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郎咸平 本章:二、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太成功了,我们内地企业家没有一个应对真正意义上的大萧条。

    ●经历过大萧条之后,你必然保守,这才是应对大萧条的原则。

    ●你看这些曾经经历过大萧条的人,他们很明显对这次大萧条的估算还是不足的,还是太乐观。

    ●他们在很悲观的情况下还是太乐观,这就是差别。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虽然香港这些富豪们最近也亏得多,但是他们的保守心态跟我们不一样。由于改革开放30年太成功了,我们内地的企业家没有一个人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大萧条,所以他们才会盲目乐观。

    我就以香港“四大天王”为例,香港“四大天王”都是做地产的,这些人和我们内地企业家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就是我们内地企业家没有经历过大萧条,而他们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萧条。

    我想以一个简单的数据跟各位做个说明,大家就明白了。我就以我们上市公司的资本负债比率为例,什么叫资本负债比例?就是负债除以资本(净资产)的百分比。我们内地上市公司的企业家只有个人辛苦的奋斗历程,缺乏大萧条的洗礼,显得激进,显得浮躁。我们上市公司的资本负债比率平均在100%-300%之间,是很高的。这“四大天王”和我们内地企业家一样,也有个人辛勤奋斗的历程。但和我们企业家不同的一点是他们个个都经历过很多次大萧条。你看这些经历过大萧条的“四大天王”的公司资本负债比率是多少?大家猜一下?而且香港“四大天王”的公司都很大,规模是我们很多上市公司的上百倍。而且香港的法制建设也比较完善,信用体系比较健全,法制又好,信用体系又好,应该可以借更多的钱,我们的上市公司规模又小,法制又不太健全,信用体系不太良好,都敢借100%-300%,那“四大天王”应该借得更多是吧?

    恰恰相反,他们的资本负债比率只有20%而已。我们的上市公司是100%-300%,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企业家没有经历过大萧条,所以浮躁,经历过大萧条之后,你必然保守。按照我的数据显示,就算他们借钱,突然拉高这一负债比率以后,他们也会尽快还债,把它打低。我以李嘉诚通过长江实业1978年收购和记黄埔为例,在收购之前长江实业的资本负债比例是30%,而收购当年突增到90%,但其后几年马上降到20%以下。为什么?他们害怕,害怕大萧条,但是大萧条终究来了,所以我很好奇李嘉诚到底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李嘉诚在面对大萧条时候的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从他的一些言论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相当谨慎。在2008年3月份的时候,李嘉诚就说,对于内地股指的大幅下降呼吁投资者要量力而为,到了5月份,他认为我们内地的楼市不可能继续暴利了,接下来到8月份,他指出美国房地产业会继续下调,其疲软会影响到全世界,还有全球的通货膨胀和能源价格都很高,对经济非常不利。

    以实际行动而言,他在2008年10月立刻停止了和记黄埔的所有投资,而且大量套现。以上海地区的投资为例,他在2008年5月份以44亿元的价格出售了世纪商贸城外,6月折价24%出售了御景豪庭,2009年1月份以10亿元的价格出售了上海黄金城道商铺。此外,他的手中握有大量的现金,我们算了一下,他差不多有221亿美元的现金。这221亿美元当中,有70%左右以现金形式保有,另外30%是以国债方式所保有,所以流动性资金的量非常大。为什么这么做呢?准备应对大萧条。

    我刚才谈过“四大天王”,包括李嘉诚、李兆基、郭炳湘兄弟和郑裕彤,已经够保守了,但是这么保守的人也会出错。比如“四大天王”里面的李兆基同志,被誉为“亚洲股神”。这个亚洲股神在2008年9月初的时候,在股市栽了一个跟头,他表示从此以后不敢再对恒生指数公开预测,因为预测都是错的,他非常紧张。而且美国这次金融危机,雷曼兄弟投资公司破产了,李兆基在里面有投资。而且不但他在里面,我发现很多人包括索罗斯都在里面有投资,所以很多都人栽了。

    李兆基的原话这么说:金融危机下,股市波动,市场动荡,目前都不知道怎样预测股市才好。另外,我们的赌王叫何鸿燊,他说2008年12月是香港最艰难的时间,因为各行各业都会做年结,就是年终结算,恐怕坏消息比好消息多。他预计要两到三年时间才会恢复元气。他说由于香港的商业活动比较多元化,不像澳门都是搞赌业的,因此他认为澳门受到打击的程度会更大。你看这些曾经经历过大萧条的人,他们很明显对这次大萧条的估算还是不足的,还是乐观了。但是我们内地的企业家更乐观,他们在很悲观的情况下还是太乐观,这就是差别。


如果您喜欢,请把《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方便以后阅读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二、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二、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并对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