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洪向华 本章: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以来,始终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伟大的执政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

    早在1949年,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入北京之前,毛泽东就风趣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针对有些人对共产党夺取政权后能不能执好政,能不能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的疑问,中共中央开始重视防范党内可能发生的演变,着重提高党的执政意识。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全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毛泽东强调,如果不去注意学习这些本领,“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在中共中央的号召下,新中国成立后全党兴起了学习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热潮,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本领不断提高。

    1950年,针对革命胜利后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骄傲自满、松懈麻痹、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等不良思想倾向,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全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有针对性地克服了党在领导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加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1951年,中共中央宣布用3年时间进行整党,进一步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等方面的问题。

    1951年,针对增产节约运动中暴露出来的某些干部贪污腐化的问题,中共中央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批判了部分党员干部的贪污、浪费、腐化堕落行为,对刘青山、张子善重大贪污犯予以严惩,挽救了一大批干部,使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要重视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他说:“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他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紧与党所面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联系起来,强调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要“处理好法制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创造性地解决了执政的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中共十三大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就是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早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这个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20多年来,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前进,中国的生产力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显着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江泽民明确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指出:“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肩负着重大的领导责任,要把我们这样一个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领导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要求。1989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0年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五项任务。1994年,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概括为:“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001年,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完善,分布更趋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提高五种能力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在中共十六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多次指出,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这就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一总体目标,从党为谁执政的角度,从党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角度,从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的角度,作出了精辟概括,指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奋斗方向。

    《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考验。


如果您喜欢,请把《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方便以后阅读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对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