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红柯 本章:第七节

    能不能吃肉,这是问题的核心。难道我就这样完了吗?督办站在阳台遥望天山,心如刀绞。督办跨上战马,检阅威武的大军,两眼发黑。更要命的还有一架架战机,从迪化郊外起飞,到内地去参战。武汉大会战、兰州空战、杭州空战,新疆航空队捷报频传,被击落的日本零式战机运到迪化,各族民众大饱眼福啊,新疆人把飞机叫铁老鸦,帝国主义的铁老鸦被打成一堆废铁,新疆人扬眉吐气,全世界的帝国主义都是小小的,新疆人用小拇指比喻帝国主义。新疆反帝军反的就是帝国主义。督办的理想似乎变成了现实。可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肉不仅是肉,肉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精神。

    这种事情一般开始得很早,发现就要晚多了。从事情的隐秘程度可以推断嘛。

    督办在这种时候头脑还这么冷静,他自己也感到奇怪。还有强大的好奇心,他看见司机小陈进去了,夫人邱毓芳很快也进去了。他完全可以叫一队人马围上去抓活的。这个念头过于大胆,稍一闪,就被否决,督办冷静着呢。督办抽一支烟,他不明白他还等什么。他更弄不明白的是他这么好奇,他甚至有点兴奋。

    他绕到后院,从山墙那边的小门进去,后院长满粗壮的白杨,粗壮得让人不可思议,地皮似乎都有被揭起来的危险,他轻手轻脚,跟一只轻巧的鼠一样,他可以感觉到,土层下边粗壮绵长而苍劲的根块。

    窗户越来越近,没拉窗帘,竟然没拉窗帘!这绝对是一种军人似的气派,白天不拉窗帘,一种很有谋略的幽会呀!督办没有勇气站起来,督办蹲在窗台底下,倾听里边的声音,就像贴着贝壳倾听大海的波涛一样。多么年轻的声音!小陈就是个年轻人嘛,关键是邱毓芳,邱毓芳跟个少女似的,督办太熟悉这种女性的声音了。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听过这种青春气息的声音了。督办就像在听一个歌剧,直到闭幕收场。观众久久不愿离开剧场。

    汽车发动机响起来,司机小陈开上车走了。

    督办站起来,腿脚发麻。

    夫人邱毓芳红光满面,问督办:“你看我气色怎么样?”督办脸色阴沉,嘴里嘟囔一句谁也听不懂的话。妒火开始燃烧,督办生气呀!这种事能不生气吗?更可气的是妒火迟迟不来,等奸夫淫妇散开了,你他妈的噗儿噗儿燃起来啦,还是那么冒着烟,死不拉叽的星星之火,完全没有燎原之势!算啦,不等啦。我总能等到下一次。

    这种事一旦开了头就没个完。

    督办咽下一口白米饭。新疆大米好吃呀,油质大,比东北大米好吃,甚至超过日本大米。

    机会又来了。又是他妈的嘎斯车,斯大林支援新疆的都是这种嘎斯车,卡车、小轿车都是这牌子。年轻人以开车为荣。开小嘎斯的小陈就更牛皮啦。小陈开车去哈萨克大草原,牧民们吓坏了,问小陈:“这什么东西呀,眼睛这么大,又不吃草,放屁这么臭!”小陈把这个笑话带回迪化,邱毓芳笑得肚子疼。女人肚子疼准没好事。督办估计就是那个笑话把司机小陈跟夫人连在了一起。该死的嘎斯车,司机小陈总是把摇把甩几下,塞进去,弓着身子使劲摇啊,狠狠几下,小汽车就吼起来啦,车屁股喷出一股黑烟,看见是烟,邱毓芳就笑,捂着肚子笑。

    “小陈,小陈,你这坏蛋!”

    坏蛋小陈听不见。邱毓芳就跑到阳台上。

    “小陈,小陈,你把车开过来,开过来呀。”

    小陈就把车开过来。

    “你把车灭了。”

    小陈就把车灭了。

    “你打开呀。”

    小陈就把车打开。小陈发动车的姿势很好看,弓着身,马步,挺腰,长臂一摆,车子就欢叫起来。这回邱毓芳没笑,邱毓芳咬着嘴唇,直直地看下边……,不能再笑啦。

    督办蹲在窗户下边都没有听到夫人的笑话,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绝望和疼痛,一种少女似的软弱的亢奋。

    督办眼睛湿蒙蒙的,跟大漠很不协调,在中亚腹地,要么冰雪,要么烈日熊熊,长风怒号,湿蒙蒙的景象极为罕见。

    督办总是热血沸腾,怒发冲冠,提上马刀奔向后花园,他把方案想好了,一个铁血军人办这事不需要别人帮忙,一把刀足够了。他劲很足,栅栏一越而过,跟一头雪豹一样,他喜欢把自己想象成一头雪豹。等抵达窗户底下时,雪豹变成小兔子,马刀跟拐杖似的拉在手里。督办的耳朵不争气,听见那种声音就沉醉在里边难以自拔。后来他用棉花塞耳朵,刀也不要了,提上手枪,顶上火。这才是一次真正的偷袭,偷袭从来都是这样,口衔枚,足缠棉,悄无声息,跟天兵似的从天而降。耳朵不再沉醉,可他的直觉把一切都毁了,在离窗户一公尺的地方,他身上的毛细血管一下子清澈起来,每个细胞都显得十分饱满圆润,生命如此辉煌,一种看不见的光芒从心中升起。督办从手枪里退出一粒一粒子弹,跟娃娃的小鸡鸡一样明亮的子弹,谁能相信它会爆炸,会去毁灭一对男女的生命。

    督办扒开耳朵里的棉球,耳朵跟鸟儿一样开始欢叫。准确的说法是夫人和司机小陈。小陈太了不起啦。督办没有嫉恨,胸中只有钦佩。夫人好久没有这么快乐过了。夫人一直有偏头疼的毛病。十九世纪的欧洲贵妇人都得这种富贵病,南京的民国要员夫人也得这种病。督办执掌新疆不久,邱毓芳理所当然头也疼起来啦。迪化的俄国医生,英国医生,以及后来红色苏联的高级大夫都治不好邱夫人的偏头疼。

    督办感到惭愧。督办竟然拿枪去对付夫人。督办把枪收起来。

    夫人好像知道督办要说什么,夫人赶到他身边。

    “亲爱的,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喜讯,医生给我找到了灵丹妙药。”

    “有药就好,有药就好。”

    督办多聪明,督办更钦佩夫人的智慧,把男欢女爱称之为药。他怎么就想不到这一点呢?迪化有的是俊男壮男,有身份有地位。夫人跟司机搞,司机什么角色,还不是仆人吗?督办有一颗博学的大脑,据说土耳其帝国的后宫里,贵夫人裸体从来不避男仆,仆人是奴隶。督办从执政那天起就已经跟芸芸众生拉开了距离,这种地位的悬殊,女人更敏感。夫人一直微笑着看着他,他拉起夫人的手,轻轻拍着。“哪个国家的医术都比不上中医啊,中医跟我们的饮食文化一样,无所不能无所不包,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能入药。”

    邱毓芳又回到督办的怀抱,已经步人中年的邱毓芳跟妙龄少女一样让督办亢奋。一月之中,小陈客串几次,邱夫人容光焕发,如沐春风。

    督办看小陈咋看都像一棵大人参,长白山老山参。督办哈哈大笑,小陈也笑,小陈不知道自己笑什么。小陈心里发虚。督办绝对不会害他。他心虚什么呢?邱夫人比小陈更了解小陈,邱夫人说:“小陈,你做点生意吧。”小陈一下子就有了思想,邱夫人真是伟大,轻轻一点,司机小陈就开了窍。小陈兼职经营部队的被服厂,银子哗哗流过来,小陈腰板硬了,心里踏实,事办得有板有眼,邱夫人嘴刁着呢。

    有一次去重庆开会,蒋委员长已经不把盛世才当外人了,经常在家里宴请盛世才夫妇。这次去做客,蒋氏夫妇落落寡欢。

    新疆驻重庆办事处的人已经给盛世才提供了最新情报。蒋夫人美龄跟美国参议员詹姆斯有了绯闻。蒋夫人为神圣的抗战赴美演讲,其风采倾倒整个美利坚,其中包括参议员詹姆斯。詹姆斯总是找机会到重庆来,如此三番五次,蒋夫人难以招架,就在一家医院筑起爱情的小巢。委员长多精明一个人!老感觉不对劲,夫人的生命辽阔了许多许多。这种事戴笠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委员长气急败坏手持汤姆式冲锋枪奔到医院,一对情人刚刚撤离战场,委员长娘希匹,突突突扫射,把那张可恶的床打散了架。全重庆都知道了。两口子谁也不理谁,僵持着。日寇正在疯狂地进攻,委员长没心思上班,大家急呀!可谁都没胆量去劝。

    督办和邱毓芳恰好从西域赶来,陈诚陈布雷刻意安排这个宴会。大家都替盛世才夫妇捏把汗。

    督办一见面就三言两语说到中医的好处,邱毓芳极力应和,委员长两口子对他们的偏方有了兴趣,督办轻轻一句长白山老山参就暗示了一切,委员长茅塞顿开。

    “娘希匹,不就是一根西洋参吗?”

    两个夫人一齐抗议男人的无耻,嘻笑着到内屋去说女人的悄悄话。

    委员长感慨万千:“新疆这些年你收获很大呀。治国如烹小鲜,你这个‘人参理论’很重要,对搞政治的人来说太重要了,对战后国家重建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要跟欧美打交道,中国的老传统远远不够,我们的干部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潮流,我很着急呀。”

    “卑职不才,只能谈有一点点跟苏联打交道的经验。”

    “你太谦虚啦,我们的干部都像你这样,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雨过天晴,委员长两口子恩爱如初,委员长情不自禁地喊起来:“大令,你太迷人了。”

    “我不年轻了,我这年龄的女人靠的不是青春,而是保养。”

    “对对,要保养好,要一流的保养。”

    隔二见三,夫人就去跟詹姆斯保养上一回。当初把幽会的地点选在医院完全是无意的呀,还是邱毓芳说得好,“身体会自己选择的,相信身体吧。”

    国民政府的大员们再也不敢小看盛督办了,遥远的新疆不但为内地输送援华物资,而且送来了治国之道和养生术。当然,这个秘密仅限于少数高层人士。这已经够了,督办很满足了。想想当年在南京坐冷板凳,恍如隔世。

    心满意足的日子非常短暂。邱毓芳眼皮老跳。她把这个凶兆告诉督办,督办开始不当回事,女人总是神经质,疑神疑鬼,无中生有。可夫人的英明有目共睹,多少突如其来的险境是在夫人的点拨下化险为夷的。督办的眼皮也跳起来啦。

    督办坐在办公室,整整一个上午没有一个人来找他。再坚持一会儿,楼道响起脚步声,督办一下子来了精神。按照不成文的规定,任何人进督办办公室都要敲三次门,进门后后退着走几步再转身,汇报完毕,也是后退着出门,至门外才能转身。督办的抽屉里有一把手枪,子弹上膛,督办听下属汇报时,一只手捏在枪柄上。高大的办公桌挡住半拉身子,下属是不知道这些玄机的。

    督办的手刚抓住枪柄,那人就推门而人。是妹妹盛世同,迪化城最漂亮的姑娘,也是督办从小就喜欢的娇妹。督办差点扣动扳机。

    “不好好上学,跑督办公署干什么?”

    “我都二十岁了,还上高中呀。”

    “那就上新疆学院吧。”

    “哥,你故意装糊涂呀,新疆学院的课我去年就自修完了。”

    “那就去苏联留学。”

    大哥把小妹当掌上明珠,那只握枪的手也松开了,非常宽厚地笑着,露出白亮的牙齿。小妹毫不忌讳,脑袋凑到大哥耳边不说话脸先红起来,热烘烘的像木炭一样。

    “苏联不就是中山学院吗,有什么好老师。哥,我告诉你呀,反帝救国会的王先生是个才子,听他讲课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杜院长都比不上他。”

    “杜重远是汉奸,是汪精卫的奸细,能跟王先生比吗?王先生是联共的理论家,又不是专职教师。”

    “就不能请他到咱们家讲课吗?”

    “给你当家庭教师?”

    “你也可以听呀,大嫂,弟弟,克勤克俭两小侄都听呀,这么好的老师,别人争取不到呢。”

    少女盛世同就像团熊熊烈火,大哥无法招架,“你这个妹子呀,全新疆谁敢给我这样。”

    “我是追求进步,不可以吗?”

    “请到家里就不好了,在王先生工作不紧张的时候,你抽空去请教请教,时间也不能太长。”

    “你答应啦?”

    “我堂堂督办我是小孩子吗?”

    大哥拨通王先生办公室电话,说了两句,盛世同这才满意了。

    眼皮不跳了。督办大惑不解,明明是凶兆嘛。督办做梦也想不到凶兆会落到妹妹头上。邱毓芳问得很详细,越问眼皮跳得越厉害。

    “小妹爱上王先生了吧?”女人总是从感情出发考虑世界上的一切。

    “王先生快四十岁了,才华横溢,一表人才,典型的江南才子,经历又那么复杂,恐怕孩子都一大群了吧?”

    “你不懂女人,女人喜欢上一个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王先生是联共,联共也好,中共也好,都是一些特殊的人,他们只为革命和信仰,根本就没有私人感情的空间。”

    “我说不过你,我的眼皮跳得这么厉害究竟为什么?”

    “我怎么不跳呢,我跳了一整天,小妹一闹,一下子就安静了,没事了。”

    “你别大意,你们盛家人都是一根筋,老四不是个例子吗?去一趟苏联,就成了铁杆共产党。”“世同是个姑娘,姑娘总是浪漫一些,碰一鼻子灰,哭几把就没事了。”

    联共党员王寿成,真实姓名俞秀松,中共最早的领袖之一。曾留学日本,后到苏联中山学院,王明崭露头角以前,俞秀松就直言不讳揭露其投机的本质,王明怀恨在心。连王明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年纪轻轻,刚来中山学院,在班上第一次发言,就让俞秀松洞察得清清楚楚,我真有那么坏吗?随着权力的增长,王明越发觉得俞秀松的可怕。老资历的联共中坚分子俞秀松被发配苏联远东地区,由于出色的才华和业绩,俞秀松又重新崛起,出席远东地区党的代表大会。王明又下狠手,把俞秀松投入监狱!借大清洗之机灭口。俞秀松严谨而雄辩的申诉连克格勃也不得不承认,此人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盛世才执掌新疆,联俄联共,俞秀松化名王寿成到新疆主持反帝救国会的工作。

    儒雅的江南才子,坚毅的革命者,在偏远的迪化城显得格外醒目。在此之前,迪化人已经领略过内地大都市的文化名人,如杜重远、茅盾、萨空了、赵丹等等,其风采全让俞秀松、林基路这些革命者比下去了。俞秀松在反帝救国会第一次讲演,四个小时,观众忘记了欢呼忘记了鼓掌,很久很久,散场了,走到大街上,才一下子进入兴奋状态。少女盛世同就是在那一天,瞪大了双眼,又慢慢眯起来,瞳光变得犀利无比,又柔弱得可怕。成长在冰雪大漠的北国少女率真而执著。不管她任何时候到王先生办公室,王先生总是抽出时间给她讲课,从社会发展史,黑格尔哲学,马思列斯,联共布党史,世界史,中国史,苏俄文学,中国新文学,甚至连音乐绘画,自然科学,最新的化学物理蚕丝工业都讲到了。

    “蚕丝,你连蚕丝也懂啊。”

    “我是浙江人,我们老家是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我在日本学的就是蚕丝专业。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蚕丝工业超过了中国,新疆是丝绸古道,左宗棠征西把江南的蚕桑带到新疆,可惜产量不高。维吾尔人很聪明,和田喀什的丝绸质量非常好,比江南的产品还好,蚕丝业在新疆很有发展前途。”

    王先生拿出江南的丝绸和新疆的相比较。

    “你用手摸,手感是不一样的,新疆丝绸光滑中有韧性,有毛织品的厚重,江南丝绸就显得过于华丽,不够庄重。”

    “你来新疆才几年呀,老新疆几辈子都不懂这些。”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在莫斯科动身之前还有顾虑,中国的文人从古代就把西域描绘得很荒凉很可怕,中国的文人都是厌世的,都是弱女心态。梁启超说中国自古女儿情长多,风云男儿少,西域大漠需要的就是风云男儿,热血男儿。”

    “你骨子里是个北方汉子。”

    更让盛世同吃惊的是王先生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拿督办的老岳父邱宗瑞开刀。邱宗瑞是迪化警备司令,在迪化城最繁华的地段强占民宅,大兴土木,修建私人林苑,俨然封建皇帝。俞秀松在《新疆日报》予以揭露,并挟舆论之威,查办了邱宗瑞,全疆轰动。

    “王先生你太了不起了,我大哥都不敢惹他这位老岳父,我大嫂都气疯了。”

    “你恨我吗?邱司令是你家的亲人。”

    “革命者要大义灭亲,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那你就不应该什么了不起呀了不起,革命者秉公办事,职责而已,否则就是失职,罪不容恕。六大政策是督办亲自制定的,是新疆发展的基本政策。”

    原来是五大政策,反帝、亲苏、清廉、和平、建设,俞秀松来后加上“民平”,成为六大政策。

    “民国赶走了皇帝,崛起的是四大家族,民众所遭受的苦难远远超过满清政府,新疆的未来绝不允许新的封建势力。”

    “我大哥就是这样干的,四一二革命,新疆的封建王公被消灭光了。”

    俞秀松不能再说什么了。这个单纯的姑娘哪能看透她的督办大哥,这个人的政治手腕之高明世所罕见,重庆、延安、莫斯科,督办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多少有才华有思想的人都被督办所蒙蔽。以新的封建势力代替旧的封建势力,以革命做幌子,其利润何以万计!天下事无奇不有。狡诈的盛世才,竟有这么单纯善良而美丽的妹妹,还有他的四弟,一旦接受进步思想,就成为真正的革命者,这是督办本人难以预料的。

    督办本人更没有料到,他心爱的妹妹盛世同跟铁杆共产党职业革命家俞秀松会产生千古罕见的爱情故事。一切出乎督办的意料。俞秀松忙于革命,直到三十七岁这年才萌动男女之情。毕竟不是少年时光了,坚毅的革命者把激情紧锁在心中。

    有一次,盛世同翻老师的书架,从一本珍贵的精装本里发现一张照片,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行潇洒的钢笔字:我的挚爱,愿在愁苦中与你永生姑娘紧张万分,以千钧之力在翻这张照片,好像濒临毁灭的边缘,照片上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少女盛世同。

    这是斯大林所关注的婚姻,苏联驻迪化总领事作媒,亲自找盛世才谈话,盛督办坚决反对。

    “我妹妹年纪尚小。”

    “斯大林都知道了,这是苏新关系的新篇章,你要认真考虑啊。”

    督办不好再坚持了,何况妹妹是出自真情。督办只能在床上,对夫人邱毓芳谈心里话。

    “小妹完了,她会恨死我的。”

    邱毓芳冷笑,“都什么年代了,还来那一套。”

    “小妹不懂政治啊。”

    “二十岁大姑娘了,又不是小孩子。”

    政治是很残酷的,1937年,督办出于自身的政治目的,开始大清洗,俞秀松首当其冲被捕入狱。他这种要犯,只能由莫斯科处理。俞秀松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他多次坐牢总能化险为夷,而这次不同。王明与康生途经迪化时与盛督办做了政治交易,诬陷俞秀松是托派。临上飞机前,俞秀松对送行的妻子说:“我们不能一起革命、生活一辈子,不知何时才能见面。你要记住,为革命献身是光荣的。”

    1939年俞秀松死于苏联克格勃总部卢比扬卡广场。

    盛世同听不到这声枪响。她痴情不改,等待着丈夫归来。她恨自己的哥哥,兄妹从此恩断义绝,她改随母姓,取名安志洁。安志洁带着母亲离开迪化,到俞秀松的老家浙江诸暨居住,安志洁从此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寻夫生涯。

    小妹把督办的心搅乱了。母亲坚决跟妹妹走。督办的亲人越来越少,脾气坏得可怕。岳丈的小老婆跟人私通,督办以最罕见的酷刑处死这个淫妇,据说是用马鬃一根一根勒其阴部让其活活疼死的。行刑时,邱毓芳津津有味地在旁边看着,回来讲给督办听。

    “亲爱的,我是不是有点像苏妲己?”

    “你真会给自己作比喻。”

    “妲己有什么不好,我发现那些看守就这么看我。”

    “他们活腻了。”

    “他们这么想又没说出来。”“想也不能这么想,想比做更可怕。”

    督办开始琢磨让人不能胡思乱想的法子。可能有点走火入魔,有一天督办拉肚子。督办吃的水是老父亲亲自从水磨沟拉来的最洁净的泉水。督办亲自审问,老父亲反复申辩:“我是你爸爸,我怎么能害你?我连这个想法都没有。”老头还是挨了一顿鞭子。因为在监牢里审,墙上挂满了刑具,督办又那么激动,又是那么一种气氛,鬼使神差,督办就毫不客气抓起鞭子抡了一气,打得老头子哭爹喊娘满地乱滚。

    肚子拉了半个月,把很雄壮很威武的督办拉成了麻秆。日他奶奶的,小妹乱其心,老父伤其肚,好汉不敌三泡屎,督办那个气呀。邱毓芳日夜守在床边,督办神志清醒后第一句话就是:“还是夫人待我好,妈拉巴子的,自己人都不是东西。”督办算是把小妹彻底给忘了。邱毓芳流着泪,“我什么都不想,我只要你早点康复。”


如果您喜欢,请把《西去的骑手》,方便以后阅读西去的骑手第七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西去的骑手第七节并对西去的骑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