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两面派还是误解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皮埃尔·皮卡尔 本章:二十、两面派还是误解

    中国积极主动的投资援助计划,在欧洲并未实现它真正的价值。相反,确受到西方媒体的肆意恶评。

    会有中国恐惧症吗

    欧洲人希望从中国的投资计划和主权财富基金中受益;

    欧洲战略希望从超级大国手中争取到财政支持,预计中国是在这方面受到了鼓舞。

    对于上面提到的例子,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已存在于中国和一些西方媒体及其公众舆论间的一些误解。

    中国呈现给公众舆论的形象,始终被一些媒体所误导,像“收买欧洲的灵魂”、“中国就援助希腊一事讨价还价”、“罪大恶极,非‘元’莫属”、“中国,危险!”这些攻击性言论深创了中国人民的心灵。

    对于我们,深刻考虑一下在欧洲的结构性改革是否必须可能会是更加明智的。

    当我们的社会深陷于有关“发展模式”的信任危机时,却发现中国已雄踞于超级大国的地位。混淆这两种情况的风险可能导致各类文明的冲突:媒体、外交、经济和洲际文明。我们应该鼓励一些更值得称道的原则和正直的态度,而不是营造仇华的苦涩氛围。

    中国是替罪羊吗

    换句话说,崛起中的中国充当了替罪羊或成为西方国家转移视线的牺牲品。这就是所谓的新闻自由的结果,正如一些社论家或西方媒体董事宣称的那样——“公平游戏”。

    尽管中国人都很爱国,但他们比我们更加玩世不恭……他们欣赏幽默,这也让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和2008年奥运会有关的西方报刊头版或是一些近期的报道,并不亲近中国人。当然,数天或数周后,这些可能已被人遗忘……但是更加小心谨慎的中国人,他们说自己并不能理解。中国公众舆论的反映通过每日批量上交给你们的表格得以呈现,而这些信息是几年来我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为什么我们对其批评之声一直如此强烈?

    应该去中国走走,然后做到实话实说!

    我们不允许有关他们的恶意言论在我们的媒体上泛滥!

    我们绝不妖魔化其他国家!

    这些经济问题和骚乱是难免的……

    他们有条件恶劣的监狱、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者、贫苦无依的可怜人……

    在那里人权不足,但西方国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难以理解为什么媒体有如此言论?

    在一些领域我们发展得很晚,但我们已在全力追赶!

    其他国家也存在各自的难题。

    没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

    中国人不能接受“中国威胁”论

    超出了这些问题的本身,它是一个形式问题和对有关重大问题的一种简单化模式。我们注意到:当法国反对干预伊拉克时,美国媒体的头版也对其进行了同样的诋毁和恶意评论。总体来说,就是必须抵制法国!

    就中国援助欧洲这方面——其领导人是赞赏有加的——这就是“中国感知”的一些例子。它不再接受西方舆论心怀不轨的猜忌和对中国双重目的的怀疑:

    中国在欧洲投资,可能是为了维护他们的财务状况,因为旧大陆(欧洲)是中国出口的最大市场,也是其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国靠近欧盟,可能是因为其希望确保欧洲对人民币的善意,从而继续低估其货币,以保证大量出口;

    帮助欧洲国家,对于中国是一个很难得机会,通过购买以欧元而非美元计价的资产,来实现中国投资的多样化。

    实质内容和辩论本身是令中国人很感兴趣的,但形式和指责却相当让人头疼。如果希望他们对待批评就像对待赞誉一样开放大度——形式是最折磨人的,也是最需要改革的地方!因为这种形式下他们有种不被尊重的感觉。

    换言之,随着合作伙伴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的加入,一方面是极为受欢迎的,因为她能协助其他国家共谋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她又总被西方舆论冠以“中国威胁”的恶名。为什么某些人要混淆视听呢?是确实无知吗?这是一场很有意味的、开放式的辩论……

    但中国公众舆论是极为震惊的,正如他们的媒体定义这种战略为欧洲的“双重游戏”:在他们的领导人看来,欧洲人似乎期望中国出面帮助欧元区走出金融危机,但同时又忧虑其在欧洲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从而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这仅是许多可供焦虑的原因之一,而事实上这种误解的内在原因是更为复杂的。

    为什么双方会有困惑与矛盾

    整个中国都在推崇稳定而富有竞争力、和谐且双赢的外交关系。对于他们,重要关系的建立主要基于真诚、时间,而绝非一时冲动……例如,中国人不喜欢干涉其他国家的相关事务,同样也不喜欢他们的合作伙伴改变立场、观点,即使他们面对重大课题或自己国家事务存在分歧时。

    中国人和高卢人是极为相像的。难道他们就不会效仿法国历史进行革命吗?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喜欢大餐、节日、快乐和和谐。他们也是随机应变、运筹帷幄的,喜欢享受生活,而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多种环境。但在某些情况或冲突下,若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也会特别容易生气、发怒。这就说明了他们具备超级快速的反映能力,尤其当事情发展不尽如人意时!

    中国期盼在较长的时间内拥有稳定而又真诚的合作伙伴,以便建立积极的关系。

    在中国,我们亲眼目睹了许多有关发展的争论,同时媒体也变得越来越苛刻,对于许多国内、国际问题,指责声不绝于耳。但中国人这样做是由他们的文化、爱国之情决定的。他们绝不能忍受任何其他国家对其国内事务的干预,对于言行一致之举,他们是更为欣赏和推崇的。

    尽管伟大的战略家、设计者和投机的政客能够使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中国人出于他的传统文化考虑,不喜欢“丢面子”,也不喜欢由“双重形象”作为其国家的代言:当事情按其心意发展时,那他就是天使,而当事情委其心意时,则化身为可怕的魔鬼……同样,他们也不喜欢多变的性情,那样不利于和谐。

    最后,因为中国人的集体精神,他们没法理解同一国家的机构和媒体竟然表达出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令他们很困惑、很矛盾。在他们看来,国家主席、城市市长和企业管理者应该共同捍卫同样的立场和价值观。他们观点的根本区别说明了从社会最高层向社会最低端人群靠近。

    欧洲国家已经习惯了辩论,而这有时会阻止他们快速采取行动,走向共同战略。我们对“文化影响”的评估是远不够的,这些所谓的“文化影响”是我们在中国期间,就中西形象对比所了解到的……所设想的!

    鼓吹中国威胁论

    当这种言论弥漫时,整个中国公众舆论一片哗然,因为这是其文化、价值观和自身情感所不能接受的。和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展开交流或通过网络、微博与中国的年轻人多接触就已经足够了解。

    此外,这涉及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对世界还有对中国发展的批评意见,其中包括官员、企业管理者、雇员、工人、学生、出租司机……

    中国人更好地了解了世界和本身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而这些远远超出了我们能够想象的。他们很好地了解了文化、历史、哲学、西方的价值观和外国新闻评论!……那就是他们对于中国的一些批评性言论会极为恼怒的原因。

    然而中国领导人和他们的外交人士通过发言来平息公众舆论,提倡开展一个更加务实的对话,以便更好地推动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和谐。

    中国人常说:“不管怎样,我们国家还有好多方面需要改善、提高的,而不是帮助其他国家的同时还要遭受指责……”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它并不能阻止中国更加开放,更多投资,更好地推行开放战略。

    中国的反映不动声色地表明了中国人民首先对他们的国家感到无比的自豪,若她能在世界各地保持投资,如美国、非洲、欧洲、法国、德国等。此外,她渴望被倾听、被重视,渴望已取得的进步和她的现状能被理解被肯定……也期待成为被礼遇的对象!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赢得了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第一批挑战。他们认同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同时也期望被尊重。

    中国迄今还未能实现所有的目标,但如果他们已经适应了不同的经济和文化制度,就不会再接受其他国家的教训和羞辱了。

    中国人已经深刻剖析了他们的历史过程,包括与世界发生的所有联系——过去的(或许很痛苦)、现在的和未来的。西方公众舆论必须考虑这种新的形势以及正在中国生成的新的心理状态。

    中国人经常说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现代化,还需要更有利的改革,说他们的发展目标尚未完全实现。所有这些都亟需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们知道自己需要追赶和弥补的还有很多,还需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来搞建设,而这些是许多西方国家用几个世纪才完成的。但如果我们期盼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保持紧密合作,则需要我们重视中国民族文化的特有元素,就像对待其他国家的文化一样。

    在中国,如果批评是用一种温婉、迂回的方式提出,则可以被很好地接受……中国人会告诉你,什么都可以平等的谈论,尤其某些方面你有道理,那更不容质疑,对于一个从零开始的、如此广阔的国家,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以便更好改革发展。


如果您喜欢,请把《20年后中国和世界》,方便以后阅读20年后中国和世界二十、两面派还是误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20年后中国和世界二十、两面派还是误解并对20年后中国和世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