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绳疙瘩记事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曹恩硕 本章:第19章:绳疙瘩记事

    再后来,某个人闲着无聊的时候,捡了一块石头胡乱敲打。您别不信,这可是最早的音乐,这个人一边敲打一边哼着小曲,估计您也听不懂。

    你要知道,那时候,人们都是用树皮、干草之类的物件做衣服的。

    结果,哼着哼着,突然一看,着火了。

    于是,这人赶紧扑灭身上的火。然后仔细回想,原来是敲打石头的时候生出了火花。

    就这样,您在古代影视剧里面才能见到的火镰石被现了。

    人们已经掌握了诸多造火的技术,但是问题又来了。忒麻烦,又很费时间,今天要钻木、明天还要聚焦,要是风云突变,就想现在烤火行不?

    当然行了,不过前提是您得不断地往火堆里面放柴以保证圣火不断。就算这样也还是不行,刮个风了、下个雨了,您放再多的柴进去也还是熄灭,更何况是湿柴呢。

    怎么样保存火呢,给你个炉子吧,算了吧,人家不用您给,自己就造出来了。抓一把泥巴,捏成一个洞,把火放进去,里面烧热了,就变硬了。为了防止裂开,就放到阴干的地方吧。这种泥筒子有两个窟窿,其工作原理,就跟煤炉差不离了。

    就这样,圣火不熄了,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副产品,陶瓷。

    用炉子存火,火是不会熄灭了,可问题又来了,那时的人类尚属于迁徙动物,你总不能到哪儿都背着炉子吧。

    还跟我犟,腰椎间盘突出了吧,佝偻病了吧,累不累呀?

    不累!那是骗你的!

    既然有问题,总得解决呀。这不,有一个人在渭河边上就现了一种白蒿,长成后有一米长,待白蒿长成后,将其拔下来,用六根分平均的三股,编织起来有两米长。晒干以后,就储存起来,再搬家的时候,就拿出一根点燃,到了新家之后,捡一些柴禾,对着白蒿一吹,火就点着了。

    敢情香炷就是这么来的呀,低碳又环保。

    人家燧人造火对人类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挑出其中某个话事人奉为燧皇不行吗?

    至于那只啄木鸟呢,您还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吧,已经没有神位可封了。阿蛮再给您透露一个小道消息啊,据说燧人的一部分就是羌族,中原人的死对头。

    听完这些,阿蛮也心想来潮,想要模仿古人钻木取火,于是找了两根木棍,一根削尖去钻另一根,已经满头大汗却还不见火星。

    突然看见一缕火焰,心想终于成功了。结果抬头一看,晕倒,居然是旁观者扣动打火机放火。

    需要这个吗?那是作弊!

    记得,那是公元前323年的第一场雪,比公元前324年来得稍晚了一些。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带着他的弟兄们,一路打到了亚细亚。

    到了之后呢,亚历山大听到下面有个不知名的小弟弟,向他报告所罗门王结的事情。

    原来事情是这样子的,话说几百年以前,弗吉尼亚王戈迪亚斯,在一辆牛车上绑了一个很复杂的绳疙瘩,并且放下狠话,哪个要是能解开这绳疙瘩,就立即推选他做亚细亚之主。

    想做话事人,不需要龙头棍,只需要解开一个绳疙瘩,有这种好事?

    于是乎,从那以后,一个绳疙瘩引无数江湖豪杰竞折腰。各路好汉纷纷前来想要解开这个绳疙瘩。

    江湖传闻绳疙瘩中有绝世武功秘籍,谁得之不仅可以立即成为亚细亚的掌门人,而且可以练就一身绝世神功称霸武林。

    武林至尊,麻绳疙瘩。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小道消息就这样传播开来了。

    可是令人费解的是,居然没有一位好汉能够参透其中的奥秘解开这个绳疙瘩,许多成名已久的武林高手甚至连绳疙瘩的头都不知道在哪儿。

    几乎没有一位好汉会静下心来仔细参透。这也不能怪人家,竞争大、压力也大呀,结果,绝大部分好汉也只能望绳兴叹了。

    这个亚历山大呢,听到那个小弟弟说完,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亚历山大一边庆幸还没有人解开那个绳疙瘩,另一边也很纳闷,不就是个绳疙瘩吗?俺就不相信解不开了!

    心里面这样想着,亚历山大就到被人带到了那个绳疙瘩前面。亚历山大看呀看、想呀想,多么希望能灵机一动找到一个绳头。

    无奈,怎么搞都不行呀。

    亚历山大不由得赞叹,这戈迪亚斯之王真是不简单呀。不对!俺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呢?得,俺不跟你纠结了,俺也不看了,也不想了,我砍!

    就这样,亚历山大就抽出腰刀一刀砍了那个绳疙瘩。

    妥了,那个迷倒了无数英雄好汉的绳疙瘩就这么解开了,亚历山大就此做了亚细亚之主,不过真没学到什么神功秘籍。

    读到此,不少人开始架起铁锅,堆积柴禾,炖起了心灵鸡汤,。什么要学会逆向思维了,看清目的与手段关系呀,不要被眼前的假象迷惑之类的。

    阿蛮不喝心灵鸡汤,只是在想是否那个时候的西方人也在搞绳结记事?

    这个,尚在考证之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辈子分解。

    阿蛮现在关心的是,中国古代人是如何用绳疙瘩记事的。

    一般人印象吧,用绳疙瘩记事好像不怎么靠谱,没规律可循不说,单是那个绳疙瘩本身就让人脑袋大。虽然咱这绳疙瘩没有像亚细亚的绳疙瘩那样能让人纠结几百年,可是让你纠结几十年的能耐总有吧?

    再不济,纠结几年、几个月、几天、甚至几个时辰,那也够你受的。

    试想,你困了想要睡觉,可愣是想不起来床在哪儿摆着。于是就找绳疙瘩记事,想要唤醒你对于床在哪儿摆着的记忆,于是你就纠结起来了,到底那个绳疙瘩是嘛意思?这个绳疙瘩好像是在说我明天几时起床?

    就这么着吧,您就纠结吧。忽然抬头一看,得,天亮了,黄花菜都凉了,您都忘记看绳疙瘩究竟要干吗了。

    人家古人就是这么纠结着过活的,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个疙瘩,以后只要看见这个疙瘩就会想起那件事了。

    要记住两件事,您就打两个疙瘩,三件事那就三个疙瘩吧,以此类推,您要是想记住一百件事情可咋整?

    打一百个疙瘩不就行了呗。

    好嘞,一件事情一个疙瘩、两件就两个、三件三个、四件四个……别吵!这是第几个疙瘩了?几件事了都?

    得,之前白忙活了,还得重新数。看来,绳疙瘩记事真是不靠谱呀,纠结不说,还老搞混。

    其实,这只是一般人杞人忧天。您可别忘了,古人的智慧是天下第二呀!

    好吧,问题是,即使人家古人的智慧真是天下第二,那也是顶尖的脑瓜。一个绳疙瘩,绝不像您想的那样纠结和混乱,而是足以开启一个文明时代,绳结文明真不是盖的。

    您别不信,据说当年波斯王大流士在御驾亲征塞西亚人之前,给了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o个疙瘩的绳子,并且放下狠话:亲爱的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打从你们今天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这天起,每天呢,就解开绳子上的一个疙瘩,解到最后一个疙瘩那天,要是俺还没有回来,你们就收拾包袱,开船各自回各家吧。

    不是阿蛮恭维古人,这个事情吧,不仅各方都有报道,而且也可以参考相关教科书。

    《易?系辞下》中说:上古绳结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孔颖达说: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

    这下您明白了吧?

    您别小瞧了一个绳疙瘩,它足以在古代引一场文明的革命。

    绳疙瘩记事的各种疑点和困难,虽然的确存在,但是人家古人可没有现在普及的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

    对于他们来说,绳疙瘩记事尽管有诸多不便,可是已经是当时那个时代最先进和最便捷的记事方法了。

    根据某些老学究的梳理,绳疙瘩记事,其部件构成及其工作原理都有着标准化的流程和明显的效果。

    单是绳子本身就有很大的学问。先,不同的绳子其颜色也不一样吧,按照各位对于颜色的常识,赤橙黄绿青蓝紫,光是这七种颜色的数学排列,就能搞得你头晕眼花。


如果您喜欢,请把《龙虎斗之爆笑五千年》,方便以后阅读龙虎斗之爆笑五千年第19章:绳疙瘩记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龙虎斗之爆笑五千年第19章:绳疙瘩记事并对龙虎斗之爆笑五千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