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白茄 本章:第36节

    最后还是聂齐先开了口,“对了,向薇他们怎么样?”

    王泉林知道他是打算缓和下紧张的气氛,便跟着开口打趣:“怎么?这么关心他们的事?”

    “那是自然,怎么说他们都是我的学生。”

    王泉林立马不乐意了,“他们怎么就是你学生了?”

    聂齐挥着手说:“我学校的学生不就是我学生么?没区别。”

    王泉林被他这份没脸没皮惊到了,这么牵强的理由也能说出来?

    两老人斗了一会儿嘴,许是斗累了,王泉林道:“向薇的科研室已经成立,其实不止上面,还有科研所里的其他人,对他们都没抱太大的希望,要不是我一直盯着,指不定缺这个少那个。”

    “不管能不能成功,都得给年轻人一个机会。”聂齐其实蛮赞同这个,他不认为这些年轻人差,比起他们也无非就是缺少一些经验而已,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摸索,迟早能立起来,“我们去看看?在正式忙起来之前,或许还能给他们提提意见。”

    王泉林没有不同意,当下起身和他一起出了门。

    而这时,向薇在解说她所认为的自行高炮,“第一架自行高炮,是将炮身卡在客车地盘下,这样才实现了‘自行’的概念,在之后国内按着自行高炮的一些理论将其改造成一款坦克,那是不是说……”

    那是不是说,他们其实也能将两者结合起来?

    高炮的身、坦克的底。

    或许有人说,既然这样为何不直接改造坦克?国内已经研发出坦克,与其研究没任何参照物的自行高炮,不如改造坦克来得容易。

    但其实,两者的外观有些相似,可作用却是完全不同。

    坦克是进攻时的突击武器,而不管是高射炮还是自行高炮都是远距离火力支援,也可以说是防空武器。

    这就是它们最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搭边的大型武器。

    “组长,你说的结合是什么意思?”有人提出问题。

    向薇回答了四个字:“履带底盘。”

    现在的高射炮底盘都有轮子,也有坐在上面的驾驶手,但它无法在作战的时候前进,都是在固定的位置发射弹药。

    自行高炮不同,具体哪里不同,就是他们研究的方向。

    而履带底盘能在任何恶劣的行走条件下,没那么费劲的通过,并具有良好的行进和转向能力。

    向薇跟着道:“这款武器没有参照物,所以我们的思路不需要完全被固定,我需要你们好好想想,你们认为的自行高炮是什么样。”

    给全部人员下发了同一个主线任务,接下来的时间,在了解高射炮的每个配件后,就得开始重装。

    和拆机不同,在装机之前,向薇又根据她所了解的情况,给每个成员下发了不一样的任务。

    “马明负责所有的线路,郑浩协助,赵沈雅和周雪负责底盘的重装……”向薇一个一个安排下去,直到看到最后一个人,“昌琛,你负责整体调度。”

    什么意思?

    哦,就是哪里有活哪里去。

    想要干活?行,主动开口问问其他人是不是需要帮助,如果不开口也行,那就闲着去吧。

    向薇没打算来太委婉的法子,就是这么直白。

    当然了,她也会为了这份直白,想一个很好的借口:“你曾经带领过科研小组,经验比我们丰富,我相信你会帮助他们熟悉这个过程。”

    顿了顿,向薇露出和善的笑意,“你会帮助其他成员,对吧?”

    “……好。”昌琛点头,随后将视线落在其他人身上,想着应该会有人提出要帮助吧。

    而这时,向薇又道:“在项目的开始,我需要你们先尽最大的能力完成手头上的任务,在这期间我会根据每个人的能耐,分配下一次任务。”

    “……”昌琛一脸的不敢置信。

    根据能力分配任务,这样一开始谁会主动开口找他帮忙?最少在最开始不会有人开口寻求帮助,因为一旦寻求帮助,他们就会想着会不会在组长眼里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如果没人主动,是不是说他会成为科研小组里最闲的一个人?

    “我不同意。”昌琛拒绝这样的分配。

    而就在这时,王泉林两人走了进来,他开口问道:“你们在说什么不同意呢?”

    向薇走上前,跟两位教授打了声招呼,再说了刚刚分配任务的事。

    王泉林一听就听出这里面的弯弯道道,立马笑着道:“我还担心你第一次接管科研室不熟练,没想到还是蛮不错的嘛。”

    “王教授。”昌琛眉头紧蹙。

    王泉林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小声道:“小昌,咱们先前就有聊过,我需要你正视下自己的问题所在,不然没有科研室愿意接纳你,同样你也没法带领自己的团队。”

    昌琛沉默。

    他的问题,教授已经不止一次两次的找过他,只是他并不觉得这是问题,他认为就算他不愿意请求别人的帮助,仍旧能做好一个项目,他完全可以靠自己来完成。

    王泉林瞧着他这样,就知道他没将这些话听进去。

    不免有些叹气。

    他对着向薇道:“我们去里面聊聊。”

    科研室里面有个小房子,一般用于休息和谈话。

    向薇跟着两个教授走到房间里,刚刚进去,王泉林就道:“小向,你是不是发现了?”

    “嗯。”向薇跟着坐下,她道:“他和我以前挺像的。”

    聂齐听笑了,“像是像,但没那么顽固。”

    其实,像向薇和昌琛这类打小就出色的人来说,他们都会稍微独一点,只是有些人稍稍引导就能融入到团体之中,有些人是不管用什么法子,还是坚信自己能独立完成,甚至是完成的更好。

    向薇就是前者,而昌琛就是后者。

    王泉林叹气,“昌琛真的是个很出色的研究员,因为家庭的坏境,他从小就接触这方面的事,高中就因为过于出色被邀请到科研所,一直到前段时间带领团队做项目,也就是这次项目,让我们察觉到他问题所在。”

    其实一开始他们真的没察觉出来。

    因为在所有人眼里,昌琛挺乐于助人,有人拿着题目来询问,他都会耐着性子解答,有人请求他帮忙,他也会尽心帮忙。

    但当他的科研室成立后,身为负责人的昌琛不会给成员分配任务,他恨不得一个人当十个人用,把科研室的所有事都扛在自己身上。

    最后,把自己累进了医院。

    王泉林知道后,不是没有联合其他人劝过昌琛,只是最后根本没有效果,比起去相信小组成员,昌琛更相信自己。

    而他也确实有这个能耐,只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就算二十四小时不停歇,也不可能完成所有事,只会耽误进度、只会累坏身体。

    在经过几次谈话之后,王泉林不得不终止昌琛负责的项目,将他放到向薇的实验室里。

    因为对比昌琛,向薇是最快接受自己不能太独的出色研究员。

    当聂齐和她谈话,甚至不是一次深层次的谈话,就是随意的聊了几句之后,向薇就决定改变,在学校成立了科研小组。

    不用人费尽心思去劝服,她自己就能找到最正确的路,哪怕这条路一开始不是她想走的路,但她会知道这条路更适合她。

    而且她看人是真准,三个小组成员,各有各的特色,尤其是有向薇的存在,她能用她的方式让这些人发挥出他们独有的特色。

    聂齐曾经跟王泉林说过,他说向薇真的是一块宝玉,时间的沉淀能让她发光发亮。

    而且她更独特的是,她的存在也影响到了她身边的人,最后一起变得耀眼。

    甚至是影响到远在老家的人。

    这天,向进家的房门被敲响,等打开一看,发现是向家大队长向柱,“柱哥,你怎么来了?”

    向柱两手拎着菜篮子,塞得是满满当当,他道:“我这不是刚好有点事,想着来找你帮帮忙。”

    李秋将向进挤开,“拦着干嘛,让大队长进屋,外面多冷啊。”

    “对对对,赶紧进来,屋里还烧着柴火呢。”向进推着人进屋,他道:“正好我今天休假,等会儿咱们哥俩喝点小酒。”

    向柱从篮子里掏出一瓶自酿的酒水,“瞧瞧看,我爹亲自酿的,原先你不是特喜欢吗,就给你带上了。”

    这又是带菜又是带酒,显然是带着事来了。

    向进直接道:“柱哥,你可别来这套,咱们以前的关系多好?要真有什么事你尽管直说,还是那句话,能帮我一定帮,帮不了的那我也确实没办法,你可千万别弄这些客套事。”

    说着,他转头对媳妇道:“以前小时候,大冬天的我被家里赶出来,多亏了柱哥把我带到他家里去住,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那个冬天。”

    李秋早就听过自家男人说过这些事,心里恨老家的人心狠,又感谢向家大队那些心善的人,她端了碗热水来,“那一定要好好谢谢,等会我出去割点肉,让大队长吃顿热乎的。”

    向柱赶紧道:“别别别,我今天是真的有事想找你们帮帮忙,哪里还用你们招待我。”

    喝了口热水缓缓身子,他将来意说了出来,“还是为了咱们大队孩子读书的事……”

    这些天他一直有好好想过,和家里、族里的长辈都商量过了,带着向薇拿着录取通知书的照片和她上的报纸一家一家登门,就想将这件事落实下来。

    没有一点私心,就想着能让孩子们以后能有更好的未来。

    只是这件事难办,费劲嘴皮子都没劝服多少人。

    “倒不是不想自家孩子有出息,只是你们也知道,现在农家人能吃饱穿暖都已经很不错了,真的拿不出钱让孩子们去上学读书。”向柱叹气,十分的无奈。

    向进理解的点头。

    供一个孩子读书花费真的很大,如果他和媳妇不是有单位,又不用去供养家里的老人,不然还真供不起孩子上学。

    也多亏了就一个孩子。

    这要是孩子多了,他们这个家境也承担不了。

    向柱跟着道:“所以我想着,要不咱们大队自己办个学校?”

    “自己办个学校?”向进跟着重复一句,立马伸手拍了拍大腿,“这个法子好呀,队里的空房子不少,随便收拾出几间就能当教室,先统一学着认认字,要是真想继续往上读,又能读得下去,那再想法子送学校。”

    “对,我也是这么想。”向柱点着头:“也不是所有人都跟向薇似的,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要是真没这个天赋,认识点字不当文盲就行,要是真是个读书的料子,他家情况不好,咱们大队还能一起想想法子供他读书。”

    向进觉得这个法子是真的好。

    柱哥的话说的不错,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读书,有些学生家里花了钱也不见得能读上去,先集中一起学学,要是真愿意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再送学校就行。

    最主要的是,这样一来的话相当于全大队一起请老师,这样分摊到每家每户就没多少,愿意尝试的人也自然多了。

    一旦尝试,向进相信会有不少人看明白,读书真的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哪怕没有成为高中生或者大学生,只要能认个字,不至于一出门只能当个文盲。

    李秋听着,她忍不住感叹一句:“向家大队有你这个大队长,是孩子们的福气。”

    向柱被说的脸一红,好在人黑看不出,他连连摆手:“哪里哪里,我可不值得这么夸。”

    李秋是真觉得。

    最少她所知道的大队,并没有几个会为了队里的孩子们着想,这件事摆明了要费不少精力,甚至得不到半点好,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努力一把。

    向进问道:“那队里的人同意了吗?”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为祖国奔赴万里[快穿]》,方便以后阅读我为祖国奔赴万里[快穿]第36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为祖国奔赴万里[快穿]第36节并对我为祖国奔赴万里[快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