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卿隐 本章:第58节

    江夏城其他季节都好说,唯独这冬日,那种潮湿的冷与寒简直能透人骨子里。尤其是室内愈发的阴寒,与其躲在室内躲避风寒,倒不如在室外跑跑跳跳来的痛快。好歹外头还有那日头高高照着,便是温度低些,可聊胜于无。

    苏倾忍了几日终于受不住了,狠狠心花了大价钱请了些泥瓦匠,过来给她南面厢房设了土炕。

    好在江夏城里有不少从北地来的客商,有些身家的大都在这里购置了宅子,怕也是过不得这里的冬,不少人也是搬照北地土炕的样式依葫芦画瓢的设了炕。正因为有市场,所以泥瓦匠里也有学会了这门手艺的,这也是苏倾极为庆幸的,否则岂不是要她自个瞎捣鼓去。

    有了土炕,苏倾不拉活的时候就赶着牛车到后山去拉柴火去,然后每日里将土炕烧的又暖又热,铺上被褥往暖炕上一趟,那暖意融融的感觉简直令人舒服的喟叹,恨不得一日都不起身下地方好。

    旬休日的时候,苏倾照旧是去拉活,顺便也会从市肆里买上接下来十日光景左右的家用品,这样的话,其他日子便就不用再出门了。

    这日白天下了场小雪,夜里便有些冷了。

    苏倾将暖炕烧的极热乎,烫了脚刚擦干要上炕的间隙,突的听闻门外猛地一阵剧烈的拍门声。

    第87章 京中事

    苏倾披了厚棉袄子出来, 手里的短剑暗暗攥紧,并未开门, 只站在院中对着大门方向谨慎的问道:“哪位?”

    “大师, 我是明宇,南麓书院的学生, 就是坐你车常被甩下车的那个,您还记得吗?”

    门外的少年焦急的说着,苏倾也听出来了他的声音, 确是那叫明宇的学子,正犹疑着他这么晚来她这作何,此时门外又响起一道声音。

    “无我大师,在下乃书院的夫子,深夜打搅实乃冒昧, 可情况紧急实在是迫不得已……”

    那自称夫子的人正说着, 恰在此时旁人好似有人惊呼了声‘不好了’‘晕过去’, 那夫子便更急了:“大师,我的学生突发重病,实在是等不得了。望大师大发慈悲, 赶车拉上我们去城里跑上一回,否则若再耽搁下去, 只怕我这学生性命堪忧啊。”

    苏倾便几步过去拉开了门栓打开了两扇门, 借着月光的银辉迅速打量一眼来人。门外共站着四人,其中三人是书院的学生,苏倾以往也都见过, 除了那明宇的少年郎外,还有一个常与他一同搭车的少年郎,此刻他们二人正扶着另外一个学生。瞧着那学生的确情形不大好,紧闭着双眼昏昏沉沉似不省人事的模样。

    另外一人便是刚才出声的夫子了。四十多岁左右年纪,长须飘飘有些儒雅气质,此刻满脸焦急,见苏倾出来不由上前一步深深作揖。

    “深夜打搅大师实在唐突,可学生的病情等不得,偏书院的马车前些日子又被其他夫子因其他事给征用了去……唉,也是实在没法子才来叨扰大师。”

    苏倾并未即刻应下,只是先看了眼那不省人事的学生,然后又略有忧虑的看了眼通往城内的那被残雪覆盖的夜路。

    冰天雪地的赶夜路,便是多年赶车的老手怕也要顾忌三分。

    似乎看出苏倾的犹豫,那夫子急了:“大师,救人如救火啊!还请您救救这学生吧。若您愿意走上这趟,我们愿出五倍,甚至十倍的车钱。”

    那叫明宇的少年也急急在旁说劝:“是啊大师,您就救救子期吧。”

    苏倾略一思忖,道:“罢了,你们让让,我赶车出来。不过夜黑路滑,我得赶慢些,你们断不可催促。”

    门外人顿时心生惊喜。夫子激动的忙连道几声好,同时一叠声的赶紧让其他学子扶着那少年到一侧。

    苏倾未像走向牛棚,而是先快步至里屋翻了条厚毛毯出来,吹灭了屋里的烛灯后,这方匆匆出来往牛棚方向而去。

    赶了牛车出来,待夫子及几个学生都上了车,苏倾将手里的厚毛毯递了过去,示意给那病重的少年盖上。

    夫子感激谢过。

    济世堂的大夫颇有医德,便是半夜被人喊醒也没有恼怒,反倒匆匆披了件衣裳就赶紧去堂上诊病。

    一番望问切问后,下了定论,这染了风寒了。

    开了药方抓了药,大夫当即令他堂里的学徒下去赶紧煎了,煎好后让夫子他们给那病重少年灌下。

    “他这病症到底拖了有些久了,现今便是有些凶险。”大夫试了试他的体温,见少年浑身滚烫,此刻烧的人事不省隐约开始呓语起来,不由皱眉道:“刚灌了药,若他过了今夜体温能降下来,那便无碍了。若是降不下来,那可就麻烦了。”

    夫子脸上有忧色。

    明宇懊恼道:“都怪我,同在一寝舍,竟没早早发现他的异样,若能早些发现早点带他过来,也不至于如此。”

    另外一少年道:“这也怪不得你,沈子期独来独往惯了,又孤僻的很,往日里压根不轻易与咱们搭话,哪个又能发现他的异状?”

    明宇还欲再说,夫子出口制止道:“好了不说这些,照顾子期要紧。”

    大夫道:“今夜你们就在我在堂里仔细守着他罢,一些照顾病人的要则待会与你们细说,你们千万仔细照办。我就在后头院里,期间若他有任何不妥之处,千万来叫醒我。”

    一行人谢过。

    大夫嘱咐完后就离开了。

    苏倾见状觉得应没自己什么事了,便要告辞离去。

    夫子叫住了她,恳求她是否能留到天亮,届时待那少年退了热再拉着他们一道回去。

    说着,便递上了一两碎银子,道是此间的辛苦钱。

    苏倾想想便接过,允了他所求。

    腊月初,宫中迎来了喜事,宋贵妃诞下了皇嗣。

    这是新皇登基后的第一位皇子,同样也是后宫的第一位皇子,名副其实的皇长子。

    后宫的形势就开始微妙起来。

    自两月前新皇大封后宫,大吴氏是新皇发妻,坐中宫主位自然毫无异议,宋氏得益于兄长有从龙之功,被册封贵妃自也在意料之中,倒是小吴氏竟也被册封为贵妃,与那宋贵妃同等阶位,这就有些出乎人意料了。

    吴家已有一个皇后了,再出一个贵妃……后宫影射前朝,由此不难看出新皇对吴家的偏袒之意了。

    之前后宫瞧来是大小吴氏占了优势,可宋贵妃诞下了皇长子后,这两方就隐约有些势均力敌起来。

    前朝的局势也不是那般明朗的。

    先帝在时,王巫党争持续了数十年不止,虽说随着先帝驾崩,新皇登基,看似是王相落败,巫相占了上风,可朝堂是却依旧不是巫相一党独领风骚。

    纵是新皇有意将那王相削职降罪,可一想到匈奴王庭里那颇受单于宠爱的阏氏,便也只能偃旗息鼓。

    这也是王相的倚靠了。

    他这棵大树不倒,依靠他的猕猴便不会散,朝堂之上依旧能与巫相有一争之力。

    而党争,除了在国家政令上相争外,自然还涉及私人间的种种恩怨。

    不过自新皇登基起,这朝堂上除了昔日的王巫两派之争外,隐约还出现了游移两派之外的中立派。

    往日中立派是不成气候的,可自打那两江总督宋毅掺活进其中后,形势便大为不同。

    第88章 听不得

    紫禁城的腊月滴水成冰, 寒气逼人。

    腊八之后下了场大雪,鹅毛般的雪花扑簌簌的直往下落, 短短一日功夫地上就铺上了厚厚一层积雪, 经凛冽的寒风一扫,四散飞扬直往行人的脖子里钻。

    皇宫御书房内, 弹劾两江总督宋毅的奏折,亦如这腊月的雪花片一般纷纷飞到了龙案上。

    新皇盯着手边厚厚的一摞奏折,脸色晦暗不明。

    立在龙案前的右相见新皇神色, 眼皮不由一跳,深谙新皇性情的他如何猜不到个种关键?暗道声不好,不由赶忙出口劝阻道:“万万不可啊圣上。如今朝野上下正值多事之秋,况圣上登基不久,更要以稳固朝政为紧要, 冒然动那朝中重臣只怕会引发朝野动荡, 实为不智之举。”

    新皇冷哼了声, 抬手按上那厚厚的一摞奏折:“他宋毅居功自傲,仗着自己分寸之功就行事猖狂起来。半年之前兖州知府就弹劾他冒然带兵闯入兰陵,又无奉无诏出入凉州犹如无人之境, 若不是舅父再三劝说,朕当日便能制他的罪, 又何必待今日?如今朝堂之上他结党营私, 排除异己,朕若再不出手,怕不久之日我大渊的朝堂上就要出现宋党了。”

    新皇面色愤愤, 语气凛然,似已拿定主意。

    右相便要再劝,新皇却不耐的抬手道:“舅父不必再说。明日早朝自有刘尚书上书弹劾,文武百官便会一同响应,朕定要将他当堂问罪!”

    闻言,右相的心凉了半截。

    吏部尚书刘瑜是他的亲信,更是巫党的中流砥柱,从来都是唯他马首是瞻。如今新皇竟是越过了他……而那刘瑜,却也是对他半字未提。

    翌日朝堂上,却未等那刘瑜将手里弹劾奏折上表,便有御史上前一步,呈上奏表,辞严义正直指翰林院编纂刘琦三年前杀人之罪。

    举朝哗然。

    翰林院刘编纂正是吏部刘尚书的幺儿。

    刘尚书的心当即有几分狂跳。此事隐秘,当年他确认收尾皆无漏洞,旁人究竟是从何得知!

    新皇的脸色也带上几分难看。接过奏表,他迅速看过一遍,神色愈发难看起来。

    御史台的人轻易不出手,一出手定是证据确凿,不提这物证俱全,就连那苦主都在宫门外候着呢,哪里又做得了假?

    不等新皇裁决,那御史又掏出一份奏表,此份奏表是弹劾弹劾吏部尚书刘瑜徇私枉法、包庇及滥杀无辜之罪。

    当日为替刘琦开罪,刘瑜让旁的人抵了罪。

    散朝的时候,新皇是怒气冲冲的离开的。

    吏部尚书及翰林院编纂被当堂摘了乌纱帽,暂押大理寺狱。

    弹劾两江总督宋毅的奏折虽亦也上表,却少了刘尚书的摇旗呐喊,加之中立党派据理力争,最终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以罚俸半年结束。

    右相一党脸色灰败,左相一党幸灾乐祸,却也警醒的知道,中立党派终成了气候。

    福禄远远见着一身仙鹤补子紫色朝服的大人走出宫门,忙迎了上去,小心拍落大人飘落身上的雪花。

    这紫禁城的天气太过无常,先前还是晴空一片,这会便又纷纷扬扬的下了雪来。

    福禄不免怀念起苏州府城来。这北面风大雪大的,出门积雪都到人腿窝子,真是怪冷的,到底比不过他们苏州府城气候宜人,便是冬日也冷的有限。

    便也只能想想了。自打他们大人兼任了兵部尚书及监察院右都御史一职,除非战事,那大人则不必常年坐镇苏州府城,更多的时间则是常驻紫禁城内,与京官一道上朝上值。

    见大人上了马车,福禄忙回了神,眼疾手快的打了轿帘。

    宋毅略一躬身,进了马车。

    “去端国公府。”

    “是,大人。”

    车轱辘碾压着厚厚积雪,行走于紫禁城内宽敞的街道中。

    端国公府雅间暖炕,宋毅和李靖钒对酌。

    李靖钒虽是武将,却生的面皮细白,围着红泥小火炉烫着酒,动作娴熟优雅,颇有几分文人君子的雅致。

    “这紫禁城的酒可还喝的习惯?”

    宋毅持着碧绿酒盏慢慢酌饮:“尚可。就是掺了些冰渣子,也不打紧,将其煨热了便是。”

    李靖钒抬盏又给他斟了杯:“肃之此言极是。”

    肃之,是宋毅的字。

    抬头看向对面之人,见他眉宇间总有顾挥散不去的郁色,李靖钒到底问出了口:“肃之莫怪为兄多嘴,只是见你这半年来总是怏怏不快,便是此刻狠狠打了场翻身仗,便也不见分毫喜色……何故?”

    宋毅持杯的手顿住。

    “左右不过家中事罢了。”随意说了句,又似不欲多谈,宋毅沉眉略一摩挲杯沿,而后抬手仰脖尽数饮尽杯中残酒。


如果您喜欢,请把《樊笼》,方便以后阅读樊笼第58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樊笼第58节并对樊笼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