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七十七节 挫折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要离刺荆轲 本章:第一千两百七十七节 挫折

    最新网址ddku

    数万里外的身毒腹地。大魏右皇帝的行在南陵华氏城。

    卫律和往常一样,骑着马,带着数以千计的大魏骑兵,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冬猎,回到了这座古城之中。

    “陛下,您回来了”一个拖着长裙,身材粗矮的女子,来到卫律面前躬身行礼“大将军他们已经在皇宫等候了”

    “嗯”卫律跳下马,尽管他已经五十余岁,头发也开始发白,但身体依旧矫健,动作依然灵活,甚至依然能拉得开硬弓强弩。

    他扶起面前的女子,道“辛苦皇后了”

    这女人,就是他现在的妻子,给他生了四个儿子的功臣,来自过去匈奴的贵种,四大氏族之一的呼衍氏

    不过,如今,在大魏,再也没有什么孪鞮氏和四大氏族了。

    当年在大梁城中蓝市城,卫律和李陵除了废黜了那个小单于外,同时废黜了四大氏族。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曾经威震匈奴,让单于都忌惮的四大氏族,除了低头外,没有其他任何反抗的办法。

    于是,他们只能按照李陵与卫律的命令,解散了各自的军队,交还了大权。

    就连姓氏,也全部被强迫改了过来。

    李陵命令,过去的须卜氏与兰氏,全部要改姓司马氏。

    还要奉已故的汉太史令司马谈为祖,以已故的汉太史令司马迁为伯。

    这当然是大魏左皇帝,在听说了老友当年为了他,而身受腐刑,将要亡嗣的事情后,做出来的补偿。

    卫律索性也有样学样。

    他命令呼衍氏和丘林氏,改萧姓,以汉瓒候萧何为祖。

    命令这些人必须和汉朝的萧丞相家族一样,世世代代的保护和拱卫卫家的富贵和权势。

    当然,作为交换。

    他规定,自己的皇后以及子孙的皇后与太子,必须是出自萧氏。

    如此一来,大魏右皇帝就和萧氏牢牢的绑定到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卫律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庞大的贵族阶级的支持。

    靠着和萧氏的联合,卫律得以有效的控制和统治所有被他征服的地区。

    不过,卫律当然也担心,自己死后,外戚难制。

    于是,这些年来,他又推出了名为抬举的制度。

    所有大魏的士兵、官员,甚至奴隶,只要功劳出众,就可以被抬举,赐姓萧甚至卫,列入宗谱登记,享有萧氏或者卫氏的权力、待遇、地位。

    这是卫律从身毒这边独有的所谓种姓制度上结合实际改良过来的。

    如此一来,经过他的改革,萧氏和卫氏,实际上就相当于过去身毒人的婆罗门与刹帝利的综合体。

    其他的大魏战士,则介于刹帝利和吠舍之间。

    至于被征服的王国与地区,卫律命令因其俗,而就其风。

    要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不可擅自动作。

    只是,对这些地区中出现的英雄豪杰,用抬举制度进行招揽,不让这些人流离于统治之外,成为不可控的因素。

    这样一来,尽管大魏的征服者,总数不过二三十万。

    然而,他们却统治和奴役了上百个王国、城邦,数百万的人民。

    以寡民而制大国,且采取了极为残酷的剥削与奴役制度。

    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却没有丝毫反应。

    他们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耕作,缴纳钱粮,供养着上层贵族们,还要供养大魏的征服者。

    这就不知道是卫律的抬举制度的功劳,还是这片土地的神奇所在,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了。

    总之,现在的大魏身毒部分,形势一片大好。

    假如不是

    在数千里外的黄支海滨,发现了汉朝人的话

    牵着马,卫律忧心忡忡的皇后的引领下,来到了大魏皇宫永宁宫中。

    永宁宫是卫律在攻下华氏城后,以其旧王宫改建而来。

    所以,卫律对这个皇宫很不满意。

    从前年开始,就在永宁宫的对面,征调了数万的身毒本地奴隶,开始仿照汉长安未央宫的形制,兴修起全新的皇宫来。

    不过,那个新皇宫的工程,起码要到明年才能完工。

    所以,卫律现在依然住在这由过去的身毒王宫改建而来的所谓永宁宫中。

    永宁宫的正殿,名曰宣和殿。

    若有熟悉宣室殿的人至此,恐怕一眼就能认出来,这就是旧年未央宫宣室殿的格局。

    卫律一进宣和殿,数十名贵族就纷纷起身迎接“陛下”

    和西迁的李陵不一样,卫律身边跟随的汉室降臣很少,总数不过百余人,身居高位的也就人。

    其他的大将贵族,基本都是过去的匈奴贵族、西域国王。

    而且他们的身份,也都是王侯级别。

    “免礼,都坐下来说话”卫律走到御座上坐下来,随口吩咐着。

    “诺”贵族们纷纷鞠躬,然后坐回座位。

    “卿等如此急切的派人催朕回来,可是黄支那边有什么事情”卫律问道。

    “喜事”一个贵族起身道“陛下,黄支那边的身毒奴叛乱了”

    “据斥候传回来的报告,起事者足有数万之众,他们封闭道路,断绝对黄支城的粮食与蔬菜、饮水供应”

    卫律一听,立刻笑了起来,开心得不得了。

    但旋即他反应了过来“身毒奴叛乱”

    “这黄支的身毒人,竟顽固至斯”

    “不太像啊”

    若身毒这块大陆上,能有一个数万的不惧强权,不畏强军的群体。

    他们又何至于斯呢

    作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卫律研究过身毒人。

    他知道,这片土地上,那规模多达千万以上的身毒人,从来不会反抗征服者。

    甚至他们对征服者特别顺从。

    以卫律审讯的许多月氏、大夏贵族的供词来看,在过去的两百年间,身毒这片土地,从西方与东方涌入了起码四波征服者。

    大夏人、安息人、月氏人还有塞人。

    每一个,都曾镇压了身毒数百邦国,让那些国王、贵族低头,奴隶束手。

    就像这华氏城,曾经的主人,乃是一个叫孔雀王的家伙。

    而这孔雀王,本来是给大夏人的祖先,一个从山与海之外而来的征服者养孔雀的人。

    后来,征服者的皇帝死了,国家四分五裂,驻扎在这里的军队撤退,那个养孔雀的趁机杀死征服者留下的老弱,建立了所谓的孔雀王朝。

    就这,都被身毒人吹成了无上大帝。

    “回禀陛下,汉朝人在黄支是犯了众怒”卫律手下,为数不多的一个汉朝降将,被卫律任命为京兆尹兼大鸿胪的郭闻美滋滋的报告。

    “众怒”卫律更糊涂了。

    身毒人有怒点吗

    或许有吧,但那都是针对他们的手足同胞,甚至是同等级、低等级的种姓。

    若是在强弓硬弩的征服者面前,这些人比羔羊还温顺,比牛马还听话。

    便是杀了他父母,抢了他妻儿,他们也只会在地上打滚哭泣哀嚎,而不会反抗。

    若征服者可以丢给他一点补偿,那么,这些家伙甚至连哭号都不会了,马上就会开开心心的捧着补偿离开。

    当年,卫律率部初入身毒时,还一度有些担心,屠杀太过,剥削太狠,会导致反抗。

    所以推行过一些怀柔和恩赏的政策来拉拢民心。

    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些政策鸟用没用。

    而且,身毒人,特别是最底层的身毒人,其实根本不在乎他们杀了多少人,要收多少税。

    这些人就像虫豸一般,多的数不胜数,也如蝼蚁一样,只要能活着,就不会有意见。

    便是马上要饿死了,也不会反抗。

    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死了就能投胎,下辈子就不用受苦了。

    然而,汉朝人这才来了多久啊

    他们到底在黄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卫律一下子就好奇起来

    他们是刨了身毒人祖坟

    不对

    刚到身毒那会,卫律的部下,没少刨人祖坟和王陵。

    但身毒人没有任何反应

    是x了什么人的妻女更不对

    身毒人,哪怕是所谓的婆罗门,只要征服者表现出意思,就会主动把妻女送上门来。

    甚至某些有条件的还会在门外,给征服者唱歌跳舞助兴。

    全是软骨头,统统是没卵子的懦夫。

    勇气和血气这种东西,对这些人来说,纯属累赘。

    尊严和人格,更是虚无缥缈的奢侈品。

    所以,卫律好奇无比“汉朝人到底在黄支做了什么事情”

    大魏的贵族们,立刻轰然大笑起来。

    大鸿胪郭闻更是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陛下”

    “汉朝的那个楼船校尉,在黄支下令废种姓之制,令民再无贵贱之分”

    “更强令当地的贱民和贵种走一条路”

    “于是激了众怒”

    “那些当地的贵种倒还无所谓然而那些贱民却愤怒无比,不过数日,黄支及附近数国皆反”

    “数万之众,切断了黄支通向其他各国的道路,封锁其粮食与饮水”

    “更妙的是,黄支左近十余国,皆以遣使来朝,求陛下派兵协防,保护各国,免遭邪恶魔鬼的侵蚀”

    “为此,甚至有国王愿意每年增加一倍的供奉”

    卫律听着,傻掉了。

    然后,他也趴在了御座上,哈哈大笑起来。

    “妙妙”

    “这身毒人真是太妙了”

    “吾等杀他父母妻儿,不反”

    “掘其祖宗陵寝,不反”

    “苛捐杂税,不反”

    “汉朝人不欲其为贱民,反倒是反了”

    “真是有趣,真是有趣”

    本来,卫律还打算,若汉朝势大,就卷起铺盖去找李陵。

    现在,他已经决心,与身毒共存亡了。

    因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个地方的百姓与人民更好统治和奴役的了。

    还能找到比身毒人更好的剥削群体吗

    没有了

    只要让他们世世代代,沉沦于泥浆,他们就不会造反,也没有心思造反。

    而卫律和他的部下子子孙孙,都可以永葆此德。

    于是,卫律笑完就站起身来,看着他的大臣们,严肃无比的道“诸公,身毒之土,皆吾等与子孙之乐土也”

    “一寸也不可弃”

    “朕欲与南陵城共存亡”

    “卿等呢”

    当卫律的这个问题问出来,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立刻明白了卫律的意思。

    他们纷纷俯首“臣等愿随陛下,死战不休”

    “善”卫律坐下来,满意无比的点点头。

    身毒

    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卫律在心里满是赞叹。

    自李陵西迁后,他从未像现在这般的踏实与满足过。

    黄支城头。

    辛庆忌和杜悦,看着城外,那些脏兮兮,衣衫褴褛,和乞丐、野人差不多的人群。

    这些人,举着木头做的农具,拿着石头,成群结队的将整个原野占的满满当当。

    身毒的僧侣们,出没在他们之中。

    每当那些光着一半膀子的僧侣出现,这些人就立刻跪下来,无比虔诚的磕头、膜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辛庆忌无法理解,杜悦同样如此。

    因为,他们遇到麻烦了。

    一个大麻烦

    城外的那些人,和泥鳅一样,让辛庆忌与杜悦棘手无比。

    因为,他们不反抗。

    汉军,哪怕只派一个人出城,他们也会坐在地上,和那些僧侣一起,一动不动。

    只是汉军到那里,他们就跟到那里。

    哪怕,汉军士兵拿刀子砍他们,用火炮轰他们。

    他们也是这样,既不反抗,也不退让。

    这就给辛庆忌出了一大难题这些人,在名义上已经属于大汉帝国治下,哪怕他们是夷狄蛮子,在传统上被视为两条腿走路的野兽。

    但终究,也不能滥杀。

    不然,史书上,可不会饶了他们。

    于是,这些人,这些单薄、瘦弱,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的身毒人。

    用他们破破烂烂的身体,竟让汉军无敌天下的军队,在这黄支城外寸步难行。

    “要不校尉”杜悦小声的建议“您下令废除先前的政策吧”

    “他们想当奴隶,想做猪狗,您何必拦着”

    辛庆忌听着,一脸的纠结。

    他又何尝不知,废止从前自己好心好意的政策是当前问题的最佳解法。

    但问题是

    这些命令才发布不过一个月,转头自己就废止了。

    这要让长安知道了,别人会怎么看他

    会不会认为他没有胆略,缺乏魄力

    更重要的是,会不会在他的履历留下曾为夷狄所迫,朝令夕改的评价呢

    辛庆忌冒不起这个险。

    所以,他长叹一口气,道“不可”

    “国家法度,官府法令,岂有遇难而废之理”

    “您”杜悦顿时急了,再这么下去,这黄支城就要成为一个臭城、死城了。

    城中的粮食倒还是可以支撑两个月,但饮水怎么办

    “阁下放心”辛庆忌低下头来“事情很快就会解决的”

    “您打算”杜悦小心翼翼的问道。

    “吾岂会用大炮轰击手无寸铁之人”辛庆忌摇摇头“诗书也未教过吾屠杀无辜百姓的道理与方法”

    “吾又非是那些工商大贾,能视人命如草芥”

    汉室,现在名声最臭的就是那些大作坊和大工场主们了。

    因为这些人,拿人命从不当回事。

    很多矿山和冶炼场的商贾,甚至将从各地买来的奴婢,视作消耗品。

    但贵族和官员就不行了。

    仁、义、礼、智、信,恪守着传统道德的士大夫与武将们,只要不是疯子,就不会随意的大开杀戒。

    特别是,对手无寸铁,不进行抵抗和反抗的平民进行屠杀,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再过些时日,番禹派来接替吾的人就要到了”

    “到时候,此地的事情,自有他来处置”辛庆忌松开衣襟,遗憾不已“而吾将拜别此地,恐怕年都不能回返了”

    出了这样的事情,他肯定是短期内没法再回身毒了。

    当然,他开拓身毒,打下黄支和缴获数十万金的财宝的功劳,是无法抹掉的。

    回朝后升官进爵,封候拜将,是一定的事情。

    而且,封赏肯定不薄

    这已经远远超出辛庆忌出发前的预计。

    但问题是

    这身毒之地,广袤无垠,身毒之土,富饶无比。

    这里本是大有作为的地方啊。

    本来,只要回朝后,拿了赏赐,就可以用北海楼船将军甚至身毒都督的身份,杀回来。

    然后在这里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为子孙和家族攒下无上武勋,让后世永远敬仰。

    可惜,这一切都和他再见了。

    讽刺的是,造成这一切的元凶,竟不是他的缺点,而是他曾一度以为的优点仁义之心。

    “从今往后,吾将再也不对夷狄,有半分仁心善意”辛庆忌握着拳头发誓“夷狄譬如禽兽,不可以中国之人揣度”

    谁能想到,这身毒的奴隶们,居然会死心塌地且坚定不移的保护和支持他们的主人,并坚决捍卫他们的奴隶身份,以被人奴役为荣呢

    于是,辛庆忌栽了。

    但

    吃了这个亏,辛庆忌不可能不报复的。

    所以,就在前几天,一艘驶离黄支马头的舰船上,带走了辛庆忌的五封亲笔信。

    而这些信件的收件人是广陵杨武、荥阳任费、蜀郡张安、令居费谨、朝鲜刘曾。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拥有一个着许多大型矿山,每年都需求数千甚至上万的开矿劳工。

    最新网址ddku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要做门阀》,方便以后阅读我要做门阀第一千两百七十七节 挫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要做门阀第一千两百七十七节 挫折并对我要做门阀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