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不悔人生 本章:分卷阅读74

    番,才收起来道“这些东西还是要拿去工部研究,海贸之事,我再看看,如此巨大的利益,你我都收不住,届时肯定还需要皇阿玛的助力。”

    “可以组建皇家商队,充实国库。”宋瑶华见胤禛这般说,就知道自己赌赢了,一时激动,顺口就秃噜了出来。结果引来胤禛一声呵笑“目前国库充盈,皇阿玛一向不喜欢这种争利手段,数次减免税赋,所以海贸之事还需要徐徐图之。”

    宋瑶华暗自着急,真等你徐徐图之了,也已经逼死老臣,惹得太子失龙,自己也成了百官抵制的对象了。

    宋瑶华想到四十六年的追缴国库欠款之事,就一阵头疼。难怪胤禛一上位就推行火耗归公,高薪养廉了,估计也是这件事逼得。

    说来说去就是没钱,还不抓紧时间赚钱,等着收拾康熙爷的烂摊子的时候,你再去焦头烂额,劳心费神,不短命才怪。

    宋瑶华眉头一皱道:“爷您忘了,去年亲征,国库的消耗还没算出来吧?”

    宋瑶华不等胤禛回答又说:“妾以前在家时,常听父亲说什么向国库借银子什么的,真的有臣子向国库借银子吗,他们都会还吗?”

    随即又小声道:“这次亲征,明明是我大清赢了,没有向准噶尔部索要战争消耗的财物,反而为表宽容,赐给准噶尔部不少东西。妾都知道打仗是因为掠夺边疆财物,从铁木真开始,打下地方就带走部落的财物牛羊和女人,这都是战利品。可搁到咱大清,就没有这个说法了吗?居然还要给战败方财物,这不是资敌吗?”

    宋瑶华说完看着胤禛反应,结果胤禛嗤笑一声“这不是和汉人学的要以礼待人,宽容仁慈,彰显大清宽和的胸襟和泱泱大国的气度吗!”

    宋瑶华悄声道:“所以才要博采众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宋瑶华说着看向胤禛的神色,才讪讪笑道:“妾就是觉得,其实有些汉族的文化也算是糟粕了,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互相取长补短才对。就像这个,打胜仗就该获取战利品呀。”

    胤禛深深叹了口气,“瑶华啊瑶华,你若是早出生两百年,或许也就没有我们满人入关的事了。我现在就开始担心,你这样的……”

    “妾就算早出生三百年,大明该亡也还是会亡,王朝更替从来不是一个人就能力挽狂澜的,大厦将倾,人力也有穷尽时。这是天命,天命在那,必出明主。明朝气数已尽,何来若是?”不等胤禛把话说完,宋瑶华就打断道。

    随后又微微偏头看向胤禛“所以,爷您知道不知道我说的这些花银子的地方啊?”

    胤禛正了正神色才道:“皇阿玛亲征因为是早有准备,所以所耗大概还在范围内,至于朝臣借银之事,却是已经有十几年的事了,也是皇阿玛体恤朝臣,俸禄不够时可以向朝廷暂借,以渡过难关。”

    顿了顿才继续说“至于归还与否,这个还需户部查账才知道。目前我不管户部,所以其中原由也是不大清楚的。”

    宋瑶华道:“我可以问父亲,他肯定知道,就算我家不借,也会有父亲的同僚借吧,毕竟他们的俸禄确实太少了,妾一家九口,父亲一年就六十两俸银,搁在宫里也就是六十个鸡蛋呀。想想这就要吃一年,难怪妾的母亲还在后院种菜自给自足,哎。”

    胤禛看着宋瑶华摇头晃脑的小模样笑着摸了下她的头,收起那几把火器道:“好了,有空可以问问宋大人这些事,现在天也晚了,我们还是先回去休息吧。这些火器我先找几个信得过的人研究一下,再斟酌着上奏皇阿玛。”

    宋瑶华点头应下和胤禛一起回房休息。

    57、第57章

    宋瑶华自打和胤禛摊了一半牌后, 胤禛又开始了忙忙碌碌的生活,而府里四福晋和李氏有孕,宋瑶华和武静芝作为侧福晋自然是要分管府务。

    宋瑶华把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武静芝, 而她自己每天写写画画的也是忙的不可开交, 而她忙碌的这些东西除了胤禛, 没有其他人知道。

    武静芝虽是初掌府务, 但是她学得很快,只要宋瑶华和春兰教过一边, 她自己就能迅速上手。

    宋瑶华对此很满意,以后后院的事情还是交给武静芝这个原住民会更简单一些。她要做的就是怎么样合理的引进先进的技术文化,好配合胤禛逐步改变现状。

    宋瑶华写的很多东西都只是大概意思, 具体的还是要胤禛这个深知时政的皇子来操作。这也是宋瑶华自己给自己设的底线。她可以在府里和胤禛探讨一些事情,提出建议, 却不能去决定胤禛怎样做。

    不然再深的感情,也抵不过好强的性子。可见四福晋在这一点上是完全用错了方法。在现代还很少有成功的男人会一直愿意为女人妥协被女人压制的, 何况是封建王朝的现在。

    所以为什么人家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而不是每个成功的男人身前都站着一个强势的女人呢。

    武静芝管理府务非常顺手,再加上她们自己也有人手,四福晋更是被三个嬷嬷看得很牢, 且府医也已经请来常驻, 太医又隔三差五的来诊平安脉,所以府里在有两个女人怀孕的情况下也难有人作妖。

    胤禛现在是一心扑在事业上,把宋瑶华的那些设想一点点按照大清现在的国情修改,陈述, 最终在五月底给康熙爷递上了奏本。

    巧合的是,他的奏本正好和户部清点库存的奏本同时递到康熙爷眼前。两相对比之下,据说康熙爷独自在御书房发了一通火,李德全的脑袋也被茶杯砸了个大包。

    反正第二天正好大朝会的时候,康熙爷把刚满二十岁的胤禛从待了不到三月的刑部调去了户部,且一上来就直接是侍郎,有权单独向皇帝上奏的那种。

    如此一来,直接把胤禛推到风口浪尖,据说当时太子的脸色就不好看了。随后康熙爷又扔下一个炸弹,他命胤禛调任户部侍郎,主要就是去清查历年朝臣向户部借银的事情。

    此话一出,满朝俱静。宋瑶华其实还真说对了,自从康熙十年开放户部银两可以外借朝臣后,二十七年间朝臣只有来户部借银的,从未有过还银子的。

    且最初借银的只是一些真的快过不下去的低品官员,慢慢发展到后来的高品官员,皇亲国戚,宗亲元老,满汉皆有。

    不管有钱没钱,都问户部借银,欠条一打,从此再无音讯


如果您喜欢,请把《宋格格的红包群》,方便以后阅读宋格格的红包群分卷阅读74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宋格格的红包群分卷阅读74并对宋格格的红包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