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谈判场合怎样说话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赵凡禹 本章:第二十二章 谈判场合怎样说话

    要使自己的谈判水平高超,既要有丰富的书本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践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谈判口才。惟其如此,才能在生活这个大谈判桌前立于不败之地。

    谈判中的破题技巧

    正如人们日常交谈一样,谈判也可从寒暄开始,既可破题,又可创造轻松愉快的谈判氛围。

    表面看来好似无关紧要的寒暄,虽然本身并不正面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被人们称为非实质性谈判现象,但是它在整个谈判中的作用却是不可缺少的,它对谈判双方的思想、情绪和行动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邓小平与英国女王及丈夫爱丁堡公爵会谈前的寒暄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邓小平迎上前去,对女王说:“见到你很高兴,请接受一位中国老人对你的欢迎与敬意。”

    接着,邓小平说,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很好,这也是对贵宾的欢迎。当然,北京的天气比较干燥,要是能“借”一点伦敦的雾,就更好了。我小时候就听说伦敦有雾。在巴黎时,听说登上巴黎铁塔,就可以望见伦敦的雾。我曾经登上过两次,可是很遗憾,天气都不好,没能看到伦敦的雾。

    爱丁堡公爵说,伦敦的雾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现在没有了。

    邓小平风趣地说,那么,“借”你们的雾就更困难了。爱丁堡公爵说,可以借点雨给你们,雨比雾好。你们可以借点阳光给我们。

    这种寒暄,双方都说得十分高雅而得体。

    小平同志的话说明英国贵宾到来不仅占人和(中英友好),而且占天时(天气很好),也点明了小平留学法国的经历,还表明了他对雾都伦敦的认识和了解。爱丁堡公爵的答语流露出对英国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的自豪感。至于借雨、借阳光,多少隐含着双方互通有无的意向。可见,谈判前的寒暄如同歌曲中的前奏,并非毫无作用。

    此外,寒暄不仅可以营造友好和谐的谈判气氛,而且也是谈判之始观察对方情绪和个性特征,获取有用信息的好方法。有这样一个案例: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出道”的时候,就曾被对手以寒暄的形式探测到了自己的底细,因而使自己产品的销售大受损失。

    当他第一次到东京找批发商谈判时,刚一见面,批发商就友善地与他寒暄说:“我们是第一次打交道吧?以前我好像没见过您。”批发商想用寒暄托词,来探测对手究竟是生意场上的老手还是新手。松下先生缺乏经验,恭敬地回答:“我是第一次来东京,什么都不懂,请多多关照。”正是这番极为平常的寒暄答复却使批发商获得重要的信息:对方原来只是一个新手。批发商接着问:“你打算以什么价格出卖你的产品?”松下又如实地告知对方:“我的产品每件成本是20元,我准备卖25元。”

    批发商了解到松下幸之助在东京人地两生,又暴露出急于要为产品打开销路的愿望,因此趁机杀价:“你首次来东京做生意,刚开始应该卖得更便宜些,每件20元如何?”没有经验的松下先生在这次交易中吃了亏。究其原因,是那位老练的批发商通过表面上的寒暄探测到对方的虚实,在谈判中赢得了主动。而松下先生由于在寒暄试探之中暴露了自身的底细,从而导致了被动与失利。因此,在双方寒暄之时就要避免无意之中自身关键信息的泄露。

    当然,一个有经验的谈判者能透过相互寒暄时的那些应酬话,去掌握谈判对象的背景材料:他的性格爱好、处事方式、谈判经验、工作作风等等,进而找到双方的共同语言,为相互间的心理沟通做好准备,这些都是对谈判成功有着积极意义的。

    正是基于对寒暄所起作用的认识,人们应该着意选择寒暄的话题。

    最容易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莫过于谈到他的专长。被美国人誉称为“销售权威”的霍伊拉先生,就很善于这样做。一次他要去梅依百货公司拉广告,他事先了解到这个公司的总经理会驾驶飞机。于是,他在和这位总经理见面互做介绍后,便随意说了一句:“您在哪儿学会驾驶飞机的?”一句话,触发了总经理的谈兴,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谈判气氛显得轻松愉快,结果不但广告有了着落,霍伊拉还被邀请去乘了总经理的自用飞机,和他交上了朋友。

    谈判时的入题技巧

    谈判开始时,要避免剑拔弩张的气氛,这就需要掌握入题的技巧。

    这种时候,采取迂回入题的办法,可以消除这种尴尬状况,平息自己的情绪,使谈判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为谈判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迂回入题,做法很多。

    可以从题外话入题。你可以谈谈关于气候的话题。如:“今天的天气真冷。”“今年的气候很怪,都11月了,还这么暖和。”“还是生活在南方好啊,一年到头,温度都这么适宜。”

    可以谈有关旅游的话题。如:“广西桂林真是山水甲天下,各位去过没有?”“我国的兵马俑堪称世界一绝,没有去看那是一大遗憾。”“各位这次经过泰山,有没有去玩玩,印象如何?”

    可以谈有关新闻的话题。如:“昨天的龙马大战,皇马的六大巨星真是神勇,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中国龙队净吞四蛋。”

    可以谈有关旅行的话题。如:“各位昨天的航班正点吗?一路上辛苦了。”“这里飞机票一向不好买,各位哪天走,最好提前几天买票。”

    可以谈有关名人的话题,如:“听说某影星要出任某巨片的主角,这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人选了,很可能要拿‘金马奖’什么的。”“告别体坛了,他这么年轻就退役,实在可惜。”

    题外话话题丰富,不必事先准备或刻意修饰,信手拈来即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入题技巧。

    从客套话入题如对方为客,来到己方所在地谈判,应该谦虚地表示各方面照顾不周,没有尽好地主之谊,请谅解,等等。

    也可以由主人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说明自己缺乏谈判经验,希望各位多多指教,希望通过这次谈判建立友谊,等等。

    从介绍人员入题可以在谈判前简要介绍一下己方人员的经历、学历、年龄、成果等,由此打开话题,既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又不露锋芒地显示了己方强大的阵容,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等于暗中给对方施加了心理压力。

    从介绍情况入题可以在谈判开始前先简略介绍一下己方的生产、经营、财务等基本情况,提供给对方一些必要的资料,以显示己方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坚定对方与你合作的信心。

    谈判时的陈述技巧

    陈述是谈判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谈判目的最重要的手段。谈判者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必须对自身严格约束,不允许有任何自由主义作风。这就要求谈判者在陈述时既不能信口开河,又不能把对方想知道的情况坦诚相告,而且还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并表达得有条有理、恰到好处。

    转折语是谈判中陈述某种观点的技巧之一,谈判中如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或者有话不得不说,或者接过对方的话题转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都要使用转折用语。

    例如“可是”、“但是”、“虽然如此”、“不过”、“然而”等,这种用语具有缓冲作用,可以防止气氛僵化。既不致使对方感到太难堪,又可以使问题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的转化。

    当谈判出现困难,无法达成协议时,为了突破困境,给自己解围,可以运用解围用语。例如:“真遗憾,只差一步就成功了!”“就快要达到目标了,真可惜!”“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阶段是最难的啊!”“这样做,肯定对双方都不利。”“再这样拖延下去,只怕最后结果不妙。”“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懊恼也没有用,还是让我们再做一次努力吧!”

    这些解围用语,有时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只要双方都有谈判诚意,对方可能会接受你的意见,促使谈判的成功。

    无论何种谈判,话不能说得太过,更不能说得太死,对不同的谈判者,应“看人下菜碟”。如果对方很有修养,语言文雅,己方也要采取相似语言,谈吐不凡。如果对方语言朴实无华,那么己方用语也不必过多修饰。如果对方语言爽快、耿直,那么己方就无须迂回曲折,也应打开天窗说亮话,干脆利落地摊牌。

    总之,在谈判中要根据对方的学识、气度、修养,随时调整己方的说话语气、用词。这是双方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有效方法。从人的听觉习惯去考察,在某一场合,他对听到的第一句话与最后一句话,常常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谈判中假如你以否定性话语来结束会谈,那么,这否定性话语会给对方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并且印象深刻。同时,对下一轮谈判将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危及上一轮谈判中谈妥的问题或达成的协议。所以,在谈判终了时,最好能给予谈判对手以正面的评价。

    例如:“您在这次谈判中表现很出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处理问题大刀阔斧,钦佩,钦佩!”不论谈判结果如何,对参与谈判的人来说,每一次谈判都是谈判各方的一次合作过程。

    因此,一般情况下谈判结束时对对方给予的合作表示谢意,既是谈判者应有的礼节,对今后的谈判也是有益的。

    谈判时的提问技巧

    提问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谈判技巧,在谈判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出问题可能为了不同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获得信息,有时是为了回避回答问题,拖延时间,也有时干脆是没话找话。

    提问有很多方式,通过提问可以把握场上的主动权,给对方以攻势。

    谈判者第一次使用提问方式是作为试探对方防御的一种方法。在对方的主张中发现一个弱点,并为了在发动大的攻势前肯定它,则对此类问题故意采取一般的方式来表达。要想对这一类提问立即做出一般性的澄清是很难的。例如,一个买方看完卖方出示的一份报价后,可以用这样的话开始讨论:“我看了你的报价,在研究细节之前,你是否可以完整地解释一下:这次价格高于上一次,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卖方不知道买方是否在总体上同意他投标中提出的项目,任何全面的回答可能只是向买方提供新的攻击点。事实上这正是买方的提问所在。因此,卖方的反应是反提问,旨在逼迫限制买方的提问范围,并更多地暴露意图。卖方就采取下列回答:“如果这里有什么困难,很抱歉。我本来以为我们的报价已清楚地说明了总的情况。但我们将乐于澄清使你感到不满的问题,什么事使你特别担心?”请注意,卖方不但要求对方阐明意见,还提出了反问。这个反问以便更清楚地摸清买方到底属于哪一种情况:是不满报价,还是并非对报价不满,只是想得到更多的信息。这样,卖方通过反问,重新获得主动权。

    一个只能提供数据回答的问题称为具体问题,其性质决定于问题本身的措辞。如:“你在计算提价额度时用什么工资和材料价格指数?”“你们生产和检验的程序是怎样的?”“搞出布局图样需要多长时间?”具体问题和进攻性的问题是不能盲目提出的,提问人必须事先知道对方的回答或至少知道一部分时,才向对方进攻。

    有些问题回答只能是简单的“是”或“否”。还有一些问题,对方愿意时也可用“是或否”来回答。“是或否”回答是一个谈判者所能给予的最强的承诺。因此,提问者绝不应该提出那种对方只能以“是”或“否”作答的问题,除非提问者事先已准备好理由,而且确信他将得到所需要的回答。这种回答最好是双方已非正式地达成一个明白的协议。另一类情况是,这类问题如都有事实可以作答,就会使提问者陷于绝境,除非提出者已准备好补充的问题。如果提出者不能应付这种回答,那就只能接受,而这方面问题也就只能到此为止。所以,一项具体问题只能在两种情况下提出:一是提问者相信提出的问题是对方的一个弱点,并已准备好继续提的问题;二是提的问题只是提问者满意的且是想加以确认的。

    这是一种既有价值又有危险的提问方式。这种提问容易引起对方的冲动,并且可能引起冲突。一般来讲,冲突是要尽量避免的,而这种提问,恰是在深思熟虑之后认为冲突是必要时才提出的。凡属下列一类的提问,都称为进攻性问题:“你怎么能证明那是合理的呢?”“那怎么能算有根据呢?”“那有什么正当理由呢?”

    总之,谈判双方都可能提问,较主动的办法是将问题转给己方的专家回答,自己则可获得思考问题的时间及下一步应采取的策略。

    谈判时的回答技巧

    守口如瓶,佯作误解是谈判中最有效的防御策略之一,是促使另一方继续说下去。说得越多,暴露得越多,也就越感到为了有说服力不得不继续说,于是就越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最低谈判目标的底线。把守口如瓶和佯作误解结合起来,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促使对方重复其论点的方法是佯作误解。对方重复其话题,就可使己方获得时间考虑对方论点的是非曲直,以决定对策。这种技巧在对付技术专家时往往特别有效。

    在回答对方的问题时,要模棱两可,不给对方所希望的答复。这种方法可用下面一类措辞开头:“据我理解你的问题,你是要求……”,接着把问题再描述一下,词句稍作改动,然后就重新描述的问题进行回答。不仅避免直接回答问题,而且使己方有时间考虑对策。

    当对方为了解详细情况而提出具体问题时,己方可以用范围更广的笼统概念回答。如“你们用什么工资和材料的价格指数?”回答:“很明显,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不是要在这方面追求盈利,但我们不愿意亏本。”这样把话题转向提价幅度的一般性问题。

    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也可以不直接回答而采取回避的办法。如“你方能保证在规定的日期前完成吗?”答:“让我们来看一下计划,然后告诉你在期末的进展情况,你自己可以看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所保证的宽限余地。”

    直率的、否定的“不”表示确定、无调和余地的态度,应该保留到确实打算这样干的时候才使用。因为这就表示谈判已无回旋的余地,进而谈判可能破裂。而“是”却有三种用法:一是“不”,二是“也许”,三是真正的“是”。谈判者面对一个直接的问题,他希望给以否定的回答。但为了不冒犯对方,也不给以肯定的许诺,可以用“但书”技巧。如对方要求缩短交货期,可答称:“是的,我也认为交货期稍长了些,但有好几个因素要考虑,如材料的短缺正影响产量的水平,还有计划尚未完全搞好。”回答的肯定部分应看起来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否定部分旨在指出不能按对方的意愿行事的理由。最理想的情况是,己方谈判人员用回答的否定部分能促使对方采取有利于己方的立场行事,或至少使对方最后面临两种选择:或采取坚持上述立场行事,或撤回要求。

    与“但是”技巧密切联系的是用反提问法来回答问题。如:“你为什么不接受安装期限为20周,而是25周?”己方可作答:“我们何不从另一角度看此问题?你估计20周的根据是什么?能否算一下细账,看看你方的设想如何?”还有一种反提问法是转换辩论方向,防止注意力集中一点而不及其他。如对方对价格中的运输成本方面提出质问,乙方可不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而说:“我们可否不谈运输成本,那只是很小的问题。当然你是对价格这一整体感兴趣,你是说它不合理吗?”将问题的焦点引向其他方面。

    所谓“稻草问题”是指问题本身对己方并无价值,且无足轻重。之所以提出,正是准备放弃它,以便为己方创造机会,对对方给予真正的让步作出回报。因此,己方在谈判时提出的最初各项要求中包括一个或几个稻草问题,就可以确保有些“储备”,可以作为对对方所作让步的补偿。不过,在决定选择什么作为稻草问题时,必须试图用对方的眼光来看问题,既考虑问题的客观方面,又注意考虑问题的主观方面。

    谈判时的察言观色

    观察对方为谈判的首要步骤。

    参与谈判的双方通常是在谈判桌上首次见面,而这第一回合正式接触,则是一次观察对方的良机,因此,必须留意对方的表情、动作,找出他的特殊习性,以迅速获得正确的资料,如此才能决定该采取什么样的谈判战术和技巧。

    从与谈判对手有所接触的人身上取得资料,对于“熟识敌情”非常重要。

    如果这个第三者与谈判对手有深交,他所提供的资料尤其具有参考价值,但这也可能是陷阱。所以,你必须考虑到下面两种情况:

    1.资料的提供者对你的谈判对手是否存有误解或偏见,而他本身是否是个喜欢夸大其词的人?如果是,就不要轻易相信你所取得的资料了。

    2.资料的提供者是否与你的谈判对手私下串通好了,故意暴露一些假情报给你,引诱你误入歧途?这也并非不可能。

    在谈判前,对于谈判对手的访谈录、演讲稿及其他相关资料,必须详细研究。访谈记录和演讲稿所传达的信息比较直接,更应该多加重视。如当你代表员工,将要与公司方面就有关重新制定工资问题进行谈判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该公司董事长在以前的会议中,曾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从未受过正规的教育,能有今天,完全是我多年来不断奋斗、不向困难低头的结果。如今公司的经营已经上了轨道,在同行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如何把这段话运用到谈判之中呢?公司的运营状况以及在同行中的地位,可以从企管杂志或有关报道中得知。但是,董事长个人的身世背景及经营理念,就只能“道听途说”了,这有时对谈判的结果具有极大的影响。不过,现在你已经掌握住了相当重要的一点——“我从未受过正规教育”。在劳资双方的谈判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是有关支付体系以及工资的附加给付问题。而对这些专业性的问题,可以假设,董事长由于未受过正规教育,所以了解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出面与你交涉的,可能是董事长特别聘来的专家。那么,你所要对付的,就是这些专家,而非董事长本人了。只要专家肯接受你的提议,董事长自然无话可说。当然,董事长未受过正规教育不代表他不懂专业性问题,所以从谈判一开始,你就必须仔细地观察,以检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另外董事长是个不断奋斗,不向困难低头,历尽千辛万苦,而后才获得成功的人——这种人通常是不会轻易接受员工要求的。白手起家的人总有一种观念:不能让步,万一让步,多年的努力成果,便会毁于一旦。所以,你必须准备足够的资料,并且设法让董事长明白,员工的要求不但不会妨碍公司的成长,反而会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由此可见,在面对面的谈判中,多听是谈判者的基本功。不仅仅是多听,更要用心去感受,除了听出对手谈话的直接内容,更要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如果连听都没有听明白,自然就无法去理解和回答对方的问题了。

    形成良好的谈判气氛

    每一场谈判都有其独特的气氛。有的谈判气氛十分热烈、积极、友好,双方都抱着互谅互让的态度参加谈判;有的谈判气氛却很冷淡、紧张,双方抱着寸土必夺、寸利必争的态度参加谈判;不过,更多的谈判气氛则介于上述两个极端之间,热中有冷,快中有慢,对立当中存在友好,严肃当中包含轻松。谈判气氛的选择和营造应该因人而异,但必须服务于谈判目标、方针和策略。

    如果谈判一开始形成了良好的气氛,双方就容易沟通,便于协商,所以谈判人员都愿意在一个良好的气氛中进行谈判。如果谈判一开始双方就怒气冲天,见面时拒绝握手,甚至拒绝坐在一张谈判桌前,那么对整个谈判来说无疑会蒙上一层阴影。

    根据互惠谈判模式的要求,洽谈双方应当共同努力,来寻求互利互惠的最佳结果。这种方式的谈判,需要洽谈之初便有良好的基础。所以首先要建立一种合作的气氛,然后有一个顺利的开端,接下来双方融洽地进行工作。当然,谈判气氛,不仅受开局瞬时的影响,双方见面之前的预先接触,洽谈期间的交流都会对谈判气氛产生影响,但谈判开始瞬间的影响最为强烈,它奠定了整个谈判的基础,此后,谈判的气氛波动比较有限。因此,为了创造一个合作的良好气氛,谈判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谈判人员应该径直步入会场,以开诚布公的、友好的态度出现在对方面前,肩膀要放松,目光的接触要表现出可信、可亲和自信。心理学家认为,谈判人员心理的任何微妙的变化,都会通过目光表现出来。

    第二,行动和谈吐要轻松自如,不要慌慌张张、毫无涵养。可先谈论些轻松的、非业务性的随意话题。如来访者旅途的经历,体育表演或文艺消息,天气情况,私人问题以及以往的共同经历和取得的成功等。这样的开场白,可以使双方找到共同语言而为心理沟通做好准备。实际上,在闲聊中,双方已经开始传递无声的信息了。因为,从谈判人员双方的姿势上可以反映出他们是信心十足,还是优柔寡断;是精力充沛,还是疲惫不堪等。反映这些情绪的关键部位是头部、背部和肩部,为此谈判人员的行动也要显得轻松自如,否则就先输了一招。

    第三,在服装仪表上,谈判人员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形象。服饰要美观、大方、整洁,颜色不要太鲜艳,式样不能太奇异,尺码不能太大或太小。虽然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风俗习惯也有差异,服饰方面不能一概而论,但干净、整洁在任何场合都是必要的。

    第四,注意手势和触碰行为。双方见面时,谈判人员就应该毫不迟疑地伸右手与对方相握。握手是一个相当简单的动作,却可以反映出对方是强硬的,还是温和的,是鲁莽的,还是理智的。

    在西方,一个人如果用右手与对方握手的同时,把左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说明此人精力过于充沛或权力欲很强,对方会认为“这个人太精明了,得小心一点”。同时要注意,任何场合最忌讳的莫过于拉下领带、解开衬衫纽扣、卷起衣袖等动作,因为这将使人产生你已精疲力竭、厌烦等印象。

    第五,在开场阶段,谈判人员最好站着谈话,小组成员也没有必要围成一个圆圈,而最好是自然而然地把谈判双方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中有一两名成员。总之,谈判气氛对谈判进程是极为重要的,谈判人员要善于利用灵活的技巧,来影响谈判的气氛。只有建立一种诚挚、轻松、合作的洽谈气氛,谈判才有望获得理想的结果。

    打破谈判僵局的艺术

    谈判是利益的角逐,不可能一帆风顺,陷于僵局时,要善于扭转局势,使谈判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例如:

    前苏联与北欧N国就购买鲕鲱鱼进行了马拉松式的持久谈判。N国开价高得惊人,尽管双方僵持激烈,但N国不在乎僵局,因为苏联人要吃鲜鱼,货主非N国莫属。为了打破僵局,前苏联政府派出女强人柯伦泰,她是著名的女大使,又是一位杰出的谈判高手,结果她也在谈判中拖不起,让不起。为了谈判成功,这位女强人采取幽默法,以退为攻,她说:“好吧,我同意贵方的报价,如果我的政府不同意这个高价,我愿意用我自己的工资来支付,但是,请允许我分期付款,可能要我支付一辈子。”N国人从未碰到这样的谈判对手,堂堂的男士能把女士逼到这步田地吗?对方在忍不住一笑之际,终于一致同意把鲕鲱鱼价格降下来,柯伦泰终于解决了前任谈判者未能解决的难题。

    1986年,广东玻璃厂在与美国欧文斯玻璃公司谈判引进设备过程中,在全部引进还是部分引进问题上僵住了。为了缓和气氛,广东代表施展了一系列扭转策略后说:

    “你们欧文斯的技术、设备和工程师都是世界一流的。用一流的技术、设备与我们合作,我们就能够成为全国第一;这不单对我们有利,而且对你们更有利!(分析:首先给予很高评价,然后,指出你我已为一体,荣辱共存。对方感到说得很实在,这些观点可以接受,并以极大的兴趣继续倾听)我们厂的外汇的确很有限,不能买太多的东西,所以国内能生产的就不打算进口了。(分析:然后运用“将心比心”这一古老的心理战术,希望对方能接受“但是”后面所包含的内容。当他们观察到对方已同意了他们的观点时,为了巩固“战果”,再进一步运用了“激将法”。)现在,你们知道,法国、比利时和日本都在跟我们北方的厂家搞合作,如果你们不尽快跟我们达成协议,不投入最先进的设备、技术,那么你们就要失掉中国市场,人家也会笑话你欧文斯公司无能力!”(分析:这样一来,濒临僵局的谈判气氛立刻缓解,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

    总之,打破僵局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用策略去打破僵局,不但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能取得谈判的主动权,为取得有利的谈判成果夺得先机。一般认为,在谈判中出现僵局时,可采取以下策略:

    1.首先要头脑冷静,切不可言语冲动,刺激对方。“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辞尖刻会形成感情对立,对打破僵局极为不利。

    2.更换谈判团成员。让可能刺激对手的成员离开。非常有经验的谈判家不会触怒对方而被要求离开,因为他可能要在换人策略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现在是减轻对方压力的时候了,可以让这些人从你的团队里离开,作出让步。

    3.用不同的方法重新解释问题;提供新的理由、新的信息以探讨更广泛的问题;找到一个桥梁,使需求部分达成某些方面的一致。

    4.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或者讲一则娱乐新闻,或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缓解紧张气氛。

    5.审查过去或将来的需求,一同揣摸达不成协议的后果,然后制定补救方案。

    6.由双方人员建立一个特别工作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7.提出有附加条件的建议,使双方都有妥协的理由,进而使谈判顺利进行。

    8.采取暂时休会的方式使双方冷静头脑,整理思路,寻求解决策略。对己方来说,在休会前最好对自己的方案再进行一次详尽的解释,提请对方在休会时进一步考虑。

    9.试着改变谈判室的气氛。如果谈判中关于双赢的重点已陷入低调,试着将它变得更具竞争性。如果谈判已很难控制,试着打开更多的双赢通道。

    10.对双方已谈成的议题进行回顾总结,消除僵局造成的沮丧情绪。或者先谈双方较易达成一致的议题,待双方都有一定满足感后再谈僵局中的问题。比如,可以鼓励对方:“看,我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现在就剩这些了,如果不一起解决的话,那不就太可惜了吗?”

    谈判时的赞美技巧

    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在中提到:“要想不引起憎恨又不伤害感情而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一个信条是:从正面赞美对手。”关于赞美的作用,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甚至这样说:“仅凭一句赞美的话语就可以活上两个月。”

    真诚的赞美好比在平静沉闷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漂亮的水漂,能够激起层层浪花、阵阵涟漪,使整个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在谈判中,适当运用赞美的艺术会对缩短谈判双方的距离、密切彼此的关系从而为进行心灵沟通打下很好的基础。一般来说,赞美的话人人爱听,人们受到赞美,都会表现出心情愉快,信心大增,自身受到肯定的同时也容易对称赞者产生好感。但赞美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过于夸张的赞美反而让对方感到尴尬,失实或者不恰当的赞美则显得虚伪,因此赞美不仅要真诚,更要善于发现一个人真正值得真诚赞美的地方,比如说,对老年人应该更多地赞美他光荣辉煌的过去、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或有出息的儿女等;对年轻母亲赞美她的小孩往往比直接赞美她本人更有效……

    卡耐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到邮局去寄一封挂号信,人很多,我排着队。我发现那位管挂号信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已经很不耐烦——称信件、卖邮票、找零钱、写发票,我想:可能是他今天碰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许是年复一年地干着单调重复的工作,早就烦了。因此,我对自己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他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令他高兴的话。”所以我就问自己,“他有什么真的值得我欣赏的吗?”稍加用心,我立即就在他身上看到了我非常欣赏的一点。

    因此,当他在称我的信件的时候,我很热诚地说:“我真的很希望有您这种头发。”

    他抬起头,有点惊讶,面带微笑。

    “噢,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他谦虚地回答。

    “虽然你的头发失去了一点原有的光泽,但仍然很好看。”

    听了我的话,他高兴极了,对待工作也一下子显得积极起来。

    我们愉快地谈了一会儿,我寄完信临走时,他竟兴奋地对我说:

    “很多人都称赞过我的头发。”

    我敢打赌,这位仁兄当天接下来的工作时间里一定会工作得很愉快;我敢打赌,他回家以后,一定会跟他的太太提到这件事;我敢打赌,他一定会对着镜子说:“这的确是一头美丽的头发。”

    想到这些,我也非常地高兴。

    巧妙运用口头语

    在谈判中,巧妙运用一些常见的口头语,会起到特殊的谈判效果。

    一个说“顺便说说”的人,意即某事突然出现于心田,他想赶快告诉你以免遗忘。此用语暗示是这句话不重要。可是实际上,使用这用语的人真正要说的是,讨论中的论点对他们是很重要的,请注意听。

    这个措辞很奇特。逻辑上,以“坦白地说”开头的论点暗示着对方在其他论点上并不坦白、诚实。不过,使用此措辞的人真正要表达的是:“你要特别留心我即将要说的话,因为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此措辞并不和坦白、诚实有绝对相关之处,只是一条线索,表明你的对手将要说些重要的话,值得你注意聆听。

    此措辞类似于“顺便说说”,表面看来并不重要,但却隐藏着对手很重要的论点。如果你仔细想想,会觉得此措辞实在荒谬可笑,不过它被使用的频率颇高,谈判者应视它为信号,表示对方在提及对谈判来说颇重要的事。

    这是在谈判中经常被使用的一种说话技巧。有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访问某位特邀嘉宾时,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技巧:“我想你一定不喜欢被问及有关私生活的情形,不过……”这个“不过”等于一种警告,警告特邀嘉宾虽然你不喜欢,不过我还是要……在日常用语中,与“不过”同义的,还有“但是”、“然而”等,以这些转折词作为提出质问时的“前导”,会使对方较容易作答,同时又不致引起其反感。“不过”具有诱导对方回答问题的作用。前面所说的那位主持人,接着便这么问道:“不过,在电视机前面的观众,都热切地希望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有关你私生活的情形,所以……”被如此巧妙地一问,特邀嘉宾即使不想回答,也难以拒绝了。

    策略能使谈判的形式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用在谈判开始时的一般性探底阶段,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例如,在谈判中,不断地提出如下种种问题:“如果我再增加一倍的订货,价格会便宜一点吗?”“如果我们自己检验产品质量,你们在技术上会有什么新的要求吗?”在试探和提议阶段,这种发问的方法,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方式,它将有助于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而选择最佳的成交途径。然而,如果谈判已十分深入,再运用这个策略只能引起分歧。如果双方已经为报价做了许多准备,甚至已经在讨价还价了,而在这时,对方突然说:“如果我对报价做些重大的修改,会怎么样?”这样就可能有损于已形成的合作气氛。

    以上所列举的要点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不要只是看看就算了,想想各个要点,考虑如何运用在你的谈判上。一旦你成为一位好的聆听者,你会发现人们愿意和你说话,而你的知识也会随之大增,你也将获得更多人的敬重。

    当众讨价很必要

    人人都爱面子,尤其在大庭广众面前更是如此。

    调查表明,男性往往比女性更不愿意被人认为他在经济上吝啬。许多男孩子喜欢在女孩面前掏钱买单,甚至宁可欠钱也不肯让女孩作东。正因为如此,许多公司总爱有意派女代表与男性代表谈判。

    要运用当众讨价法争取利益,必须选择以下几种不合适谈判的环境:

    一是会议场合。当对方前来谈判时,在谈判场合的对面或隔壁特别安排一场会议。这时,你提出事先确定的要价,对方即使不满意,也不致于猛烈反驳,只好将就屈从。因为他们担心过于争执会波及会场人员,给人“不光彩”的印象。

    二是娱乐场合。谈判地点确定后,你可以事先约请一些人在谈判地点打牌、下棋等,对方到达后,你便若无其事地带他到离娱乐场不远的地方。发生争执时,你就有意识地提高嗓门,让娱乐者听到,并使对方感到再吵嚷会招致娱乐者的反感或诅咒,因而宽容地满足你的要求。

    三是宴会场合。知道对方来谈判,可以特意安排一席酒宴,邀请一些老练持重的合伙人参加。席间,先谈些无关话题,待对方兴趣正浓时,便急转正题。这时,即使你要价要得较高,对方碍于人多,往往不愿费口舌,而同意你的要求。

    如果你被当众讨价,可用以下方法应付。

    你可以采取“笑骂由汝笑骂,好官我自为之”的态度,我行我素。这要求你敢于打破面子,不要把讨价还价当作一件丢人现眼的不光彩行为,不要怕别人讥嘲你是吝啬鬼,始终把人家精心设计的热闹场景当做谈判密室。这样,对方也就无可奈何了。

    也可以采用“太极推手”的法子。

    如可以说:“价格问题,要由我的上司拍板,我们另外找个时间商议吧。”

    或说:“我今天身子有点不舒服,我们是否改日再谈?”

    这样既保全了面子,又维护了自身利益,可谓一举两得。

    作为利器的沉默

    沉默也是语言,甚至是谈判桌上的一件利器。

    如果对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你对他所说的东西感到厌烦,最好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位谈判者在和别人谈话中,当他感到乏味时,会拿起桌上的报纸或其他什么,随便翻阅起来,这是暗示对方,报纸虽然很乏味,也比你的话有意思。

    这种做法,知趣者自然会停止谈话。

    谈判中,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艺术,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一次演讲中,突然停顿,取出了表,站在讲台上默默注视观众,时间长达72秒之久。正当听众迷惑不解之时,他说:

    “诸位刚才所感觉到的、局促不安的几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赖白斯以默语(即话语中短暂的间隙,又称停顿)的方式来表现演讲内容,实属高超,这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一种方法。谈判中默语所表达的意义是丰富多采的。它既可以是无言的赞许,也可以是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欣然默认,也可以是保留己见;既可以是威严的震慑,也可以是心虚的流露;既可以是毫无主见、附和众议的表示,也可以是决心已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标志。谈判者应根据谈判进展和现场气氛,分析对手沉默的真实含义,从而做出应对之策。

    当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默语的语义是明确的。

    林肯在辩论中善于使用默语,甚至运用默语反败为胜。

    林肯和道格拉斯著名的辩论接近尾声之际,所有的迹象都显示出林肯已失败。

    在林肯最后的一次演说中,他突然停顿下来,默默站了一分钟,望着他面前那些半是朋友半是旁观者的群众面孔。

    然后,他以那独特的单调声音说道:“朋友们,不管是道格拉斯法官或我自己被选入美国参议院,那是无关紧要的,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我们今天向你们提出的这个重大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远胜于任何个人的利益和任何人的政治前途。朋友们——”

    说到这儿,林肯又停了下来,听众们屏息以待,惟恐漏掉了一个字。

    “即使道格拉斯法官和我自己的那根可怜、脆弱、无用的舌头已经安息在坟墓中时,这个问题仍将继续存在……”

    林肯在辩论中,巧妙运用默语,一举扭转败势,是成功运用默语的经典。

    默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效果,还可以作为谈判中一种有效的策略。

    比如,你提出一个诚恳的建议,而对方却给了你一个不完全的回答。这时,你应该等下去。用耐心的沉默让对手感到不自在,非得用回答问题来打破僵局不可。

    要注意的是,你提出问题沉默后,不要继续提出其他问题或发表评论,以防止对手抓出话柄,这样,默语才有可能奏效。

    用沉默来对付饶舌的对手,要注意礼貌问题。如果对方在兴致勃勃地讲述,你却表现得极不耐烦,或无动于衷,那都是不礼貌的。

    但如果你随声附和一两句时,对方会误认为是对他的赞同,他述说起来就会更起劲。

    你不妨采取这种方式的沉默:

    不时地劝酒端茶,或者不时地看看表。

    这样,多数人见到这种姿态就会终止谈话。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故意视而不见,非得讲完不可。这时,你可以做一些明显动作:

    如动一动身体,或故意上一趟厕所,或借故干点别的什么事。

    如果担心这些动作还是有不礼貌之嫌,你可以眼睛故意不看对方,而看身旁的某处。从道理上讲,听别人说话时应当看对方眼睛才算有礼貌。但游离的目光会影响沟通效果,减弱对方讲话的兴致。

    构思创新不可缺

    谈判的方案很重要,一般的谈判都是建立在事先拟订的预案基础上。如何进攻、如何让步绝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而是对预案有深刻的了解和领会。所以构造一个或一系列的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出创造性的选择方案,必须做到:

    将“构思”与“决定”分开。只有充分的构思,才会导致理智的选择。而过早的判断与定论势必遏制“想像力”。不应着手于寻求最佳方案,而应极力开拓谈判的空间——由各种各样的建议构成的构思世界。

    扩展备选方案。一是让思维在“特殊”与“特殊”之间穿梭。已提出的某一优良选择方案,可以促使人们追踪获得这一方案的根源,然后再利用这一理论探索出其他的选择方案;二是从不同专家的角度探讨,这样可产生多种选择方案;三是拟出不同“强度”的协议;四是改变协议的范围。可将问题分割,从局部出发,也可以把主题扩大,增强某项协议的吸引力。

    寻找双方有利的解决方法。一是确认共同利益;二是契合分歧的利益。圆满协议达成的根源在于,双方所要求的是“不同的”东西而构成共同的利益。

    创造对方易于决定的条件。一是“帮助”对手做决定,比如给出对方一定的回旋空间;二是注意“决定”的内容,注意不能太伤害自己的利益;三是多提建议,少施威胁。建议可使对方开拓思维,多想办法;威胁则会激起抵触和反抗情绪。

    运用让步的策略

    谈判过程是利益博奕的过程,需要双方都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说到底谈判就是让步的艺术。如果谈判的双方互不让步或一方始终坚持不作任何一点让步,谈判各方无法达成任何协议,各方利益无法得到满足,谈判必定失败。因此可以说,没有让步,就没有合作,也就没有谈判。实际上,许多商务谈判中,卖方价格的递减和买方价格的递升,也就是谈判中的让步,这种让步——实质上就是双方积极互动,当然,怎么个让步法,这又是一项策略问题。在谈判中,对己方来说,让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让步太快,因为双方等得愈久,愈会珍惜获得的让步(这种等待是要让对方明显地感到是有希望的),不致得寸进尺。

    同等级的让步是不必要的,如他让你40%,你可让他30%。如果他说“你应该也让40%”,你可以说“我无法负担40%”来婉言拒绝。一般来说,要先松后紧,绝不能先紧后松。

    绝不轻易让,更不作无谓的让步,即每次让步都要从对方那儿获得某些相应的回报。但在一些细小或枝节问题上,可首先主动让步,让是为了进。当然,有时甚至可以作些对自己没有损害的让步。

    谈判水平高的人一般很能控制自己的让步分寸,使用的让步方式,也令你难以揣测。观察的结果表明,他们比较能够忍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当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地中止谈判。

    假设有一位美国商人,他准备减价60美元。在谈判过程中,他有8种不同的让步形式,可以达到同一个目的。

    第一种让步形式:[0/0/0/60]

    这是一种坚定的让步方式,让对方一直以为妥协的希望很少,若是一个软弱的买主可能早就放弃和卖主讨价还价了,而一个坚强的买主则会坚守阵地,继续迫使卖主作小的让步。他先试探情况,然后争取第4期的最高让步。当然买主必须冒着形成僵局的风险。

    第二种让步形式:[15/15/15/15]

    假如买主肯耐心地等待,这种让步形态将会鼓励他继续期待更进一步的让步。假如卖主能把谈判拖得更长些,使让步形式成为[22/17/13/8]便能使对方厌烦不堪,不攻自退了。

    第三种让步形式:[8/13/17/22]

    这种让步形式往往会造成卖主的重大损失。因为它诱导买主相信“更加令人鼓舞的日子就在前头”。买主的期望随着时间越来越长,要求也越来越多。

    第四种让步形式:[22/17/13/8]

    这种让步形式能显示出卖主的立场越来越坚定。表示着卖主愿意妥协,但是防卫森严,不会轻易让步。

    第五种让步形式:[26/20/12/2]

    这种让步形式表示出强烈的妥协意愿,不过同时也告诉了买主:所能作的让步非常有限。在谈判的前期,有提高买主期望的危险,但是随着让步幅度的减少,卖主趋向一个坚定的立场后,险情也就渐渐地降低了。一个聪明的买主便会领悟到,更进一步的让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第六种让步形式:[49/10/0/1]

    这种让步形式很危险。因为一开始就大让步,将会大幅度地提高买主的期望,不过接着而来的,第3期的拒绝让步和最后一期的小小让步,会很快就抵消了这个效果。这是一个很有技巧的方法,使对方知道,即使更进一步地讨论也是徒劳无功的。从卖主的观点来说,危险全在于一开始就作49元的大让步,他永远不会晓得买主是否愿意付出更高的价钱。

    第七种让步形式:[50/10/(-1)/(+1)]

    这种让步形式乃是自第六种形式脱胎而来。第3期的轻微涨价(可能是由于刚刚发现到计算错误),表示出更坚持的立场。第4期又恢复了一元的减价,这将会使得买主深感满意。

    第八种让步形式:[60/0/0/0]

    这种让步形式对于买主来说,有着极强烈的影响,一下削价60元,使他把期望大大地升高了。假如他把这种兴奋的情绪带回公司去,则受了感染的伙伴们,便会期待他带回更好的消息。

    可是紧接而来的却是卖主的坚持,甚至双方会因此而形成相持不下的僵局。碰到这种情形,买主只有愧对公司同仁的期待了,因为他实在无法再得到任何让步。

    以上八种不同的让步形式表明:不同的让步形式可以传递不同的讯息。在谈判中,对方的反应决定于你所使用的让步策略。对买主来说,最理想的让步策略应该是:起步要慢而小。要让对方经过反复努力力争,再让,这样对方才会倍加珍惜,而对卖主来说,正好相反,应该是:起步要快而大。

    谈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功利性。要使自己的谈判水平高超,既要有丰富的书本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践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谈判口才。惟其如此,才能在生活这个大谈判桌前立于不败之地。

    不可不知的36种谈判技巧

    即要求对方和你一道共同解决问题,其中关于你们怎样才能照他们的要求做要征求他们的意见。

    即不断地提出进一步的小要求,一点一点地接近你的谈判目标,直到最终掌握全部情况。

    即以假设性的提议小试舆论和对方的反应,这对于在准备工作完全就绪之前避免许诺是有用的。

    即提供假材料,给人造成一种有比实际更多信息的假象。

    即表面上向一个方向行动,实际上意在将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出已被他们关注或察觉的你方的真正目标。

    即以假装你不想让他或她做的方式使对方做了某事。

    即要求休会,一直往后拖延会期,千方百计不回答问题。其目的在于制造一个冷却期,以松弛紧张情绪,争取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获得更多材料等。

    即假装你已经退席,但实际上是人离席位不离会,或是正在幕后实施控制。

    即作出你的最后提议,明确说出“要么接受,要么放弃”,但谨防听起来火药味太浓。

    挑拨对方与第二个真正的或假冒的竞争对手的关系,用竞争巩固你的地位。

    一个常常被遗忘的策略是,幽默能够减轻谈判的紧张程度或问题的严重性,通常最好开自己的玩笑,记住要微笑。

    即公然表示出除非对方作出让步,否则将以一种不利于对方利益的方式行事的意图。

    即在谈判中转而对谈判的目前状况或共同话题作出简洁但全面的总结,这是一种通过给予对方成就感而将谈判推向实现最终提议的有用策略。

    即在谈判中不断增加要求并下定决心坚守到底,不作丝毫妥协。运用这种策略需要信心和乐观精神,同时避免顽固地不知何时收场。

    即行动已达目的,然后等待,看对方对此是否作出反应。如果他们抱怨,就有礼貌地退席或假装你是无辜的。

    即如果遇到困难的局势,为缓解矛盾公开声明自己曾犯了一个错误现已纠正。这时对方对你的诚实一般会表示饮佩并作出友善反应。

    即当处于弱势时,发出投降信号并请求对方宽大。运用此策略时,要表示出你相信对方会原谅你,不会因为你的示弱而拼命讨价还价。

    18.转退为进,又称祈求互惠策略

    即在谈判中先由你方作出许多微小让步,如果对方没有作出相应让步,你便声称对方缺少友善和诚意转退为进展开攻击。

    即使用一种令人信以为真的气愤表情来吓唬人,或是表明你认为此局势已严重之极。

    即以一种异乎寻常的荒谬方式行动,使对方惊慌失措。

    公开挑衅或许能够得到短期让步,也许反而加强了对方坚持到底的决心。

    即以无言和面无表情的、不可思议的行动展示你的不满,主要的是保持沉默以避免过多交谈。沉默会令人难以忍受,引起并增加焦虑。这时,缺乏经验的谈判者或许等不到你说话便先行作出妥协反应。

    即根据对方身份、双方关系的特征等,通过呼吁爱国主义、兄弟般关系、睦邻关系、共同宗教理想等特殊情感来实现谈判意图。

    谈判中有意识地给人留有引经据典的印象,如引证权威性的典籍支持你的方案,述说行业惯例、法律观点、公司政策和先例等。

    如果对方敢问你以往的经历是为了攻击或蔑视,你就在假装震惊之后,引证你以往的最佳成就给他们听。

    即把你提出的安排与对方的实际利益联系起来,如提高对方的威信,增加生意等。

    即把对方或他们的方案的某一方面与某些不光彩的事件联系起来,类似的策略如作否定的评论等。

    对对方的立场、条件等,提出质疑并以评论方式加以否定,从而使对方处于守势。

    即对对方认为适当的、平常的、渴望的事情作反向思维,常可出人意料地得出一个更好的方案。

    即撇开分歧,此策略有益于迅速消除分歧并试验对方反应。该策略常在决定最终方案时使用。

    即在争论尚未大规模正式展开之前,向对方提供覆盖面很广的大量信息,以便未及争论就突围而出。

    即在谈判中提供带有倾向性的、对对方最有利的实例来支持自己的方案并使对方点头称是。

    即在佯装不知、对方不提防的前提下拖延程序、做假动作,以无心取有心之利。

    即故意曲解对方的意思和行为,就好像被曲解了的东西才是事实。

    即己方的两个谈判者扮演两个不同的角色,假装是内部分歧,一个谈判者扮演坏蛋主张强硬路线,坚决不让步,似感情用事,另一个人扮演好人显得合情合理,似乎愿意妥协。

    即重新讨论以前已决定的事情,但放弃以前的立场,提出追加要求或是重新讨论假定决定的事情。


如果您喜欢,请把《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方便以后阅读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第二十二章 谈判场合怎样说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第二十二章 谈判场合怎样说话并对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