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粘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李诚 本章:对与粘

    上面所说的,是一句中的平仄要求,下面要说的,是两句之间的平仄对应关系。

    两句之间的平仄对应关系,只有两种情况,即上句(又称“出句”)和下句(又称“对句”)要么平仄相同,要么相反。相反的称为“对”,相同的称为“粘”。

    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五言平起平收式:

    起句: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花径不曾缘客扫,

    仄仄平平 蓬门今始为君开。

    举两个例子:

    ——高蟾《下第后上就崇高侍郎》

    对:仄仄平平平仄仄

    粘: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渡远荆门外,

    在实际应用中,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因为它还要受其他一些规定的影响和限制。

    四句的绝句、八句的律诗,对和粘是平仄的最重要的规律。按照规定,奇数句和偶数句之间的平仄关系是对,即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之间的关系是对。所谓“对”,即上句的某一个字和下句相同位置的那个字的平仄关系相反。而偶数句和奇数句之间的平仄关系是粘,即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之间是粘。所谓“粘”,即上句某个字和下句相同位置的那个字平仄相同。

    仄平平仄仄平 不向东风怨未开。

    平平仄仄平 胡风千里惊,

    首句入韵最后一字的平仄:平平仄平;首句不入韵最后一字的平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仄 盘飧市远无兼味,

    平平仄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

    我们在写出绝句和律诗的平仄的时候,首先可以把最末的这一行写出来。然后写出首句的平仄。

    比如七绝的平起平收式:

    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二三四句最后一字的平仄:平仄平。

    然后再来补二三四句。先看第二句。一二句之间应该“对”,那么应该是:

    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三四句最后一字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山迥日初沉。

    第三句应该“粘”,那么应该是:

    仄仄平平 汉月五更明。

    不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因为第三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也不能是“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三个仄声字就在句尾了。

    第四句又应该是“对”,那么应该是:

    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 暮蝉不可听,

    仄平平仄 不用看书帙,

    仄平平仄仄平 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平平仄 运移汉祚终难复,

    第三句“粘”,那么应该是:

    仄仄平平 行人临发又开封。

    不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因为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也不能是“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样,就出现了“平仄平”的形式。

    仄平平仄 何当共剪西窗烛,

    不能是“仄仄平平平”,这样,句尾就出现了“平平平”的形式。

    ——令狐楚《从军行》

    懂了这个道理,不管有多少句,都可以很轻松地把平仄写出来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两句之间的“对”和“粘”并不都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有时会有一些变化。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第二、四、六字的“对”和“粘”很严格,对就是对,粘就是粘。而第一、三、五字就要灵活得多,有时该对而用了粘,有时该粘却用了对。

    这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影响到这种对和粘的关系最重要的因素是用韵的规定。近体诗偶数句必须用韵,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必须用平声韵。不入韵的句子的末尾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这样,每一首诗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实际上已经定下来了。

    还有一种情况也必须避免。那就是除结尾的平声以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这种情况叫“孤平”,也是不允许出现的。比如五言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个平声字不论,变成了仄声,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七言的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变成仄声,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这就是“孤平”,是不允许的。

    现在,我们可以很轻松把所有的近体诗平仄格律写出来了(斜体的字表示可平可仄)。

    仄平平仄仄平 志决身歼军务劳。

    平平仄仄平 犹闻出塞声。

    其余的可以类推。

    仄平平仄 纵有还家梦,

    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 余花可赠君。

    仄平平仄仄平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七绝(以首句入韵为正格):

    仄仄平平 日暮掩柴扉。

    仄平平仄 春草年年绿,

    平平仄仄 仍怜故乡水,

    仄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白居易《忆江柳》

    仄仄平平 林暗草惊风,

    绝句各有两种形式,即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

    对: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云生结海楼。

    ——卢纶《塞下曲》

    平仄平平 洛阳城里见秋风,

    仄平平仄 天下伤心处,平仄仄平平 蝉鸣黄叶汉宫秋。

    平平仄仄平 劳劳送客亭。

    首句:仄仄平平仄,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四句最后一字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不遣柳条青。

    平平仄仄 荒城背流水,

    ——张籍《秋思》

    平起平收式:

    首句:仄仄平平仄,二三四句最后一字的平仄: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 欲作家书意万重。

    平平仄仄 复恐匆匆说不尽,

    平平仄仄平 偏宜上酒楼。

    平平仄仄平 王孙归不归。

    平起仄收式:

    首句:仄仄平平仄,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句:平平平仄仄,四句最后一字的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 一别江南两度春。

    仄仄平平 迢递起层阴。

    仄仄平平 不知攀折是何人。

    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句最后一字的平仄:平。

    仄起平收式:

    仄平平仄仄平 君问归期未有期,

    仄仄平平 巴山夜雨涨秋池。

    平起平收式:

    ——杜甫《野望》

    ——李商隐《夜雨寄北》

    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 天上碧桃和露种,

    平平仄仄 春风知别苦,

    仄平平仄 芙蓉生在秋江上,

    ——杜甫《客至》

    仄起仄收式:

    五律:

    仄仄平平 宗臣遗像肃清高。

    ——李白《劳劳亭》

    第四句是“对”,那么应该是:

    仄平平仄 共是悲秋客,

    平平仄仄平 那知此路分。

    平平仄仄 叶衡风更落,

    仄仄平平 远雁入寒云。

    仄平平仄 陶令东篱菊,

    平平仄仄平 将军夜引弓。

    ——郎士元《送钱大》

    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 清秋望不极,

    仄仄平平 落叶岂堪闻。

    仄平平仄 远水兼天净,

    平平仄仄平 孤城隐雾深。

    但“一、三、五不论”,也必须遵照一定的原则。比如七言的“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须是仄声,不然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三个平声字出现在句尾,这种句式,被称为“三平调”,是格律所不允许的。再比如七言的“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必须是仄声,不然就成了“仄仄平平平仄平”,结尾三字成了“平仄平”,也是格律所不允许的。其余的类推。

    首句:仄仄平平仄,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句:平平平仄仄,四句: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独鹤归何晚,

    律诗也有两种形式,即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

    仄平平仄 月下飞天镜,

    粘: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八月洞庭秋,

    平平仄仄平 潇湘水北流。

    平平仄仄 还家万里梦,

    仄仄平平 为客五更愁。

    再举一首五言绝句为例。

    第二句“对”,那么应该是:

    平平仄仄平 昏鸦已满林。

    仄仄平平 河日复同游。

    ——张渭《同王征君湘中有怀》

    ——李白《渡远荆门送别》

    仄仄平平 没在石棱中。

    平平仄仄平 来从楚国游。

    七律:

    仄仄平平 江入大荒流。

    仄仄平平 十年征戍忆辽阳。

    仄平平仄 曾栽杨柳江南岸,

    仄平平仄仄平 一上高楼万里愁,

    仄仄平平 万里送行舟。

    首句入韵最后一字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首句不入韵最后一字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却话巴山夜雨时。

    平平仄仄 山中相送罢,

    平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 卢家少妇郁金堂,

    仄平平仄仄平 海燕双飞玳瑁梁。

    平平仄仄 九月寒砧催木叶,

    仄平平仄 溪云初起日沉阁,

    仄平平仄 白狼河北音书绝,

    仄平平仄仄平 丹凤城南秋夜长。

    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 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古意》

    平起仄收式:

    仄平平仄 舍南舍北皆春水,

    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谁为含愁独不见,

    仄仄平平 蒹葭杨柳似汀洲。

    七言平起平收式:

    ——王维《山中送别》

    平平仄仄 肯与邻翁相对酌,

    仄仄平平 隔篱呼取尽余杯。

    仄起平收式:

    仄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 伯仲之间见伊吕,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平平仄仄 遥忆青青江岸上,

    五言排律的平仄,不过是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的延伸,相信大家都可以把它们写出来。

    平平仄仄 鸟下绿芜秦苑夕,

    平平仄仄 山随平野尽,

    仄平平仄 行人莫问当年事,

    仄平平仄仄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许浑《咸阳城东楼》

    平平仄仄 故人京洛满,

    仄仄平平 日边红杏倚云栽。

    平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

    仄平平仄 三分割据纡筹策,

    仄平平仄仄平 万古云霄一羽毛。

    仄仄平平 指挥若定失萧曹。

    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不能是“平平仄仄仄”,这样,句尾就出现了“仄仄仄”的形式。

    仄仄平平 故国东来渭水流。

    平平仄仄 平明寻白羽,


如果您喜欢,请把《国学小百科书系·唐诗小百科》,方便以后阅读国学小百科书系·唐诗小百科对与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国学小百科书系·唐诗小百科对与粘并对国学小百科书系·唐诗小百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