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九月流火 本章:第26节

    她们心里只有享乐,丝毫不关心他要承担的压力。如果是她……

    傅霆州才开了个头,赶紧打住。他不能再想王言卿了,再想下去,他就要呼吸不过来了。

    王言卿失踪后他才意识到,原来她在他生活中已经这么重要,衣食住行,坐卧起居,处处都有她的气息。也是王言卿失踪后,有其他人对比着,傅霆州才发现卿卿是多么温柔懂事,体贴入微。

    她像水一样宁静包容,不争吵不邀功,从不张扬自己的存在,却为他打理好方方面面。很多话他不需要说,卿卿自然会懂,很多想法傅霆州只冒了个头,卿卿就理解了,之后自会按照傅霆州的心意做。

    傅霆州和王言卿待久了,自然而然觉得世界上的女人都是如此,没什么特殊。他就像一条生活在水里的鱼,大肆浪费着自己的资源,等他被惯坏后,池水却突然干涸了。他被赤条条抛在岸上,越来越无法呼吸。

    他们在这里热热闹闹说这话,饭厅里丫鬟已经把年夜席摆好了。一个穿着鹅黄比甲的丫鬟进来,行礼道:“太夫人,侯爷,席面准备好了。”

    众人次第起身,太夫人颤巍巍从罗汉床上站起来,丫鬟、姑娘们连忙上前,扶着太夫人往饭厅走。其他女眷跟在后面,欢声笑语,花枝乱颤。

    傅霆州落在最后,看着这一幕神思恍惚。

    镇远侯府和武定侯府、永平侯府这种从开国传承至今的家族比起来,当然不敢说人丁兴旺,但在京城定居二十多年,傅家人数也不算少。往年过节的时候,傅家旁支叔伯都会来给傅老侯爷拜年,叔叔婶婶姐姐妹妹团聚一堂,根本记不清谁是谁。傅霆州嫌弃人吵,都是和王言卿单独待着。反正傅老侯爷宠他,他不出席根本没人敢说,唯独正宴他才会露面,但身边也总跟着王言卿。

    那些人陪着太夫人、陈氏说话,傅霆州便带着王言卿,单独找个小隔间消遣。傅家兄弟姐妹想过来和傅霆州套近乎,傅霆州心情好就说几句话,心情不好,带着王言卿就走了。他理所应当地觉得,王言卿和其他人不同,她是属于他的。无论他去哪里,只要他回头,她就永远都在。

    但是现在,傅霆州回头,身侧已经找不到王言卿的痕迹。她像他天亮时分做的一场幻梦,被阳光一照,就随着雾消失了。

    唯余他,无法释怀,念念不忘。

    陈氏身边的一个丫鬟发觉侯爷没跟来,赶紧回来请,小心翼翼给傅霆州赔不是。她一边说话一边偷看傅霆州,她正是一个月前给王言卿送汤的丫鬟,现在王言卿没了,她终于能和侯爷说上话,心里止不住地窃喜。然而傅霆州的表现和她想象的大相径庭,侯爷一眼都没看她,更没有注意她引以为傲的身段,他沉着脸,不知道在想什么事情,一言未发便大步走了。

    丫鬟大失所望,她低头看了眼自己精心搭配的衣服,恼恨地跺了下脚,快步追上。

    饭厅里已经有许多人在寻他了,傅霆州进门,其他人才长松一口气,赶紧招呼傅霆州坐。年夜饭分好几席,傅霆州、太夫人等人坐正席,其余少爷、姑娘、姨娘各有各的席面。傅霆州下意识要走到侧面,两边人纷纷让他坐主位,傅霆州这才意识到,祖父死了,他是傅家现在的当家人。

    傅霆州坐在曾经祖父的位置上,他落座后本能回头,仿佛看到一个冰魂雪魄的女子随着他坐下,紧挨在他身侧。她穿着红色裙摆,白色比甲,边缘缀着蓬松的绒毛,色清尘不染,无暇到极致反而生出一抹艳色。

    她的身影一瞬间和白日某个背影重合,傅霆州正待细看,旁边传来其他人的张罗声:“快把那盆花搬走,没见碍着侯爷了吗?侯爷,您还有什么不满意?”

    傅霆州眨眼,那个女子消失了,他身边根本没有人,唯有一些丫鬟快步跑过来,将他侧面的盆栽搬走。傅霆州收回视线,看着眼前这桌菜,毫无胃口。

    众人上桌后才发现少了双筷子,陈氏生气,扯高了声音指挥丫鬟去取碗筷来。傅霆州终于忍不住了,开口问:“怎么没给卿卿留?”

    这话一出,喧闹的大堂静了静,那些温柔的、娇媚的、活泼的、文静的女子全部停下说话,片刻后,才有人圆场般说道:“今日大喜的日子,王姑娘不在,留筷子恐怕不妥当。”

    “怎么不妥当?”傅霆州面无表情,眼睛像寒刃一样朝说话的人看去,“她不是傅家的人吗?”

    傅霆州是傅钺亲手带大的,如今二十岁,已继承侯位,出入朝堂。他在镇远侯府里是人人仰慕而敬畏的存在,他的视线望过来,根本没人敢接。

    傅霆州一回来,侯府里的气氛自动热闹起来,如今他一冷脸,厅堂里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喘。陈氏脸上挂不住,说:“侯爷,她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去,说不定都死了。家里还有老人呢,你在桌上摆一副空碗筷,要是召回什么来,多不吉利!”

    陈氏轻飘飘说出“死”这个字,完全不觉得落崖摔死个人算什么大事。但傅霆州却听不得,他耳膜宛如被针重重刺了一下,他心情不好,脸上自然而然带了出来:“她是替我挡箭才摔下去的,母亲觉得不吉利,莫非认为那天该死的人,是我?”

    陈氏一听这话脸色也沉下来,砰地一声撂下筷子:“大过年的,说什么死不死的?呸呸呸,晦气。”

    陈氏如此鲜明的区别对待,傅霆州原本没注意,今日才真正觉得锥心。他视线从桌上扫过,众人都避过眼,喝茶的喝茶,低头的低头,脸上有尴尬,却并没有伤感。

    没有人觉得王言卿不在是什么大事。如今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她下落不明,而他们,却在这里欢欢喜喜享受年夜饭。

    从前很多被傅霆州忽略的事情,此刻一桩桩浮上心头。陈氏的不满,太夫人的纵容,傅家几个妹妹私底下说的闲话……偌大的侯府,除了傅老侯爷和他,没有人好好对待王言卿。这些年,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不,甚至他也没有好好待她。

    傅霆州再也坐不下去了,他用力起身,椅子从地面上划过,发出一道刺耳的声音。傅霆州脸色冷硬似铁,漠然道:“我突然想起朝中还有事,先走一步,祖母、父亲、母亲慢用。”

    他说完,都不等众人反应,大跨步往外走去。门口的丫鬟想要拦着,但还没开口,被傅霆州扫了一眼,骤然消音。

    门帘掀开,寒风呼呼卷入,霎间吹散了屋里的熏熏暖意。终于有人反应过来,匆忙给太夫人、傅昌、陈氏行礼,抱着傅霆州的披风追出去。

    傅霆州离席而去,刚才还热热闹闹的屋子骤然死寂下来。陈氏将碗筷摔在桌上,脸色铁青,最终,是太夫人敲了敲拐杖,说:“既然侯爷有事,那我们就先开席吧。陈氏,招呼孩子们吃饭吧。”

    太夫人发话,陈氏勉强收敛起脸色,吩咐开席。后面即便丫鬟极力说笑话,屋里的气氛也热不起来。

    象征团圆的年夜饭就在尴尬和诡异中结束。吃完饭后,丫鬟们扶着太夫人去暖阁休息,其他人三三两两散在屋子里,各找各的消遣,等待守岁。傅二小姐依偎在陈氏身边,压低声音问:“娘,二哥还惦记着那位呢?”

    陈氏早就窝了一肚子火,闻言冷嗤一声,指桑骂槐道:“看如今这样,毒中的深呢。也不知道那位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不就是一个孤女,他倒是像丢了魂一样一直找。她要是摔死了还好,要是侥幸没死,落在外男手中一个月,岂不是玷污我们镇远侯府的门楣?”

    陈氏一提起王言卿就没好脸,傅二姑娘不敢接腔,她搓了搓衣带,突然凑近了问:“娘,那天的人到底是不是陆……”

    “嘘!”陈氏连忙对女儿呵斥了一声,抬头四下看了看,这才心有余悸地敲傅二姑娘的头,“那位的名字,你也敢提?”

    傅二姑娘结结实实挨了一下,她不敢揉,忍着痛道:“娘,我错了,我这不是好奇嘛。既然真是他,那今天二哥还去拜年?”

    其实陈氏也不懂,她对朝堂仅有的认知都来自永平侯夫人。永平侯夫人是武定侯的妹妹,见识比陈氏强点,但强的非常有限。陈氏想到自己来京城后的见闻,感慨道:“他们朝堂上那些事说不准的。今日你和我是仇人,明日就成了朋友,哪有什么定数呢。”

    陈氏不明白其中具体的政治博弈,但道理却没差。傅二姑娘听得似懂非懂,她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她心里想的,还是后宅家长里短。

    傅二姑娘悄悄问:“二哥惦记着那位,等永平侯府三小姐进门后,怎么办呀?”

    “能怎么办,哪家爷不纳妾呐?”陈氏对此不以为意,道,“永平侯后院还庶子庶女一大堆呢,我们侯爷婚前没有妾室通房,没有庶出子女,已经算是洁身自好了。侯爷现在不收人是给洪家面子,等新妇过门后,难道还想一直拦着,不让侯爷房里添人?”

    说着,陈氏睨了傅二姑娘一眼,捏着她的耳朵道:“你已经到了议亲的年纪,所以这些话我也不避着你。你要好好学着,知道吗?”

    傅二姑娘赶紧躲开陈氏的手,连连应是。她吃痛地揉着耳垂,心里却想,二哥哪是为了给洪家面子才不收房里人,分明是因为王言卿。

    以前二哥无论去哪儿都带着王言卿,她这个嫡亲妹妹想插都插不进去。傅霆州和王言卿是傅老侯爷最看重的人,在府里的地位都超过傅昌和陈氏,而且这两人做什么都在一起,从不和外人玩。他们这些兄弟姐妹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傅霆州没人敢惹,所以最终,羡慕都留给傅霆州,而嫉妒的暗箭全射向王言卿。

    傅二姑娘私底下也说过不少王言卿的坏话,一个和傅家毫无关系的女子,凭什么比她们这些正经小姐过得还好呢?可是夜深人静时,傅二姑娘无数次羡慕过王言卿和傅霆州的感情,他们两人这样要好,等未来成亲,王言卿的一辈子也是舒舒心心、顺顺畅畅的吧?

    即便是傅二姑娘,内心深处也觉得傅霆州和王言卿是一对。谁能知道,王言卿竟然落崖失踪了呢?

    傅二姑娘惊讶,陈氏喜不自胜,太夫人装聋作哑,而永平侯府乐见其成。大家都觉得这桩事完美解决了,然而傅霆州的表现,却超乎了他们所有人的预料。

    傅霆州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在乎王言卿。这一个月傅二姑娘看在眼里,向来深藏不露、深沉内敛的二哥疯了一样寻人,甚至跑去找陆珩对质。敢去质问陆珩,便是武定侯都觉得疯狂。

    今日更是仅因为母亲说了句王言卿的不好,傅霆州就撂下筷子,当众走了。这可是年夜饭啊,傅霆州如此表态,将来洪晚情入门,还有什么立足之地?

    傅霆州的亲娘说王言卿都不行,洪晚情对上那位,岂不是完败?

    傅二姑娘心里无限唏嘘,一个男人上心和不上心,根本骗不了人。傅二姑娘莫名有些物伤其类,问:“娘,你说王言卿现在还活着吗?”

    陈氏抿着嘴没说话,这也是她一直想知道的事情。陈氏说不来为什么,总感觉王言卿没死,并且就在不远处。陈氏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不祥之感,片刻后叹气道:“她要是就那样死了也好,死人怀念一辈子终究是个死人,洪三小姐不用和一个牌位争。怕的是,后面她又回来。”

    寒风凛冽,山川寂静,威严肃穆的北京城笼罩在夜幕中,有人欢喜,有人愁。然而无论悲欢,时间的脚步永远一步步向前,很快,新年临近了。

    傅霆州站在王言卿的屋子里,手指流连滑过她的东西。一个月未曾住人,这里依然清净整洁,像是主人从未离开,傅霆州总疑心下一瞬间她就会推门而入,笑着唤他“二哥”。可是,他等了一晚上,他期待的那个声音一直没有响起。

    傅霆州长长叹气。这里每一样东西都充满了他们的回忆,他毫不费力就能勾勒出画面,卿卿如何在这里看书,如何坐在榻前为他包扎,如何数落他贪玩,一转眼却坐在桌前,模仿他的笔迹,替他抄书。

    他想起他们度过的漫长成长时光。老侯爷像训兵一样养孩子,傅霆州的少年算不上美好,很多记忆都和挨打有关,可是,因为有她,那些清早顶着寒风练武,雨夜被扔到深山老林里训练的日子,都变得鲜活有趣起来。

    他推开窗户,站在窗前,良久注视着夜幕。

    卿卿,为什么要离开呢?

    他问完,自己都觉得好笑。其实他知道答案,他只是错误估计了卿卿对他的感情。

    若他提前知道获得政治势力的代价是失去卿卿,他根本不会这样做。可是,卿卿却不再给他第二次回答的机会了。

    傅霆州极目注视着夜空,今夜月隐星沉,晦暗无光。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喧闹,急促响亮的炮竹声响起,随即无数烟火升空,争相绽放在天际。

    子时到了,但今年第一个对他说祝福的人,却不在了。

    傅霆州漠然看着漫天火树银花,那些光芒美不胜收,然而待这片刻燃烧过后,它们就会陷入永恒的沉寂。傅霆州盯着那些长长的、丑陋的烟痕,心想,她现在在哪里呢?

    她会在她的家乡,还是某个不知名小城?或许,此刻她也仰望着天空,和他注视同一片宇宙尘埃。

    此时,陆府里,王言卿被裹成毛团,终于被允许出门。她停在檐下,觉得脖子扎的不舒服,她刚刚拽了拽衣领,旁边就传来一个声音:“不许解。”

    王言卿叹气:“我知道。我只是想和二哥说,新年快乐。”

    正巧此时一串烟火腾空,噼啪声压过了一切。陆珩没听到,俯身凑到王言卿身边,问:“什么?”

    王言卿靠近了些,附在陆珩耳边说:“二哥,祝你岁岁今朝,如意康宁。”

    陆珩唇边露出笑,低眸,深深看着王言卿:“好啊。这是卿卿说的,年年如今夜。”

    作者有话说:

    傅霆州: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陆珩:谢谢,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家欢乐你家愁。

    第36章 阑珊

    随着永乐迁都,承平日久,官员的待遇日渐宽厚,不再像洪武朝一样苛刻。到如今,朝廷给假新增了除夕假,并且元日假和上元假合并,一直从腊月二十四放到正月二十,可以说相当舒心。

    陆珩在年前加班加点,把所有案子都清算完毕,终于能安安稳稳过一个新年。他难得清闲,在家里看书写字养妹妹,没事教王言卿下下棋,竟然有些岁月静好的味道。

    安稳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上元节要到了。陆珩一边对弈,一边和王言卿说话:“卿卿,今年上元你想去哪里玩?”

    王言卿下意识答“都可”,说完后才觉得不妥,问:“二哥,上元节宫里可能会设宴,你陪我的话,宫里没关系吗?”

    她虽然没有从前的记忆,但本能觉得逢年过节宫里都会很热闹。锦衣卫是皇帝亲兵,陆珩更是直接对皇帝的安全负责,这种时候往往都是锦衣卫最繁忙的时候。陆珩去城里游玩,会不会耽误正事?

    陆珩摇头:“不用担心。今年宫里应当不设宴了。”

    “是吗?”王言卿惊讶,问,“为何?”

    陆珩落下颗黑子,说:“皇上本身就不喜欢吵闹,难得有闲暇,他要在后宫清修。何况,今年兴国太后身体不太好,皇帝想为太后祈福,便将宫宴取消了。”

    陆珩话中的兴国太后便是皇帝的生母蒋太后。正德皇帝无嗣,当年首辅杨廷和正德皇帝的母亲张太后在众多宗室子弟中挑了良久,选中了当今皇帝。张太后和杨廷会选皇帝,一来是皇帝年纪轻,当时才十四岁,远比那些成年的王爷好拿捏——至少张太后和杨廷是这样认为的。二来,便是皇帝敏而好学,在宗室中有天才的名声。

    杨廷是文人,天生倾向喜欢读书的孩子。他觉得,一个好学的孩子才是可塑之材,能被教导成一位贤君明君。

    可惜杨廷看走眼了,皇帝是不是明君现在还不好说,但显然不会成为一个贤君了。皇帝确实从小看的书多,是个聪明人,但谁说聪明人好摆弄呢?

    杨廷玩弄权术多年,最后却栽在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手里。如今另一位三朝元老杨应宁也栽了,现在还活跃在政坛上的,已全部换成皇帝自己提拔起来的人手。

    皇帝的性格又阴又闷,不喜欢喧闹,也不是个热衷于搞排场、开宴会的皇帝。有这点时间,他更喜欢去修道。

    所以进入嘉靖朝后,宫廷一改先前正德皇帝的闹腾,变得压抑沉闷起来。今年上元宴取消,皇帝不喜是一个方面,蒋太后身体不好,是另一个方面。

    正德十六年皇帝从安陆来京城登基,那时候因为身份问题,和杨廷、张太后闹得不可开交。杨廷要求皇帝认孝宗为父,认张太后为母,也就是过继给孝宗、张太后这一支,以太子的身份登基。皇帝坚决不肯,他说他能继承帝位乃因为他是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的后人,和杨廷没关系。如今正德皇帝病逝,朝中无人继承大统,所以才请他来称帝,他要求以皇帝的身份在奉天殿登基,而且,也不同意认孝宗为父,改称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叔、皇叔母。

    在皇帝和杨廷对峙的关键时候,是蒋太后推了至关重要的一把。当时陆松保护皇帝,用最快的速度赶往京城,而蒋太后则和陆珩的母亲范氏一起坐船,迟了一个月才抵达京城。

    蒋太后入城后听说杨廷要拆散他们母子,让皇帝称呼另一个女人为母亲,当即便说这个皇帝他们不当了,她要和儿子乘船回安陆去。而与此同时,蒋太后也在私底下联络父亲的旧部,得到了武定侯等一干勋贵的支持。杨廷再强硬也硬不过军队,后来杨廷让步,蒋太后得以以“皇太后”的礼节入宫。

    那一年皇帝不过十四岁,而杨廷却是把持朝政将近二十年的首辅。皇帝能斗倒杨廷,除了自己聪明,蒋太后的公开表态、暗中支援,也非常重要。蒋太后入宫后,皇帝一直很孝顺母亲,并且随着坐稳帝位,蒋太后的尊号一加再加,张太后的封号,却一减再减。

    大礼议以皇帝的全盘胜利收场,首辅都倒了两个了,何况张太后一个后宫女眷?到如今,蒋太后是兴国太后,而张太后,已经被降成圣母了。

    王言卿完全能理解,自古两宫太后就没有能和睦相处的,而且张太后和蒋太后也不是正宫、妃嫔的关系,而是两房妯娌。皇帝和蒋太后母子连心,张太后还能斗过人家亲娘去?

    王言卿听后点点头,道:“难怪。今年冬天实在冷,好些人都病了。兴国太后的病要紧吗?”

    陆珩不欲多说两宫太后的关系,一语带过道:“兴国太后凤体尊贵,有太医照看,想来很快就会痊愈。今年皇上无意铺张,我也不用进宫了。难得清闲,等过几天上元,我陪你去集市上看看吧。”


如果您喜欢,请把《锦衣杀》,方便以后阅读锦衣杀第26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锦衣杀第26节并对锦衣杀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