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马小如 本章:第28节

    她问江以北:“你和向青峰很熟吗?”

    江以北:“上大学时候他就和几个同学一起改造农村的民居,有些地方的墙绘是我帮他们画的,毕业后他们合伙开了个建筑设计工作室,做得还挺好。”

    苏酥:“听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两个人当即决定绕行一趟南充再去成都。

    第二天一早出发,开得不怎么赶,用两天时间到了南充。

    在南充市逛了逛,歇了一晚,第二天驶进山里,在延绵不绝的群山之间又开了大半天才到目的地。

    车停在一片延绵的丘陵间,前面正在修路,房车开不进去,山脚下一片略微平阔的空地上停了几辆板车和一辆挖掘机,江以北把车也停在那里。

    不一会儿,向青峰开着辆三蹦子转过一道弯,笑着朝路边施工队的几个人打了声招呼,然后径直朝江以北和苏酥这边开了过来。

    苏酥印象里的向青峰带着黑框眼镜,有点文弱书生气,乍一看三蹦子上的黝黑肌肉男,苏酥差点没认出来。

    他没有发福,没有油腻和疲倦,整个人散发着被阳光晒透的味道,是苏酥久别重逢最喜欢见到的样子。

    三蹦子停好,向青峰从上面窜下来,笑着抱了抱江以北。

    他目光落在苏酥身上,怔然片刻,然后认出了苏酥。

    “我天,你俩还真修成正果了?”

    苏酥和江以北酒后领证的事当年在学校也是轰动一时的,连毕业的人也在同学群里听说了。

    苏酥心里呵呵:“哪有什么正果。”

    江以北心里淡淡地想:“还差十万八千里。”

    向青峰笑着说:“ 你俩这小日子过得也太低调了,没人知道你们真成了呀。”

    两个人都笑着顾左右而言他,把这话题揭了过去。

    向青峰毕业之后和江以北联系还挺多的,很多设计上美学的问题都喜欢找江以北聊聊,对苏酥的情况却是一无所知。

    得知苏酥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向青峰有些吃惊地说:“你们两地时间可真够久的,这么说......你俩当年领证的时候就是来真的吧?是不是早就偷偷好上了?”

    这问题苏酥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索性笑而不语。

    他们坐上向青峰的三蹦子,调头朝前方延绵起伏的丘陵颠簸而去,路两旁植被很好,叫不上名字的植物葱葱茏茏,山脚下开着色彩斑斓的野花,盘着山路过弯时,苏酥伸手就能够到山壁上探出来的翠绿枝丫。

    向青峰一边熟练驾驶着三蹦子,一边跟他们介绍:“咱们要去的地方以前叫落下村,这名字不太吉利,现在改叫落霞村了。”

    苏酥笑着说:“好名字。”

    向青峰:“哪都好,就是太穷了。”

    苏酥好奇地问向青峰:“你们在搞旅游建设吗?”

    向青峰:“也不全是,这村里主要经济是果树种植,不能全指望旅游,不过如果能帮这里吸引来游客,对我们和村民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

    三蹦子在山路上颠簸了半个小时,越往丘陵深处走,越像在画中迤逦而行。

    苏酥是西北人,在北京和柳昆池她们一起爬过一次香山,苏酥笑着形容香山和西北的崇山峻岭比起来,简直就像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

    看到落霞村的景色,苏酥联想到水灵灵的豆蔻少女,看哪里都嫩得能掐出水来。

    湿润的空气中似乎都飘着淡淡的清甜味道。

    苏酥由衷地说:“这地方可真美,空气都是甜的。”

    向青峰点点头说:“这里植被太好了,雨水又充足,一条小河从村中间流过,河里小鱼小虾乱扑腾,家家房前屋后不是橘子树就是柚子树,还有桑树,梨树,核桃树,枇杷树,山里有水田,有橘林,是个世外桃源。可惜太穷了,青壮年基本上都出去打工,剩下些留守老人和儿童,好好的房子都荒了,越来越萧条。”

    苏酥好奇地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

    向青峰笑笑说:“其实这里是我老家,我外公外婆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我小时候寒暑假也会来住,我外公四年前去世了,我外婆两年前也走了,留下个老宅,去年开春我带着工作室几个哥们儿回来把老宅做了改造。”

    “这村子有个年轻的村支书,名叫林远,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我当时改造祖宅的时候,林远隔三差五就来搭把手,跟我们聊了很多,回北京之后我们两个时不时也聊两句微信。

    “去年中秋节刚过完,林远就联系了我,说想请我们帮忙设计改造落霞村。”

    向青峰看着远处连绵的群山,笑着说:“正合我意。”

    第三十二章 搬把竹椅坐在木台上摘摘菜,吹吹晚风,不知道该有多惬意。

    夕阳洒金,视野里渐渐出现成片成片的水田和一处处鸡犬相闻的农舍,远远看去青山环抱,绿树四合,农舍的石墙灰瓦被夕阳涂上一层柔和的颜色。

    几家炊烟袅袅,鸡鸭在房前悠然啄食,路过一处院子,偶见一个包着蓝布头巾的老奶奶正坐在院子摘菜,旁边卧着只大土狗。

    苏酥一瞬间有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向青峰指着远处山顶说:“看到那没有?”

    苏酥和江以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树。

    向青峰笑着说:“那个山顶是村子里最好的视野,可以看到蜿蜒不绝的山谷溪流,还有成片的橘园和柚子园,后面是望不尽的竹林,春天漫山遍野的花,秋天漫山遍野的果实。”

    苏酥笑着说:“很适合周末来散散心。”

    三蹦子穿过半个世外桃源般的村落,最后停在路边一棵大桑树旁,树上还挂着零星风干的果子,地面被掉落的桑葚染成了紫色。

    向青峰指着半坡上竹林深处一角灰瓦覆盖的屋檐说:“那就是我外公外婆的老宅,走吧,先把行李放进去,我们晚上都住这边。”

    三个人沿着蜿蜒的石头小路走上缓坡,苏酥好奇地问:“这路是你自己铺的吗?”

    向青峰笑笑说:“是啊,凿石头,运石头,铺路,都是去年我和工作室几个哥们儿一起弄的。”

    苏酥朝他竖了个大拇指。

    苏酥对房舍改造的印象还停留在刷一刷墙,换一换窗帘家具的层面上,等她走到半坡,看到眼前的房舍庭院时,才明白向青峰他们做的这件事情有多牛逼。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树荫下的一排石墙木门的房子,色调很古朴,面朝缓坡的几扇木门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沉淀下来的颜色非但没让苏酥觉得破旧,反倒有种内敛和高级的美感。

    木门的上半截各有四个镂空窗格,镶着明净的玻璃,玻璃后面挂着亚麻色纯白半帘,和六扇沧桑的窗户呼应,让房子看上既古朴又灵动。

    房顶覆着一层同样很有岁月感的青瓦,一直遮到房前一米多宽,廊檐下是一条实木铺的长廊,天气好的时候可以铺张席子躺在上面消磨时光。

    门口的廊道要宽出去一倍,一半被房檐遮着,一半露天,搬把竹椅坐在木台上摘摘菜,吹吹晚风,不知道该有多惬意。

    这个地方一年四季潮湿多雨,向青峰在院子里漫了一层青色的小碎石子,下雨可以防止泥泞,又能防止土层流失。

    院子里种着许多苏酥叫不上名字来的树木,她能认出来的有一棵生机盎然的枇杷树,果子已经缀满枝头,墙边还有一棵柚子树,枝丫被大柚子缀得不堪重负,用木棍支撑着,悉心保护起来。

    苏酥在网上看过些归园田居的视频,画风清新令人向往,眼前的画面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江以北和向青峰是微信好友,经常看到他在朋友圈里发改造前后的照片,所以看到眼前的一切并不是特别惊讶,苏酥就没这么淡定了,看什么都想惊叹。

    向青峰带他们进房子里参观了一圈,正中一间是客厅,有个开放式的厨房,左右各有并排间卧室。

    房间里的家具都是用老家具或是拆下来的老木头改造的,几乎所有家具都有岁月的味道,却被向青峰化腐朽为神奇,在夕阳的光影里酝酿出一种田园与现代融合的美感。

    苏酥看到餐边柜上放着两大瓶青梅酒,一瓶梅子还绿着,一瓶已经泡出浓稠的琥珀色。

    她笑着问向青峰:“这些是你自己泡的吗?”

    向青峰摇摇头说:“是林远给我的,一瓶是去年送的,一瓶是今年送的,这酒是本村人自己酿的包谷酒,青梅是林远从自己家院子里摘的,这酒味道别的地方找不到。”

    参观完客厅,向青峰把苏酥和江以北带到把头的一间卧室。

    向青峰随手打开窗户通风,笑着说:“这是你们的房间,欢迎多住一阵子。”

    苏酥和江以北把行李放进房间,饶有兴致地在房间里四下打量。

    深褐色的家具,配上亚麻色床单和窗帘,窗外就是绿意盎然的院子,往远处眺望是延绵的青山,枇杷树的枝丫探到窗前,伸手就能摘下一颗果子。

    苏酥觉得这里的环境不输几千块一晚的度假酒店。

    向青峰看了眼时间,跟苏酥和江以北商量:“你们如果累的话就先在房间里休息,晚上我来叫你们去林远家吃饭。”

    苏酥有些迟疑,“会不会麻烦到他?”

    向青峰笑着说:“不会,她还有事拜托老江呢。”

    江以北笑笑问道:“是墙绘吗?”

    向青峰笑着点头,“我把你从前帮我们画的墙绘给她看了,她现在是你的粉丝。”

    江以北转头问苏酥:“累吗?”

    苏酥摇摇头,问他:“你开一天车了,要不要睡会儿?”

    江以北:“这会儿不困。”

    向青峰:“那我带你们去谢老伯家看看吧,我们正在改造他家的房子。”

    三个人走下缓坡,重新坐上三蹦子,沿着起伏的山路开不多远就到了目的地。

    谢老伯家的房子在一片地势平阔的山脚,背后就是一层层的水田,向青峰把车停在路边,带苏酥和江以北穿过草地,走到院子前。

    房子是一幢三层小楼,看外观像是新盖没几年,虽然新,但是样子不敢恭维,和四周浑然天成的田园山水有点格格不入的意思。

    苏酥心想,其实农村很多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反倒有感觉,新建的楼房看上去有些土不土洋不洋的,反倒不好看了。

    江以北大概和苏酥想的一样,问向青峰:“这房子才盖没几年吧?”

    向青峰点头说,“这种房子反倒难改,村里像谢老伯家这种情况的还有十几户,都是家里年轻人在外面打工赚了钱,回来新盖的楼房,从外观设计到内部实用都不好。”

    苏酥点头说:“确实没有老房子看着协调。”

    向青峰苦笑,“改造难度大还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人不配合,这几户除了谢老伯家态度比较配合,其他几户现在都不同意让我们改造,可看到别人家改造完的房子,他们又眼红,所以时不时来给我们制造点麻烦,恨不得自己家不改,别人家也不要改,大家一起摆烂才最称他们的心。”

    苏酥有点无语,她好奇地问:“房子改造完了会怎么样呢?”

    向青峰跟她解释:“村里会和参与改造的村民签协议,房子的一部分村民留作自住,其余部分用作对外开放的民宿,交给村里统一管理,村民可以收租金,也可以入股分红,还可以在酒店找一份工作。”

    苏酥:“那改建费用呢?”

    江以北:“平均每户四万。”

    苏酥一脸蒙圈,“四万?超过预算的部分政府补贴吗?”

    苏酥有个同事去年刚装修的婚房,单是买瓷砖这一项就花了四万多......

    向青峰笑着摇摇头,“没有补贴。”

    苏酥:“那你们怎么做得到?”

    向青峰:“我们工作室没有收设计费和改造费,每户的四万块钱基本上都是材料费,我们在用料上最大限度就地取材,回头让你俩看看我们变废为宝的本事。”

    苏酥笑着说:“你们这是在做慈善啊。”


如果您喜欢,请把《慢火炖离婚》,方便以后阅读慢火炖离婚第28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慢火炖离婚第28节并对慢火炖离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