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九月流火 本章:第70节

    傅霆州交待好巡逻站岗的人,对宴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婉拒了入宴的请求,独自在营地里走动。大同府的风比京城干烈,吹着人身上真的像刀子一样。夜风干而冷,头顶一丝云彩都没有,星空被洗的格外盛大璀璨。

    夜幕很黑,却黑的让人觉得干净纯粹。漫天星辰散布在夜空中,或明或暗,或繁或疏,铺天盖地地压下来,一条银河大开大合,浩瀚奔腾,人站在地上,只觉得自己无比渺小。

    京城就看不到这么庞大的星河,傅霆州抬头,望着繁华神秘到让人心生敬畏的星空,突然很想见她。

    然而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傅霆州故意让自己忙得无暇想其他事情,但这一刻,他还是没控制住,想去见见王言卿。哪怕见不到她,去和她有关的地方看看也行。

    于是,傅霆州来了王言卿的故乡,她七岁之前居住的村落。今日除夕,村民都在家里吃饭守岁,没人注意到路上来了一个陌生面孔。傅霆州漫无目的走在乡间土路上,不知不觉,停在了一座院子前。

    院墙斑驳,能看出有些年头了,只不过现在的主人不太爱护,有些地方已经裂缝。傅霆州没有惊动里面的人,慢慢绕着院墙走动。

    这曾经是王言卿和祖母居住的地方,现在早已物是人非,里面的住户虽然也姓王,其实和王言卿没什么关系。王言卿被带到京城后,王家的祖地、屋宅,都被族人侵占了。如果傅钺没有突发奇想派人来看望属下的遗孀,恐怕,王言卿就要在寄人篱下中长大了。

    傅霆州转念自嘲一笑,她在傅家,一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只不过镇远侯府的环境更好,权势更高,但相应的,她要遭受的恶意也是翻倍的。

    子时快到了,院里传来孩童的叫嚷声。傅霆州从沉思中惊醒,他默不作声离开王家的祖宅,往外走去。

    属下牵着马等在路边一颗枯树下,看到傅霆州出来,都大大松了口气。属下上前抱拳,呼着白气问:“侯爷,马上就是子时了,要回营吗?”

    傅霆州今日来此纯粹是了结自己的执念,里面的王家和王言卿已经没有关系了,他再留下来也无意义,遂点头道:“回吧。”

    属下立刻行动起来,从树上解开缰绳,恭敬牵来傅霆州的马。傅霆州接过缰绳,这时,新年到了,身后村落次第响起爆竹声。马被这阵巨声惊吓,不安地掀动马蹄。傅霆州用力将马制住,仰头,望向漫天繁星。

    今夜万家团聚,九州同欢,她已经没有血缘亲人,此刻,她在做什么呢?

    此刻,王言卿正靠在陆珩怀中,一边揉眼睛,一边抱怨陆珩:“你怎么不叫醒我?”

    陆珩捂着王言卿的耳朵,说:“家里没有长辈,不用讲究守岁那一套。你睡得好好的,何必折腾。”

    王言卿做完饭有些困,一不小心就睡着了,要不是外面突然响起烟花爆竹声,王言卿能睡到天亮。她刚醒来,浑身酥软,被陆珩抱在怀中也无力反抗。王言卿柔若无骨,软软靠在陆珩臂弯,海棠春睡,美人慵懒,连声音都带着不自觉的喑哑娇意:“可是年夜饭还没吃……”

    她说到这里,想起什么,抬头怀疑地看陆珩:“年夜饭呢?”

    她刚刚睡醒,眼睛蕴满了水,眼尾带着恹恹的红意,这样半开半合地嗔人,真能叫人爱到骨子里去。陆珩被这种眼神勾了一下,浑身都生出一股燥意,心里那股恶念几乎压制不住。陆珩喉结微动,目光不由自主落到她嘴唇上:“还在。”

    “真的?”王言卿现在脑子没完全清醒,逻辑简单而直白,十分怀疑地看着陆珩,“你是不是自己吃了?”

    她质问的声音又哑又娇,陆珩心想这不能怪他,俯身用力在她唇上吃了一口,含糊说:“没有。”

    现在他更想吃另一种年夜饭。

    陆珩的吻越来越用力,手也抚上她的腰,不断顺着腰线摩挲。王言卿被这样强势的吻亲得头晕脑胀,呼吸困难,她正晕乎乎的时候,外界忽然升起一连串烟花,炸裂声不绝于耳。王言卿被鞭炮声惊醒,连忙趁着换气撇开脸,抵住他胸膛,气喘吁吁说:“今日新年,外面人还等着呢。”

    再让陆珩继续下去,就未必刹得住了。如今确实不是合适的时机,陆珩强行停下,眼睛都红了。他抓住她的手,解恨般咬了口她的指尖,哑声说:“好。”

    陆珩手上的力道很重,能感觉到几度克制,终于艰难地放开她。他像是再待一秒就会后悔,大步走向外间,脚步又重又疾。

    王言卿被陆珩放开后,也脱力地躺在榻上,她大口喘了会气,终于恢复力气。她费力撑着榻面坐好,这才发现自己身上衣服全乱了。

    衣襟散乱,头发松斜,连裙腰上的系带也不知什么时候扯开了,一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她的脸霎间红到耳朵尖,赶紧站起身,将衣服整理好。

    王言卿磨磨蹭蹭好半天,等脸上的热度散去后,才终于走到外面。陆珩看起来已经恢复正常,正坐在外间玫瑰椅喝茶。他听到脚步声回头,目光不知怎么,一下就落在王言卿的唇上。

    她嘴唇格外嫣红,唇珠都肿了,看起来分外可口。陆珩感觉到体内的火又有挑起来的架势,这种事最后受罪的还是他,陆珩只能硬逼着自己转移视线,平静地说:“皇宫正在放烟火,想出去看吗?”

    王言卿哪还有心思欣赏烟火,尴尬地避开视线,默默摇头。陆珩同样兴致寥寥,便说道:“那就让他们上菜吧。你做了这么久,总不能浪费。”

    王言卿本来觉得深夜没胃口,但陆珩说她大半天没吃饭,多少垫点东西。他强行拉着她在八仙桌坐下,等菜肴一道一道端上来后,王言卿嗅到鱼汤的鲜味,竟然真的饿了。

    陆珩拿起瓷勺,给她舀了碗奶白的鲫鱼汤,说:“你许久没喝水,不要吃肉,先喝碗汤开胃。”

    鲫鱼汤里有豆腐有青菜,正适合深夜进补。王言卿低头抿了一口,可能是出自自己之手,她竟然觉得还不错。

    陆珩同样是这种心理,他看着自己亲手切的鱼,竟然不忍心下筷:“它看着乖乖巧巧,都不舍得吃它了。”

    王言卿噗嗤一笑,她拿起公筷,灵巧地剔下来一块鱼肉,放在陆珩碗中:“我好久没下厨,手艺可能生疏了,要是不如尚膳监的御厨,哥哥多多包涵。”

    陆珩说:“怎么会,卿卿做的菜,定然是天下最美味的。”

    “你就会哄我开心。”王言卿说,“这道菜简单,谁做都一样,哪有那么玄乎?”

    “但它是你做的。”陆珩说,“天下那么多人,做的好与坏于我何干?只有经过你手的东西,才是独一无二的。”

    王言卿垂着睫毛喝汤,没理会陆珩肉麻兮兮的话,但眼尾却流露出笑意。一碗汤很快喝完,她刚放下碗,陆珩又给她夹了饺子,说:“你亲手包的,你来尝第一个。”

    陆珩的筷子停在她面前,并没有放下的意思。王言卿瞥了眼陆珩,发现他竟真打算喂她。王言卿不好拒绝,便意思性地咬了一小口。

    饺子皮劲道温暖,里面包着鲜虾,咬开后鲜香四溢,爽滑酥嫩。王言卿只咬了一个小角,咽下去后,粉红色的舌尖快速舔了下唇珠。

    陆珩越看越饿,各个方面的。他挑挑眉,并不肯放过王言卿,说:“你这也叫吃东西?猫都比你吃得多。”

    王言卿有口难言,她也想好好吃,但陆珩非要喂她,她怎么好意思动口。陆珩却像得到了趣味,坚决不放手,王言卿只能小口小口咬住饺子,艰难地吞下去。

    一个饺子终于吃完了,王言卿生怕陆珩还要再喂,赶紧自己去夹:“哥哥,我包了好几种馅料,你尝尝其他的。”

    她不肯让喂了,陆珩颇有些遗憾。她小口小口咬东西的模样,像极了兔子被逼着吃肉,敢怒不敢言,可怜又可爱,让人更想揉搓她了。

    陆珩都觉得他这种想法很变态。

    这顿饭是两人一起做的,再加上心情愉悦,陆珩竟然吃了不少。在他各种威逼利诱下,王言卿也吃了好几个饺子。王言卿肚子都撑起来了,她用帕子拭嘴,低声念道:“别人家元日辞旧迎新,恭贺新年,我们竟然在吃饭。”

    王言卿的声音里充满了怨念,陆珩忍俊不禁,笑着弹了弹她的额头:“民以食为天,那些花里胡哨都是虚的,吃饭才最实际。”

    王言卿隔着衣服按了按自己肚子,悲愤说:“都圆滚滚的,我肯定胖了。”

    “哪里。”陆珩一本正经道,“你感觉不准,我来摸。”

    王言卿宁愿信鬼都不信陆珩,她赶紧挡住陆珩的手,从椅子上站起来,说:“哥哥,新年安康,已经很晚了,我要回去了。”

    王言卿一脸警惕地看着他,陆珩下手失败,遗憾地让人给她拿来斗篷,亲手将她的毛领系好:“好,夜深了,路上注意滑。”

    王言卿点头,拥着手炉和斗篷出门。外面风中充斥着纸屑和爆竹燃烧的味道,竟然并不觉得冷,王言卿在回廊上走了两步,忽然被后面的人叫住。

    王言卿回头,诧异地看向陆珩,以为他还有什么话交代。陆珩深深看着她,忽然走上前,俯身在她额头轻轻一吻:“卿卿,新年快乐。”

    作者有话说:

    傅霆州:睹物思人,不知道她在做什么?

    陆珩:谢邀,她睡了,不方便回话。有什么需要我转达的吗?当然,你也可以不说,因为我不会转达的。

    第85章 更替

    嘉靖十三年的新年过得非常安静,京中连宴会都少见。然而,元日刚过没多久,宫中又传来噩耗。

    阎贵妃因为皇长子去世,郁郁不乐,再加上产后体虚,正月初六因药石无效而逝。

    她年仅二十余岁,正值青春,便早早香消玉殒了。皇帝很可怜她,追封阎氏为皇贵妃,谥荣安惠顺端僖皇贵妃。

    历史上原本没有皇贵妃这种封号,皇后就是皇后,妃子就是妃子,哪怕冠以贵名,也始终是妾。但本朝出了好几个受宠的贵妃,比如宣德皇帝的宠妃孙氏,成化年间那位出名的万贵妃,皇帝硬生生在贵妃之上又加了一个头衔,同皇后一样用金册金宝,位同副后,这才有了皇贵妃。

    但再荣耀也要有命享,后宫中人短暂唏嘘了几天那位红颜薄命的阎皇贵妃,很快又关注起其他事情。第一个妃子有孕后,皇帝就像学会了怎么生孩子一样,后宫的喜讯一个接一个。曹端妃、王昭嫔正在养胎,正月杜康嫔诊出怀孕,素来和杜康嫔不对付的卢靖嫔像不甘示弱一样,紧接着诊出滑脉,和杜康嫔只差一个月。

    如今后宫足有四个妃子怀有皇嗣,预产期全在今年,可以料到再过几个月皇宫定然热闹的很。福薄的皇长子和阎皇贵妃像一块石头落入水中,只打出浅浅的水花,很快就被众人遗忘,前朝后宫的目光都转移到剩下四位怀孕的妃嫔身上。

    然而,足足有四个人被幸运选中,却没有一个是方皇后。

    后宫暗流涌动,前朝的勾心斗角也在继续。皇帝虽然气张敬恭利用他,但改革还要继续,二月份,皇帝找了个借口,起复张敬恭,恢复张敬恭首辅之位。

    大概每一个王朝都是相似的,汉唐宋辉煌时各不相同,但亡国原因都有土地兼并。大明立朝已过一百余年,洪武皇帝就是农民起义出身,但如今,明朝的土地、流民问题也严重起来。

    皇帝刚刚继位时,天下农田已经被利益集团用各种名义侵吞了一半,流民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四方已有小规模的农民暴动。

    皇帝接手的实在不是一个好开局,但攘外必先安内,他登基后,前半段执政生涯不断靠大礼议稳固自己的地位,消除朝堂中不服从他的臣子。如今,权力已经完全收回到皇帝手中,皇帝也开始朝国家积弊动手了。

    皇帝任用张敬恭,一方面是张敬恭在大礼议中立下汗马功劳,另一方面,也是张敬恭确实有能耐。张敬恭的政敌骂他刚愎自用,乾纲独断,但这也说明张敬恭不怕得罪人,有事真的干。

    张敬恭入阁至今,既动田又动人,他勘察京畿庄田,清算了五万余顷被功臣权贵、皇亲国戚侵吞的土地,没收了五百多个勋戚庄田,一部分归还给原主,剩下的收归国库。

    京畿之外,还有广大的外省疆域,这种关头,皇帝绝不会放弃张敬恭。

    张敬恭所料没错,上元节假结束后没多久,皇帝就将他恢复原职。然而这次,又有些不一样。

    张敬恭重回内阁后,心里憋着一股劲,有心干出一番成绩给众人看,所以立刻将清丈土地的规模扩大到全国。其中土地流失最严重的湖广、江西、江浙一带是张敬恭整治重点,同时他还大力裁革冗官、查办贪腐。没想到,这个举动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江西、浙江都是科举大省,每年一半的举人、进士来自这些地方,而张敬恭要清算的地,恰好就在这群士林家族名下。

    先前张敬恭查勘京畿土地的时候,文官们都在看热闹,如今动摇乡绅的利益,朝中半数文官都坐不住了。许多人跳出来指责张敬恭,弹劾折子铺天盖地,不光京官慷慨激昂,许多外地官员也纷纷上表。

    最离谱的是天上出现了彗星,南京御史冯恩上疏,说这是上天降下异象示警,张敬恭就是朝廷里的灾彗,若张敬恭不除,则百官不和,庶政不平,天下必然还会发生大灾难,恳请皇帝斩首奸臣张敬恭。

    皇帝是明白人,知道所谓天降灾厄不过无稽之谈。改革土地是他的主意,冯恩看似在骂张敬恭,其实不就在骂皇帝是扫把星吗?皇帝在早朝上将这份折子骂了一遍,怒斥道:“冯恩非专指张敬恭,实以礼之名仇君,死有余罪。”

    皇帝发作了一通,但弹劾风波并没有就此停下,势头反而更猛烈了。混乱中,弹劾逐渐变成造谣、诋毁、辱骂,谣言随风而起,有些真事里搀着假话,虚虚实实,根本无从分辨。

    张敬恭早就预料过可能会得罪人,但他没想到,同为文人,这些饱读圣贤书、满口为民请命的文官被触动利益时,想让他死的心比勋戚更甚。弹劾风波比张敬恭预想的严重多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股风中,当然也有武定侯府出力。毕竟,先前张敬恭没收的五百多个京畿田庄中,好些就是郭勋的。

    古话说三人成虎,原来张敬恭是不怕的,但是年前,他和皇帝的信任刚刚出现裂痕。张敬恭能借助一个小小的薛侃打击异己,那能不能借助清丈土地,谋求其他私利呢?

    第一个人说这种话时皇帝还置之不理,坚信张敬恭是触碰了别人的利益,这才被人攻讦。但说的人越来越多,皇帝心中也动摇了。

    猜忌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像寄生藤一样生根发芽,任何一阵风吹草动都会引发猜忌疯长。于是有一天,张敬恭突然发现,皇帝不再无条件满足他的要求了。他上书请求撤销某些官员时,皇帝留中不发的时间越来越长,看他的目光,也不知不觉充满了审视。

    张敬恭如遭棒喝,改革的热情也被兜头一盆凉水浇熄。

    年初气候反复,传染病盛行,老年人很容易病倒。张敬恭被人弹劾了两个月,精神压力再加上劳累过度,候朝时突然在值房昏倒了。众人赶紧把张敬恭送回家,皇帝听闻,亲自派太医来张府诊治。

    张敬恭不省人事一天多,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苏醒。然而这次,张敬恭醒来后,那股精气神仿佛散了,身体大不如往。

    皇帝亲制药饵,命张敬恭安心养病,张敬恭却提出致仕,辞去首辅之位。

    张敬恭经过这一病也想明白了,敢为天下先者,不得好死。历朝历代改革者,比他聪明、能干、德高望重者比比皆是,但没一个得了善终。商鞅变法,车裂于市,安石变法,故旧不敢登门,他为什么觉得自己能例外呢?

    他入仕以来,三起三落,之前改革也有被人围攻的时候,但那时候皇帝信他,弹劾的人越多他越安全。如今,帝心已生裂缝,现在皇帝还愿意站在张敬恭这一边,若再过段时间呢?

    他位卑时无人搭理,官高时位居宰辅,坎坷时被杨党打压下狱,朝中一大半人骂他逢迎媚主,辱没风骨;顺畅时他三年从七品小官升入内阁,京城泰半见他皆拱手称“阁老”。

    宦海浮沉,命途多舛,人生有他这般际遇,也算不枉此行。

    皇帝几次打回张敬恭的致仕请求,张敬恭和这位年轻的皇帝共事这么多年,早已摸清皇帝的想法。张敬恭知道这是皇帝给他面子,他确实该告老还乡了。张敬恭再一次上疏,以病祈求致仕,皇帝不得已,最终暂留首辅之位,许张敬恭回乡调养。

    权倾一时的张首辅,就此退场。

    又一个首辅下台了,京城还来不及惊哗,新一轮的权力更替已经开始了。内阁按照资历,接下来该由李时担任首辅。

    不当不知道,坐上这个位置李时才发现,首辅真不是正常人能干的。他没有胆量继续管土地的事,也无法摆平复杂的利益关系。一个无法贯彻皇帝意志、无法推行政令的首辅,皇帝要他做什么呢?皇帝不满意,李时自己也不干了,没两个月就主动请辞。

    李时退位让贤后,众望所归,夏文谨接过接力棒上位,成为新的内阁首辅。

    张敬恭、李时相继辞官,内阁一下子空出两个位置。夏文谨忙着接手首辅权力,不声不响地,礼部尚书严维拜武英殿大学士,正式入阁。


如果您喜欢,请把《锦衣杀》,方便以后阅读锦衣杀第70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锦衣杀第70节并对锦衣杀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