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合众为一,天佑国事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青玉狮子 本章:第一六四章 合众为一,天佑国事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l;fn l;≈l;b≈g;≈l;/b≈g;≈l;/fn≈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l;/br≈g;

    关卓凡重新入座,用低沉而清晰的声音道:“太后谕示的,正是臣要奏的。”

    慈禧伸出右手,拿食指在关卓凡面前的桌面上点了一点,道:“不是我‘谕示’的,是我估摸你的意思——这个事儿,其中关节,我还没有全然想通呢。”

    关卓凡微微一笑,道:“容臣再给太后举个例子——嗯,就拿美国来一吧。”

    “美国?”

    “是。”

    顿了一顿,关卓凡道:“回太后,美利坚建国迄今,不过九十年光景,九十年前,世上并无美利坚国,但是,却已有美利坚人。这美利坚人,并非美国土著,而是从欧罗巴洲各地,跨海移居而来。这其中,有英吉利人、法兰西人、爱尔兰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等等。美国土著叫做印第安人,反倒是无足轻重。”

    “这英吉利、法兰西、爱尔兰、德意志、意大利诸国人士,合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的大族群,这,就是‘美利坚人’了。”

    到这儿,关卓凡停了下来。

    慈禧轻轻地“嗯”了一声,道:“这个情形,和你的,咱们拿满、汉、藏、蒙、回,新造一个族群——‘华夏人’,倒是十分相像。”

    “太后圣明!美利坚国的全称,叫做‘美利坚合众国’,这‘合众’二字,便是‘合英、法、爱、德、意之众而为一美利坚’之意了。美国的国玺,正反两面,都刻着字儿,正面刻着的,便是‘合众为一’四字。”

    “反面呢?”

    “回太后,‘佑国事’。”

    合众为一。佑国事。合众为一,佑国事。

    慈禧在心中默默的念了两遍。

    美国的国玺,还刻着别的字儿。不过,跟今要的事情。关系不大,未免转移焦点,关卓凡就不了。

    过了一会儿,关卓凡估摸着她消化的差不多了,道:“既为美利坚人,英吉利来的,不称‘英吉利人’,而称‘英吉利裔’;法兰西来的。不称‘法兰西人’,而称‘法兰西裔’,其余人等亦然。”

    “嗯。”

    “最紧要的是,虽然英、法、爱、德、意诸裔杂处,但美国的朝廷,却明令定英吉利话为‘官方语言’。意思是,私底下,你爱什么话,自然随你自个儿的意,但是。台面上——包括政府文书、朝堂论政、学堂授业、寺庙布道,等等,却只能英吉利话。写英吉利字。”

    “官方语言”几个字,御姐听在耳中,略觉违和,不过,不影响理解。

    “臣请太后想一想,美国朝廷若不如此,而是由得英吉利裔英吉利话,写英吉利字;法兰西裔法兰西话,写法兰西字;德意志裔德意志话。写德意志字——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那不是乱了套?时间一长,诸裔人士必各自为政。还谈的上什么‘合众为一’?更别什么‘佑国事’了——不分崩离析,就算‘佑’了!”

    慈禧默默点头。

    中国若要仿美国例,那么,该拿哪一种话做这个“同一种话”?哪一种字做这个“同一种字”?

    就是,该拿哪一种“语言”做这个“官方语言”?

    这其实是不消的——并无第二种选择。

    慈禧沉吟道:“咱们如果这么做……大约还要打通几个关节的。”

    罢,偏转头,看着关卓凡,淡淡一笑。

    关卓凡道:“是。臣大着胆子,妄揣慈意,太后的‘关节’,大约有以下这么几个。”

    “嗯,你。”

    “第一个关节——满人会怎么想?”

    “嗯。”

    “臣以为,定汉话为‘官方语言’,绝非变更祖制,恰恰相反,此举乃是仰摹祖宗谟烈,敬而承之,继往开来。”

    “哦?你这个法……新鲜!”

    “太后明鉴,我朝入关,定鼎下,一切典章制度,皆承继诸夏。孔子有云:‘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对于这个情形,臣自个儿,亦有一个法,叫做‘全盘汉化’。”

    “‘全盘汉化’?”

    “是,‘全盘汉化’!这些话,拿到外边儿去,或者由汉人来,似乎略显忌讳,不过,实情确实如此,太后面前,臣就放肆了。事实上,这正是祖宗高明的地方!不然——臣再犯个忌讳——明太祖过,‘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如果,咱们当初也像蒙元那样瞎搞,早就给人赶回白山黑水了!”

    慈禧听得心旌摇动,目光炯炯。

    “拿话、写字来,是满人汉话,写汉字——朝廷可从来没要汉人满话,写满字!时至今日,满人之中,这满话、写满字……呃,不别人,臣放肆,就拿臣和……太后,呃,来好了,这满文,臣惭愧,是既不会,也不会写,太后……”

    到这儿,关卓凡打住了话头。

    慈禧微微叹息:她会,但不会写。

    这两位,一个是领导政府的中枢首辅,一个是至高无上的圣母皇太后,于满文一道,尤不堪如此,其余的满人,不论是宗室亲贵,还是普通八旗,就更加不必了。

    过了片刻,关卓凡继续道:“国初至乾隆一朝,书写诏书,必满汉合璧;乾隆朝之后,诏书只用汉字缮写的情形,愈来愈多。时至今日,太后也晓得的,除了最重要的,大多数的诏书上面,已不见满文。这不是什么不守祖制,而是用满文写诏,实在已经没有必要——接旨的人听不懂,颁旨的人不会念,连能写旨的人,也愈来愈少——还折腾个啥劲儿?那不是脱了裤……”

    关卓凡讲得兴起,差点滑了口,总算及时打住,把后面几个字咽了下去。

    慈禧偏转臻首,怪好玩儿地瞅着他,嫣然一笑,道:“怎么样?后边那个字儿,味道可好么?”

    关卓凡大窘,脸不由红了,嗫嚅了一下,道:“臣……荒唐。”

    慈禧拿筷子在他手背上轻轻一敲,道:“正传膳呢,啥话都!”

    关卓凡窘得更甚,正想着要不要起来打个千儿什么的,御姐替他解了围:“好啦,不挤兑你了,你继续往下吧。”

    关卓凡定了定神,道:“是,臣的意思是,汉话已经有了事实上的‘官方语言’的位子,现在要做的,不过是化暗为明,这样,才好全国推广,及于蒙、藏、回。至于满、汉之间,这个事儿,其实早有默契,亦早成事实,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太后尽管放心。”

    顿了一顿,关卓凡又道:“如果,实在觉得‘官方语言’四字太扎眼了,那么,用其他的名目,诸如‘通用语’,或者‘普通话’,都是可以的。”

    “‘通用语’?‘普通话’?”

    “是。”

    “嗯,有些意思,且让我好好儿地想一想。这是第一个关节,那,第二个呢?”

    “回太后,臣以为,这第二个关节,就是——若定汉话为‘官方语言’,那么,拿满语怎么办?”

    “嗯,那你,该怎么办呢?”

    “臣放肆,给太后回一句笑话儿——凉拌(办)就好了。”

    “凉——拌(办)?”

    “是。臣的意思是:一如其旧。”

    “一如其旧?”

    “是。满语本来就是‘国语’,以后,自然还是‘国语’——这‘国语’的位子,自然是比‘官方语言’的位子要高的,最重要的诏书,也还是满汉合璧,什么都没有变,有人就算对定汉话为‘官方语言’有想法,又能什么呢?”

    慈禧听懂了关卓凡的意思:将满语以“国语”的名义高高供起,看上去似有九鼎之重,其实却是“架空”了的。究其竟,满语不过一件漂亮的摆设,治国安民,融谐满、汉、蒙、藏、回于“华夏人”的,是汉话。

    “好,这是第二个关节,还有第三个么?”

    “回太后,有的。臣以为,这第三个关节,就是——蒙、藏、回,怎么看朝廷定汉话为‘官方语言’?”

    慈禧点了点头,道:“嗯,大约有人——譬如回人,会,为什么叫我们讲汉人的话,不叫汉人讲我们的话——这,似乎不大公平啊?”

    关卓凡一笑,道:“太后圣明,确乎可能有人如此法。这当然极易反驳的:汉话自然是中国话;藏话、蒙话,也算是中国话——藏话是**土著的话,蒙话是蒙古土著的话,**、蒙古既入中国,藏话、蒙话,便算是中国话了。”

    “可回人的‘母语’却是阿拉伯话,阿拉伯可不是中国的地方,阿拉伯话,怎么也不能算是中国话吧?回人讲汉话,是中国人讲中国话;汉人讲阿拉伯话,却是中国人讲外国话,有什么理由,中国人和中国人话,讲的却是外国话?”

    慈禧“格格”娇笑:“什么中国人外国话的,你这张嘴,可以去讲相声了!”

    “太后见笑了。不过,有一个情形,臣要给太后回明:新疆的‘回人’,和陕甘的‘回人’,不是一码事,的也不是同一种话——新疆的‘回人’,讲的就不是阿拉伯话了。”

    “哦?还有这个分别?我竟是不晓得——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未完待续)

    b

    b


如果您喜欢,请把《乱清》,方便以后阅读乱清第一六四章 合众为一,天佑国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乱清第一六四章 合众为一,天佑国事并对乱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