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清澜皓月 本章:第41节

    陈媛也点点头。她没弟媳妇能说会道,但那钱留着给老人花,她还是乐意的。

    以前孩子刚生下来,她和黎阳工资都低。公爹贴补了不少的。

    一百块钱,如今她每个月包抄手就能挣到了。

    小姑子又买了冰箱,她一天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包。今天包、明天用。包好了匀匀的铺洒一点干面粉就不会粘。

    于是又问起二老出外的见闻。

    黎会计道:“那自选商场你大伯也很感兴趣。我估着他明天歇好了会来店里找你说。干脆到时候一起说。至于沿途的风景,那的确是美不胜收。难怪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要六下江南了。确实是美!我们拍了很多照片,回头等你们大伯洗出来再给你们看。”

    黎夏道:“您拍的啊?”

    黎会计点头,“你大伯的柯达相机,又叫傻瓜相机。对准了一摁就成。那三百既然你们让我们花,老太婆,要不咱们也去买一台照相机。反正以后每年也都打算出去两回。”

    这个黎夏妈没意见,这趟出去她玩得很开心。

    黎会计和黎镇长除了人文、景致,更多的去了解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还没刮到小镇的社会风气。

    她和大嫂才是真正去看美景的。能把看到的美景留下来,把自己留在美景里,挺好的。

    这趟出去大伯哥说的那句话一下子说到他俩心坎上了。

    ‘儿孙若有用,留钱做什么?儿孙若无用,留钱做什么?’

    如今三个孩子都有挣钱的门路,一家子的经济条件大为改善。

    家里七个大人都在挣钱,比当初黎会计一个人养全家的时候好太多了。花钱不用再那么精打细算了。

    晚上黎夏妈如此对她感慨。

    黎夏也有些感慨。上辈子她妈也就稍微松活了这么两年,然后就遇上全家下岗,境况比当初还不如。

    还真是吃了一辈子的苦!

    “嗯,会越来越好的。”如今整个黎家对纸厂的依赖,减弱不少了。

    第二天下午黎会计请客,他和黎夏妈各抽了五张,黎夏抽了十张,两个小的也是五张。

    结果果然是如黎夏所说,抽了一堆日用品。

    两个小的耷拉着脑袋。怎么成天听说别人抽中彩电、冰箱、洗衣机,到他们就全变成了洗衣粉、肥皂、香皂?

    这还是手气好的时候,手气不好就是‘感谢惠顾’!

    每一次充满期待的刮开,最后都是失望。

    黎夏好笑不已,“行了,你俩跟小姑一样没有偏财运。小姑回家好好开餐馆,你俩去学校好好读书。咱们把本职工作做好!”

    两小点点头,“爷爷、奶奶再见,小姑再见!”背着书包往学校去。

    黎夏妈拿着十几张三等奖的奖票兑奖去了,要精心搭配一下要哪些日用品。

    等她弄好,黎夏推着自行车过去,都放在了车篮和衣架上。

    一家三口过了一把抽奖瘾,慢慢悠悠往家走。就一里多路,路上遇到熟人都笑着招呼,“黎会计这是抽奖去了?”

    “是啊,满载而归。估计几个月都不用买洗衣粉、香皂、肥皂、毛巾了。”黎会计笑呵呵道。

    黎夏妈道;“不划算。抽了三十块钱的呢,这用买的顶多十几块。”

    黎夏笑,香皂、肥皂都是几毛钱的东西,可不是只花十几块么。

    “人家就是为了哄着咱们去买这么一大堆,所以才搞的抽奖。这都热闹半个月了,大家都明白这里头的名堂了。你们......哦,对,听说你们老两口去大城市玩了。这是刚回来?”

    黎会计点头,“是啊,昨天听说,今天来试试手气。”

    他们本来准备在魏容的盆子里抽的。结果她说不合规矩,领导不允许。怕自家人抽出大奖别人有想法,到时候说不清楚。

    他们就随便找了个端盆的工作人员抽的。

    到这会儿了,一下子买三十张也是大手笔了。

    黎会计还说呢,谁要是给他抽到一台照相机,奖励三十块。

    可惜谁都没能挣到这个钱,他还是得回头花三百多来买。

    一路上遇到熟人都说上两句,走走停停的才回到家。

    老头上午和大伯电话里约好了,大伯两点钟过来。这会儿差不过一点五十了。

    黎夏把一堆日化用品给搬下车拎进去。

    “你也各拿一份回去用,这么多用都用不完。”黎夏妈道。

    黎夏自然不会客气,一样拣了一份和黎会计一起回餐馆那边。

    大伯已经到了,表姨给他沏了茶。他翘着二郎腿坐在庭院里喝茶。

    第41章

    大伯看到黎夏拎着一包日用品笑道:“你才去啊?”

    “大伯,我之前就没去。是我爸说请我,我才一道去的。”黎夏递给表姨拿进去。她们平常都是在魏容的小杂货铺买的。

    表姨进去搁下东西,又给黎会计也泡了一杯茶,给黎夏端了一杯糖渍柠檬水。

    大伯指着黎夏的玻璃顶棚和玻璃推拉门道:“这个做得不错,花了不少钱吧?”

    黎夏伸出三根手指头,“小三百呢,本来只做顶棚就一百。这样省得每天把桌子搬进搬出,我和表姨都没那个力气。后来想想,索性做成个封闭式的。这样冬天把种菜、种葱的盆子都端进来,两头一合上就是暖棚了。”

    大伯点头,“大冬天长不出绿色菜蔬来。你这里有,就是个优势。我刚看了下,推拉门很有特色。推到两边再转折,直接贴墙,完全不影响进出的宽度。”

    “工匠手巧。我说了,他们回去琢磨了一阵就琢磨了出来。也是地方小了,没办法的办法。不太适合推广!”

    小镇上就没有小户型一说。

    上辈子黎会计第一次到深圳,看到黎夏买的小户型公寓时眼都瞪大了,“你这也能叫买了一套房?”

    再是费心思,那毕竟就只有28个平方。父女俩晚上睡觉都是各睡榻榻米的一边,中间拉一道帘子。

    黎夏还是贷款买的。他一听那价格,差点没晕过去。

    鸽子笼似的,一个月还要供两千块。

    大伯说完了玻璃推拉门,戴上老花镜,拿出一个笔记本来。一脸严肃地道:“这回啊,我跟你爸好好替你看了看。”

    黎夏一看那架势,不由自主正襟危坐。

    黎会计闷笑两声,“大哥,你做镇政府工作报告呢?”不过他也把拿过来的笔记本摊开在桌上。

    “哦,习惯了。夏夏,你放轻松。”

    “哦,好。”黎夏活动了一下脖子,伸手拿起桌上的苹果开始削皮。

    她就那么随口一说,俩老头给她整这么严肃。真当成了大事在办啊!

    表姨坐在旁边看得一愣一愣的。看黎夏削苹果,她去拿了盘子和牙签盒出来。

    等黎夏削好,她就拿去分切成块方便他们用牙签叉来吃。

    大伯开讲,“我们四个走进自选商场,是真的开了回眼。也就你爸好点,他看过相关的书。”

    黎会计微微一笑,显然对于自己出门在外能比这个家里最有出息的堂哥更有见识有点得意。

    大伯继续道:“夏夏,你应该对小时候还是有记忆的。我们是从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哪怕买点针头线脑那都是需要票证的。买紧俏物资还得排队。有时候寒冬腊月大清早一排就是两三个小时,就为了买一块肉。去百货公司除了准备好票证,还需要请售货员从柜台上把东西拿下来看一看。我们这样的家庭还好些。那些农民难得进回城,提出这样的要求真的是有点带怯的。售货员的服务态度往往也非常不好、不耐烦。”

    黎夏点头,她对这一段历史有记忆,只是不太深刻。她70年底出生的,小时候记不了那么多。

    “但是我们走进自选商场,在货架前自由穿梭,所有商品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可以随意拿取。就跟拿自己家的东西一样方便!买什么、买多少、怎么买,我们自己说了算!最后统一在柜台收钱。我们几个都试着拿了些小东西,然后一起去结的账。”

    黎夏看大伯说得有点激动,就连她爸坐在旁边也不断点头。

    看来这事对俩老头冲击是有点大,估计那俩老太太也是一样。毕竟家里买东西,更多还是她们出面。

    她起身提起开水瓶给两人冲茶。

    “那你们觉得这种模式好不好?”

    黎会计道:“那怎么能不好呢,简直太好了!这是经济发展、物资丰富了才能有的啊。”

    外头有人道:“黎会计,真的想买什么自己随便拿啊?”曲叔叔打从们外过,听他们在说这个,驻足听了听。

    “老曲,进来坐。我不在这二十来天,辛苦你了。”

    曲叔叔道:“辛苦什么啊。一共十九天,你家黎夏直接给我开了一百块。我还巴不得你在外头多玩一阵。我进来听下你们摆这新鲜龙门阵。”

    黎夏赶紧起身又沏了一杯茶。

    渐渐的,来的老头、老太越来越多,黎夏只能把位置让了出来。亏得她这外头有四张桌子,十六根凳子,不然还真是不好安顿。

    黎夏妈也过来了,“你们知道那商场里一共有多少种商品么?”

    廖嬢嬢道:“你们还去点过啊?”

    黎夏妈摇头,“怎么可能点得清啊?我家老头直接问人家穿红马甲工作人员的。人家告诉我们,有五千多种!你能想到的,里头都有。你想不到的,人家也有。所有东西,一站式买齐。”

    周围一片惊呼声。张嬢嬢道:“五千多种商品,那要多大才放得下?”

    大伯笑着放下茶杯,“四百多平方,而且是楼上楼下。最下面还有个一样大的地下室当仓库。”

    又是一阵倒抽一口冷气的声音。

    黎会计道:“对了,我们进去的时候还被要求到寄放处寄放了随身带的包和袋子。又给我们发了统一的袋子装要买的东西。”

    这些黎夏都是早就知道的,她倒是对大伯最后说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全部是手工开单,标价纸贴到每件商品上。用一条传送带上货......”

    这时候恐怕置办不起电脑辅助收银。如今的电脑不但笨重、运行速度慢,而且要几万块。

    所以将来她刚开店,估计还是这样手工作坊的模式。

    “如果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超级市场叫好了。”

    “你想得美哦,黎镇长和黎会计说的可人家大上海!”

    等众人听过新鲜事散去,黎会计道:“夏夏,我们镇太小了。如果你能从大一点的城市起步就更好了。进货、出货都要方便许多。”

    大伯也道:“要不,让阿明给你投资点或者借点钱给你,你想法子去县城、市里搞?”

    黎夏道:“我如今就对镇上比较熟悉。而且即便是县城、市里,如今想私人开一家大型的超市也不太现实。我一步一步来吧。明哥如今也是大踏步起步的阶段,手头的钱怕是比我还紧。你们二老能精神上支持我就好。”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回九零全家下岗前》,方便以后阅读穿回九零全家下岗前第41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回九零全家下岗前第41节并对穿回九零全家下岗前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