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1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南方赤火 本章:分卷阅读501

    这家销量估计直接蹿升十三行第一。

    苏敏官马上也笑:“赚了钱不论多都归他,给我一点死薪水……啧,包身工。”

    林玉婵朝他竖大拇指。一就看透了网红经济的本质。

    就算他真的进军直播业,也是当网红的老板,才不会给人打工呢。

    她不是真正批发客,转了半个钟头,已经拿够需要的衣服。苏敏官顺路给她看上几件裙子。他对女装的审美倒是很在线,几件裙子都是近来流行的西式清新复古风格,配色也很舒服,挂到高档购物中心至位数起。

    林玉婵心算花销,十几件高质量尾货,总共一千头,当真白菜价。

    忽然想起当年他带她逛当铺,捡漏高定华服的那一天。

    那时她还在创业初期,穷得寒酸,三十两银子心疼半天。

    风水轮流转。唯一相的是,她如依然没钱……

    不过,看到他穿着浅色polo衫、休闲宽西裤和草编鞋的形象,宛如度假中的总裁,她觉得这钱花得好值啊!

    然后带他去临近的超市。苏敏官对各种食品的价格感兴趣,她让他乖乖在一层参观。然后己去二楼,抱了几包男袜和内裤。

    苏敏官见了她,有点犹豫:“阿妹,方才那个一个月八千的活计,我是不是该答应?”

    林玉婵:“??”

    他低头,指指底层货架。

    “这细这白的盐,”他低声感慨,“买六千斤。”

    一包大众品牌加碘食用海盐,500克,零售价1.35元,全广州的超市都差不多这个价。

    然而在百余年前的大清,盐是珍贵货品,被盐商垄断经营。百姓吃的杂质的粗盐,也得卖到一斤五十文铜钱。“洋药”税收不足时,还经常会被加税。至于这种纯白细腻质地的盐,是达官贵人专享。有时卖到近一百文一斤,而且一斤只算十二两。

    苏敏官粗略计算,买六千市斤细盐的钱,放到过去那会,至得百两银子。

    他给义兴船工开的底薪是一个月三两,包吃住,已经算是行中等;容闳做品江苏省候补知,一个月薪俸二百五,还是曾国藩极力给他争取的优厚待遇。赫德在海关日理万机,一个月八百两俸禄,还得己钱请随从请幕僚。

    苏敏官觉得那“中老年唐装”的老板简直是菩萨。就换几件衣服,拍几张照片,给他一个月百两,比己辛苦做买卖划算多啦。

    林玉婵听他算“六千斤盐”,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哑然失笑。

    “如科技发达,各种副食品充足,‘官盐’贱得很,不拿这个比。”

    苏敏官不太相信,又给她指米价、菜价、肉价、鸡蛋,然后快速换算银两……

    林玉婵耸肩:“猪肉已经涨价好几年了。放我小时候那会更便宜。随便一个码头船工都天天吃上肉——就这种,有人买来喂猫喂狗。”

    苏敏官眉头轻拧,还是不太敢相信。

    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是超级大富豪,过着不逊于夷场买办的丰裕日子?

    林玉婵叹气。为了让他认清楚八千块的真正购买力,她灵机一动,迅速结账,带着他来到超市旁边的房产中介。

    “喏。越秀区的房价。“

    …………………………

    十分钟后,苏敏官垂头丧气地门,喃喃抱怨。

    “……八千块一个月,一间屋都买不起,啧,还真是打发叫花子……”

    第293章 广州2021(3)

    两人提着大包小包离开十三行, 像一对普通的小情侣游客一样,信步踱在街头。

    广州老城的街巷排布,从近代开始就基本上没变化。苏敏官方向感很强, 在刻意过滤掉街道两旁的陌生风景后, 脚的每一条小径, 对他来说都是曾经走过的路。

    “这里是红姑的院子,”他像解谜一样, 兴奋地小声辨认, “这里是两家烟馆,我记得后来有一家搞来了印度精炼的烟土, 就把另一家挤垮了……啊, 阿妹,咱在这里吃过茶……”

    林玉婵已经目瞪呆。这些地方她己都未必认来……

    她随手指一处, “这里呢?”

    “卖酱菜的。是个天地会秘密据点, ”苏敏官笑容满面, 告诉她,“有个地道直通广东会堂……”

    林玉婵夸张地“哇”一声, 笑道:“早不告诉我!”

    不觉跨上一座小桥。苏敏官蓦地止步。

    一个穿制服的……巡捕, 来者不善地朝他走近, 伸一只手掌, 做了个止步的手势。

    他一言不发,拉过林玉婵手腕, 转身就走。

    林玉婵莫名其妙, 回头问那保安:“阿叔,怎了?”

    保安和蔼亲地告诉她:“这桥的栏杆刚漆过, 别离太近哦。”

    林玉婵点点头,追上苏敏官, 一把拖住他。

    “小白莫慌,”她笑得上气不接气,“沙面岛如不是租界,以随便进!”

    他住步回头。

    桥对岸,整齐森严的洋楼林立,一如当年。几个年轻的欧美男女穿梭其中,举着啤酒罐大声说笑。

    沙面租界。若非其中的仆役和随员,寻常中国人从来不许接近半步。

    他微微困惑,重复她的话:“以随便进?”

    从他记事起,沙面岛就是洋人的天。一直长到二十多岁,认知里从来都是“有洋人的地方就有租界,中国人限制入内”,这才是社会常态。

    平生只有一次他去过沙面岛。那是被官兵追得走投无路时,伤痕累累地从水道潜了进去,并且在巡捕发现之前,离开了岛面。上头什样,他一概没见过。

    但是如……果然,高高的栅栏都拆掉了。也没看到巡捕岗哨。

    “全国所有的租界都早就收回了。如中国的土地,中国拥有全部主权。”林玉婵一本正经,给他科普这个迟来的常识,“去看看。”

    一边说一边拉着他跑,很不拿己当外人地跳上了昔日的禁地。

    “来看英国领事馆!”她大声招呼,“那边是法国巡捕房……哎呀,旗昌洋行旧址,哈哈哈……”

    苏敏官听到“旗昌洋行”,笑容舒展,幸灾乐祸地跟着她跑了过去。

    许多洋楼建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比苏敏官记忆中的更加气派高大。然而也一个个挂上了保护建筑的牌子,遗憾不进去参观。

    不过,单单在那入楼梯处徘徊几步,坐来小憩片刻,都是当年大清百姓无法想象的送命场面。

    当年在此处耀武扬威的体面洋人,如化成了街头雕塑,被好奇的本地小孩摸得锃亮。

    街心公园里鲜花繁盛,明黄色的行车穿梭其间。小资风情的咖啡馆外气球飘荡。白纱飞舞,几对新人在取景拍婚纱。

    两人肩并肩坐在草地上,刚剪过的草坪散发清新的香味。

    苏敏官眺望珠江水,心思放空的呆了许久。林玉婵悄悄给他的侧影拍照。

    方才看到的那几个年轻外国游客游玩至此,听他讲话,原来是留学生。几个人似乎是走累了,商量去咖啡馆吃个简餐。看到门菜单价格,又皱着眉头转身,商量着去上九吃云吞面。

    苏敏官忍笑,嘴角轻微一抽。他从小到大就没见过这穷酸的洋人。

    林玉婵拉他起来:“走,咱去喝咖啡吃意面,馋他。”

    他搂住她,轻声央求:“我也想吃云吞面。”

    一是他不太喜欢喝咖啡。二是随便一瞟,午茶套餐128一位,够买一百斤细盐了。阿妹如普通学生一个,用不着跟他逞阔气。

    林玉婵乐了。要吃广式传统小吃还不容易,她最知道该去哪。

    “上九如是商业步行街,”林玉婵提醒,“现在控制人流,别忘了在入测体温。”

    晚清时期,十三行衰落之后,上九成为新的商业中心。但是以前的外贸旺铺、书院、西关大屋,慢慢被更平民化的骑楼、竹筒屋所取代,建国后多次变迁,如进驻的铺子都是些小食肆和平价商店。

    果然,苏敏官抬头细看,街道布局依稀如旧,只是铺子里卖的东西,他多半都不认得了。

    昔日茶货大鳄德丰行的位置,如面目全非,拆分成三家铺子,分别卖云吞面、老西关拉肠和爆珠奶茶。

    苏敏官有点困惑,再次请教林玉婵:“广州还有大宗茶货商行?”

    这题林玉婵会答。回到现代后特地查过相关行业信息。

    “中国依然在大量茶叶。去年的额大约30余万吨。由于疫情原因,还比以往三成。”她说,“不过广州也不是唯一的通商岸,也没有垄断商,任何企业只要办好进手续,就从任何岸茶叶。所以在这里看不到大型茶行了。”

    苏敏官眉梢一动,低声确认:“如有几个开埠港?”

    林玉婵微微一笑,划开手机,打开中国海关总署的网站。


如果您喜欢,请把《女商(大清药wan)》,方便以后阅读女商(大清药wan)分卷阅读501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女商(大清药wan)分卷阅读501并对女商(大清药wan)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