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甜饼 本章:第168节

    老管又举了自己的例子,提起当初报告大学生在校园里,为了贫困生开办的互助摄影工作室的事举例,不能因为有可能的几颗老鼠屎就搞全盘否认。顺道的,还把工作室里几个主动牵头的人名,又提了一遍,重要突出的当然是舒雨的名字。

    一文激起千层浪,不少小报大喊檄文来了。

    至少对于被点名的小报来说,这篇文章就如同是讨伐他们的檄文。

    有人不理不睬缩头猫起来,反正能赚到钱就行,脸是什么玩意儿,不知道。也有人在家拍着桌子喊天骂地,可是却一点应对之策都没有。

    更有人已经在写文章反驳,力证他们的报道有真相有事实,绝不是胡编乱造。

    舒雨紧张的盯着报纸翻看,终于找到内容,一目十行扫下去,哈哈大笑两声。

    路晁赶紧凑过来,用力一弹报纸,“现在就去起诉他们。”

    小报的主编各有各的性格,但大多是激进生猛的。好几个非常高调的说自己写的全是事实,特别是内涵舒雨的这一家,主编亲自操刀上阵,直接写上了舒雨的名字,摆明了要跟老管打擂台。

    他想的是,你老管不是挺舒雨吗?我就揭露她的真面目,看你还有什么脸指点江山。

    接到法院传票的时候,写稿的记者和两个实习生瑟瑟发抖,只有主编丝毫不在意,磕着烟灰抖着腿,“把心放回肚子里去,传票而已,哪个月没接个三张五张,就说明我们的火力不够猛,销量不够高。”

    主编将传票往专门处理这件事的助理手上一塞,该干什么干什么,压根没有在意。

    心里却嘲笑,先是找人来施压,又是找人告状,看样子大学生就是比普通人胆子大。至于路英,他知道对方是一家出版社的社长,但并不知道她和舒雨的关系。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嘛,人托人的事,太正常了。

    不过以为一家出版社的老板就能对他施压,那也太小看他了。他可是一块滚刀肉,靠的就是浑不吝赚钱,要是这点压力都抗不住,怎么可能有今天。

    两个实习生却做不到这么潇洒,他们可是亲眼看到后续发展的,不仅听到了老太太无耻的言论,也等到警察过来调解。

    不过他们的师傅却安抚他们道:“谁说你们听到后续,他们有证据吗?古代大臣有闻风言奏的权力,现在的记者就有根据热心观众报举写稿的权利。你们从同学哪儿听到的,有什么不对。再说了,记者只负责记载,我们又不是警察,不负责核对真假。”

    这话说的,简直理直气壮。

    两个实习生对视一眼,当面不敢说什么,下了班却回租住的小宿舍里一块嘀咕了许久。

    最后一咬牙,“听主编的吧,不然怎么办,实习结束能不能留下,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我总觉得,跟我想像的不一样。”其中一个长叹一声,来之前的理想,好像被一种叫现实的东西给打碎了。

    “别矫情了,我们得吃饭的。”他们只是两个电大生,根本不包分配。而且就算包分配的大学生,现在也很难留在京城了,就是回家乡的省会城市都很难,除非是名牌大学。

    他们能留在京城,能进这家报社实习,已经很幸运了,如果度过实习期就能顺利转正留在京城。

    现实比梦想重要的多,刚出社会的年轻人,终于上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第一堂课。是坚持梦想,还是屈从现实,每个人最终会用行动写下属于自己的答案。

    报社助理拿着传票,找到律师应诉。这一套流程都是驾轻就熟的,就是找老太太有点费劲,但也不是没办法。

    助理带着两个实习生陪同律师到了法庭上,他们看到了摄像机,还有电视台的记者,不由得面面相觑,这是个什么情况。

    得了,不管什么情况,打吧。

    舒雨这边的律师笑眯眯的要求出示自己这边的证据,于是一盘录像带被放到了提前准备好的录像机中,连接着一台电视,都是舒雨这边自己准备的。

    “画面中的两个记者,就是你们,这一点,你们没有异议吧。当然,我们还有人证,包括这两位警察同样是人证。”

    报社律师感觉额头有点汗,不过事已至此,也只能豁出去斗一斗了。抖出一张委托书道:“我们接到了委托人的诉状,状告你不尽赡养责任,要求你一次性支付十万元的赡养费。”

    老太太的要求合不合理有什么关系,他们只要流量,只要关注度,只要热度。这些都能换算成报纸的销量,都是钱呐。

    你告我,我就告你,公司对个人,有的是办法,普通人哪里有钱有时间跟他们斗,多半会自认倒霉。

    法官示意他,那是另一个案子。

    报社律师呵呵一笑,要求与舒雨方的律师私下协商,但舒雨方的律师直接拒绝了。

    这就让报社律师没想到了,一般人听到被人告,早就慌了。私下里一商量,你撤诉,我也劝老太太撤诉,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

    既然你撤了诉,那么就证明我不是造谣,这么说吧,没被人告过百八十回,想不出这么阴损的招就对了。

    完事他们还能大摇大摆跟老管的大报怼上一波,到时候在一众小报里,他们脱颖而出,成为意见领袖,岂不是美滋滋。

    没想到,屡试屡中的招术,今天竟然失效了。

    对方律师打的官司,不是告报社造谣,而是告报社伤害舒雨的名誉权。

    这是两码事,简单说吧,别人做了一件事,你告他做错了,那你就得拿出证据,他到底错了没有。别以为舒雨稳赢,要知道报社可以说我写的是前一天发生的事,后一天发生的我们还没写,这是续集。总之,可以打的环节就会非常多,有风险时间还长。

    但你做的这件事,伤害到我的名誉了,这个事实就非常好认定了。有舒雨的名字没有,伤害了名誉没有,都有,那就可以认定事实。

    报社想要翻盘,就得证明我说的是事实,但他能证明吗?有录像带在,他绝对不能,所以他输定了。

    律师听到最后宣判结果的时候,脸都绿了,对他来说简直是阴沟里翻船。

    路晁上前和舒雨站在一起,并肩而笑,舒雨笑道:“没想到,你突发奇想的录像带起到了关键作用。”

    “哈里给我带的,我也就是拿着玩而已。想着万一老太太不在了,你大伯又跑来闹,到时候人不在越发说不清楚,干脆提前留下证据。”谁成想呢,不用等以后,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法官已经宣判,让报社在报纸上刊登道歉申明。报社律师带着助理和实习生出去,却被电视台的记者堵上了,“请问,你们是出于什么目的,要抹黑舒雨女士。”

    “对不起,我们不接受采访。”律师加快步伐,其他人也紧紧跟上,甚至捂住自己的脸,一副不敢见人的模样,越发显得象反派。

    这边人一走,记者便折身回头,“路先生,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采访了。”

    路晁是天下贸易公司的总经理,立足于从国外拉订单到中国企业,一时之间在行业内名声大振,只是这段时间开始隐于幕后,显得十分低调。电视台一直都想给他做个访谈节目,但他一直没答应。

    忽然昨天打电话过来,不仅答应上节目,还给贡献了一个标题,叫做手把手教你做国际贸易。但凡沾上国际两个字,都显得特别高级,更不要说做国际贸易了,这个标题简直叫人光听一听,哈喇子便要往下流。

    但人家还有一个条件,必须来法院录上这段打官司的画面,而且一定要剪辑在节目当中,如果他们做不到,他可以找别的电视台。

    现在的电视台牛不牛,那可是相当牛。但这几年经济不好,特别是外资投资和出口这一块都不太好,所以路晁这样做国际贸易的人,愿意现身说法教授经验,绝对是质量上乘的节目。

    所以有些事能不能做,还是得看你值不值。更何况,这也不是原则问题。

    往法庭下头的观众席一坐,路晁便开口道:“做国际贸易,有个非常让大家头痛的问题,就是国际官司。这也是我今天,要说的第一点。”

    法庭怎么成了电视台的采访现场,无奈的工作人员过来协调,结果一听这内容,顿时噤了声,跟着一起竖耳旁听起来。

    第171章 道歉

    “国内的很多企业, 一听到海外公司要跟我们打官司,还没怎么样呢, 先自己吓唬自己, 要么割地赔款答应别人不合理的要求,要么就装鹌鹑, 干脆不回应。 而我认为,这两者皆不可取。”

    路晁直接开口,没有铺垫, 也没有拐弯抹角。

    “国际官司要怎么打呢,这对国内的企业来说,是个新问题,而且是大家都没遇到过的问题。您是不是有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呢?”采访记者索性就一起坐到观众席上,直接递上话筒。

    “每一次的官司都不同,我不能就官司本身来说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只能说,首先我们的企业一定认真对待合同,在国际贸易环境中,不要相信任何人的口头承诺, 任何事都以合同规定为准。只要企业认真完成合同条款,那么对方发来传票,也不用惊慌, 用中国人的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先沟通,看看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这个时候你理直气壮问出原因就对了。”

    “另一点就是积极应诉,只要应对,问题总会解决,如果实在心里没底,也可以直接找当地大使馆,让他们给企业介绍有相关经验的律师事务所。如果不应诉,以后这家企业就很难再接到海外订单。如果不是自己的错,损失海外市场是非常可惜的。”

    “还有一句题外话,我们国家也应该重视跨国官司,支持一定比例的留学生学习西方法律,回国为企业服务。”

    “据我们所知,有时候,是因为两国的国情差异,导致的问题。”记者继续问道。他们的采访又不是直播,多问一点没坏处,回去再慢慢剪。

    路晁笑道:“这就又回到了之前的问题,一定要规范合同条款,你不坑人,但也不能让人家坑你。现在国外有些人,利用他们了解大陆这边的情况,伙同外国企业制造种种事端,打官司是假,不想付你尾款是真。可你不应诉,反倒成了自己理亏。

    “外国人还能做这种事?”记者一脸不相信。

    “外国人也是人,和我们一样,大多数是遵纪守法的好人,但总有贪婪的丑恶的,还有一些职业骗子。他们也不止骗中国人,只要有机会,谁都骗。又回到刚才,中国人学习西方法律不光是为了打官司,更多的日常工作其实是帮企业规范合同,以及预防合同诈骗。”

    记者的问题越来越多,路晁侃侃而谈,最后说到口干舌燥才叫停,“其他的问题,到我办公室继续聊吧,不然法院的工作人员该赶人了。”

    法院的工作人员连连摆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近年来确实越来越多的跨国官司,不少人托关系咨询到我们这里,但法律体系不同,有些事情实在不好类比。”

    九十年代大学生不再稀缺,但熟悉国际贸易和相关法规的人才,还是少的可怜。有时候从这个角度想想,也不怪当时的人那么崇拜西方,因为中国需要补的课,真的太多了。

    只是谁也不会想到,可能中国自己也没想到,一个被迫辍学的学生重新入校,会在短短三四十年时间,从差生一路开挂吊打学霸,最后自己坐上学霸的位置。

    这个时候,大家的记忆才重新开启,其实,学霸在很早以前一直都是学霸啊,他只是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已。

    “不过情况马上就要好转了,我们之前送出去读书的留学生,毕业之后就会回来工作,到时候我们就能给企业提供专业咨询了。”

    “出去留学还能回来啊。”大家都在收拾东西,一个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跟法院的人自然而然的聊了起来。

    “怎么不能回来,人家压根没打算在国外待,又不是人人都想留在国外。”法院的人骄傲的挺挺胸,又一指路晁,“人家想待国外多容易,不也留在国内吗?”

    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想了想,笑了,“也是,要是人人都在留在国外,我们怎么发展。总有一些人,是不一样的。”

    一通忙碌之后,采访转战到办公楼,一直给路晁留着的办公室里。门口挂着天下贸易的招牌,只不过这个老总经常性的不出现而已。

    接下来的采访舒雨没有围观,只是等到他送走所有人,才出来道:“怎么不请大家吃个饭。”

    “我请了,他们急着赶回去剪带子。”路晁也很无奈,不过是在采访里多说了几句国外工厂的现状,以及工会主导工人罢工,对工厂主产生的影响。还有自己怎么利用这些影响,让他们把产品交给国内工厂,怎么感觉自己好像说了很厉害的东西似的,他们一个个激动成这样干什么。

    “还没说什么呢,你把自己的老底都给揭了。”舒雨轻抚他的衣领,“你看着吧,国内的领导只要不傻,肯定会抱团去海外找机会,拉代工到国内。”

    路晁手一摊,“那不是正好嘛,这么大的市场,我一个人也不可能做的过来。我就是做的再多,仍然有大量的硬骨头啃不动。”

    现在有人抱着团去啃,比他一个人,一家公司的力量可就大多了。

    “换了别人,肯定不会把这么赚钱的生意窍门说出去。”

    “贸易可以做的范围大了,国内的廉价商品运到国外的利润极大,而且相当有市场。别看欧美收入高,但人性是一样的,一个便宜三个爱。”路晁早就在考虑下一步了,正好趁着机会转型。

    “工业机械这一块,硬骨头多,摊子也大,行业标准也复杂。我们能做的有限,不如让有能力的人都参与进来,也许下岗的工人就能再少一些吧。”路晁叹了口气。

    舒雨也跟着叹了口气,下岗源于八十年代末,但远远未到顶峰,顶峰是在九十年中后期。这日子,还没到头呢。

    “咦,我有个主意。”舒雨想,她帮不上大忙,但可以让哈里定期收集一些欧美那边工厂的情况,发布在生活杂志上,给想去的人指条明路。

    “这个主意不错,我跟主编聊聊去。”路晁兴冲冲就往主编办公室走,被舒雨一把拖住。

    “怎么了?”路晁一脸疑惑。

    “吃饭,看看都几点了。”舒雨大声吼道。

    老管和生活杂志的主编通个了电话,交流的很愉快,并决定改天一起吃个饭,好好认识认识。

    而小报的律师回去,主编的脸已经黑的像锅底一般,律师是不好得罪的,还得客气的将人送走。扭头就将助理和写稿记者,还有两个实习生,骂的狗血淋头。

    写稿记者很委屈,第一稿他根本就没提舒雨的名字,第二稿是主编自己写的。

    主编被老管在报纸上的一顿喷,给弄得头脑发热,硬顶着要干一架,特意写上舒雨的名字。原以为,有老太太那边的委托书,舒雨肯定会忌惮,没想到这个大招对人家压根没用。

    “官司还打不打?”说的是委托书的事。

    主编烦躁的一挥手,“打什么打?”

    明摆着法官不可能支持十万的赡养费,这不叫赡养,这叫讹诈。

    “发个道歉申明,在夹缝的位置找一个。”这也是道歉惯用的手段,不就是输了官司要道歉吗?我在犄角旮旯里给你弄一个,我倒要看看读者翻不翻得到。

    助理苦笑,“人家要求了,必须在我们写稿的位置,同样大小的尺寸,刊登道歉申明,否则他们要求追诉对她个人和对公司带来的名誉损失费。”

    “名誉损失费才几个钱。”主编宁愿给他们百八十块的,也不想在那么显眼的地方登道歉广告。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一九八二》,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一九八二第168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一九八二第168节并对重生一九八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