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分节阅读_116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莫晨欢 本章:_分节阅读_116

    唐慎压力很大,他拿着考篮,深吸一口气,进了考场。

    姚三和奉笔在外头等着,两人十分着急,唐慎刚进去一刻钟,他们便伸长了头在外面看。

    王府管家道:“二位莫急,唐小公子过几日才能出考场,我们耐心等着便是。”

    天还未亮,漫天星子。

    考院外,官差手拿铜锣,重重一敲,高声道:“秋闱关门!”

    大门吱呀一声关上。

    开平二十六年,乡试正式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隔壁老王:我想起一个词,红袖添香。

    第37章

    本朝科举沿袭前朝制度,各省的贡院只收纳本地考生,然而盛京贡院全天下秀才都可来进考。北直隶的学生按籍贯分配,都在盛京贡院。再加上从全国各地仰慕而来的学子,今年乡试盛京贡院共有一万一千零二十九个考生!

    无怪乎其他,只因“天子门生”!

    在盛京贡院进考的秀才,都是皇城进考,如果脸皮够厚,就可以吹嘘自己是“天子门生”。在天子眼皮子底下考试,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天子门生了。除此以外,一些颇有才名的学子,只要在北直隶附近,也会来盛京进考。

    在贫寒的贡院考上解元,不如来盛京贡院,因为这儿的主考官是翰林大学士。解元每次乡试都有几十人,可主考官只有一个。主考官便是师,未来进入官场有个强大的主考官,可比有个其他的主考官更好!

    乡试的检查制度比童试严格太多,唐慎几乎要把衣服脱光,给官差检查。每个考生检查完了还不能立即进考场,要在考场外排队,等检查完一百个学子再一起进去。

    集齐了一百个学子后,官差高声喊道:“放行!”

    唐慎跟在人群中,挤挤攘攘地一起进去。

    一百个秀才,有如同唐慎这样年轻气盛的少年郎,也有耄耋老矣的老丈。更多的是蓄了胡子,早已成家立业的中年男子。这只是一百人而已,便是人间百相。众人一起跨进外帘门,数千名等候在内帘门外的考生映入眼帘。

    乍一看到这么多人,唐慎都心中一震。

    等这些人排好队再进入内帘门,真正进入贡院考场,人群中发出一声惊呼,学子们望着这番壮阔的景象,谁都不能抑制惊叹。

    一进内帘门,正对着是一条宽大的甬道。再看这甬道的两侧,浩浩荡荡、一望无垠的,是一万多个号房!

    唐慎抽签抽到的号房号是“岳丁”,“岳”取自《千字文》中的“岳宗泰岱”,“丁”取自天干地支。贡院的号房以《千字文》和天干为编号,方便考生寻找。

    唐慎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号房。

    巡场的官差从他身后走过,狠狠一敲锣:“快进去,莫要啰嗦!”

    唐慎看着眼前这个小到最多一平米半的号房,无奈地笑了笑,走了进去。

    这就是他未来三天要待的地方了!

    一万多个考生要进入考场,都要费上许多时间。然而这还没开考。

    考生们直到下午,才全部被检查完毕,进入自己的号房。唐慎坐在号房里,随便吃了点东西,实在没事可干,只能倒头睡觉。等到了半夜子时,主考官突然敲响锣鼓,考生们睡得迷迷糊糊的从梦中惊醒。官差们从甬道各自分开,鱼贯而入地进入一条条小道,将试卷发给号房里的考生。

    唐慎拿起试卷,立刻翻开一看。

    第一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和王溱猜的一样,这次盛京贡院的乡试主考官正是杨大学士。杨大学士喜欢读《周易》,但是乡试第一场并不考五经,只考四书和一首五言八韵试帖诗。

    这第一题就出自《论语·为政》,原句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哪怕在后世,也几乎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讲的是孔子对自己的批语,是孔子回顾一生,给自己的一个评价,以此来激励他人。

    孔子说:“我十五岁决定立志学习。”

    唐慎仔细审视这句话,在草稿纸上涂涂画画。

    破题的方式很多,可以从整句话入手,谈及孔子的一生,如何激励后人,如何勉励后人,后人该如何像孔子学习。但是这样难度极大,且容易跑题。

    唐慎坐在小小的号房内,他面前是一堵墙,两侧是其他学生。他看不到任何人,可他知道这个考场里有一万多人。

    想要从一万多人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但一旦第一道题就写跑题,阅卷官极有可能根本不看他后面的文章和试帖诗,直接将他圈了蓝名,扔进落榜卷子里。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越]山河不夜天》,方便以后阅读[穿越]山河不夜天_分节阅读_116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山河不夜天_分节阅读_116并对[穿越]山河不夜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