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纸和翻译工作问题给何凯丰[1]的信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本章:关于报纸和翻译工作问题给何凯丰[1]的信

    关于报纸和翻译工作问题给何凯丰[1]的信

    (一九四二年九月十五日)

    凯丰同志:

    今日与博古[2]谈了半天,报馆工作有进步,可以希望由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他向二百余人作了报告,影响很好(据舒群[3]说),报馆人员在讨论改进中。谈到各部门利用报纸做工作的事,我想还要讨论一次,以促中央各部门同志的注意。各根据地当局也还未把报纸看作自己极重要武器,我想要写一电报(或须用书记处名义),提出此种任务。整风完后,中央须设一个大的编译部,把军委编译局并入,有二三十人工作,大批翻译马、恩、列、斯及苏联书籍,如再有力,则翻译英、法、德古典书籍。我想亮平[4]在翻译方面曾有功绩,最好还是他主持编译部,不知你意如何?不知他自己愿干否?为全党着想,与其做地方工作,不如做翻译工作,学个唐三藏[5]及鲁迅[6],实是功德无量的。

    罗迈[7]走后,中研院由你直接指导。

    解放[8]第四版缺乏稿件,且偏于文艺,我已替舒群约了十几个人帮助征稿,艾、范、孙雪苇[9]及工、妇、青三委都在内。青委约的冯文彬[10],拟每月征6,000——10,000字的青运稿件,不知能办到否?

    不愉快的事,过一会也就好了。

    敬礼!

    毛泽东

    九月十五日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刊印。

    --------------------------------------------------------------------------------

    注释

    [1]何凯丰,又名何克全,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代理部长。

    [2]博古,即秦邦宪,当时任解放日报社社长。

    [3]舒群(一九一三——一九八九),黑龙江哈尔滨人。当时任《解放日报》刊副主编。

    [4]亮平,即吴亮平(一九○八——一九八六),浙江奉化人。翻译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书,曾在延安编辑《解放》周刊。

    [5]唐三藏,即玄奘(约六○○——六六四),洛州偃师(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佛经翻译家。曾主持翻译经、论七十余部,共一千三百多卷。

    [6]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曾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多种,编为《鲁迅译文集》,共十卷。

    [7]罗迈,即李维汉,一九四○年十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一九四一年七月兼任中央研究院新闻研究室和教育研究室主任,一九四二年九月调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

    [8]指《解放日报》。

    [9]艾,指艾思奇,当时任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范,指范文澜,当时任延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孙雪苇,又名刘雪苇。一九一二年生,贵州郎岱(今属六盘水市)人,当时是延安中央研究院的特别研究员。

    [10]冯文彬,当时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如果您喜欢,请把《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方便以后阅读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关于报纸和翻译工作问题给何凯丰[1]的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关于报纸和翻译工作问题给何凯丰[1]的信并对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