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九月流火 本章:第54节

    陆珩点头,意味不明道:“也就是说,没人看到事发时陶一鸣在做什么,换言之,任何人都有机会溜进来。”

    县丞紧绷着脸:“陆大人莫非怀疑我们?陆大人明鉴,小的和陶县令关系融洽,绝无杀害知县大人的道理啊!”

    陆珩淡淡瞥了他一眼,说:“我又没说你,你紧张什么?”

    县丞拱着手赔笑,脸上却一点都笑不出来。陆珩在屋中缓慢走动,外面的人就屏息看着他,俱眼睛都不敢眨。

    陆珩最后停在书案前,伸手去翻桌面上的东西。陶一鸣的尸身就躺在不远处,陆珩却像看不到一样,从容自若,丝毫不受影响。

    桌上放着笔墨纸砚,几本旧书整整齐齐合着,旁边放着一盏茶,茶水已经喝光。这都是陶一鸣用惯了的东西,看不出什么端倪。陆珩拉出抽屉翻找,就在推回去时,他忽然挑了挑眉,屈指敲击抽屉底部。声音清脆响亮,不像是实心的,陆珩抽刀,用刀尖抵住抽屉底板,轻轻一撬,夹层就被他破坏了。

    陆珩收刀,绣春刀入鞘,发出一声清越的金戈声,宛如龙吟。果然,抽屉下方还有一层暗格,陆珩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他解开最大的那张卷轴,看清上面的人影时,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程知府不觉屏住呼吸,紧张兮兮问:“陆大人,您发现什么了?”

    陆珩抬手,示意锦衣卫将这些证物收缴。他自己则拆开另外一封信,边走边看道:“没什么。看来陶知县闲暇时,活动倒是很多。”

    程知府忙问:“陆大人,陶一鸣他做了何事?”

    陆珩一目十行扫完书信,他将信纸扔到程知府身上,说:“他做了什么,你自己看吧。”

    陆珩走出屋子,负手站在廊下。他长身玉立,肩宽腿长,几乎要与夜色融为一体。程知府飞快读完书信,慌里慌张地追出来:“陆大人,微臣冤枉啊。卫辉府总领六县,下官忙于府务,并不知道陶一鸣竟和白莲教徒勾结。如今陶一鸣畏罪自杀,下官还一头雾水,可见臣与白莲教毫无瓜葛。还望陆大人明察,还臣一个清白!”

    陆珩笑笑,说:“程大人,兹事体大,我无法定夺。这些话,你还是留着和皇上说吧。”

    程知府苦着脸道:“下官自知疏忽,御下不严,铸下大错。臣不敢奢望陆大人开恩,只望明日面见圣上时,陆大人能为微臣美言一二。陆指挥使大恩大德,微臣没齿难忘!”

    陆珩不应承,只是道:“程大人客气了。陆某奉皇命查案,之后自会将案情一五一十汇报给皇上。皇上英明,定会给众人一个公道的。”

    程知府叹气,深深作揖道:“多谢陆大人,下官感激不尽。”

    陆珩从陶一鸣的书桌暗格里找到了唐赛儿画像、和白莲教的往来书信,陶一鸣勾结白莲教一事水落石出。白日陆珩找到清虚观,并且在道士床板下发现了唐赛儿画像,陶一鸣害怕事发,所以就悬梁自尽。勾结叛党之事一旦发现就是诛九族的重罪,与其受尽酷刑而死,不如自己动手,好歹留一个全尸。

    陆珩亲自保管书信等证据,他让锦衣卫将陶一鸣的尸体看好,连同察人不明的程知府、县丞等人,明日将一同押往行宫,等候皇帝发落。

    事情至此尘埃落定,县衙里有人唉声叹气,有人如释重负,俱都静默地收拾残局。陆珩也回到自己居住的院子,养精蓄锐,等待明日面圣。

    王言卿默不作声跟着陆珩回来,她默默转身关门,陆珩看到她的表情,笑着问:“卿卿,你今天看出来什么了?”

    王言卿眼睛明净,安静地看着他:“看出来挺多的。”

    陆珩微笑,过来按住她肩膀,将她推往寝屋:“明日的事明日再说。现在你该休息了。”

    ·

    时隔两日,陆珩再次回到行宫。行宫依然热闹鼎沸,士兵绕着行宫巡逻,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看到陆珩回来,许多人肃立行礼:“参见陆指挥使。”

    陆珩淡淡颔首。已到行宫门口,陆珩下马,对身后人说:“护送她回去,不要让任何人靠近。”

    “是。”锦衣卫领命,护送着马车往另一条道走去。程知府认出来这是陆珩身边那个侍女的马车,他发现离行宫越近,陆珩的表情就越严肃,等停到行宫门口,他神情冷淡,口吻淡漠,似乎有些迁怒的意思。

    程知府摸不着头脑,昨日陆大人和他的侍女还蜜里调油,今日怎么突然生分了?莫非,昨夜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可是,昨夜一分开,他们就各自回房睡了……信息量太大,程知府不敢再想下去,笑着对陆珩拱手:“陆大人,我们这就去面见圣上?”

    陆珩回首,对程知府笑了笑,说:“不急,先请人去通禀。程知府随我这边来。”

    程知府习以为常,皇帝虽在行宫,但盘查力度比紫禁城只强不弱。他们必须先搜身,确定身上没有暗器,才能去面见皇帝。

    程知府跟着陆珩往搜身暗室走去,他趁着人少,悄悄走到陆珩身边,压低声音说:“陆大人,下官确实不知道陶一鸣胆大至斯,竟敢和白莲教勾结。他平素就阴沉,我只当他官场不得志,所以才郁郁不乐,谁知他竟对朝廷有怨怼,存了不臣之心。下官和陶一鸣不同,我上有老下有小,身后背着一整个家族,稍有差池便要赔上全族性命。下官最是胆小怕死,绝不会自毁前程,和一群逆贼同流合污啊!望陆大人明察。”

    陆珩微笑:“我明白,程大人没有和白莲教勾结,知府尽可放心。”

    程知府长长松了口气,道:“那就好。但这种事出现在卫辉辖下,我终究难辞其咎。陶一鸣虽然畏罪自杀,但外面必然还有他的同党。下官愿将功赎罪,将白莲教余孽一网打尽!”

    程知府说完,见陆珩没反应,咬了咬牙,发誓道:“下官愿以项上乌纱帽担保,定剿除白莲教,将所有余孽捉拿归案。”

    陆珩走到一间安静的屋子旁,两边站着一排身穿锦衣、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他们见了陆珩齐齐抱拳,陆珩推开门,对程知府笑道:“程大人,请吧。”

    程知府往里看了看,直觉有些地方不对劲。他对着陆珩谄媚地笑:“陆大人,我们不是要去见圣上吗,怎么走到这里来了?”

    陆珩看着他,眼睛清亮,唇边缓缓勾出一个笑:“事到如今,程大人还要和我演戏吗?”

    “下官不懂陆大人的意思。”

    陆珩叹气,真是麻烦,他还以为能省些口舌。陆珩在外面陪他们演了两天,早就累了,他无意再看程攸海飙戏,直接说道:“程知府,我在京城看过你的考评。吏部对你的评价还算不错,虽钻营逢迎,却并非庸碌无能之辈。”

    程知府脸上维持着谄媚讨好的笑,眼神却犀利起来,哪有什么庸官的样子。陆珩见他还不肯招认,便放出最后一记重锤:“陶一鸣,出来吧。”

    程知府听到这个名字,脸色大变,慌忙朝后看去。后方,在陈禹暄等人的看押下,徐徐走出来一个男子。他脖子上缠着纱布,面容虚弱,确实是陶一鸣无疑。

    程知府大惊,手指指着陶一鸣不住哆嗦,连惯常的伪装都顾不得了:“你,你不是……”

    “程大人觉得我应当死了,是吗?”陶一鸣声音嘶哑,语气幽怨,大白天无端笼上一股阴森,“我主动献计献利,没料到,知府大人从一开始就存了让我顶罪的心思。”

    第65章 奇才

    陆珩回行宫后,派人护送王言卿回屋。说是护送,但是王言卿一下车行动就被控制起来。王言卿默默扫了眼院外或明或暗的锦衣卫,没有说话,由着灵犀关上大门,将她带入房间。

    灵犀给王言卿奉上热茶,柔声道:“姑娘,您这几日奔波在外,辛苦了。奴婢备了水,您要沐浴吗?”

    王言卿摇摇头,说:“我现在想一个人静静,你先下去吧。”

    灵犀行礼,握着手退下。耳边传来关门的声音,王言卿呼了口气,慢慢靠在罗汉床上。

    她倚着引枕,不期然想起昨日的对话。

    昨夜,陆珩推她回去睡觉,王言卿却按住陆珩的手,直视着他的眼睛说:“二哥,我看出来了。”

    陆珩眼睛清澈如月,听到这话,里面的笑意似乎更盛了:“你看出什么了?”

    “县衙已经关门,可以确定凶手就在衙内。我原本想着县令暴毙这么大的事,所有人都会出面,我正好借机看看谁的表情异常,或者谁在说谎。没想到,案发现场却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惊喜。”

    陆珩笑着看她,像是赞赏又像是纵容。王言卿见他如此表现,内心已经确定,她气鼓鼓道:“程知府,县丞,陈禹暄,包括你,每一个人都在说谎。”

    陆珩笑了,他知道王言卿一时半会不会去睡觉了,便折身坐回案边,不紧不慢倒了两盏茶:“坐下说吧。”

    他还有心思喝茶!王言卿气得不轻,快步走到他身边,盯着他道:“你早就知道?”

    陆珩握住王言卿手腕,王言卿不肯动,他就微微使力,强行拉着她坐下:“骗你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看出来的?”

    “破绽太多了。”王言卿气不打一处来,她想看看谁在说谎,结果每一个人都在说谎,王言卿当时的心情简直无以言表。王言卿道:“锦衣卫受过训练,掩饰能力比普通人强多了,脸上、身体基本不会有多余的动作。但是,这反而是异常。陈禹暄热情仗义,喜欢说话,嘴就没有闲着的时候,但今日他向你禀报陶县令死亡情况时,却始终低着头,话语少之又少,像是刻意删减过,能简则简。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你的要求,他害怕你,所以不敢说废话。真正的破绽,其实出现在你身上。”

    陆珩看着王言卿笑了,好笑道:“竟然是我拖了他们的后腿?愿闻其详。”

    “你这么精益求精的人,听到出命案后,竟然没有去翻尸体,而是听属下汇报死状。以你谨慎的性格,怎么可能出现这种纰漏?陶县令的尸身一直躺在担架上,上面盖着白布,大家便下意识觉得他死了。可是……”

    陆珩从容自若地坐着,眼中兴味盎然:“可是什么?”

    “可是陶县令死亡后锦衣卫立刻控制现场,不让人接近尸体。这种做法可能是怕人破坏现场,但也有可能是怕被人看出来,担架上有问题。陈禹暄禀报完之后,你说陶县令不是被人勒死后吊上去的,看死状应当是自杀。以我对你的了解,你可不会在疑犯面前说这种话,倒像是主动给什么人提供口供。”王言卿深吸一口气,说出最终结论,“故而,我怀疑陶县令根本没死,他只是躺在担架上演戏。”

    陆珩幽幽叹了一口气,所以说,人一旦熟了很多事情都不好做。程攸海那个老狐狸都没看出来,却被王言卿发现了。

    事已至此,陆珩没什么可掩饰的,点头承认了:“没错,他命大,确实还没死。”

    不出所料,王言卿立即追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陆珩却挑挑眉,反问道:“卿卿你觉得呢?”

    王言卿昨日就有感觉,今日看到这群人的表现,她脑海中慢慢浮出一个猜想:“是不是和金矿有关?”

    陆珩眼中笑意浮动,示意她继续说。王言卿拿出之前在河谷村时里正孙儿送给她的石头,说:“那个孩子年纪还小,没有钱、交易的概念,但是当我提出要他拿最值钱的东西来换时,他却毫不犹豫挖出这块石头。他不知道什么叫值钱,所以,这个认知只能是别人教给他的,比如他的祖父母。”

    “还有呢?”

    “我听闻古有淘金人,在水中日复一日淘沙,剩下来的便是沙金。如果一条河流发现了沙金,顺着水流往上,运气好或许能找到金矿脉。这块石头成色不太好,但我猜测,里面应当也有少量金子。”

    王言卿试着还原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河谷村多山,村口的河流从山脉深处流出,地下某个地方有岩金。金矿石在水流冲刷下变成碎块,有些碎粒随着河水流到外面,沉淀在河床中。大人不会注意河边小小的石头,但是孩子却日复一日挖东西、捡东西。有一天,里正的孙儿在河边捡到一块亮晶晶的石头,他拿回家里玩,无意被里正夫妇看到。里正发现这是沙金,又惊又喜,他们再三交代孙儿这种东西很值钱,不能告诉外人,然后就美滋滋上报朝廷。县令陶一鸣得知后赶紧派人顺着河流去找,我不知结果,但我猜测,他们应当十分幸运地找到了金矿,并且储量还不小。”

    陆珩将茶水放到王言卿身前,王言卿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但是,陶一鸣看到金矿后却心生贪念,不愿意将金矿上报给朝廷了。他出身贫寒,为官二十年一直在底层打转,没攒下多少积蓄。如果这处矿脉禀报给朝廷,很快就有人来接替他的位置,他会被调去另一个贫困县城,什么好处都捞不到。陶一鸣不甘心,动了私吞金矿的念头。”

    “但他一个人消化不了这么大的好处,他为了自保,也为了找人给他垫背,悄悄告诉了卫辉府知府程攸海。程攸海也是个贪婪胆大的赌徒,程攸海果然如陶一鸣所愿,将此事瞒下,并且伙同陶一鸣,悄悄在辖地内制造失踪案。他们盯上的人都是离群索居、无家无族的男子,他们将这些人掳到山里,逼迫男子开采矿石,同时在外封锁消息,如果有人报案,他们就压着不查,草草以失踪结案。”

    “可是,这样做依然太慢了。开采金矿需要大量劳动力,但一个县城里能有多少乞丐、流浪汉、孤儿,就算他们将人全部掳走,也远不及采矿所需。而且这样做不光麻烦,还容易暴露,就算知府和县令将报告失踪的案子全部压下,也终究会留下痕迹。这时京城传来皇上南巡的消息,程攸海和陶一鸣感觉到契机,一手策划了河谷村失踪案。”

    “他们假借修建行宫的理由将全村青壮年征走,悄悄将他们关起来采矿,对外却声称他们路上遇到了山洪,导致全村丧命,无一生还。然而刘大娘的执着超出他们预料,刘大娘不断上告,甚至联合村民一起讨要说法,陶县令为了息事宁人,只好从采矿所得中拨了一笔,以丧费的名义发给河谷村村民,安抚人心。”

    陆珩不置可否,问:“程攸海管着这么大的地方,为何要选择河谷村?”

    王言卿早有准备,不慌不忙说:“一来,这里离采矿地点近,容易将一百多号人骗过去。二来,河谷村里正是知情人,有里正在村子里通风报信、安稳人心,他们的计划会顺利很多。三来,刘家婆媳说过,他们曾在夜里听到山里传来巨响,里正说是地动,但刘大娘的丈夫觉得不是。河谷村挡了知府、县令发财的路,就算没有劳役的事,知府也要想办法除掉这些人,不如物尽其用,将男丁骗到山里开矿。”

    陆珩点点头,说:“这只是你的猜测,证据呢?”

    “这块不纯正的沙金,突然富裕起来的里正家,还有鱼鹰送回来的血书,都可以佐证。最简单的验证法子就是去河谷村里正家里搜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来路不明的金银,就知道我的推断对不对了。”

    河水中的金砂是里正孙儿先发现的,里正报官后,陶一鸣和程攸海为了稳住里正,应当许诺了他不少好处。这些钱财只是知府手里漏下来的碎屑,然而对于里正一家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里正家的媳妇不明就里,因此怀疑公婆偷昧抚恤金。

    媳妇将此事抱怨给王言卿,阴差阳错,被王言卿发现了真相。

    陆珩问:“可是这些和纸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两人既是为了求财,那今日和昨日发生的异常是怎么回事?”

    王言卿叹气:“说起来这是一场意外,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不想搞这么复杂。知府和县令是本地父母官,村民又不可能跑到京城告状,只要他们压住不理,百姓根本翻不出水花来。按照他们的计划,百姓久问无果就会忘了这件事,他们再把失踪人口相关资料销毁掉,没人知道发生过什么。但他们没料到皇上突然要南巡,刘家两个女子竟然有胆量告御状,更没料到还真有二哥这种闲人要查。程攸海和陶一鸣的计划被打乱,只好匆匆补救。他们假造了一套纸人作妖戏法,具体细节,二哥应当比我更清楚。”

    陆珩颔首,叹息道:“没错,大概脉络是对的。不过你有一点说错了。”

    王言卿忙问:“哪里?”

    陆珩手指摩挲着茶盏,慢悠悠道:“我应当,不算一个闲人吧。”

    王言卿沉默,许久不说话。陆珩轻轻一笑,似真似假地抱怨道:“开玩笑的。你怎么一点都不配合?”

    王言卿勉强笑笑,恕她无法理解陆珩的乐趣。王言卿刚才说了一大通,现在终于无可奈何地叹了声,问:“二哥,你到底在做什么?”

    她看懂了陶一鸣和程攸海的想法,却看不懂陆珩的。陆珩问:“你什么时候开始怀疑程攸海和陶一鸣的?”

    “昨夜。”王言卿老实说,“昨天晚上房顶突然出现纸人,去外面搜捕的时候,我注意到程知府的表情有些奇怪。他一直表现出一个溜须拍马、左右逢源的庸官形象,表情和肢体动作都很夸张。我被他的表象蒙蔽,视之为正常。但是昨夜,他的惊讶和害怕有些割裂,一个怕得连纸人脸都不敢看的官员,却站在县衙门口,身体一动不动。我心里存了疑,今日在陶县令自杀现场时着重观察程知府,终于确定他是演出来的。”

    陆珩深有感慨:“让别人觉得自己蠢,真是一个绝佳的掩饰方法。他很会扮猪吃老虎,连我也被他骗过去了。”

    “是吗?”王言卿不信,“还能有人骗过你?今日我看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说不好谁骗谁呢。”

    “过奖。”陆珩礼节性谦虚一二,说,“在河谷村时,我当真觉得这又是一个蠢材。但晚上在酒楼用饭时,我套陶一鸣的经历,忽然想起来程攸海是嘉靖元年二甲进士。皇上看人准的很,绝不会把庸才放到二甲里。起了头后,我隐约忆起之前扫到过程攸海的考评,吏部评他虽然逢迎,但并非庸碌无能之辈。我当时就确定,这个老小子在套我。”

    王言卿听到这里,用一种一言难尽的目光看着他:“你不是说你被他骗过去了吗?可你明明第一天就识破了。”

    “是啊。”陆珩煞有介事地抚手,“他骗了我一上午,这还不够吗?”

    王言卿默然,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她只能感叹:“你记性真好。”

    一个素未谋面的普通知府,都能记住他是哪一年考生。陆珩掌管全天下情报系统,翻看官员资料是他的日常任务,但他却能记住随便看过的一页。

    这得是什么脑子啊。


如果您喜欢,请把《锦衣杀》,方便以后阅读锦衣杀第54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锦衣杀第54节并对锦衣杀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