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节

类别:武侠修真 作者:七月未时 本章:第446节

    “你距离大儒只差最后半步,圣院走一遭,若能摘下第一,可为大儒。”

    “这圣孙二字的分量也就够了。”

    “行了,回去专心读书吧,外面的事情,不需要你来掺和。”

    “这顾锦年也有可能不会死,毕竟镇国公会用尽一切办法,但如若顾锦年不死,镇国公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对我孔家来说,是一件好事,只要镇国公前往边境,接下来就是我们孔家的反击。”

    “很多事情,族内会去解决,不需要你去操心,若不沉稳,成不了大事。”

    对方再度开口。

    也算是对之前的话,进行了一个补充。

    顾锦年不一定会死。

    但不死,会比死更难受。

    因为顾家要付出天大的代价。

    “学生明白,多谢老师解答。”

    孔宇点了点头,随后转身离去。

    待孔宇离开后。

    老者依旧静静望着水池,显得十分平静。

    大约一刻钟后。

    一道身影缓缓响起。

    是孔平。

    “见过先生。”

    很显然,这位老者的身份不简单,是孔家真正的高层。

    在外人来看,孔家权力最大的是传圣公。

    可实际上传圣公只掌握部分话语权,与其说是孔家族长,倒不如说是个人权力最大的存在。

    真正的权力,集中在孔家的圣贤院中,孔家七十二长老,组成的圣贤院。

    这七十二位长老,在族内被称之为圣贤,效彷当年孔圣门下七十二徒一般。

    族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这七十二位长老决定的,等同于传圣公一人拥有三分之一的决策能力。

    而圣贤院拥有三分之二的决策力。

    倘若圣贤院一致认为不行的事情,传圣公也不能去做,只是一般很少会发生这种事情。

    基本上传圣公说了什么,就是什么,一来是地位问题,二来也是内部问题,有两大派系,一个是儒派,一个是圣派。

    儒派主张思想教化,招贤纳士,通过精神层面发展孔家势力。

    圣派则是主张利益控制,通过各方利益,从中获取孔家的利益。

    两者之间有些敌对,但不得不说的是,思想教化明显弱于利益控制,毕竟人心浮躁,尤其是盛世之时,世人爱慕虚荣,贪图享福,什么圣人道理,没有几个人愿意认真聆听。

    故而圣派占据主要权力,儒派也逐渐凋零,若不是根基问题,只怕儒派不存一人。

    而这位,便是七十二圣贤之一,也是圣派的人。

    孔家已经不是小小一个世家那么简单的事情,其中势力错综复杂,绝无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孔振的事情,处理的如何了?”

    老者开口,负手而立。

    “回先生,孔振已经被安排出境,三日后,应当抵达扶罗王朝。”

    孔平开口,如此回答道。

    “恩。”

    “白鹭府的事情,他出现了,会给孔家带来麻烦,让他去扶罗王朝。”

    “回头告诉匈奴王,大夏王朝已经发现,这件事情孔家不会继续参与,让匈奴王自行解决。”

    “匈奴,扶罗,还有大金王朝,也有些大夏人,眼下就差最后一步,问题不会太大,无非是成本问题。”

    “此事,孔家到此为止,不准任何人再涉及其中,销毁所有证据,若被发现,会惹来天大的麻烦。”

    “明白吗?”

    老者继续开口,道出白鹭府的事情。

    孔家的确有参与。

    “是。”

    孔平点了点头,如此回答道。

    随后继续开口道。

    “对了,先生,圣宴即将开始。”

    “四大商会赠来黄金三百万两,求圣宴之位,先生意下如何?”

    孔平继续开口,说出这件事情。

    “区区三百万两黄金,也想参加圣宴?”

    “这些商人有什么资格入会?”

    后者十分不屑。

    他虽然主张利益,可对商人依旧是打心底的鄙夷。

    后者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五百万两,给他们外宴席位,不过只允许他们的后人入宴,要有功名,无功名者不可入宴。”

    “其余商会也要通知一二,人不来没有关系,不备厚礼者,一一记下,赠了厚礼,让他们在府外之宴,腾出一桌即可。”

    他出声,显得十分澹然。

    “是。”

    孔平点了点头。

    如此,孔平离开,而老者也缓缓离开。

    转眼之间。

    两日时间过去。

    距离顾锦年问斩,还有四天的时间。

    而这两天内,整个大夏王朝也发生了许多事情。

    关于顾锦年问斩之事,成为了大夏王朝所有百姓最大的话题。

    百姓是支持顾锦年的。

    尤其是最开始两天,无论是百姓还是各地读书人,皆认为顾锦年无罪。

    可就在这一日,一些不同的声音,也逐渐响起。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顾锦年虽为民伸冤,伸张正义,可若不杀,国法难容,往后各地官员纷纷效彷,大夏必将亡国。”

    “我敬世子殿下为民之心,可也敬大夏律法之森严,古今往来,乱法之国,终究化为废墟,杀顾锦年,是为保全国本。”

    “各位百姓,千万不要写联名册了,世子殿下已经有赴死之心,他不想让陛下为难,也不想让大夏乱了法,他是要舍身取义啊。”

    “若是写联名册,其实是害了世子殿下,世子殿下立不朽之功,如若此番被斩,乃是立德,死后百年,可为准圣。”

    “是啊,这是天大的荣誉,尔等无需如此,让世子知道了,反而会怪罪你们。”

    莫名之间。

    这种声音响起,显得十分古怪。

    因为这番话挑不出毛病,可仔细琢磨又觉得有些古怪。

    但不得不说,这种言论的效果,的确有用,有些府城的的确确正在为顾锦年准备联名册。

    只是随着这种言论的出现后,的确有不少百姓停下来了。

    因为感觉说的没错。

    这就是言语的力量,这种声音的本质,无非就是想要顾锦年去死。

    但他们很聪明,没有去辱骂顾锦年,也没有去反驳顾锦年的功劳,反而夸赞顾锦年的仁义,让顾锦年去舍身取义,歌颂顾锦年的伟大。

    反正人死了,给你点美名又能如何?你要是喜欢,再给你加点。

    这种人是最坏的。

    表面上是为你好,其实就是在害你。

    而这种声音,也逐渐传到了京都内,影响了整个大夏王朝。

    比起之前,人人为顾锦年打抱不平的现象,现在却安静了许多。

    而大夏京都。

    皇宫内。

    大殿当中,争议声响亮无比。

    原因是,礼部尚书杨开,带来了万民册,为顾锦年请愿。

    万民册之下,百官的确震撼,说是说万民册,可实际上联名册有几百本,少说有几十万人为顾锦年请愿。

    这可不是小事。

    为官者,能做到这个地步,令人敬畏。

    实际上,有些官员的确有心思为顾锦年开罪,毕竟顾锦年才华横溢,未来必是大夏的顶梁柱。

    又是陛下的外甥,还有镇国公的孙子,倘若当真问斩,没必要闹得这么僵。

    可还不等百官开口,一道声音响起。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夏文圣》,方便以后阅读大夏文圣第446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夏文圣第446节并对大夏文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