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古曲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李诚 本章:雨打芭蕉/古曲

    《雨打芭蕉》是一首优美的广东音乐曲目。它最早见于丘鹤寿所编的《弦歌必读》中,后来经过多次改编,使之更加优美动听。

    南国的广东,气候温暖潮湿,很适合一些阔叶的热带植物生长,芭蕉就是很常见的一种。它的叶片很大,既可以遮阴,又可以观赏,人们常常在院子里种植它。

    南国多雨,拂去暑热,滋润万物,淅淅沥沥,朦朦胧胧,十分惬意。雨不但可观,而且可听。宋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词人吴文英《风入松》说:“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如果这雨打在荷叶、梧桐叶、芭蕉叶等宽大的叶上,那又另有一番情趣了。唐诗人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中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而元人徐再思的[水仙子],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雨打芭蕉》所描写的,正是这样一幅别有韵味的南国雨景。

    乐曲一开始,是流畅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在春风化雨、春雨潇潇的时候的一种喜悦的心情。接着,一连串的分裂性的短句,节奏鲜明,好像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婆娑摇曳的蕉叶上,发出悦耳的声音。乐曲的旋律优美而明快,由于使用了加花等技法,很富有变化。最后,乐曲在欢乐的快板中结束。


如果您喜欢,请把《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方便以后阅读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雨打芭蕉/古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雨打芭蕉/古曲并对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