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白衣渡江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南门太守 本章:七、白衣渡江

    此时,樊城外仍然处于胶着状态,关羽围城很急,势在必得,而最快增援来的曹军目前只有徐晃一支,他们进抵到偃城。徐晃认为现在是一支孤军,不足以解曹仁之围。然而各位将领解围心切,对徐晃多有指责(诸将呼责晃,促救仁)。

    以议郎的身份任曹仁军事参谋的赵俨此时也在场,他劝各位将领说:“现在敌人围得很紧,而大水还没有退,我军势单力薄,与曹仁将军又不通音讯,不能统一行动,不如慢慢靠前,设法与城内联络上,让城里知道我们来了,激励士气。我军的后续部队最多不过十来天就可到达,想必城内还能坚守,到那时内外齐发,必得破敌。”并且赵俨表示,将来如果追究救援迟缓的责任,由他一个人承担(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君当之)。大家一听,没有什么说的了。

    徐晃命令所部人马推进到樊城外,在距关羽围城大营三丈外的一个地方开始悄悄挖地道,通过地道越过关羽军营来到樊城下,然后用箭把信射入城内,与被围多日的曹仁取得了联系。

    孙权决定对关羽下手后,给曹操写了封信,通报自己将讨伐关羽,但同时请求曹操不要泄漏这个机密,以免关羽有所准备(及乞不漏,令羽有备)。

    曹操征询众人意见,大家都觉得孙权如果从背后动手是一件大好事,为了保证孙权那边顺利得手,应该替孙权保密。只有董昭看法不同,他认为:“用兵在于谋变,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标(军事尚权,期于合宜)。可以许诺孙权替他保密,但不妨把这个情报透露出去,有意让关羽知道。关羽如果退兵自卫,樊城之围顿解,之后让孙权、关羽二贼相斗,我们可收渔利。”

    董昭同时认为:“樊城被围的我军不知道外面正在营救,粮食不足,丧失信心,如果因而生变,情况难以预料,可以把这个情报也告诉他们。至于关羽,此人一向恃强自负(羽为人强梁),即使得到情报,也不会马上退军。”

    曹操认为董昭的分析有理,就命令徐晃把孙权的信抄了若干份,故意射落到关羽营里,同时也射到樊城内。樊城的守军看到信顿时士气百倍,而关羽看到信后犹豫不决。

    这时,曹操想亲率大军南救曹仁,大家也都认为魏王不赶紧去,必然全线失败,只有侍中桓阶看法不同,他说:“大王认为曹仁等人能不能控制当前的局势?”

    曹操说:“可以。”

    桓阶又问:“大王是不是怀疑他们不尽力(大王恐二人遗力邪)?”

    曹操说:“那倒不是。”

    桓阶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还要亲自前往呢?”

    曹操说:“我担心敌兵太多,而徐晃等人力量不够。”

    桓阶说:“曹仁等人身处重围仍然死守没有二心,是因为有大王在外面的声援。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援,大王只需坐观就行,何必因为担心失败而要亲自前往?”

    曹操认为说得有理,于是移军于摩陂,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人马增援徐晃。据《三国志曹植传》记载,曹操此时产生过让曹植领兵前去解围的想法,任命曹植以南中郎将的身份代理征虏将军之职,让他率兵前往前线。

    临行前曹操召曹植来有话叮咛,但找到曹植后发现他喝得大醉,无法受命,于是撤消命令。据《魏氏春秋》记载,曹植之所以喝醉是因为曹丕做了手脚。曹丕知道曹操要召见曹植,就故意把曹植拉去喝酒,把他灌醉。

    此时樊城内外到处是水,关羽的指挥部在一个大土堆上,其它围城部队主要分别部署在另外四个土堆上。徐晃扬言攻击关羽所在的土堆,但实际上是佯攻,另外四个土堆才是主攻目标。

    关羽见状,亲自率步骑五千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回主营,徐晃率部紧追不舍。关羽的主营设置沟堑及鹿角等有十来重,徐晃追击关羽也杀入营中,双方展开激战,关羽大败,之前投降关羽的南郡太守傅方、荆州刺史胡修等在乱战中被杀,关羽撤退,樊城之围化解。

    但是,关羽水军力量仍然完整,曹军在这方面不占优势。关羽的水军控制着汉水,曹军被分割在汉水两岸的襄阳、樊城,互相不通。

    就在关羽与徐晃、曹仁等人展开激战的同时,孙权、吕蒙已经动手了。

    大约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之间,吕蒙悄悄抵达柴桑以西的寻阳(今湖北黄梅),在此组织精兵和船只,把士兵藏在船舱里,让老百姓划船,外面的人扮作商人,昼夜不停地逆流而上。

    长江沿岸有关羽布置的不少哨兵(屯候),吕蒙把他们全都抓起来,所以关羽还不知道背后发生的情况。关羽留在后方负责军政事务的是南郡太守糜芳和将军傅士仁,关羽向来心高气傲,一直瞧不起这两个人。此次出兵,麋芳、傅士仁负责后勤保障,中间难免有供应不及时的地方,关羽很生气,威胁说回来后要收拾他们(还,当治之)。

    关羽这个人做事不讲情面,麋芳和傅士仁知道他说到就会做到,因此感到忧心忡忡。吕蒙了解到其中情况,派虞翻前去劝说傅士仁投降。

    在孙权手下,虞翻无疑是个怪才。他很有本事,辩才极佳,又通占卜和医术,但他脾气大,说话直,跟大家处不好关系(性不协俗)。孙权让他担任过县长、骑兵师长(骑都尉),但由于他多次犯颜谏争,让孙权下不了台,前一阵孙权下令把他关在丹阳郡泾县思过。

    吕蒙欣赏虞翻的才能,有心帮他一把。吕蒙在建业养病期间,知道虞翻懂医术,就向孙权请求把虞翻放出来给自己看病,后来又让他一同来到荆州前线。

    吕蒙给傅士仁写了封信,陈说利害,派虞翻送去。虞翻口才一向很好,傅士仁就这样被说降了。虞翻建议把傅士仁一块带往江陵,南郡太守麋芳看到傅士仁投降了,于是也开城出降。

    吕蒙就这样不费什么劲就得到了南郡。江陵是关羽的后方基地,将士们的家属多在此地。吕蒙进入江陵,释放了囚禁在此的于禁等人,俘虏了关羽及其将士家属,但不为难他们,给予抚慰。

    吕蒙同时下令:“不得骚扰百姓,不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吕蒙有个手下是他的同乡,擅拿了老百姓家一顶斗笠用来盖铠甲,吕蒙认为铠甲虽然是公家的东西,但也触犯了刚颁布的命令,为严肃军纪,吕蒙流着泪将其斩首。于是军中震动,江陵城出现了道不拾遗的景象。

    吕蒙派左右不停地慰问抚恤地方长者,询问他们有什么需求,对于生病的百姓及时送医送药,对饥寒中的人及时发给食物衣物,关羽存在江陵的钱财宝物,吕蒙都下令贴上封条,等候孙权来处理。

    吕蒙这些措施很快收到效果,他迅速控制了南郡的局势。

    关羽听说南郡丢了,如五雷轰顶,立即下令撤军。曹仁召集徐晃等众人开会讨论对策,大家都认为应该趁机发动追击,可以把关羽擒获。赵俨仍然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

    “孙权利用关羽出兵的机会发难抄了他的后路,但关羽必然回击,孙权担心的是我们趁他与关羽互斗而从中取利,所以才谦卑地表示顺从效忠(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如果我们攻击过急,孙权说不定就把对付关羽的手段改为对付我们(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关羽如今撤回,我们应该留着他,让他与孙权互斗。”

    曹仁认为有理,下令不要追击。

    关羽撤退的消息传到摩陂,曹操特别担心曹仁等人追击,赶紧加急传令,内容跟赵俨说的完全一样。

    关羽为救江陵的将士家眷,连派多名使者来见吕蒙。吕蒙又大玩心理战,他厚待来使,让他们在城里到处走动,挨家问候,有的家人还写信让使者带回去。这些使者回去,把城里情况给大家一说,众将士知道家人无恙,江陵城的情况比平时还好,一个个都没有再打下去的斗志了。

    这时,孙权亲自赶到了江陵,刘备属下的荆州各级官吏纷纷投降。只有州政府秘书处处长(治中从事)潘称病不出。孙派人到病床前探视,潘趴在那里脸贴着床不起(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横,哀不自胜。孙权又亲自前来探望,叫着潘的字跟他说话,态度十分恳切,还让左右拿手巾给潘擦脸上的泪。潘大为感动,下地拜谢,孙权继续让他担任州里的治中从事,荆州的军政事务都向他征求意见。

    孙权、吕蒙的这几招很厉害,没费多大劲把关羽的军心彻底瓦解了。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任命陆逊代理宜都郡太守。

    刘备任命的宜都郡太守樊友弃城逃走,各地官吏纷纷投降孙权,陆逊建议孙权及时任命他们官职,让他们继续原地效力,孙权接受。这样,刘备在荆州各地的官吏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和投降。孙权提升陆逊为镇西将军,封娄侯,命他移驻夷陵(今湖北宜昌),对付刘备可能发起的报复性攻击。

    孙权派多路人马合围关羽,关羽败退至麦城(今湖北当阳境内),孙权派人劝说关羽投降,关羽假装答应,在城头遍插旗帜,又弄了不少草人迷惑敌人,之后逃出麦城。

    据《吴书》记载,孙权派遣副军长(偏将军)潘璋和老将军朱治的养子朱然负责阻截关羽。这一年的十二月,潘璋部下一个叫马忠的团长(司马)在章乡(今湖北当阳境内)活捉了关羽以及他的儿子关平、部将赵累等人。

    据《三国志吴范传》记载,关羽答应投降的时候孙权问大家他是不是真降,吴范认为必是诈降。于是孙权提前做好准备,安排人对关羽进行堵截。负责打探情报的人还没有回来,有人报告说关羽已经逃出麦城了。吴范说关羽肯定逃不了,并且说明天中午(明日日中)前必可擒住关羽。孙权让人搬来个沙漏在那里看时间,验证吴范说得准不准。

    第二天已经快到中午了还没有消息,孙权急了,催问吴范,吴范说:“现在还没有到正午。”过了一会儿,风吹帷帐动,吴范拍着手说:“关羽抓住了。”话刚落,外面有人高呼万岁,消息回来了,说关羽被抓住。

    其实要抓关羽都不用费这么大劲,因为跟着他逃出来的也就只有几十个人而已。关羽应该向西逃,设法回到益州去。孙权已经给他布下了口袋阵,不管他往哪个方向,都逃不出去了。

    另据《三国志虞翻传》记载,关羽被抓前两天,孙权让擅长卜筮的虞翻占一卦,看看能不能抓住关羽。虞翻卜了卦,结果是“兑下坎上”,合在一起就是里的“节卦”,到第五爻的时候又变成“临卦”,虞翻解卦说:“不出二日,关羽必然被捉。”后来果然应验。

    孙权赞叹道:“先生虽然比不上伏羲,也可与东方朔相媲美了!”

    而据《蜀记》记载,孙权本来打算不杀关羽,想把他招降,用来对付刘备和曹操,但是左右都劝他:“狼子不可养,以后必为害。曹操当初不杀他,结果自取大患,以至于都到了要迁都的地步,现在怎能不杀他?”

    孙权于是下令将关羽父子斩杀于南郡境内一个叫临沮(今湖北远安)的地方。

    据《蜀记》记载,关羽当初兴兵北伐时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有猪啃食自己的脚,醒来后觉得这个梦很不吉利,对儿子关平说:“今年我有点力不如前了,恐怕不能活着回来了(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

    孙权占领了刘备在荆州的基地公安,在这里孙权见到了被刘备从益州赶出来的刘璋,孙权觉得刘璋仍有利用价值,把他迁到秭归(今湖北秭归),在那里设立自己控制下的益州“流亡州政府”,刘璋任益州牧。后来刘璋死了,孙权改任刘璋之子刘阐为益州刺史,成为对付刘备的一张牌。

    孙权在公安置酒大会进行庆贺。席间孙权专门来到全琮的面前,对他说:“你当初提的建议我虽然没有回答,但今天取得的大捷也有你的功劳!”孙权下令提升全琮为副军长(偏将军),封阳华亭侯。

    据《吴历》记载,孙权用侯爵的礼仪就地安葬了关羽,同时把关羽的首级送到曹操那里。孙权的用意很明显,想把祸事往曹操身上引,刘备要找自己报仇也要拉上曹操做垫背的。

    曹操当然明白孙权的用意,他下令用沉香木雕刻了关羽的身躯,跟首级一起以王侯之礼厚葬于洛阳城南。此处即是现在著名的洛阳关林,后来也就有了关羽“头定洛阳,身困当阳”的说法。

    现在,关羽终于死了,刘备在荆州的势力全部被赶了出去,荆州战事暂告一段落,不仅孙权觉得痛快,远在摩陂的曹操也终于松了口气。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方便以后阅读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七、白衣渡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七、白衣渡江并对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