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绮里眠 本章:分卷阅读86

    刻,从善如流地道:“如此说来,还要偏劳殿下了。”

    夙延川看出了少年的归心似箭,微微地笑了一笑,转头吩咐道:“为顾郎君备马。”

    ※

    垂柳长长的枝条依着吹拂的微风,鸥鸟展开灰白的翅膀斜斜地掠过水面。

    静静的水潭边上忽地起了一阵笑语声。

    有个就顿足不依道:“好肥的一条鱼,险险就要上钩了,偏叫你们惊了去。”

    顾笙把她拉进了怀里,一面笑,一面安抚地道:“五妹妹,五妹妹,且换了我来,必定还你一条更大的。”

    顾苒却握着顾瑟的小臂,声音压得低低的,急促地道:“动了动了,浮子动了。”

    顾笙侧头就瞥见了这边,扬声笑盈盈地道:“阿苦,给我瞧瞧你是不是又喂了鱼!”

    顾瑟就微微地嘟了嘴。

    顾苒已经扶着她的手把竿收了上来,一面笑道:“这一回一定有,再不能看迟的。”

    话音还没有落,众人就都看到了那收到了半空中的,空空如也的钩子。

    钩尖上的一点寒光还在随着线轻轻地摆动,挂在上面的饵料却同吃饵的鱼一起不见了踪影。

    众人都笑了起来。

    从顾瑟坐到这里,还一条都没有钓上来。

    顾苒连自己的竿都丢在一旁来帮她。

    顾瑟笑着“哎”了一声,就把钓竿塞进了顾苒的手里,就拍了拍手,道:“我今日就信一回命,叫三姐姐替我报仇。”

    连顾莞的唇角都露出一点浅浅的笑意来。

    众人笑闹过一回,仍旧歇了声响,垂钓的人重新抛下了钩子。

    顾瑟抽了身,就闲闲地倚在了后头的美人靠上。

    丫鬟往案上换上了新的茶水和瓜果。

    夜雨朝霁,潭边石径上落红点点,路边苔痕薄绿,柳阴渐移,漏下斑驳碎金。

    水面上吹来微腥而清冷的风。

    顾瑟有些惬意地微微阖上了眼睛。

    岁阑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悄声唤了句“姑娘”,在她耳畔低声回报道:“殿下带着个少年郎君来了,说是您的胞弟……”

    少女惊喜地抬起了头。

    ※

    厚重的青石台阶从广场上耸起,沿高台的石壁左右蜿蜒而上,凡三折、计一百九十九级。

    内侍在石阶下就停住了脚步,另换了个等在阶前的葛衣道士在前方引路,带着一列身披苍袍、手执玉板的道士鱼贯向上走去。

    谢守拙挺直了腰,走在队列的最末尾。

    少年的意气与方外的爽阔糅杂于他一身,在一众蓄须而仙风道骨的中、老年里,俊秀而萧肃,像棵小白杨似的,格外的显眼。

    那引路道士打量了他四、五回。

    谢守拙只当作没有看到一般,眼观鼻、鼻观心地跟在他身后,走完了最后一级台阶。

    巍巍升龙台,峨峨问仙殿。

    一踏上百尺高的升龙台,浩荡的天风刹那间席卷而来,鼓荡的襟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峨峨高耸的庑殿顶镶入青天与白云之间,明金色的琉璃瓦反射着日光,刺得人眼目生出痛意。

    天风吹过檐下的铁马,发出清脆而悠远的声响。

    袅袅如仙云的烟气从大开的朱红色殿门中流淌而出。

    队列中忽然传来低而嘈杂的声响,排在中间的一个道士大约是因为难以承受这煌煌不可逼视的天威,忽然昏厥过去,引发了一小阵骚动。

    但那声响也很快就平息了,那道士像是个破旧的麻袋似的,被戍卫在殿前的金吾卫利落地拖了下去。

    风在高台上盘旋呼啸,谢守拙垂着头恭谨地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候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金吾卫上前来,重新搜查了他的衣衫里外有没有藏着凶器,连髻上的簪子都没有放过,仔细地查过一遍之后,才示意他可以过去了。

    赤着脚的宫娥柔软的足底走在地上丝毫没有声响,手中提着青玉雕成的莲花宫灯,引他从侧门进入殿中。

    重重叠叠的青色积雪纱帐幔随着穿堂的风飞舞翻卷。

    广阔而深邃的大殿中央,立着一尊高大、厚重的青铜丹鼎,流水似的白烟从上方的鼎口涌动,又沿着鼎壁倾泻而下。

    大燕朝的帝君就盘膝坐在铜鼎前方的蒲团上,微微合着眼,面上的神色在垂落的轻纱遮掩下难以窥视和揣摩。

    谢守拙微微屏息。

    引路的宫人像忽然出

    现时一样悄然地退了下去。

    他伏下身去,感受到庆和帝的平和而淡漠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数代以来,燕朝君王对佛道的态度一向亲而不狎,皇帝本人表现出对宗教的信仰,是从世宗天授皇帝开始的。

    庆和帝年轻时也曾态度淡薄。

    但自从庆和七年,羌人险些再度叩关而入之后,皇帝就开始逐渐地亲信起道士来。

    这种亲近,在庆和十八年之后变得尤为鲜明。

    十八年秋,皇帝不顾中书令的一力劝阻,征发民夫十万,在宫内筑百尺高台,亲为拟名“升龙”,又于台上起大殿,为日常听经、悟道之所,其形制之轩伟富丽,直逼皇宫主殿太极殿。

    ——当时的中书令,还是谢守拙的祖父谢正英在位。

    谢正英致仕之后,中书令之位就此空悬。

    庆和十三年,谢守拙连夺壶州小三元,九月北上千里,拜入还真观观主、北地道门大能度玄上师门下。

    庆和十八年,谢正英劝阻皇帝不成之后,亲自到还真观中见了谢守拙。

    谢守拙将额头抵在问仙殿冰冷的泥金地砖上,比镜面还要净洁光亮的地面映着他一双沉黑色的眼睛。

    他在与自己的漫长对视里,敛去了那一点秘而不宣的不甘。

    “还真观小道谢守拙,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首传来的声音温和而不辨喜怒,道:“平身。”

    谢守拙挺直了腰,跪坐在地上,微微垂着眼,重新谢恩。

    也许是他罕见的年少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庆和帝的目光在他身上扫视了片刻,才嘉许似地道:“卿家青词写得甚好。”

    皇帝略略抬了抬手,止住了年轻的道士要再次伏身谢恩的动作,问道:“朕观卿家甚是年少,缘何不取个功名在身,反而遁出方外?”

    第62章

    ※

    皇帝的话问得十分平和, 谢守拙却觉得背后渗出微微的汗来, 无声无息地湿透了中衣。

    他恭谨地再叩首, 调匀了呼吸,才静下声缓缓地道:“昔小道在家中时,也曾读圣贤之书,取功名二三, 而心中时常有憾……时明主临堂,群贤在朝,而天下人中,犹有抱恨不驯之辈……”

    “臣欲以身赴道,惟愿吾皇可垂衣拱手,而治盛世太平。”

    少年人声音沉稳和缓,词句之中却仍犹带些飞扬锐意, 一段话的工


如果您喜欢,请把《太子妃起居录(重生)》,方便以后阅读太子妃起居录(重生)分卷阅读86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太子妃起居录(重生)分卷阅读86并对太子妃起居录(重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