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澂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王雷 本章:瑞澂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这个决定真的非常艰难,一切还要从三年前说起。

    1908年,瑞澂举行了第二次婚礼,续弦是位只有十六岁的少女,年纪轻轻却知书达理,温柔贤惠。

    瑞澂特意请了一个月的婚假,他们到上海,天天看戏、打牌、下馆子,日子过得真是甜蜜。据他媳妇回忆,瑞澂曾动情地向她许下诺言:“等过几年就告老住在上海,同你一起享点清福。”这是瑞澂一生中最快乐的一个月。

    我相信瑞澂说的是真话,不过,他说错对象了。因为他根本就不应该有这次婚姻,不应该有这次蜜月。

    瑞澂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至死都还蒙在鼓里。这一切,都是因为和他海誓山盟的那位续弦。

    这位续弦夫人出生在江西,父亲是个普通的武官“游击”,母亲非常能干开明。一心望女成凤,十五岁那年,将女儿带到上海觅贵婿。

    十五岁,一百年前的少女可以嫁人了,不是早婚。

    十里洋场,黄浦江的清风迎面扑来。中国人、洋人、有钱人、做官的人,只要不是女人,统统可以考虑,撒大网才能捕大鱼。

    到底选谁是好,母女俩挑花了眼。鱼龙混杂,各种人等纷纷踏上门来,母女俩不堪其扰。

    女大当嫁,非诚勿扰!她们在大门上贴出了告示。

    一天,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仪表不俗,穿着整洁。母亲看了看,还不错,年纪大了点。不过这人不是来应征的,是来攀老乡的。

    江西老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个弱女子,出门在外,有个老乡帮助也好。很快大家就熟悉了。

    过了几天,老乡又带来了一位年轻人。年轻人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套装,头戴礼帽,气宇轩昂,风度翩翩,那叫一个帅,他刚从日本留学回来。

    母亲越看越欢喜,天上掉下个乘龙快婿。女儿越想越激动: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终于觅到如意郎。

    还没缓过神来,青年已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给他们说起了历史。先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说起。

    不懂?那说个通俗点的。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二百多年前的残杀,使多少家庭破碎流离失所,多少孩子失去父母。

    渐渐的,母女俩听入迷了,泪水涌上了她们的眼眶。一连几天,母女俩的泪水汇成一条弯弯的河流。

    青年终于说出了他的目的:推翻清政府,为革命做贡献。

    她们不懂得革命是什么,她们只是相信这个青年,他让做的一定是好事。

    母亲特意叮嘱:你们什么时候把大事给办了。

    办大事?青年满脸迷惑。

    还装糊涂啊,当然是婚事喽。

    女儿羞怯地躲在母亲身后,两颊绯红,笑靥如花。

    青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不起,我告别光棍已好多年,伢子都满地跑了。

    母亲忧伤地叹了口气,女儿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恨不相逢未娶时。不过,她们更加敬佩这位青年,她们觉得有这样的人参加革命,革命一定很给力。

    这位青年人也真的很给力,他的名字叫宋教仁。

    只不过母女俩很迷惑,革命群众千千万,为什么找她们弱女子,手无缚鸡之力?

    因为只有她们才能执行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为了革命,少女要嫁一个人,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头。女儿有点犹豫,看着宋教仁满含期待的目光,想着那些悲惨的故事,心软了。唉,反正这一生找不到像宋先生这么好的人了,随便找个人嫁了吧,还能为革命做贡献。

    这个老头子就是瑞澂,当时任江苏布政使,正好丧偶,夜夜孤枕难眠,急于找一个携手共度后半生的人。

    介绍宋教仁的中年老乡就是瑞澂的账房先生。

    女追男,隔层纱。在账房先生的撮合下,二八年纪,如花佳人,瑞澂很快答应了。

    不过女方有三个条件:一、不做小妾,明媒正娶做夫人;二、丈母娘不和小两口住一起,另立门户,原因是过不惯衙门生活。实际上这是宋教仁设计的,母亲住在外面,女儿可常常探视,为通风报信创造条件;三、新事新办,不要彩礼。

    一看这三条,瑞澂那个感动,倒不是省了几个钱。说明人家看中的不是钱,而是我这个人。这年头,这样的媳妇到哪儿找,当场拍板无条件接受。

    看来年龄不是问题,魅力才是关键。从此之后,瑞澂每天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照镜子,面带微笑地说,不怕年纪大,魅力挡不住。

    吹吹打打迎娶新人后,瑞澂仕途看涨,接连高升,笑得像花儿一样,夫人真是我的福星啊。

    现在你该知道了,福星是潜伏在瑞澂身边的卧底。

    从此源源不断的大量的情报从衙门内瑞大人的办公室、书房、卧室、枕边传出。

    夫人常常劝瑞大人多积德,给自己留条后路,于是,本该抓的人没抓,本该杀的人放了。革命党人多次往棺材里塞军火,瑞大人也不掀棺材盖查了,怕伤阴德。

    现在,瑞澂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来临了,10月9日,抓获彭楚藩、刘复基,杀还是不杀,瑞澂拿不定主意,张彪坚决主张都杀掉。潜伏夫人责怪他不积阴德,瑞澂叹了口气“事情闹大了,没办法”。

    不过瑞澂依然没料到危险,他在奏折中吹嘘“臣不动声色,一以镇定处之,因得弭患于无形,定乱于俄顷”①。

    10月10日夜,在衙门突然听见枪炮声。瑞澂马上将大师爷张梅生、张彪、楚豫舰管带陈德龙等找来商议对策。

    张梅生极力主张留下来稳定军心,慷慨激昂表示愿和大帅共生死。看来每月三百元工资没白给啊,张彪也主张留下来。可是陈德龙怕死,认为守不住衙门,叫瑞澂赶快登上楚豫舰。这不是逃跑,在军舰上照样指挥,灵活性更大。陈德龙还举例,当年张之洞在唐才常事变时,不也是登上军舰从容布置指挥,平息叛乱的吗?

    瑞澂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去还是留?

    他想到了一直带给他运气的夫人,来到内室,咨询她的意见。夫人早已得到母亲的指示,劝瑞澂逃走,这样军心不稳,革命党就有办法了。于是她说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话:“张师爷是个书呆子,只晓得尽忠报国,不晓得临机应变。陈管带的话有道理,趁现在还能走,赶快逃出制台衙门,到楚豫兵轮不是照样可以指挥吗?耽在这里,家眷在一起,你怎样指挥打仗啊?你即使不怕,我们女人也怕啊!”

    见瑞澂还在犹豫,她说出了辛亥年最动容的一句话:“你答应过我的,过几年告老,在上海好好过日子。”

    是男人,都禁不住这句柔肠寸断的话!你懂的。

    于是瑞澂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围墙打洞,直奔军舰。”

    为什么不走大门?因为家眷众多,目标太大;为什么不走后门?因为制台衙门根本就没有后门。

    在陈德龙的引路下,一行人急冲冲什么东西都没带。来到后花园,陈德龙先叫几个戈什用枪托敲掉墙上的泥巴,再用刺刀刺进砖缝撬松,最后一二十个戈什甩枪托敲打,掘了个大窟窿。瑞澂先叫戈什保护媳妇和丈母娘出去,他自己接着带了其他人走出去,一路狂奔登上楚豫舰,直开汉口。

    从此,他们再也没有回来。

    每个失败的男人背后都潜伏着一个有二心的女人。大清王朝267年的基业也在这个女人柔肠寸断的话语中顷刻土崩瓦解。

    <hr />

    注释:

    ①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五),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89页。


如果您喜欢,请把《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方便以后阅读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瑞澂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瑞澂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并对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