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久岚 本章:第16节

    赵廷俊心头一震。

    他没再说什么,只命丫环摆饭。

    难得父亲陪着,赵蕊胃口都变大了,吃了一碗半的饭。

    膳后,又听女儿说了会话,赵廷俊才离开。

    到书房时,他吩咐随从去查一下陈念。

    那年他高中状元,被长兴侯看中,当时苏老侯爷是为数不多武将被重用的,他百般考虑后同意与长兴侯府结亲。但他心里仍喜欢陈念,奈何陈家于他仕途毫无助益,只能舍弃。

    数月后,陈简寻到京城质问,他当时已入馆阁,实话实说后,挨了陈简几记重拳。

    他没还手,说往后有机会一定会补偿陈家。

    陈简又要打他,他已经做出承诺,是陈简自己不要,那又何必再挨打?他调头就走。

    此后,他不再想起陈念。

    谁想十几年过去,竟在京城遇见她。

    还是在自己家里。

    …………

    青枝眼见饭菜要凉了,忍不住起身在门口张望。

    周茹跟过来:“要不派翠儿去找找?”

    “不,我去找。”青枝心想,可能姑姑在赵府遇到事情了,翠儿胆子小,也没力气,恐怕去了也无用。

    正打算出门时,远处传来马蹄声,而后就见陈念从马车上下来。

    “姑姑,你怎么去那么久?”青枝打量她,“可是那赵府的姑娘为难你?”

    在京城遇到旧日背叛自己的人,陈念心情当然不会好,只她都遮掩住了,说道:“赵姑娘要看别的锦缎,让我画样给她挑,故而花了些时间。”

    画画是要费功夫的,青枝明白:“难怪……她最后可挑了什么锦缎?”

    陈念取出六两银子:“她要黄鹂鸣春。”

    周茹眼睛一亮:“啊呀,又赚了六两银子!我给你们收起来。”从陈念手里取了,跑去放箱子里。

    陈念洗干净手,坐下用饭。

    织好那幅蟾宫玉兔锦缎后,青枝难得空闲,晚上做了一道五香鲤鱼。

    那鲤鱼先是切成片,而后用黄酒,甜酒,橘皮,花椒,茴香,盐等细抹腌制,入味后再用脂油煎,煎到鱼骨酥软即成。

    咬一口,脆香十足,品尝时很快就在口中化掉,陈念笑了笑,看向青枝:“定是你做的。”侄女儿很聪慧,只要想学便没有学不会的,织锦随她,厨艺随兄长,都是手到擒来。

    青枝笑道:“姑姑喜欢,多吃几块。”

    陈念点点头。

    周茹放好银两也来吃饭,一边说起吉日的事:“月底就要破案了,明儿我去问问你伯母在哪儿买头饰最好。嫁人时戴的头饰马虎不得,怎么也得要手艺精细的。”

    青枝差点呛住。

    她轻咳一声:“这么着急作甚?他说月底就月底吗,万一失手,说不定还要等一个月。”

    “这种事他能胡说?大理寺卿都要靠他呢,说月底就是月底。”周茹伸手将女儿头上一根丝线拿掉,“这阵子你少织点锦,别累倒了,亲都成不了。”

    成不了,那不正中下怀?可惜她不能连累姑姑,叫姑姑也跟着一起累倒。

    青枝思忖了下,试探道:“娘,还是不要着急定吉日吧。我这趟来京城,看到裴连瑛,也不觉得他有多好。”

    “什么?”周茹以为自己听错,眼睛瞪圆,“他还不好?他都愿意让你织锦。”

    青枝皱眉:“我织锦为何要他同意?再说,这便算好吗?爹爹对娘才叫好呢。”

    周茹愣住。

    要说陈简,那真是对她掏心掏肺。

    她娘的眼光十分毒辣,多少家来提亲,都不要,就给她选了陈简,说她嫁过去一定不会受苦。

    在陈家的十几年,她果真没有受过苦,生下青枝后,陈简哪怕自己织锦忙,晚上也会抢着帮她带女儿,好让她睡个安稳觉。钱财上更不委屈她,只要银子够,她想买什么,陈简都舍得。

    唯一的缺点是,陈简待别人也好,大方仗义,她起先是有些抱怨,后来见他为女儿定了裴家这门好亲事,便释然了。

    青枝道:“裴连瑛来过这儿几回?就一回,娘便觉得他十全十美?”

    两者一比,裴连瑛是有欠缺,但他是左少卿啊,周茹道:“你爹当年若是四品官,他便是几日不见我,我也乐意。”

    青枝:“……”

    周茹劝女儿:“他不是不想见你,是太忙,你得体谅他。别说我这为娘的不帮你,你对他挑三拣四的,外面多少姑娘想嫁呢,你去打听打听,别以为他只能娶你。”

    青枝听得一肚子火。

    谁稀罕!

    她冷冷道:“现在就这样,成亲后还不知会如何,指不定瞧我不顺眼,便纳个妾氏,到时又能奈何他?”说罢起身离席。

    周茹皱起眉头。

    原来女儿是觉得未来女婿不够体贴,难怪来京城后,她态度很奇怪,既不去找裴连瑛,见着裴连瑛也不叫裴哥哥。周茹摇摇头,这孩子太傻,裴连瑛忙,她就不能主动些吗?

    只要她将裴连瑛的心牢牢捏在手里,还怕他以后纳妾?不过……那些富贵人家确实有不少纳妾的。

    周茹忽然也有点犹豫起来。

    她询问陈念:“阿念,你觉得连瑛如何?”

    陈念淡淡道:“我听青枝的,她觉得如何便是如何。”

    周茹:“……”

    行吧,这二人一条心的,问了也白问。

    但她不能惯着女儿,裴连瑛这样好的条件,怎么能因为这点不足就抛弃?女儿傻,她可不傻,四品官夫人,这世上没有几个女子能当上,而且以后还会往上升,指不定能做到一品夫人。周茹心想,大不了她去跟李韭儿说一说,李韭儿肯定会提醒裴连瑛,叫他上点心,省得女儿瞻前顾后。

    次日周茹提着亲手做的黄精果去裴家。

    两家离得近,无需坐车,一盏茶的时间便到。

    李韭儿笑着迎出来:“老远就闻到香味,你在哪里买的黄精根,这东西不多见。”

    “也是巧,刚去集市就瞧见,我寻思你爱吃,就买了做果子,很是滋补。”周茹走进屋,见裴老太太也在,忙取一碟送到她面前,“您老吃更合适了!”

    裴老太太喜滋滋夹起一个:“这时节的黄精根最好,以前在均州我都自个儿去挖。”她慢慢品尝,而后一笑,“想必青枝不爱吃,小姑娘喜欢甜,这东西苦,对身体好。”

    “您还真猜到了,青枝厨艺好,可黄精果她是不会做的,只能我做。”周茹给李韭儿也递了一个。

    三人坐下一起吃。

    裴老太太知道陈念跟青枝在织锦,好奇问起:“那些锦缎都卖给谁家了?”

    “都有,什么张家,赵家,哦,还有长兴侯府,那赵家好似是长兴侯府的亲家。昨日阿念专门去赵家送锦缎,弄到很晚才回,那些富贵人家真是不好伺候。”

    裴老太太没什么反应,李韭儿的面色却是微微一变。

    老人家记性不好,见着赵廷俊根本想不起是谁,但李韭儿夫妇都能认出赵廷俊。

    李韭儿问:“是玉林巷的赵家?”

    “是啊。”

    李韭儿欲言又止,不知该不该提起赵廷俊,犹豫间,听见周茹道:“京城女子都爱穿锦袄,阿念带来的锦缎都不够用。我看有些大户人家的老爷还纳妾,那锦缎要得更多了……听说有些甚至有几个妾,也不知真假。”

    裴老太太撇撇嘴:“几个妾算什么?这儿富人家多,不像均州,家里有一百两银子了不得了。京城那些权贵,哪个家里不是有金山银山,养几十个妾的都有。”

    这么司空见惯的吗?周茹试探之后,心头一惊,难道裴连瑛以后也会纳妾?

    倒是李韭儿听出一点苗头:“我们家连瑛绝不会纳妾,你看他连个丫环都没有,他啊一心忙衙门的事,没有别的念头的。”

    那也不行,周茹道:“除了公事外,也得有惦记的人儿啊。”要是裴连瑛心里没有女儿,也不怪女儿抱怨。

    李韭儿明白了:“周妹妹放心,连瑛就这会子忙,等手头案子查清楚就好了。”

    还是案子案子的,周茹对这回答并不满意,她总觉得,案子再难查,晚上都没个空吗?

    就在这时,有一位公子敲响了陈家的大门。

    翠儿打开门,微微怔了怔问:“公子是来买锦缎吗?”

    那公子道:“不,来找你家姑娘谈一桩买卖……关于丝线。”

    那是青枝极为在意的,翠儿忙去禀告。

    青枝果然立即从木楼爬下。

    院子里那位公子正等着,穿一件如意连云纹的竹绿色锦袍,头戴青色纱巾,听到脚步声,转过身,露出张极其俊俏的脸。

    青枝打量他一眼:“公子要做什么买卖?”

    表面上是丝线,实质当然不是……

    那公子也仔细打量青枝。

    裴辉说的不错,小姑娘果然貌美,身段也好,亭亭玉立,他笑得越发迷人。

    一双桃花眼简直要勾魂。

    作者有话说:

    提醒,这个也不算男二,半个吧。。

    第17章

    绝不会再看错。

    奈何青枝不似幼时了,容貌对她来说已无吸引力,故而一点反应也无。

    那公子常用此招对付女客,屡试不爽,但眼前这位却很平静,便略微收敛,正色道:“不才姓潘名济美,听牙行的牙人说,你想买丝线织锦。我一向对锦缎颇有兴趣,也有门路买丝线,便想与你谈一桩生意。”

    她们是在牙行提过香云桥,但青枝仍有疑问:“听公子的意思,你并非丝线商人,牙人为何与你提起此事?”

    倒是挺谨慎,潘济美也有准备:“我虽非丝线商人,但做得买卖很杂,故而常去牙行。牙人知道我正寻织娘织锦,说不知你们的织艺是否合意,让我来此问问。”

    原是这么回事,青枝请他去屋里坐,又叫翠儿倒茶:“你对锦缎有何需求?我先把话说在前头,我们家就我跟姑姑两个人织锦,若你要几十幅上百幅,我们是拿不出来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艳锦》,方便以后阅读艳锦第16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艳锦第16节并对艳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