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二三线城市进发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周德文 本章:向二三线城市进发

    嘉兴房价要涨?济南房价要涨?房产大鳄纷纷转战二三线城市………2010年,注定是热闹的一年。一方面,房价下跌的喊声不绝于耳;另一方面,房产大鳄进驻二三线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传言不绝于耳。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投资房产收益高、利润大,因此向来是很多房产投资者的首选。但是,近来很多温州房产投资者撤出了一线城市,将目光投向了济南、厦门、郑州等二三线城市。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温州支行在2010年做的一项中也显示:60%的被调查企业10%~30%的资金都用于购买非厂房的不动产,原因是现在实业不太好做。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年底,65%的温州资本都在楼市和股市,而楼市投资者最大的投资倾向是向二三线城市进军。

    放着别人都想走进去的一线城市不要,却要向大家都想走出来的二三线城市出发,一向以精打细算而闻名的温州人,是基于什么投资理念转投二三线城市呢?

    我想,与下面几大因素有莫大的关系。

    一、一线城市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最高体现,在这些地方进行房产投资,收益高,利润大。但是在这些地方投资,不但要有雄厚的资本做后盾,还要敢于面对更加激烈甚至残酷的市场竞争,不然的话,一步不慎,全局皆输。换句话说就是高回报总是与高风险如影相随。以北京为例,整个中国只有一个北京,一个北京城也只有一个市中心,所有投资者的眼光全部被吸引过去,先别提需要多少投资资金,投资管理有多难,就是想竞购成功就得参加一场甚至多场你死我活的竞争赛,否则的话,你只能看着别人去赚钱了。

    二、房产投资的利润是由现实利润和未来利润组成的,租金收益是现实利润,未来利润是房产的升值、增值空间。短期内快速上涨的房价已经将未来的利润提前透支,这样投资者必将成为虚假的繁荣市场的最终受害者。

    大城市的房产市场已经繁荣了一段时间,投资空间和投资需求虽不能说已经饱和,但是发展前景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为投资者所看好。在今后的时间里,应该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调整期。房价将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此时进行房产投资,具有很大的风险。

    三、为了规范房产市场,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先是国八条,再是房产税,接着是限购令。这些狂风暴雨般的调控政策,在促进房产市场的规范和成熟的同时,也为房产投资者设置了障碍,打击了投资者的热情和信心,重创了一线城市的房产市场。

    在这些有投资需求的人看来,一线城市投资的环境已经大不如前,机会和利润都在减少,投资空间也在大幅度缩小。中国有句古话“树挪死,人挪活”。既然留在此处于我不利,那就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四、资本永远流向利润高地,商人关注的永远都是利润。与大城市房产市场热火朝天的现状形成对比的,是二三线城市的房产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温州购房团的王先生说:“不成熟的市场往往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北京、上海的房产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房价再涨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我已经把那里的房子全部抛掉,准备向苏州、潍坊这些有着更大的升值空间的城市进军。以前购房团的几个伙伴,现在已经在那边开始交易了,希望自己开始的不算晚。”

    向二三线城市出发,是市场调节作用的结果,是投资者对利益的追求,也是投资者理性投资的表现。

    以温州购房团为例,他们在大城市淘足了第一桶金,看到市场出现萎缩的迹象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开始大举进攻别处的市场。他们这样说“大城市房价和地价越来越高,投资成本和投资难度都越来越大,既然在那里难以再一展身手,还不如去小城市好好打拼一把来得痛快。不论什么城市,只要存在有投资回报和升值潜力的楼盘,温州购房团都不会错过。”于是他们的足迹越走越远,从乌鲁木齐到青岛,从三亚到大庆,无不走的铿锵有力。这样的魄力和胆识,也许只有在温州人身上才能看到。

    除了以上原因,二三线城市之所以能吸引投资者的眼光,也自有它的理由。

    首先,二三线城市房产市场尚未成熟,房价低,竞争小,风险低,过早进入投资成本也不会太高。

    其次,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随着交通建设的铺开与区域经济规划方案的出台,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越来越好,在这些地方投资,前景一片光明。

    此外,二三线城市受政策调控影响的程度较小,投资空间大,这就有利于吸引投资者的眼光。

    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对引资、融资和房地产行业都有着很高的兴趣,他们也乐意通过一些优惠条件来吸引外来的房产投资者进入本地的房产市场。泰州一位政府官员坦诚地说:“仅靠财政拨付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根本不可能求发展。不引资、集资,不发展房地产,哪来的基础建设资金。”于是,在这样一个多方有意推动房产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下投资,肯定要比在内外交困的一线城市投资容易的多,收益自己也会提高。

    而且,二三线城市有很多特殊的资源,这些资源正日渐成为投资者的新宠,同样,它们也为投资者拓展了投资升值的空间。

    2001年,在上海拥有大量房产的温州人胡先生与朋友一起去云南旅游,当他看到云南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趋势良好,而当地的房产价格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尚处于洼地。于是就在香格里拉购买了一处房产,经营酒店生意。后来香格里拉的旅游业越来越红火,胡先生的酒店也让他大赚了一笔。

    商场如战场,那么多投资者进军二三线市场,有的赔有的赚,相信每个人开始去的时候,都是冲着赚钱去的,所谓赔钱只是在风险来临时,有些地方没有处理好而已。那么在二三线市场投资,想降低风险,有哪些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呢。根据很多投资者的经验,我总结了两点,即搜集准确的信息,摸清地方形势。

    很多城市,不论规模大小,地方政府都在想方设法招商引资。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寻找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更有利于投资和管理,因此,甄别、搜集准确的投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温商财力雄厚,眼光独特,声名远扬,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和商会组织都乐于向他们提供投资信息。

    2002年8月,有人给温州的一个购房团推荐了邯郸的一个投资项目,地段位置不错,就在市中心。介绍人的文字材料上说得非常好,说项目规模大、证件齐全,当地政府也很支持,投资前景良好等。于是一批温州投资商很快就开赴邯郸,去了之后才发现,情况根本与材料上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没办法,只好又退了回来。

    房产政策对房产市场影响深远,要想在二三线城市进行投资,熟悉地方政策是安全投资的前提。一个朝令夕改的政府与一个重信用、重发展的政府给投资者带来的机遇和利润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不清楚地方形势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就好比扔掉灯笼走夜路,两眼一抹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局面。

    2004年,一批温州房产投资商在黑龙江的一个城市准备进行投资,他们准备买下一块地皮然后进行开发,做商场用。开始时政府招商引资部门在税收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承诺,他们口口声声保证让温商享受到各种优惠并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为了表重视和信心,他们还签发了红头文件,给予温商董事会许多自行行使职权的权力。这些承诺让投资者们很是放心,于是于是他们很快就签了合同。后来经过运作、管理,他们的生意很快在当地站稳了脚,利润也很高。

    但是,当地政府也开始想利益均沾,他们不断修改原先的文件,与温商争利,投资者们不想妥协,于是据理力争,双方长时间拉锯不下,政府有关部门竟然自作主张,变卖了商场中位置较好的一些铺位。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扯皮只会让大家更加被动,没办法,很多投资者只好从那里撤出。每个房地产投资者都在寻找可靠、有利润的投资项目,但是究竟可不可靠,安不安全,恐怕还得自己揣摩。

    现在,越来越多的温州投资者已经不再把一线城市当做投资的首选之地,开始对二三线城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相信二三线城市的房产市场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爆发期。


如果您喜欢,请把《最牛投资客》,方便以后阅读最牛投资客向二三线城市进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最牛投资客向二三线城市进发并对最牛投资客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