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孙策:成长最快的明星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南门太守 本章:四、孙策:成长最快的明星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初平三年(192年),一代名将孙坚在荆州襄阳城外的岘山死于敌人的一次袭击,享年三十七岁。此时,孙坚的长子孙策年仅十六岁,次子孙权九岁,正跟他们的弟弟孙翊、孙匡、孙朗以及母亲吴氏在庐江郡的舒县。

    孙坚死时,他手下应该有数万人之多,这些是孙坚一手拉起来的队伍,其中不乏韩当、程普、黄盖、朱治这些日后的名将。但是,由于孙坚死得突然,没有一点征兆,也没有留下任何政治遗言,他的这些子弟兵,后来都被袁术吞并了。

    袁术把这些队伍的编制打乱,另行组编。孙坚死后孙氏在部队里的唯一代言人是孙坚的侄子孙贲,开始他接替孙坚成为豫州刺史,不久,袁术另表他为丹阳郡都尉,把他派到南方打游击去了。孙坚拉起来的队伍,彻底让袁术给黑了。

    当初把孙策母子留在舒县,一半是孙坚的决定,另一半是因为舒县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跟孙策关系特别要好。这个人,就是周瑜。

    周瑜字公瑾,舒县本地人。周家在舒县可谓第一大户,他祖父的兄弟周景当过太尉,周景的儿子周忠此时正在长安的朝廷任职,先担任太尉,后改任卫尉。周瑜的父亲周异当过洛阳令。周景在士人中名望很高,曾经提拔过李膺、陈蕃、杜密、荀绲、朱寓等著名党人。

    周瑜长得相貌英俊,跟孙策同岁,关系十分要好。孙家到了舒县后,周瑜把府里最好的南大宅让给他们住,两家成为通家之好。

    孙坚死后,孙策一下子挑起了整个家族的重担,对于下一步如何发展,他心里很是茫然。周瑜建议他去找一下名士张,听听他的建议。

    张字子纲,广陵郡人,早年上过太学,拜韩宗为老师,专习和《尚书》,成为一名学者。这个人不读死书,喜欢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视野开阔,看问题很有见解。孙策大老远跑去找他,正逢张因为母丧在家守孝,见到了张,说明来意后,却被张婉言拒绝。

    孙策很着急。据《吴历》一书说,孙策急得涕泪横流,对张说:“久闻您的大名,今天的事,只有您能给拿个主意(今日事计,决之于君),请您务必给出建议,以不负我对您的高山之望。如果我能微志得展,血仇得报,这是您的功绩,也是我心中所望啊!”

    孙策的真诚打动了张。张帮孙策分析了形势,指出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他们之间的这次谈话很重要,有人认为是孙吴版的“隆中对”,因为这次谈话的地点在广陵郡的江都,也被称为“江都对”。张说:

    “从前周朝国运衰落,但是有齐国、晋国一起来光复它,这是诸侯王应尽的职责。现在您继承了令尊的事业,又有骁勇善战的名声,如果现在投奔丹阳郡,在江南的吴郡、会稽郡一带发展,那么日后扬州、荆州也不在话下,据守长江,奋威德,诛除郡秽,匡辅汉室,功业岂不跟当年的齐桓公、晋文公一样?如果是这样,我愿意联络各地的好朋友,渡江辅佐将军。”

    孙策听了,如梦方醒,激动不已。

    在这个规划中,张告诉孙策不要在袁术这边耽误时间了,应该及时向长江以南发展。扬州刺史部有六个郡,其中江北有两个郡,分别是庐江郡和九江郡;江南有四郡,分别是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和豫章郡。袁术移师寿春后,江北的两个郡已经基本为其掌握,而江南的四个郡,则基本上不在袁术掌握之中。

    江南四郡的郡守或实际控制者分别为吴景、刘繇、王朗和诸葛玄。吴景和诸葛玄名义上属于袁术,但吴景是孙策的舅舅,加上都尉孙贲是孙策的堂兄,丹阳郡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袁术表诸葛玄为豫章郡太守,但豫章郡形势很混乱,各种势力都想染指,诸葛玄到任未能控制局面,袁术失去了对豫章郡的控制。剩下的吴郡实际控制者刘繇,原为扬州刺史,袁术来寿春后把他赶到了江南,可以看做是袁绍在袁术身后布下的一颗子,袁术必欲除之而后快;会稽郡太守王朗,原是陶谦的属下,是长安朝廷正式任命的太守,政治倾向不明朗,还算不上袁术阵营里的人。

    江南四郡此时正是一团乱,袁术想一口吞下,无奈力不从心,其他势力相距较远,鞭长莫及。所以,张劝孙策南渡长江,以丹阳郡为基地,统一江南,之后虎视荆、扬,成为一方霸主。孙策认为有理,就跑到寿春,见着袁术,想要回父亲孙坚留下来的子弟兵,之后渡江南下。

    据《江表传》记载,袁术很欣赏孙坚的这个儿子,但“不肯还其父兵”。孙策找得多了,袁术就出了个主意,说丹阳郡是出精兵的地方,你的舅舅在那里当太守,你不如到丹阳郡去募兵。孙策无奈,渡江去了丹阳郡,在舅舅吴景的帮助下,很快募得几百人,但是到泾县(今安徽泾县)时,遭到当地土匪祖郎的袭击,队伍被打散,孙策险些丧命。泾县,就是后来皖南事变的发生地,看来这里林深树密,地势险峻,自古以来行军至此就很容易遭遇埋伏。

    孙策募兵无果,又回到寿春,隔三岔五去找袁术要他爹留下的队伍。袁术烦了,就把孙坚当年队伍里还没有被拆散的一千多人还给了孙策。这支队伍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其中包括韩当、程普、黄盖、朱治等人,对孙策的意义非同一般。

    袁术把人给孙策也是有条件的,他让孙策帮助自己平定九江郡,答应事后任命孙策为九江郡太守,孙策给袁术出了力,但到头来袁术却任命陈纪为九江郡太守。袁术又让孙策帮他平定庐江郡,并且特别说明,上次食言是自己的不对,这回一定任命孙策为庐江郡太守。孙策又帮助袁术平定了庐江郡,但袁术像是得了失忆症,再也不记得当初说过的话,任命刘勋为庐江郡太守。这个刘勋,就是曹操早年的那个好朋友,后来他也归附了曹操。

    摊上这种朝三暮四、毫无信誉可言的领导,孙策真的觉得很受伤,也很无奈,他决心离开袁术,按照张的建议到江南发展。

    孙策告诉袁术:“我愿意到江南去,协助舅舅吴景平定江南各郡,到时候至少可以为您募得三万甲士,助您完成匡辅汉室的大业。”袁术一听大为高兴,批准了孙策提出的行动计划。大约在兴平二年(195年)初,也就是曹操二次征徐州回师与吕布苦战的时候,孙策渡过长江,开始了自己的拓疆之旅。

    长江流到安徽境内时有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古人习惯以此段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把今天安徽省芜湖市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苏南、浙江北部、皖南部分地区以及今江西的赣东北称做江东。司马迁《史记》中就有“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同时,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东又称为江左,江西则称为江右。

    孙策的开拓江东之战打得激烈壮阔,在程普等宿将以及周瑜、张、张昭等人的帮助下,依靠舅舅吴景、堂兄孙贲等人的鼎立支持,打死了刘繇,赶跑了王朗,打退了陈登、刘勋等人的进攻,清剿了境内的严白虎、邹他、钱桐、王晟、许贡等土匪,收服了华歆、虞翻、太史慈、祖郎等人,仅用了三四年时间,就基本上拥有了江南四郡。

    关于这段历史,与以后叙事有关的还将补述,此处只作简单交待。

    孙策的崛起是汉末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孙策靠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个人号召力,趁着其他割据势力无力插手江东之机,迅速平定了丹阳郡、吴郡、会稽郡的大部以及豫章郡的一部,拥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事实上脱离了袁术的控制,成为上升最快的割据力量。

    孙策的崛起短时期内对曹操是有利的,孙策渐渐脱离袁术的控制,为曹操下一步战略布局提供了新思路。面对袁术这个敌人,曹操可以通过拉拢孙策来牵制袁术。

    从长远来说,孙策及他的继任者孙权,最终将成为曹操最可怕的对手之一。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方便以后阅读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四、孙策:成长最快的明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四、孙策:成长最快的明星并对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