时一并在此举行祭祀和礼乐,祀文王于明堂,宣布改朝换代,定国号周,史称周王朝,定都镐京。周王姬追思先祖先王,上追三代之开国元勋先祖,追封西伯侯姬昌为文王,岐周侯季历为王季,岐周公姬亶为太王。自己不敢称下帝,也不敢称天子,自降级别为王,虽代天子,仍沿用周王称号,自号为周武王。改年号为周武王元年。历史进入周王朝时代。

    带着屈原大夫《天问》中对商周交替年间的疑问,结束本部《西周前传》的历史。

    古公亶父,迁藏就岐,何能依?(古公亶父当年带着宝藏暗地里从豳(bin)邑迁徙岐山,大商王朝怎么会让呢?)

    伯昌號(haomao耄)衰,秉鞭作牧。(姬昌九十多岁,才开始受封西伯权柄。)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如何能够攻伐他国?难道他命中天生就有代商的命运吗?)(绝不可能。)

    师望在肆,昌何识?(姜尚在民间屠牛卖肉,姬昌怎么能辨别他是大贤呢?)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上天将天下授予殷商,王权继承制度是怎样规定的呢?)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殷朝兴起等到纣王时期又使他灭亡,谁知道纣王的罪过是什么呢?)

    比干何逆,而抑沉之?(比干到底犯了还是干了什么悖逆之事?,而受到压制打击?)

    殷有惑妇,何所讥?(殷商有妖孽之女妲己迷惑帝辛,她是怎么使幺蛾子的?大家都是如何讽讥她的?)

    梅伯受醢(hai),箕子详狂?(难道梅伯真的被剁成肉酱了嘛?箕子真的装疯卖傻了?值得怀疑。)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梅伯受到惩罚被剁成肉酱之后,姬昌是如何上告上帝的?)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他又不是大商上帝的亲人,他怎么有上告上帝惩罚大商的权力?说殷商的命运没有救了?既是纣王亲受天罚,殷商命运仍难挽救?)

    何恶辅弼(bi),谗谄是服?(什么样的罪恶让诸侯纷纷起兵反商?周王姬又是如何说商纣的坏话的?又是如何动员说服反商诸侯大臣的?)

    武杀殷,何所悒(yi)?(武王姬打败商纣,为什么还忧愁不安?)

    抬着文王灵牌动战役,为何心里还有焦急之情?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周王姬用剑轻击商纣的身体,表示亲自斩杀他,他的四弟姬旦却并不赞许,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有矛盾?)

    何亲揆,周之命以咨嗟?(姬旦既然不赞成哥哥姬的行为,为何还要亲自参与前往攻打大商?同时感叹周人以后的命运不知如何,感叹不已?

    屈大夫的这些疑问,《西周前传》中都有所交待。

    也带着屈原大夫的部分疑问,开始走进《西周王朝》的开始。

    西周王朝经过成康盛世之后,便有了诸多让人费解的问题,屈原《天问》中问:

    昭后成游,南土爰(yuan)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zhi)?

    穆王巧挴(mei),夫何为周流?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ye)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带着那个年代的屈原大夫的诸多疑问,我们继续翻译青铜铭文中记载的下段历史。

    历史是前进的,新的王朝历史开始新的篇章,新生势力如何展繁衍生息,新生命在成长和展中也不会一番风顺的,又要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天下诸侯到底服不服小邦周的君临天下,眼下周王朝的命运到底如何?会怎样?请看《西周王朝》卷二的详细分解解读。

    《西周王朝》卷一《西周前传》上传截稿。

    《西周前传》摘选于作者《大商帝国》卷三中的部分章节汇编而成,其中情节略有调整。


如果您喜欢,请把《西周王朝》,方便以后阅读西周王朝第六十九回 帝辛自焚周王代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西周王朝第六十九回 帝辛自焚周王代商并对西周王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