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甜饼 本章:第158节

    最初的遇见,就是一生最好的选择。

    秘书室的夏明渐渐在四个人当中脱颖而出,贺元春便让他暂时当秘书室的负责人,安排好他们四个人的工作。

    而跟随舒雨出去几回后,就自然的融入了外企员工的小圈子里,也结识了前任秘书骆丹的朋友们。

    “所以,他们几个人是找了煤老板一块合伙,投资南省的房地产。”听完夏明的汇报,舒雨笑了,这些人还挺会挑人的,这些煤老板有钱,有投资的能力和意愿,但文化水平有限,很多事只能出钱,并不能出面管理。

    这个组合,在外人来看,还真是无懈可击。有管理人才,有暴发户,绑在一起发财,好,非常好。

    “挺好的,你保持关注,但也不用太过关注。”舒雨笑了笑,也不怪他能够脱颖而出,这些人里,只有他一个人领悟了自己的意思,是金子果然总会发光。

    几个月的时间拉人组盘,速度已经很快了,现在杀入南省,迎接他们的是满盘涨涨涨。如果见好就收,还能顺风顺水赚上一波,要是被金钱迷了眼,一头扎进去,那可就好看了。

    从美国招聘来的共有三位,一位是管理专业毕业,一直在传统的商超公司从基层管理人员到中层,在竞争更高一个职位的时候,输给一个印度人。

    用他自己的话说,输给一个白人也就算了,这种隐性的歧视,其实中国人心里都清楚,一味否认也没意思。但输给一个印度人算怎么回事呢,真比他强也就算了,事实上他自认为,人家是处处不如他。

    这个时候的留学生,那确实是中国人当中真正的精英和人尖子,又是学管理专业的,心里琢磨来琢磨去,再好好观察了一下在美国工作的华人现状。

    天花板这事吧,终于被他给琢磨出味儿来了。

    一旦琢磨出来,就如同一盆凉水浇头,心里瓦凉瓦凉的。管理专业不同于学院派,科研派,那些地方有没有歧视他不知道,但人家至少有硬门槛,拿出论文和研究成果来,才能上位。

    外行人可以看不懂内容,但能看得懂谁在什么样的杂志上发表了几篇论文,谁又得出了什么研究成果,摆上台面上的东西,一目了然。至少在明面上,你得一碗水端平。

    但管理专业,怎么拿成果,外行人根本不懂什么叫kpi,更无法直观的得出两个管理人员的高下之分。你说人家不如你,证据呢?外行人看不懂的,那不叫证据。

    大彻大悟之下,难道就回国?

    国外的美元都拿了多少年,还能回得去拿人民币的日子吗?已经习惯了国外的生活,又怎么适应国内连抽水马桶都没有的日子。

    继续留下的人,不是不知道天花板,也不是不想抱怨,但在国外抱怨没有用,对国内又有自尊心作祟,想抱怨也不能抱怨。

    莉莉丝的招聘能够打动郁远志的理由,首先这是一家美资企业,拿的是美国人的正常收入,而需要长驻的是中国,还给驻外补贴。要求除了一大堆学历和工作经验以外,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懂中文。

    虽然招聘通篇都没有对国籍和种族提出要求,但事实上能符合这个条件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

    其次便是,招聘的职位是副总经理,而且美国公司的负责人艾玛明确告诉他,现在中国区的总经理是公司的股东之一。

    而这家公司虽然是初创,但已经设有中国公司以及美国公司和欧洲公司。有些公司一出道便是巅峰,也有一些公司初创时不显山不露水,但从框架可以看出未来的潜力。

    郁远志想博一博,当通过香江中转,来到深城后,便见到了公司的负责人舒雨。她身为股东并不稀奇,每个国家都有人出生于显赫的家庭,干什么都比别人方便得多。

    他只惊讶于舒雨的年龄,以及在这个年龄能够运转一家这么大的公司,就算出生显赫,也说明她极有能力。

    第163章 互相妥协

    “舒总, 艾玛寄过来的录像带。”郁远志将一盒录像带送了过来。

    舒雨开心道:“这么快就寄来了, 听说第一期的反应不错。亚瑟真有办法,这么快就能播出。”

    亚瑟联系电视台买下天桥风云的播放权,原本稍有一些曲折, 因为亚瑟这回服务的毕竟不是以前那些大公司。但看完第一期的剪辑版后, 电视台便放了心, 但出于谨慎也好,对新公司的不信任也好,价格压的极低。

    但是没关系, 舒雨要的本来也不是在这上头赚钱, 除了莉莉丝的广告植入,还找了化妆品的赞助,甚至是家具和床品的赞助。尽量使得这次的广告宣传的费用小一点。

    是的, 天桥风云在舒雨看来,就是一次莉莉丝的大型广告。当然, 如果亚瑟愿意与他们长期合作,她也不介意多一个制作公司。

    “一起看吧,打电话把黄灵,贺元春,还有王超他们都叫来。”舒雨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但是她忘了, 录像带是纯英文的, 不过好在有夏明和几个秘书的轮流翻译,大家还是看的十分欢乐。

    “弄个字幕版,在饭堂的大电视上放。”舒雨在饭堂挂了好几个大彩电, 吃饭时间和下班之后的时间播放,给工人娱乐用。现成的公司宣传,不放白不放。

    夏明接下任务,同时也是第一次看到国外的综艺节目,让人备感亲切的是,其中一个设计师,还是公司的员工。一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要不是进对了公司,跟对了人,能有今天的造化吗?心里羡慕的同时,也越发坚定自己来对了地方。

    等所有人都散了,夏明也拿走录像带,郁远志拿出自己刚做好的业绩考核表,给舒雨审批。

    “果然需要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舒雨看着一张张的表格,满意的点头,“我仔细看看,然后开个会议让各部门领导也提提意见,统一思想之后,再推行下去。”

    郁远志想了想道:“公司的管理层,接受这些可能有些困难。”

    舒雨浑不在意道:“不换思想就换人,当然,最好能在不换人的情况下统一思想。中国有中国的国情,虽然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但好还是结合一下,不能事事照搬。”

    郁远志心里“咯噔”了一下,“舒总是说前几天处罚的事?”

    舒雨摆摆手,“你决定的事,我不会唱反调,但你应该很清楚,两国的差异巨大,一成不变的照搬肯定会有水土不服的地方。怎么把先进的经验,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下,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喝下去,这才是你和所有从国外回来的管理者需要发挥才能的地方。”

    “而这,也是真正体现你们价值的地方。无论对公司,就是对个人的发展,都可以说意义重大。”舒雨加重了口气,看向他说道。

    郁远志回去又想了许久,想着想着笑了,来之前心存的那点轻视,或者说轻松度日的想法,被他挥的一丝不留。

    况且,时间长了以后,他已经知道,舒雨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并且在她少年时亡故,外公只是村里的干部,其实也就是农民。她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得来的,就算背后有一些支持,但这些支持,也是她与人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系,并非与生俱来。

    一个出生普通的小镇姑娘,能考上大学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是不得了的成功,但她却能将手里的资源全部组合在一起,办起这么大一家公司。

    从他接触许然之后得出结论,公司能在美国和欧洲扎根,固定是有许然的身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若没有舒雨的眼光和谋划,许然绝对不会想到这么多。

    也许在某些具体的专业上,比如管理专业上,她有所欠缺,但她不缺眼光,也不缺长远发展的计划,更不缺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智慧。

    就比如自己的行事,稍有些粗糙,便被她指出来,他缺乏的正是将西方管理制度,移植到中国也能生根发芽的方法。

    但指出的方式又让他十分服气,不仅照顾到了他的面子,还能一语中的。

    所有人都是有惰性的,包括他自己,如果老板什么都不懂,可以谁都不得罪的拿钱,最后人人都觉得他好。或者把人都得罪光的拿钱,但老板觉得他好。

    但公司根本没有任何改变,自己也能轻松惬意,这样的事情不要太多。

    不过事实证明,舒雨是内行人,他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工作。否则失去工作事小,大不了回美国继续看着天花板,但让人看轻自己,才是他不能接受的。

    而且那一句,意义重大,让他隐约觉得,也许这是他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而此时舒雨正在翻看郁远志定下的考核细则,还有之前提交的调整管理层职责的提议。两件事都势必要执行下去,但又困难重重。

    电话打出去,“贺主任来我这里坐一下。”

    “年底之前,把房子的事落实下去,不回老家的,正好留在新房子里过新年。”舒雨说道。

    贺元春是喜上眉梢,“大家伙都盼了几年了,之前有些人不知道是带电梯的高层,还以为跟农村建房子似的,半年就能搞定,急匆匆的把家里人都给接来了。”

    不过好在公司的收入水平不错,不想挤在单身宿舍的,可以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住。但谁不想住到气派的楼房里,何况还是带电梯的房子。

    “嗯,你们组个班子,好好商量一下怎么分配的事,三个原则,一是需要将老人和子女接过来照料的优先分配,事后要追查是不是将人接过来共同生活。二是学历有加分,三是年限有加分。还有一点,房子不是免费的,按市价的三分之一收取,水电物业费用自理。”

    贺元春连连点头,“这是肯定的。”

    现在深城的房价,已经飙升到四五千一个平方,稍远一些的地段,也已经达到二三千一平,根本没几个人敢去想买房子的事。

    虽然公司年年涨薪,中层管理干部五六百,高层管理干部七八百,在九零年可以说是妥妥的高薪。但面对房价,完全不够看。

    公司盖的楼房,虽然离工厂有一段距离,但附近学校和商场一应俱全,非常适合生活。三分之一的租金,房东又是公司,自己不换工作根本不必看房东脸色,或被逼着搬家,这样的好事,谁不想要。

    于是公司的风向一变,创业毕竟是未来两年的事,分房子可是现在的事。

    贺元春整天开会,工人也派了代表参与,不用说房子成了公司里的头等大事。若不是郁远志提前发话,讨论归讨论,不许耽误工作,否则取消分房资格,大家真有可能连工作都摆到一边,专心于自己到底分不分得上房子。

    等到了中高层的例会时,贺元春将讨论好的分配方案,以及按这个分配方案公司里的分房情况做了一个统计,交给舒雨。

    此时郁远志也将提前给舒雨看过的文件分发给大家,一看需要重新改变现在的管理结构,不用说,众人面面相觑,心里多有抵触。

    再看下一份,业绩考核。

    所以说假洋鬼子就是奸诈,以前公司只有业务人员和一线员工有考核指标,现在倒好,人人都有考核指标。

    每个岗位的考核指标都不一样,而且统统可以量化,这就非常厉害了。以前的粗放式管理,很多员工的工作无法做到量化,干的好不好,工作量饱不饱和,只能估计。但现在统统可以量化成指标,而且看上去就很专业。

    只是,每个自由的灵魂,都不希望受到束缚,如果上班都不能偷懒,那工作也就失去了灵魂。总之一句话,谁也不希望在自己头上套个紧箍咒。

    “今天争取讨论出一个结果,提前说一句业绩考核是未来创业投资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好了,现在开始吧。”舒雨说道。

    大家飞快的思考利弊得失,业绩考核和创业有关,那就没法拦。剩下一个改革管理层,一个分房指导意见,等于是一换一。

    到底换不换呢,大家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目光中找到了答案。

    换,怎么不换,为了这份分房指导意见,大家忙活了半个月,这么多的工人和管理层,都得照顾到,中间多少琐碎的工作要做,多少情绪要调节。这会儿大家都在外头嗷嗷待哺,就等着好消息呢。

    如果意见被舒雨打回来,他们的威信就全完了。很多之前做过的工作,统统等于白做。

    同意归同意,管理层怎么改革,他们还是得好好挑挑刺,找找毛病,不能让舒雨觉得,留学回来的,就什么都是对的。

    会议在亲切友好的交流中进行,气氛热烈,交锋无数,明枪暗箭冷箭,统统朝郁远志射来。郁远志的口才着实是好,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甚至甩出诱饵,分而化之。

    最后,舒雨笑容满面的在三份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给大家一周的时间安排好。”

    拖得时间越长,变数越多。

    管理并非是一味的打压和不顾所有反对情绪的强推,就算古代的大臣也敢和皇帝讲条件,更不用说公司。管理的本质就是互相妥协的艺术,让所有人开开心心的接受,才能将事情最快的落实下去。

    否则就算员工不敢反对,但阳奉阴违谁还不会吗?如果是整个管理层的阳奉阴违呢,难道把所有人都开了重新招?这明显是最极端的做法,根本不可取。所以舒雨选择用更舒服的方法,快速将她想要推行的管理都推行下去。

    公司的宿舍楼,舒雨和许然自然是各有一套,郁远志几个高层管理也都是有的,包括黄灵都搬进了公司宿舍。

    大量的工人住进新的宿舍楼里,按照约定,要把家里的老人或是孩子接到身边。如果老人故土难离,就把家里务农的爱人和孩子接到身边。

    爱人可以再去找份工作,孩子也能在身边就近入学。入学问题舒雨直接找政府部门,给厂里员工解决学籍问题。

    “工人其实很好招的。”有几个管理层隐讳表达过自己的观念,觉得不必为工人付出这么多。有员工宿舍就行了,六人一间,一层二十几间,一栋五层的宿舍楼就能住下六百人。工厂里有个两三栋,什么都够了。

    舒雨冷冷一笑,见过自私的,没见过这么自私的,没花他们一分钱。就因为自己和工人都住在公司提供的廉租房里,便觉得档次没有拉开。

    “不想和工人混住在一个小区,就自己搬出去住豪宅好了。”此话一出,再无人敢乱说这种话。

    两千年以前,工人确实好招,但熟练工人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需要培养的,好不容易培养起来,拱手让出去给别人做贡献吗?

    年底回到京城过年,时间悄然滑到一九九一年,大城市越发的繁华,四处都是工地,修高楼的,修商品房的,已经开始初露基建狂魔的雏形。

    这个时候很多赚到钱的公司,开始盲目扩张,然后在几年后死于盲目扩张。舒雨正是害怕这种风气,所以一定要将公司的管理专业化,可控化。

    舒雨在京城过完年,直接在路英办公的大楼,买下另一个楼层。一边装修一边暂时在路英多余的办公室里办公,顺便接待来京城的黄会长。

    “今年慈善基金增加到二百万,可以把您去年念叨了好久,想做又没做的事,都给做了。”舒雨给黄会长倒上茶,不管他们的身份如何变化,但在舒雨这里,永远拿他当自己的老师。

    黄会长乐呵呵的笑,摸着发亮的额门,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发际线越来越高。

    “见到的事越多,想办的事就越多,开始心里那个急啊,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事都做了。后来才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做一件就扎扎实实办好一件,再不时回头监管,让好事能真正发挥好的作用,才是我该做的事。”

    黄会长黑了瘦了,但精神却极好,有一种当老师时都不曾体会过的感觉。原来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同时,也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这种精神上的享受,让他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对了,我还在老家结识了一个朋友,还是个美籍华人呢,跟着我跑前跑后,帮了不少忙。还问我们收不收捐赠,说要给我们捐点钱。不过我记得你说过,不接受外头的捐赠,所以我说得回来问问你。”

    舒雨沉吟道:“我们不接受捐赠,主要是接受社会捐赠就必须帐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人手不够,暂时不想把摊子铺得太开。”

    “如果有人想定点捐赠一个项目,觉得我们比较靠谱,那也可以单独就这一个项目接受委托。我们就当是练兵了,也能达成老人家的心愿。”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一九八二》,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一九八二第158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一九八二第158节并对重生一九八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