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抽出还被赵州拽在手中的衣袖,转身进入楼中。
赵州低头看看自已的打扮,万万没想到原来问题居然出在了这里。
心中不忿,这些古人哪来的臭毛病,连别人穿什么衣服都要管?
眼见着文会的报名时间即将截止,他也急了,
[系统,能不能先赊账给我来一次一键换衣?]
看样子这衣服是不换不行了,不然别说是攻略人物了,积分再这么扣下去,主神的债欠多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很遗憾的通知宿主,本系统概不赊账!]
“谢特!”
赵州暗骂一声,好在想起空间中自已还有几身衣服,这会儿也顾不上别的了,提起雪白的衣袍下摆,转身就朝着空无一人的黑暗小巷飞奔而去。
左右观望了一下,发现四下无人,这才放下心来。
将白晃晃的外衣脱下,随手丢入空间,下一刻,手上又突兀的出现了一件蓝色的绸衫,一把抖开就往身上套去。
接下来是靴子、头巾,全身行头换了一遍也不过短短十几个呼吸。
然而,赵州不知道的是,他此时的一举一动全都被隐藏在暗处的眼睛看了个一清二楚。
直到人离开,好半晌过后,一处隐蔽的角落中传出一道压得极低的说话声。
“刚刚我是不是看错了?”
尔后有另一道声音响起:“你......刚才看到什么了?”
“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然后、然后......”
因为太过震惊,声音结结巴巴、语言不详,然而却不妨碍听到的人理解,“我也看到了!”
“我也看到了。”又一道略显沙哑的声音在另一处墙头响起。
“那我们要不要立即回去禀报?”
沙哑的声音犹豫了片刻,
“或许是天太黑,我们看错了也说不定。不过,官家的安全也不容疏忽。
这样吧,先回去个人把这件事告诉头儿!”
一阵窸窸窣窣后,这处小巷再次恢复了安静。
此刻已经到了辰时,匆匆换好衣服的赵州终于是踩着最后的截止时间,通过了报名考核。
顶着考核人员倾佩的目光,迈着自信的步伐,由一个侍从引入了听松楼的后花园。
此时这里已经是高朋满座,彼此相熟的学子聚在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说地。
没了那身白衣,赵州的到来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因为他是最后一个进来的,此时大多坐席上都已经坐满了人,他站在园子入口处四下张望,想要找出一个空位来。
忽听一道满含嘲讽的声音突然想起,
“哟,这不是赵兄吗,怎么这么晚才来?我还以为丽人阁的莹莹姑娘太过缠人,赵兄今日来不了了呢?”
赵州朝声源处看去,发现刚才说话的人不是木波又是谁?
说起两人之间的恩怨,还是与那张莹莹有关。
真要说起来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无非就是无所事事的公子哥争夺花娘。
原本对于木波小公子来说,一个青楼娘子而已,让了也就让了,那张莹莹也并非多么的天姿国色,自已就非她不可了。
可偏偏这赵州的嘴脸太过气人,一副你这样的纨绔也配跟本公子抢女人的嚣张态度。
木公子当即就不干了,在赵州有意的激将下,答应了用斗诗来决定张莹莹的归属。
最终结果显而易见,木小公子惨遭打脸,差点当众下不来台。
自那之后,他一连好些天都没有再出门。
此时再看到当初让自已颜面尽失的人,木波的脸“咵叽”一下就掉了下来。
他这副明晃晃不待见的样子很显然愉悦了赵州,见他身边正好还有空位,想也没想就走了过去。
“喂,谁让你坐了?”木波没想到这人居然还有脸过来,当即怒而开口。
然而,以往一向高调的赵州此刻却表现得十足温文尔雅。
他不解地看向木波,“不知在下可有哪里得罪了这位公子?”
“你......”
木波看他这副装相的样子就是气不打一处来,当下还想说些什么,却发现四周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循着众人视线望去,只见几道身影在一群侍从的簇拥下缓缓走来,打头的正是一位华服丽人。
第409章
抛砖引玉
赵州双眼死死地盯着那道越走越近的倩影,自从当初在饕餮楼一见,赵州便对那个让他惊鸿一瞥的女子念念不忘。
自那之后,他又去了饕餮楼好几次想要偶遇佳人,结果都扑了个空。
想要向楼里的掌柜伙计打听情况,对方也什么都不肯说。
无奈之下,赵州原还想着等到积分积累足够了,就直接兑换美人的信息。
没想到才时隔几天,他还没来得及行动,就再次见到那个让自已心心念念的美人,还是在这样的场合之下。
这让他多少生出一点‘天命在我’的优越感来。
随着舒颜几人的到来,花园子里众多学子纷纷站了起来,躬身行礼。
“见过丰裕侯,见过晏相公,见过范相公,见过欧阳相公。
一时间,这处宽敞的后花园之中,尽是见礼的声音。
“免礼。”
将人叫起后,舒颜几人被引入上座。
作为此次文会的发起人,她率先开口。
先是简单阐述了一番举办此次文会的用意,接着就是表达对于众学子到来的真切欢喜以及对他们接下来表现的殷殷期待。
整段发言不超过3分钟,全程妙语连珠,听得底下一众学子眼中异彩连连,对于丰裕侯的学识和口才都有了新的认知。
而现场唯一不在状态的就是赵州了,听着舒颜这仿佛后世开幕式致辞一般的发言,差点没笑出声。
“啧啧,真没想到原来这样的套路在古代就有了。”
他余光悄悄看向四周,发现其他人都是一副洗耳聆听的样子,连忙收回心神。
舒颜发言过后,就轮到了几位评委。
范仲淹几人在各自对着台下的一众学子说了几句勉励之语后,这场文会才算是正式开始。
然而他们此刻哪怕是一身便服,做普通文土打扮,但常年久居高位,那通身的威势也不容小觑。
刚刚还高谈阔论的一众学子们此时却都不自觉收敛了起来。
感受着台下明显安静了不少的氛围,舒颜笑着出声调侃:
“看大家这副严肃的样子,本侯还以为自已是不小心走进贡院呢。”
听她这么一说,下头零星有几人不自觉放松了原本紧绷着的面皮。
确实,在座的众学子有将近六成是即将参加本次秋闱的考生,上头还坐着范相公等几位大人。
若非场地不合适,还真有些像是过来考试的。
“诸位不妨放轻松些,本侯举办此次文会,意在给诸位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想亲眼目睹一番咱们大宋新一代读书人的风采。”
“今日交流第一,其他都是次要的。”
“不如就以这听松楼后园的景色为题,赋诗一首,不知可有人愿意起来带这个头?”
舒颜话音落下,苏洵刚想起身,没想到却被一人抢了先。
转头看去,见是一位自已不认识的蓝袍青年。
“在下不才,愿意抛砖引玉。”
赵州含着温文尔雅的笑容起身,朝着上首行礼后,又对四周的其他人做了个团揖。
在众人点头回礼后,清了清嗓子,便自顾自地开始朗诵了起来,
“重露覆千花,繁香凝畦圃。不忍日将晞,散逐微风去。”
一诗诵出,在场之人无不惊叹,就连上座几位也是频频点头表示赞许。
苏洵虽然被抢去了头彩,他却丝毫不以为意,看着傲立在场中的赵州,与身边的友人感慨道:
“此诗描写花园中秋露覆盖下百花争艳、香气四溢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恬淡,情感真挚,将自身对于园中美景的喜爱表达的淋漓尽致,真乃佳作也。”
“这位兄台真乃大才也!”
苏洵虽然觉得这样的诗词不太可能是现场一蹴而就,但哪怕人家提前做了准备,也是在规则允许范围之内,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而且就算是早有准备,这些诗词也都是学子本人所作。
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读书人又最重名声,若是请人捉刀,一旦消息泄露出去,那这个学子基本上也就废了。
能走到这一步的读书人就没有几个是真正愚蠢的,没有人会为了一场诗会而担上这样大的风险。
完全不值得!
因此苏洵这会儿的夸赞是真的发自肺腑。
见有人开头,其他人不管是不是出于真心,哪怕只是为了在几位朝中相公面前展示自身风度,也都跟着夸赞了起来。
就连一些原本看不上赵州行事风格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这首诗确实做得可圈可点。
或许人品跟才华真的没有必然联系吧!
在众人的赞许和吹捧声中,赵州面上笑得好不谦虚,又是一个团团作揖,这才又坐了回去。
舒颜几人背后的小阁楼中,二楼赏景台上,赵祯听着下方陡然热闹起来的声音,看向张茂则,“下面发生什么事了?”
因为今日前来的学子中不乏有出身高粱者,未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赵祯并不打算在学子面前露面,而是直接上了这处位于二楼的赏景台。
此时听到下方传来的动静,不免有些好奇。
张茂则一直跟在他身边,哪里就能知道的更多。
“奴婢不知,不过看样子许是有人做出了什么佳作,奴婢这就让人下去打听。”
还不等他派人,就有声音从后头传来,“不必麻烦张中官了。”
赵祯转头一看,发现舒颜和范仲淹几人也前后脚跟了上来,不免疑惑,
“怎么了,你们怎么都上来了?”
欧阳修呵呵一笑,“老夫几人要是一直坐在下面,那些学子们难免拘束,都放不开手脚了。”
“我等一商量,与其在下面讨人嫌,不如干脆上来吹吹风,赏赏景。学子们自在,我们自个儿也更松快些。”
“是极,是极,届时等下方出了文章再送上给我等一饱眼福便是。”
晏殊不需要赵祯招呼,自个儿随意挑了个圆凳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在某朝之前,在一些非重要场合中,君臣关系还是没那么紧张的。
起码臣子并不需要见君就跪,很多时候行礼也只需要站着躬身作揖就行。
在此时的汉家土大夫们看来,自已是协助天子管理天下百姓的,而并非是天子的家奴。
所以此时君臣几人之间的气氛相当的不错。
也给自已找了个位置坐下后,范仲淹以一种相对赞赏的语气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包括赵州新做的诗复述了一遍。
赵祯起先还是以一种悠闲的心态在听,然后他就发现不对劲了。
这诗......
第410章
皇室贵女
“宿主,他是不是发现了?”
因为一直关注着赵祯的反应,所以他才刚皱起眉头就被眼尖的五花注意到了。
“应该是吧。”
舒颜从面前的果盘中拿起一片切成三角状的蜜瓜有一搭没一搭地啃着,感受着口中香甜脆爽的滋味,舒坦地眯了眯眼。
这些瓜果都是内侍们从宫中带出的贡品,
此时得到果蔬都是纯天然的品种,没有经过后世的科学育种改良,然而舒颜尝到的却丝毫不比那些后世的精品瓜果差。
想来能被呈到赵祯面前的,也不会是什么凡品。
就冲着这一点她也不得不感叹,若只看日常生活的舒适度,权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足以弥补一些科技上带来的落差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首诗的原作者好像是苏辙。”人家老爹现在就在下面坐着呢。
此时苏辙虽然已经出生了,但还只是个刚过十岁的小屁孩。
不得不说,那个叫赵州的偷渡者这时间差打的可真够巧妙的,但凡再晚上个十几年,用这首诗都有被拆穿的风险。
其他人不知其中内情,边聊天边品鉴着诗中的精彩之处。
然而赵祯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本该在十几、二十年后才现世的诗词,却在此时出现了!
且同一首诗作,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作者,这意味着什么?
其中必然有一人在抄袭!
若抄袭者是苏辙,那自然一切都能解释得通。
可以赵祯前世对苏辙才华和人品的了解,他很笃定,对方绝对不会、也不屑于更没必要做这样的事。
那么,答案只有一个--
一个近乎荒诞的猜测渐渐浮起在脑海中。
赵祯原本拢在袖子中的双手猛地握紧,他看向舒颜:“此诗是谁人所作?”
舒颜:“一位名叫赵州的学子。”
.
.
.
.
.
.
.
.
随着上座舒颜和一众大佬的离开,小花园中的学子们很快又活络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