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方瑜 本章:第21节

    陆爸对于‘超市’是什么意思,没明白。

    “就是超级市场的意思,吃喝日用的东西都有,让客人自家去选东西,我们就在柜台一一结账。

    不过现在还不能这样,容易被偷,还是得帮忙拿,但名字咱们就先取个某某超市,方便以后使用,不用改。”

    陆柔嘉其实也不太会解释,就说了说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是不是那些洋人弄的东西?”这从来没听过的,肯定不是他们国家的。

    “对。”这时候外国应该早就有这样的超市了吧,陆柔嘉不确定的想。

    “那也好,什么都卖,来买东西的人就多了,只是各种各样的东西,得有一番折腾。”不过陆爸喜欢这样的折腾。

    “对了,爸,咱们家有多少存款了,这时候的房子我听说省城那边的是两百多一平米,咱们县应该没这么贵,要不我们先买一个店面?”

    这个买房的价格,陆柔嘉是听之前没搬离的舍友周娇娇说的。

    她时常会说一些她家对她有多么好的话,炫耀一番。

    家里凑了钱在省城买了房,说是跟亲戚说借住,其实是买下来了,专门给她住的。

    没搬走前一直在寝室说,陆柔嘉就问了房价,周娇娇自然毫不犹豫说了。

    买房还是要趁早,这时候虽然不好买房,但价格还没涨。

    等大家都反应过来改革开放的时候,会涌现出一堆做生意的打工的,那么不仅买房,租房的价格都贵不少。

    “现在手里只有五百多,要是把这些货都卖出去,能有一千三百多。”要放十二月前,他想都不敢想自家会有这么多钱,可现在,好像还不够的样子。

    只是去深市有点远,他第一次去不敢太太多东西,怕被抢,别人问,都说是回城的知青,大包小包的都是行李。

    第二次雇了司机托东西,也托的是一些在大队畅销的东西,好卖但利润不高。

    最赚钱的就是那几块手表了,二十块钱买的,一百块卖出去,只是这个进货也是最抢手的,他又是没门路的人,好不容易才买到三块手表。

    自己还留了一块给女儿看时间,也就只赚了一百六,手表他打算等女儿去上学前一天再给,免得她心疼钱最后给卖出去了。

    “也差不多,县里的房子应该也就一百多一平米,一千多买个一楼路边的小店面应该是可以的。”

    陆柔嘉仔细想了想,十平米大的商店,就像21世纪的小便利店嘛,挺好的。

    “县里的人多,手里的钱也多,可以收一些贵一点利润也高一点的东西卖了。”

    大队就这么多人,即使隔壁几个大队会来买东西,也都是买那些便宜的东西。

    城里工人每个月有工资,比大队的人舍得花钱,人流量又大,很快就能做起来了。

    “行,那咱们拜完年就快点把家里这些东西卖完,去县里买一个门面。”陆爸对县里的生意,也是很期待向往的。

    年初六六点半左右,陆大伯母带着大儿子推着他们家自家做了很久才做出类的小推车到了镇上一个工厂比较多的路口摆摊。

    选今天,是因为今天刚好是工厂开工的日子。

    除了牛肉面,还有不少其他品种,饭团、烧饼、包子、炒面、炒粉等等,是这几天他们一家子还有和侄女嘉嘉一起商议决定的。

    七点多,正是工人去上班的时候,只是停下来买早餐的不多。

    旁边还有卖包子和卖粥的两个摊子,停下来的都去那两个摊子上买了。

    只有零星几个因为起晚没做早餐的又想换换口味的人在陆大伯母这买了早餐。

    因为还没正式上工,家里的小卖部也不忙,两个弟弟看着就行了,陆妈也在家,陆柔嘉就来到镇上看看大伯母的生意做得怎么样。

    刚好这时候有一个人来买牛肉面,其实所谓的牛肉面,只是用牛骨汤煮的面,要吃有牛肉的面,价格可不低。

    更何况这时候还没有别的渠道买牛肉,只能在供销社凭牛肉票购买或是在黑市高价购买,现在没人抓了,好买一些,但也贵。

    主要的事情还是陆大伯母做,大堂哥面子薄,只是充当保护的作用,这时候治安还不算太平,避免有人以大欺小。

    做好这一碗牛肉面,陆大伯母就开始发愁,这买的人太少了,她今天可准备了不少东西。

    看到陆柔嘉,她仿佛看到了救星,立马迎了上去,“嘉嘉,你来啦,快帮大伯母看看是什么原因,好少人来买啊。”

    把侄女拉到摊位旁边,她开始做起了牛肉面,侄女大早上的走来,肯定饿了。

    陆柔嘉开始没反应过来这碗面是做给她的,只是当面做好陆大伯母递过来时,才明白这是给她的。

    “不用了,大伯母,我吃了早饭的。”一碗牛肉面不便宜,大伯母忙忙碌碌一个早上自家都没舍得吃。

    “吃吧,吃的早饭走过来都消化了,也帮大伯母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买的人这么少,明明很香呀。”

    就是因为这牛肉面香气十足,很能吸引人,陆大伯母才决定做这个为主的。

    陆柔嘉是个嘴馋的人,既然大伯母都给她找好了借口了,她也就不推脱了,坐凳子上吃了起来。

    这时候大家用的都还是木凳子,塑料凳子这里还没有。

    吃面这些,肯定有桌子吃最好。

    陆大伯母自然明白,就用两张高一点的凳子放底下,铺了一张木板,可以围着做七八个人。

    一口牛肉面下去,陆柔嘉很满足,大伯母的手艺还是很不错的,听说大伯母的父亲以前是厨师,大伯母肯定学习过。

    只是这些年来粮食一直属于短缺阶段,没怎么尝到大伯母的好手艺。

    这些年大家做饭都是能吃就行,不敢做好吃,怕大家越吃越多。

    吃完面,陆柔嘉一本满足,开始观察为什么生意不好的原因。

    这时候已经八点多快九点了,路上人不多,走来走去的是,是知青。

    去年开始,就陆续有知青回城,城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工作却还是那么多,疼孩子的家长把工作给了孩子。

    但一家好几个孩子的,父母要是给了这个,那个又没有,就会闹意见,只好自己接着上班。

    那么没工作的知青就是无业游民了,连临时工的工作都难找,没赚钱又要吃喝穿用,当父母的手里的钱更是要精打细算的花。

    这,应该就是为什么生意不好的原因了。

    陆柔嘉把自己的猜想告诉了大伯母,陆大伯母一想,连连应是,“肯定就是这个原因了。”

    “可该怎么办呢?”陆大伯母发愁了,这要是自己的问题,还能解决,偏偏是大家不舍得花钱。

    “不如等镇上小学开学,在小学校门口卖吧,能读小学的孩子,他爸妈至少有一个是工人,孩子嘴馋一些,应该会想吃,当爸妈的给孩子买点吃的还是舍得的。”陆柔嘉提了这个建议。

    换地方也是一种方法,或许能行,只是,陆大伯母有些丧气,还以为凭着她这手艺,肯定能挣到钱了呢。

    幸好没有做太多,今天就在这卖一天,卖不完到时候让二弟一家过来一起吃,这些这两天还是能吃完的,天冷,放一两天没事。

    “大伯母,这小推车不是有小轮子可以推着走的吗?咱们这镇上又不大,你让大堂哥推着,把这片走一遍呀。

    再吆喝几声,肯定有人买的。”

    比如刚刚说的,那些小学学生,现在没开学,正呆家里呢。

    “还是你这个大学生的脑袋转得快。”陆大伯母发出感叹,难怪嘉嘉她爸能带着她男人去深市进货,铁定都是嘉嘉的功劳。

    第30章 买房

    看过大伯母的早餐摊子, 中途还蹭了一碗牛肉面,陆柔嘉怕跟着大伯母还得给她弄吃的,就赶紧回家了, 可不能占便宜。

    元月初十这一天,截止到晚上, 陆家小卖部年前那一趟进的存货在有一些优惠的前提下已卖出大半,资金得到回笼。

    把大门反锁好, 陆家三个大人:陆爸、陆妈、陆柔嘉,都坐在堂屋。

    自从上大学, 陆柔嘉就被认为是个真正的大人了, 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有资格也会让她参与。

    两个弟弟还小,涉及金钱这类的是不允许参与的,怕不小心说漏嘴, 被某些小人觊觎。

    打开小卖部专门收钱的抽屉, 拿到堂屋, 陆爸一数,竟然有一千五百多,要是把那些没还卖完的东西估算一下, 加起来一千八都是有的。

    这倒是让陆家三人都惊喜的事了,之前的估算保守了一些。

    “咱们先去县里看房, 把房子买下来,家里剩下这些东西卖完之后就留作本钱。

    少是少了点, 不过咱们之前还有两百多的存款,一起做本钱,到时候就算亏了也没事, 咱好歹还有一间房子呢。”

    之前陆爸只敢拿存款的一半去进货, 毕竟有卖不出去或者东西被抢的风险, 不能把钱全部压在一个地方。

    但买房子不同,就算之后生意亏了,房子还在那里呢。

    陆柔嘉自然十分赞同,房子是升值的,就算他们县是小县城,以后的房价也是照样飙升。

    当然,就算这里跟她之前处的现代那个时空是不同的,但房子买下来也还是比租房开店要好,所以房子是早买早好。

    元月十一,两个弟弟在家守着小卖部,陆爸陆妈和陆柔嘉三人乘坐最早的一班客车到县城。

    开始物色合适的地点,他们打算先看好地方,再询问附近有没有出售的房子,位置得选好。

    这个时代,有些东西与陆柔嘉现代得到的信息不同,除了大事件的时间。

    应该是所谓的平行空间吧。

    所以这时候的房子是怎么卖的她不怎么清楚,前室友周娇娇那个房子是她亲戚卖给他们家的,也不用找。

    她虽然在县里高中读了一年多,但都一直在学校,平时很少出校门,除了回家,所以对县城陆柔嘉也是不熟悉的。

    该选哪个地方,要怎么找渠道找卖家,她都是不清楚的。

    不过陆爸陆妈要比陆柔嘉有经验,已经找到一块位置不错的地方,正在询问有没有卖房子的。

    反正现在已经放开私人买卖了,那么卖房子肯定也就可以光明正大的,那么作为邻居自然也是会有了解的。

    陆爸陆妈就直接一家一家问,别人问买房干嘛,就只说是自己有孩子读高中,成绩中等,想买间房子陪读。

    反正大弟确实是高中生,而且明年就要高考了。

    高考恢复一年了,县里的人都看到了高考生的疯狂,对于这个陪读的说法还是相信的。

    陆爸之所以没直说自己要买来干开店,是因为他这段时间在镇上和县里看到听到的,城里的人对于个体户是打心底瞧不起的。

    他们认为有手有脚的人,去国营企业干临时工都比这个体面。

    要是直说了,这买房恐怕就不太顺利了,人家都不想搭理。

    相反,如果说是为了孩子,大家帮忙的热情是很高的。

    等买房之后,做生意他可以说是陪读钱不够,为了孩子的未来,在这开个店赚点生活费,这不会让人瞧不起,人们还会赞赏。

    不过这一天没有找到卖家,只是得知了有一户人家有卖房的倾向,但没决定好。

    买房也不是一天就能解决的,能有一点收获就好。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七十年代当爽文女主》,方便以后阅读在七十年代当爽文女主第21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七十年代当爽文女主第21节并对在七十年代当爽文女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