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甜饼 本章:第124节

    温阮奇怪道:“干嘛非得告诉舒雨。”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吧。

    翁琴扯了一下温阮的袖子,低声说道:“你还记不记得,来我们女生宿舍楼下唱歌的男生。”

    “你的意思是说,是他?”温阮一下子惊了,“那他会是唱给谁听?”

    根本没听说管前追过哪个女生,他也没有女朋友。

    翁琴歪起嘴角做了个坏笑的表情,“你自己猜吧。”

    舒雨以有人接她为由,没让同学送,又不是什么大事,一年很快会过去。

    “舒雨,舒雨。”身后有人叫她。

    舒雨站住回头,见管前不知从哪儿一路跑过来,额头上全是汗。

    “怎么这么巧。”

    一点都不巧,是他听到消息,一路追来的。

    “你要休学?”

    “你消息也太灵通了吧。”舒雨失笑道。

    “我也准备休学。”

    “这也……为什么呀?”舒雨很好奇,管前为什么忽然要休学。

    “我签了唱片公司,想先闯闯看。”管前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留个电话吧。”

    “休学可以,可千万别退学。”舒雨写下联系方式,又接过他递过来的。

    “我……”管前还真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既然舒雨这么劝他,那么他还是多考虑一下吧。

    “没想到你还有这个本事,真是深藏不露。等你出专辑了,我肯定去买,说起来我还没听过你唱歌呢。”舒雨笑道。

    管前紧紧攥着舒雨给他的字条,脸上不停的笑着,堆满了笑容,就如同他平日里表现的那样。

    “那么,再见。”舒雨挥手跟他道别。

    管前也挥了挥手,等舒雨的背影走到看不见时,才开口轻轻说道:“其实,你听过的。”

    学校门口,路晁开了车过来接她回家。

    “我们这一通兵荒马乱的,好歹都理出头绪来了。”路晁开着车,问了几句叶爷爷的事情。

    得知一切顺利,颇为遗憾道:“我还说请他来京城玩几天的,结果闹这么一出。”

    “我看叶爷爷这次还挺高兴的,应该还会回来,到时候我们再请他来京城玩。”

    “只能这样了,我买好了火车票,我们一块去深城,我再转车去和许然汇和。”

    深城本地没有合适的零件加工厂,不过邻近的城市有几家经营不善的国营机械零件厂。他们主要用于出口,海运是最便宜的选项,所以工厂最好选在港口城市,最不济也要离港口很近的城市。

    “你的事都解决好了?”舒雨担心的看了他一眼。

    “嗯,我自动放弃学校分配,自主择业。”

    “你父亲肯定很生气。”舒雨笑了一下。

    “他生不生气,跟我无关。”路晁根本没将那个男人放在眼里,他回来,主要是安抚他妈。另外,他不能让那个男人来找他妈的麻烦。

    见气氛有些压抑,舒雨想了想,决定换个轻松的话题。

    “给你说个好玩的事,你还记得管前吗?”

    “嗯?”路晁一挑眉,这是……有情况?

    “我今天走的时候遇到他了,他竟然签了唱片公司,要去当歌手了,是不是特别不可思议。”舒雨自顾自的兴奋道。

    “当歌手啊,那还不如当穴头呢?”晚上在路家吃饭,无意中提起这件事,路英感兴趣的说道:“我认识个熟人,早年前当歌手,没怎么唱出来,不过关系倒是认识不少,干脆组了个局,带着歌手四处走穴,你们知道他赚了多少钱吗?”

    路晁试探道:“一百万?”

    路英哈哈大笑,“你们猜不到的,人家已经是千万身家了。”

    八十年代末期,千万身家的富商已经非常多,有些毫不起眼的行业,或是外人摸不着头脑的行业,往往能赚到外人无法想像的暴利。

    这年头的歌手很赚,情况远比九十年代末二千年初要好的多,赚的不是音乐专辑的钱,而是走穴的钱。

    现在的演出市场繁荣,但同时也不规范,各地山头林立,谈好价钱收不到款的,被人打的,甚至被绑/架去演出的,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穴头真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转的,但若是能玩得转,收入会非常可观。

    路晁和舒雨面面相觑,可真没想到,原来一个穴头都能赚到这么多钱。

    “其实中国这么多人,想赚钱的机会真的太多了,你们不知道有多少机会从我手里溜走。”路英说到这里,有些好笑的跟孩子们数道:“找我谈过合作的,有什么磁化杯,摇摆机,应急灯,还有矫正近视的眼镜,各种各样的保健品。”

    “实在太多了,记都记不住,你们还别说,这些人里头,大部分人都赚到钱了。”

    如果用后世的话说,八十年代的韭菜太好割了,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当时各种稀奇古怪的产品,二三百一个的磁化杯,上千一台的摇摆机,你别问有啥用,问就是包治百病。

    几十块一个的黑色塑料眼镜,成本最多八毛,因为是黑色的,上头扎满小洞就能治疗近视。象这类专收智商税的产品,在那个年头实在是太风行了。

    再加上八十年代初的经济是飞速发展的,手里有钱的人们,渴望被割韭菜的心情,真是挡也挡不住。

    “您竟然能完全不动心。”舒雨都觉得奇怪,路阿姨的心态也太好了吧。

    “说是合作,他们那些人哪里靠得住,拿我的钱去给他们当本钱,谁知道到时候是怎么回事。”路英摇摇头,根本不相信那些人,“再说了,我就扎根在教育行业挺好的,也是另一种方式的教书育人。”

    路英从来不愿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商人,她一直将自己定位成一位教育工作者。这也是她不愿意掺和其他生意的原因,她属于赚钱也要赚得有格调,不允许自己吃相难看。

    “人对自己要有要求,一旦放松了这个要求,今天可以趴着赚钱,明天就能跪着赚钱,再到后头为了赚钱杀人越货也肯。赚钱归赚钱,还是要有一点底线的。”路英觉得一心只为钱没意思,所以一直在挑战自己,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极高的标准。

    舒雨带头鼓掌,“阿姨的境界太高了,我们得好好学习。”

    路英笑的爽朗,“你们就笑话阿姨吧,你的服装公司生意怎么样,我可是知道的,不能比,完全没法比。”

    第135章 故人

    服装大卖场三月份在扭腰开业, 事实上广告从年初开始轰炸,一直广而告之两个月,这笔广告费还是找美国的银行贷款来解决的。

    中国的生产线扩建也找银行进行了贷款, 否则光靠他们两个人的初期投入想要应付这么大的开支, 根本不可能。

    所有的赌注都压在服装大卖场可以成功的基础之上,否则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而大卖场的销售额也证明了他们的成功,一个季度的销售额高达上千万美金,而他们的毛利润也比同类品牌要高得多。

    销售额高但支出同样不小, 归还银行贷款, 扩大规模。至少在几年内,他们面对的都是如何扩张的问题, 而不是怎么享受成果的问题。

    “路路, 你和许然搞的工厂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回来这几天我也没功夫问个仔细。还有, 你需不需要钱投资, 都得给我交个底吧。”路英接受儿子选择自己的道路, 可她总得知道儿子要干什么吧。

    路晁一耸肩膀, “工厂是许然姑太太的产业, 会和国内的工厂合资经营,保留艾伦的品牌。主要由许然打理,最多我帮着跑个腿。给我挂个职位,拿份工资。”

    “贸易公司是单独成立的,由我和许然各占百分之四十五的股份,另外给了哈里百分之十。”

    舒雨听到这里才知道, 原来贸易公司路晁也有份。

    “贸易公司目前的经营目标,是帮美国的工厂在中国寻找代工。收费方式也很灵活,有按成功与否收费的,也有按产品到货质量达到要求收费的,对方要求的越高,我们的收费就越高。”

    路英想了一会儿,惊叹道:“这个思路真的很好,肯定有前途。”

    中国人知道中国事,中国工厂缺的是先进的生产线,但不缺有能力有纪律的工人。同样的商品,肯定是中国制造的成本更低。

    “代工的事很好,你好好做这件事,如果运作的好,可以解决很多工厂倒闭的问题,下岗的工人能少一个就少一个吧。”

    路英叹了口气,出于谨慎她很少讨论政治,但普通人处于社会的大变革之下,抓住机会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都会面临极长时间的痛苦和困境。

    无论结局多么美好,也不能抹杀在这个过程中,真实存在的痛苦。

    “哈里帮姚厂长找到一套可以出售的mdi装置,正在谈判,不过过程当中难度不小。”姚厂长必须说服部委放弃合资的想法,还要拿一笔钱出来更新装置。哈里也得说服对方转让装置的同时,可以附带一定的技术转让。

    为了姚厂长的事,路晁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但结果如何却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决定的,面临的变数太多。

    “你先做做看吧,倒是能锻炼人。”路英其实不看好儿子做这一行,贸易的本质就是在两团乱麻中凭本事梳理出两根线,不仅得对接上,还得把两团乱麻理的明明白白,这中间需要的不仅是专业能力,还有情商甚至还有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对危机的水平。

    但总不能在这个时候打击他,事情是个好事情,先做做看吧。路英只能这么安慰自己,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有选择的权利,比起她当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自己还是知足吧。

    “姚厂长在上头还是有人支持的,这得看上头的人怎么斗法,你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路英又叮嘱儿子,有些事他掺和不了。

    “我也明白,就是有点不甘心,真想把某些人的脑子敲开,看看里头装了些什么。”

    对于上头的决策,路晁终归只能抱怨,而且他很清楚,自己的父亲就是坚定走全盘西化道路的人。

    路晁和舒雨很快返回深城,许然算好时间在深城等着他们。

    顺便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老约翰栽了,他历年来从公司用各种手段贪墨了至少上百万美元。”

    “哈,这可是个好消息,值得干上一杯。”路晁提议。

    “必须的,晚上找个好地方,我请。”许然爽快的说道。

    好地方是个新开的海鲜酒楼,他们去的早,占了个靠窗的位置,许然坐下后说道:“吃饭就得这种地方,热热闹闹,听点奇闻逸事,市井闲话。”

    他这段时间跑工厂跑的多,已经确定好目标进入谈判阶段,为了工作他在外头装也得装出老成持重的样子。也只有在朋友面前,才能这么放松。

    两个人也有很多工作上的事需要交流,舒雨也不打扰他们,自己埋头苦吃。然后听到自己背后那桌上了两个客人,很奇怪的是,两个人的声音都有些耳熟。

    一个是略带自己家乡口音的普通话,这一点他绝对不会听错,听意思是她的老乡在请客。另一个是地道的京腔,声音略带轻浮。

    无论老乡说什么,京腔男都是一副,好好好,我觉得不错,但得考虑考虑。

    “你跟我去听一堂课,听听老师怎么说,你就知道我们这门生意,有多好。绝对本世纪最后的宝藏,财富的源泉,成功人士的首选。”

    老乡说的那叫一个声情并茂,热情洋溢。

    京腔男塞了一嘴最便宜的海鲜,有些遗憾道:“听说这个季节的虾爬子最肥。”

    老乡发出尴尬的笑声,“创业阶段不要那么奢侈,吃完饭我们一块去听课,今天晚上正好有一堂课。上课的老师是从台岛来的,他的领导是日本人,我们这条线绝对是嫡系,只要发展起来,别说虾爬子,天天吃鱼翅海参都可以。”

    “好,那也得等我吃饱了再去吧。”京腔男也不嫌弃便宜海鲜,管饱就行。

    “来两听啤酒。”京腔男冲服务员招手。

    老乡赶紧把他拦下来,“别在店里点,店里的贵,我出去给你买。”

    说着跑了出去,把啤酒藏在裤兜里带了进来。

    京腔男呵呵笑了两声,“你说你那个产品叫什么来着。”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一九八二》,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一九八二第124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一九八二第124节并对重生一九八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