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节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捡垃圾的猫 本章:第188节

    “什么拍卖?”康熙问。

    梁九功道:“能卖的东西不是越来越少了嘛,九爷就拿出一样东西,让众人出价,谁出的价格高给谁。听说一个象牙鼻烟壶就卖了五百两银子。他在宫里收的时候,才花了十两。”

    康熙:“……”这才是真正的皇商,赚皇宫里的钱,“外面人知道他的身份吗?”

    “别人是否知道底细,奴才不知。奴才就知道,九爷自称是内务府的小太监,是为内务府办的差事,得的钱,准备用在修路上。好从东北运木材,到那时候,京城里的木料就便宜了,纸也便宜了。纸便宜了,人人都能读书写字。”

    康熙:“……”肯定是贵妃给出的主意。大清国就这么穷了吗?要卖饭卖菜修路。

    康熙回到乾清宫,让人把纯亲王叫来,本想是问他,怎么平息这种谣言呢。结果又被纯亲王给说服了。

    “……朝廷缺钱是事实啊!老百姓知道了,只会觉得朝廷不容易,在想尽办法为老百姓做实事。等大清银庄一开,就会争先恐后的往里面存钱。”

    “至于九阿哥的身份,众人心知肚明,都知道那是九皇子,是宜妃的儿子。但没人去说破。小娃子那么卖力,怎么忍心给他添乱子嘛。皇兄去城里打听打听,谁不知道小九爷的名号。”

    康熙:“……”那是朕的儿子。沉默了片刻后,问道,“从东北运木料,这种事也能有人信?金丝楠木是内地没有,才想着从东北运。普通的木料运过来,运费就要高出当地木料几倍了。”

    纯亲王哈哈笑:“皇兄不知道了吧?老百姓好哄的很。只要给他们编一个好听的故事,他们就乐意出钱出力,这就是小报的重要性。现在很多人盼着,等路修好了,去东北做买卖呢,听说那里土地肥沃,遍地都是黄金。”

    康熙:“......朝廷有令,普通百姓不许出关做买卖,他们不知道?”

    “令是死的,人是活的。以前不许,不等于以后不许。现在朝廷就要开大清银庄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纯亲王笑道:“皇兄可以考虑考虑嘛,五年不行,就考虑十年。”

    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康熙现在不想考虑纯亲王说的问题。眼前需要解决宫内矛盾。主子们的菜吃不完,都是身边的奴才们吃了。他担心奴才们会因为九阿哥的举动,心生怨气。

    再一问,原来九阿哥的菜,是从奴才们手里买出来的。只不过是,出的价便宜,一个菜十来文钱就打发了。

    吃一顿好的,与十文钱相比,大家都选择要十文钱。

    皆大欢喜的事!

    这个小兔崽子,真是把皇宫当成做买卖的地方了。还真是如纯亲王所说,没有什么问题,是买卖解决不了的。解决不了,是因为价钱出的不合理。

    康熙决定听纯亲王的劝解,不聋不瞎不做家翁,由他去吧。

    忙碌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就进入了腊月。

    腊月初六下午,乾东头所的宫人过来说,大福晋发动了。问问皇贵妃如何安排。

    现在的后宫事务,是由温贵妃和惠宜德荣四妃共同负责。大福晋生孩子这样的大事,她们谁都不敢站出来主持局面。

    再说,乾东头所的管事嬷嬷,在这件事也不信任她们。当年温贵妃生七公主的情形是沥沥在目。在场的人是不少,没有一个能做主的。

    这可是皇子中的第一个孩子,金贵着呢。更何况,是头胎,肯定不好生,大阿哥还不在宫里。万一有闪失,谁能担起这个责任!怎么跟大阿哥交待。

    总要有一个可靠的人守着,才能让众人都安心。

    佟宝珠挪了挪笨重的身子,寻了个舒服一些的姿式靠坐:“本宫这个样子,有心无力啊。禀告皇上一声,再让惠妃去请太后。”

    第169章 未来

    乾东头所的嬷嬷没走多久, 康熙来了承乾宫。他先是隔着衣服,摸了摸佟宝珠隆起的腹部,然后叫了热水洗手后,又掀起衣服贴着肚皮摸了一会儿, 感受到里面的小崽崽回应他, 这才坐下。

    “老大不在家, 朕替他守着他媳妇。你和皇额娘, 都不用再操心了。”

    正在佟宝珠琢磨着, 他说的守, 究竟是怎么个守法。总不会是坐在大阿哥院子里等。那其他人,就别想安生了, 就都会立在他周围,拘谨而又毕恭毕敬地侍候着。

    康熙又说道:“朕让人去绛雪轩生了火盆, 朕一会儿就过去。”

    佟宝珠暗笑自己是一孕三年傻,媳妇生孩子,公公不可能是守在房外等。更何况公公还是皇帝。他自己的媳妇生时,还不会在院子里等呢。

    赶紧说:“臣妾过去陪您。”转头吩咐容嬷嬷,把她的躺椅和毛毯送过去。

    “你去干什么。”康熙就是不想让她多操心,才过来的, “朕让他们把奏折送过去了,在绛雪轩批,两不耽误。你过去,会让朕分心。况且现在尚早,胡太医说, 预计要到下半夜。”

    佟宝珠拉起他的手臂摇晃着哀求:“臣妾想跟皇上在一起嘛。您在乾清宫时, 臣妾担心别人说闲话, 不能陪着;在后宫, 他们看不到,臣妾要珍惜这个机会。”顿了一下,坚定地说,“这个机会,绝不会放过!”

    康熙捏了捏她的鼻子,开心地哈哈笑:“行,那朕就成全贵妃的心意。不过有一点,去了不准打扰朕。快休朝了,朕的事情多的很,前天的折子,还没批,不能再往后拖了。明后两日,还有别的要紧事忙。”

    绛雪轩是御花园东侧的一处小院落,只有五间正殿,平时无人居住,院子中间有个戏台,是个休闲玩乐的地方。

    夏天的时候,有人在里面听戏饮茶,一入冬,没人再逛园子,也就少有人去。

    绛雪轩后面,便是通往乾东头所的夹道。距离不远,又清静,倒是个守着大福晋的好地方。

    进了院子,康熙扶着佟宝珠倚靠在椅子里,把她日常看的诗词书和暖手炉放在她手边,自己就开始埋头批折子。

    佟宝珠在心里默读了七八首诗词后,抬头问他:“皇上知道,臣妾为什么读诗词吗?”

    “贵妃不是说过嘛,这叫‘胎教’。”康熙说话的时候,头没抬,手里的笔也没停。

    “皇上说的太笼统了。诗词呢,不但韵律美,意境更美。崽崽自小受美的熏陶浸染,等生下来,长相气质就非同一般。”

    佟宝珠看着康熙的侧脸说:“臣妾观察了,皇上的眼睛最好看,希望崽崽的眼睛像皇上。皇上,您想一下,一位俊美的公主,拥有一双英气十足的眼睛。清冷、干净而又灵利。骑着马出城,然后回眸一笑……”

    康熙抬起头,看着她问:“为什么要出城?”

    佟宝珠正沉迷于自己想象中的画面里呢,被康熙这一打断,忘了要说什么。想了一会儿,笑道:“去接您啊!您从外面回来,她出城去迎接。臣妾在城里嘛,她就回头看着臣妾笑。用眼神告诉臣妾,皇阿玛敢带美人回来,女儿就让他入不了城。”

    又胡说!

    康熙:“不许说话了,再说话不让你在这里了。”话落后,又埋头批折子。

    这个男人,一旦投入工作,妻啊儿啊都得靠边站。这就是,她从不听容嬷嬷的话,去乾清宫红袖添香的原因。

    连闲话都说不成,让人着急。

    佟宝珠放下书,扶着容嬷嬷的手,去院子里走了几圈,趁机和容嬷嬷描述,她想象中未来孩子的模样。

    回到殿内,康熙仍沉着脸批折子。

    晚膳后,她看书,他在批折子;她看烦了,让宫人拿了花生和地瓜在火炉子上烤,他仍是批折子;她小憩了一会儿醒来,他仍在批折子。

    同样的坐姿,不同的是脸上的表情,时而喜时而怒。

    “皇上,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佟宝珠拿出方才让宫人写的一百个数字,然后揉搓成团,放在他的桌案上。

    康熙正看得头晕眼花脖子酸,想着休息一会儿呢,遂应了:“怎么玩儿?”

    “我们从里面挑出一个纸球,上面是什么数字,就回忆或是畅想,那一年,我们在做什么。臣妾先来。”佟宝珠捡出一个,打开看,“九岁那年,皇上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康熙把笔放下,接过宫人接的热帕子,擦了把脸,又擦了擦手:“朕八岁登基,九岁是康熙二年。那年圣母皇太后病重,皇祖母让朕去侍疾。朕从慈宁宫里出来,走乾清门前面去景仁宫,走到斋宫附近,遇见了一个小宫女拿了一把粉色的梅花,朕向她要走了,双手抱着梅花跑去了景仁宫……”

    这伤心事不能提。佟宝珠赶紧打断了他的话:“景仁宫的梅树原来是皇上种的啊?”

    康熙端起茶盏,一口气把茶喝了,才接话:“是皇祖母让人栽种的,皇祖母说圣母皇太后喜欢梅花。她还特意叮嘱宫人,开花的时候,不许折。折一枝,赏十个手板子。”

    太皇太后也是禁忌话题,否则他一会儿该情绪低沉了。佟宝珠又转移话题:“那个小宫女是谁?皇上还记得吗?”

    “哪里记得她是谁,脸都没看清。”康熙看着眼前这个女子,想着她会一直陪着自己,心情就格外的好,“穿的衣服,好像是青色的,梳了一条大辫。”

    终于把不开心的话题,彻底绕开了。佟宝珠捡了一个纸球放到康熙手边:“皇上打开,这个算是臣妾的。”

    “二十三。”康熙打开后道。看到宫人把茶添上了,又端起来喝。

    “臣妾十六岁入宫,是入宫的第八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三年。这一年,很特别。三藩平定,台岛收回。皇上制定的各项制度,从这一年开始执行。初一那天,在乾清宫里,臣妾跪在丝帘这边对着皇上行六肃三拜礼。”

    佟宝珠回忆着说:“皇上高高在上,令人心生敬畏。这种感觉,到了晚上仍萦绕在心头。”

    康熙笑道:“还有小乌龟。”

    “什么?”佟宝珠问。

    康熙哈哈笑:“在贵妃脸上画小乌龟啊,朕觉得有趣极了,贵妃却气坏了。拿起枕头砸朕,又不敢承认。”

    佟宝珠不想提这件事,她又捏起一个纸球打开:“三十一,该你了。”

    “朕三十一岁。”康熙稍一思索道,“也是康熙二十三年。这一年,朕印象最深的是贵妃生朕的气了,朕再三请贵妃陪朕一起南巡,贵妃就是不肯。”

    佟宝珠看到康熙不停的喝茶,想到他一旦忙起来,连喝茶的空都没有,正有些心疼他呢,提起这事,那点心疼瞬间消失了不说,心里又开始冒火。

    瞪着眼睛道:“是你生我的气了,好吧?我陪着七阿哥种痘,提心吊胆了二十来天。种痘成功,终于松了口气,却发现外面变了天。你不但让我闭门思过,还诬陷我。我最讨厌闭门思过,让人觉得,自己的命如蝼蚁,无缘无故,都能被当权者无情地辗压……”

    康熙本来要去端茶盏,手臂转了方向,执起她的手,捂在了自己的眉心上:“朕错了,朕向你道歉。下一个。”

    佟宝珠抽回手,使全力在他脸上拧了一下,仍觉得不解气。扶着桌案站起身,绕到他背后捶他:“抛开贵妃的身份,我还是你表妹。你说翻脸就翻脸,丝毫不给我留情面。这件事,我生生世世都记着。记着你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说出“薄情寡义”这个词之后,她心里特别畅快。内心深处对他的那些积怨也散了。他对女人就是薄情寡义,可没人告诉过他,他还一直以为他对她有多好呢,施了多大的恩典。

    希望他以后可以反思反思自己。

    康熙摸着被拧疼得脸颊,扫了一眼垂首立在旁边的四名宫人。若无其事地笑道:“朕已经道了歉,贵妃不许再生气了。下一个该谁?”在纸团里看了一圈,挑了中间的一个:“四十二。”

    没等佟宝珠应话,自己抢着答道,“该朕了。朕今年三十五,七年后是四十二岁。那时候,我们的孩子七岁,已经学会骑马射箭……读书骑射都是朕亲自教的,因为贵妃太忙,没时间照管。”

    “我忙什么?”

    “忙着生孩子。”康熙道:“第七胎,或者是第八胎。”

    佟宝珠本来已经停了手,听了这话,又抬起手去捶他:“你有能耐你自己生,不许说我。”

    康熙捉着她的手,笑呵呵道:“未来的事,谁也不说准。也许,朕不想让贵妃再生,贵妃哭着闹着要生,真有可能给朕生十几个孩子。”用一只手,打开纸球,“该贵妃了,六十八。”紧接着又道,“不许再生气了啊,贵妃说过的,我们的喜怒哀乐,小崽崽能感受得到。”

    “六十八啊!”佟宝珠虽然为生十几个孩子的话,不高兴,但她知道要适可而止,否则,康熙可能会恼了。又在康熙肩膀上轻捶了一下后,绕过桌案,坐回圈椅里,“臣妾六十八岁,皇上是七十四岁,到那时候太子已经五十四岁了,肯定不能再是太子。可皇上的身体还很好……”

    转话道:“皇上退位做了太上皇,我们一起去民间微服私访。惩治贪官污吏,救助困苦弱小,然后把一路的见闻,写成一本书,名字叫《康熙微服私访记》。放在纯亲王的书局里售卖。”

    康熙端起茶盏喝茶,边喝边应话:“这倒是个好主意。”

    佟宝珠接着说:“太子是个有孝心的好皇帝,他不忍心他皇阿玛在外奔波辛苦,就把养心殿重新修整了,养了几个美貌的江南美人,诱惑您赶快回宫。您回宫后,沉醉在温柔乡里,接连生了二三十个孩子。太子担心您的身体,只得劝您,还是出去走走。外面天高云阔,除了男女那点之事,还有很多有趣的事……

    康熙:“又开始胡说八道了。”

    佟宝珠抿着嘴角吃吃笑。然后道:“臣妾是认真说的。五十岁以后,您可以考虑把肩上的担子卸给太子,你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体验体验不同的生活。”

    这晚,他们打开了四十多个纸球。佟宝珠突然发现,有关康熙的回忆,她印象深刻的,几乎全都是令她生气的事。当她说一一出来,康熙非但表示丝毫不知她不高兴,还埋怨她,为什么当时不告诉她。假如告诉了他,当时的情况就不是那个样子了。

    比如,她说她二十三岁那年的中秋节,康熙在太皇太后的逼迫下,极不情愿的去了承乾宫,还把一颗金瓜子掷在了她头上。她当时气得,想把他摁地上暴捶一万次。

    他竟然说,他不知道她生气了。还以为她一面为他的到来窃喜,一面耍欲擒故纵的把戏。还说,自己也很生气,怀着一颗愉快的心来了承乾宫,结果对方却在扭扭捏捏,不上路。

    佟宝珠听了这样的话,又想捶他了。她问:“你明知道那个时候,我是与几个孩子在一起,还让宫人当着他们的面去传口谕。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他说:“想你接到口谕时,是如何的开心。”

    佟宝珠:“......”

    他又说:“想到你开心,朕就有点生气。你只图自己开心,完全不考虑朕的心情。”

    佟宝珠:“......”究竟是谁不考虑谁的心情了!还有,他那时候明明是在太皇太后的逼迫下去的承乾宫,现在怎么又变成了怀着一颗愉快的心。

    而康熙这十年最深刻的记忆,全都是关于她的,全都是令他开心的。他说的那些事,有很多,如果不是他提起,她都不记得了。比如,康熙三十岁那年,为了给太皇太后办寿宴,他提前斋戒那十日,她不但陪着斋戒,还抄了十卷《无量寿经》,让人置在白塔寺的香案上受香火供奉。


如果您喜欢,请把《佟贵妃什么时候有喜(清穿)》,方便以后阅读佟贵妃什么时候有喜(清穿)第188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佟贵妃什么时候有喜(清穿)第188节并对佟贵妃什么时候有喜(清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