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0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大团团 本章:分卷阅读240

    可燃之彻底烧尽。

    次日早,朝会上提起京城北郊民屋大火之事,众人意外发现,此次大火竟无人死亡!

    此前公事公办推广去的防灾自救手册再次入了朝臣们的视线,他们就记载的各防灾指南落实之事作激烈探讨。

    据说啊,这京城北面的百姓运气,他们是第批看到刊印的邸报,听官差通报的人。

    与此同时,纳兰性德请奏康熙创办京城杂志期刊的奏折送到了御前。胤礽找到机会,同奏康熙:“汗阿玛,现在办杂志可以刊登防火防灾事宜,并可借此宣传番,朝廷对百姓们生命安全的重视。最主要的是,可凝聚民心!”

    第128章

    康熙沉默片刻,淡淡:“此事待政务处理完,朕再与保成细说。”

    胤礽头雾水,在他看来很容易就能说服汗阿玛的小事,为何汗阿玛反而有逃避心理呢?

    抱着这样的疑问,他跟着康熙批阅起了日份的奏折。

    “汗阿玛,两江总督于成龙请求辞官告老。”

    康熙想都想答:“驳回,他还年轻着,之前还与朕说自己的志向抱负,现在都没做成,告老什么呢!朕还等着他治理两江,留任。”

    胤礽刷刷刷将康熙的原话写在上面。

    【江南是个富饶的方,于成龙去江南,本该日子过得滋润,端端要请辞干,实在蹊跷。】待处理完了奏折,又到了父子教学的时候。

    胤礽无疑是个胆大又学的学生,他喜欢提问,喜欢思考,也喜欢与人讲理。

    康熙最喜爱他对于学习的态度,每当父子之间互动的时候,学的学生最能让充当教育者的康熙有成就了。

    帝王做想要详谈的模样,胤礽也来了神,他也问,就看着康熙,期待他能说缘由。

    “你可听说过《明史》案?”

    未等胤礽回答,康熙便:“有名为庄廷龙之人,私修《明史》,刊书《明史辑略》,书有反我朝之意,直呼先祖其名,逆言甚多。”

    帝王说话语气平淡,只陈述事实:“此事发生于朕继位前年,朕至还记得当时在京城引起的轩然大波。”

    “后来呢?”胤礽:“民间私修书籍之人并在少数,现在外面就通了许多文人们私修的方志与考古书籍。皇玛法并未对民间令得私修书籍,是因为设立了监?”

    “文人亦畏惧生死,此前国内局,天文人著作多为救世致用,而后因为《明史》案影响,改兴小学、兴古学。”

    胤礽露了匪夷所思的神:“他们知现在执掌朝政的是谁,难就避讳些?”

    “是啊,他们为何避讳些呢,皇考亦如此想,既然其有反心,如诛杀有反心之人,么生的人才会因这杀儆猴而安分。”

    康熙胤礽,温声:“《明史》案,受牵连之人上千,七十余人判为死罪,家族连诛,主谋则凌迟处死。”

    胤礽打了个激灵,咋:“还有凌迟这个刑罚,折磨人啊!”

    “是啊,还有折磨人的刑罚,”康熙头,问他:“对此,保成可有什么想说的?”

    在康熙看来,胤礽从小就被保护的太了,他固然聪明,也懂得许多“先”知识,正如他此前在日记本上对自己的称呼“温室里大的骨朵”。

    当时看到这句“自嘲”,康熙还会心笑,说上句“他倒还有自知之明”。

    而现在,两眼染尘埃的储君,可是康熙希望看到的,他希望胤礽能够心智更加成熟些,去接触、懂得些影的东西。

    年轻时教他,等他真正大到风光霁月,心灵洁的时候,恐怕就很难再掰回来性子了。

    天真无邪是孩子才有的,可是孩子总要成,成了才能经历得住风雨,心智才能定。

    而康熙,他亲自培养继承人,想要培养的是能够理解自己,懂得为他分忧的“同之人”。

    瞧瞧完成了统七国霸业的秦皇,培养个“仁厚”的继承人扶苏,晚年时父子二人关系睦,政见多有合。

    康熙想要培养的,是能够与他“政见相合”的继承人,包括只小仙兽,他也想要起影响了。

    胤礽想了想,思索:“儿臣是大清的储君,所站的立场当然是大清的立场了。况且文字之事,自古以来就有,古时候齐国崔杼弑君篡位,史官如实记,当即身首异处。秦始皇还焚书坑儒呢!西汉时杨恽腰斩,宋朝苏轼的乌台诗案。”

    学史越久,对于史书上的寥寥数笔更加清晰明了,所学知识越多,悟更为刻。

    “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候,因为他对个别字忌讳,人徐夔给他写贺表没注意,就加了个‘光’字,个‘则’字,他就把人给杀了。”

    “想在想来,似乎对文字的控制,元朝才是最宽容的,他们忌讳人们称呼他们为‘蛮夷’


如果您喜欢,请把《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方便以后阅读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分卷阅读240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分卷阅读240并对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