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羽突然发威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南门太守 本章:五、关羽突然发威

    刘备自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这个时候关羽人在荆州刺史部南郡的公安,刘备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前去公安,授给关羽前将军的印绶。前将军位在张飞等人之上,成为武将之首,关羽很满意,认为自己名至实归。但是,当他听说就连黄忠都担任了后将军时,立刻就火了,不肯受拜,他直言不讳地对费诗说:“我不愿意跟一介老兵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费诗在诸葛亮栽培下日后成长为出色的外交家,多次出使孙吴,以能言善辩著称。遇到这种情况,放在一般人就傻眼了,但费诗不怕,他对关羽说:

    “建立王业需要各种人才(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当年萧何、曹参跟刘邦从小相熟,而陈平、韩信是投降过来的人,但后来他们的地位以韩信最高,没有听说萧何、曹参为此发过牢骚。如今汉王以一时之功,对黄忠将军给予厚遇,但他在汉王心里真正的分量,怎么能与君侯您相比呢?汉王和君侯您已结为一体,福祸同享,我认为君侯您不必计较官号的高低和爵禄的多少。在下只不过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您如果不肯受拜,我也就回去交差了,不过我替君侯着想,担心您会后悔呀(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

    费诗这番话展露出他作为外交家的风采。面对关羽的无理耍横,他没有害怕,没有为讨好关羽而乱拍马屁,也没有跟关羽叫板,而是说了不软不硬一番话让关羽自己掂量,由于话说得在理,关羽也不是听不明白话的人,所以赶紧受拜。

    关羽有点小骄傲,不过他是有理由的,他不仅跟刘备关系铁,自己也真有两下子,尤其是在现在坐镇荆州,事业正如火如荼。

    在汉末三国时代,关羽是一流的猛将,这倒不全是以后民间传说、演义等的附会,历史上的关羽也深受包括敌方阵营在内的同时代人高度评价。郭嘉、程昱曾说他是“万人敌”,周瑜说关羽是“熊虎之将”,刘晔说他“勇冠三军”。这些评价表明,关羽作为武将是相当杰出的。关羽后来失败了,主要原因是他有将才却不具备帅才。

    在正史中关羽生年不详,到清朝康熙年间,关羽祖籍解州的知府王朱旦在修浚一口古井时,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他根据砖上的记载情况写了《关侯祖墓碑记》,称关羽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根据这个说法,关羽此时五十九岁。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公认。

    刘备、诸葛亮等人先后进入益州,把荆州的军政事务都交给了关羽。在守土拓疆方面关羽比较称职,无论是对付孙权还是周瑜、鲁肃,关羽的态度都很强硬,处处维护刘备集团的利益。

    另一方面,这段时间也正是曹操、孙权的多事之秋,除了孙、曹之间连续在合肥方向打过几仗外,曹操两征汉中,也无力从中线发动攻击,这些为关羽在荆州不断拓展势力提供了机遇。

    前一阵马超来降,关羽虽然不认识马超,但知道他的名气很大,于是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是什么样的人物(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知道关羽最不喜欢别人比自己强(亮知羽护前),于是给关羽回信说:“孟起是文武全才(兼资文武),英勇过人,是一世之杰,黥布、彭越那样的人物,当与翼德相匹敌,但是比起美髯公的绝伦逸群还是有差距。”

    史书记载,关羽的胡须又长又好看,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诸葛亮先夸马超,再拿马超跟张飞相题并论,最后说马超不如关羽,等于说张飞也比不上关羽,把关羽捧得很爽。关羽宴请宾客的时候,经常把诸葛亮写的这封信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在此期间,关羽曾两次负伤,一次伤在左臂,一次伤在面颊。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曾被流矢射中左臂,后来虽然伤愈了,但一遇阴雨天骨头就疼,医生说:“箭头有毒,已经浸入骨头,只能把左臂割开,刮骨去毒,才能治根。”关羽听罢当即伸出左臂让医生割,医生一边动手术,关羽一边跟人喝酒吃肉,那边血流不止,这边谈笑自若,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

    需要指出的事,此时华佗已经被曹操杀了有十来年了,给关羽做手术的人不是华佗。

    关羽脸上的伤也是被箭射的,射他的是曹将庞德。据《三国志庞德传》记载,庞德在汉中投降曹操后被派到樊城归于禁指挥,庞德有个表兄叫庞柔跟着马超去了益州,庞德跟马超又有特殊情谊,曹军中有人对他的忠诚表示怀疑。

    庞德很光明磊落,他常对人说:“我受国恩,只有一死报效,我誓杀关羽,如果我不杀他,就是他杀我!”后来他真的与关羽面对面厮杀,他一箭射中关羽的面颊。庞德常骑一匹白马,关羽军中呼他为白马将军。

    自建安十八年(213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大约六七年时间里,经过关羽的大力经营,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势力不断增强。汉中之战后,刘备一举拿下了上庸、西城、房陵三郡,对曹操占领下的襄阳、樊城基地形成了半面合围之势,面对这种大好形势,关羽突然有了更大的想法。对于关羽即将产生的大胆想法,有人已经洞若观火。当时曹操集重兵于居巢、合肥,有一天曹操任命的扬州刺史温恢跟兖州刺史裴潜聊起了当前的形势,温恢不无忧虑地说:“这里虽然有敌人,但不足为虑,曹仁将军守襄阳、樊城,势单力薄,关羽骁勇狡猾,恐怕南面会有变故呀!”接下来发生的事完全如温恢所料,可惜他们没有把谈话内容以书面方式呈报给魏王曹操。

    此时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江汉一带常有连阴雨,这一年的八月雨不仅连着下,而且雨量比较大,汉水暴涨。

    曹军在前线的主要据点襄阳和樊城(它们如今合称襄樊市)都在汉水边上,一个是汉水南岸,一个是汉水北岸,汉水发了大水,水势很猛(平地数丈),城池及军营都被淹了。

    曹军在中线战场的总指挥是南部战区司令(征南将军)曹仁,下辖于禁、徐晃等部,曹仁让徐晃守宛县,作为第二道防线;命令左将军于禁率立义将军庞德等屯兵樊城外,与樊城成角之势;曹仁自己守樊城。

    于禁和庞德所部共有七个军,约七八万人,他们受淹情况最严重。北方将士对于发大水没有太多概念,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毫无准备,不知道怎么办。于禁等人仓皇避到高处,这时却发现有人乘着大船正向他们袭来。

    来的正是关羽,当他看到汉水暴涨时,立即意识到这是天赐良机,他命令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己率水陆两军进攻樊城。这个仗简直没法打,于禁等人只能坐以待毙,无奈之下,于禁向关羽投降。

    但是立义将军庞德却坚持不降,他在一个土堤上,被甲持弓,向敌人放箭,箭无虚发,从早晨一直战斗到中午,箭用尽了,就短兵相搏,越战越勇。

    这时要投降关羽的人越来越多,曹军董衡、董超两个部将要投降,被庞德给杀了。庞德对身边的人说:“我听说良将不应该惧怕死,烈士不会毁节偷生,今天就是我的死期!”

    水势越来越高,庞德身边最后只剩下二三个人,他们找到一条小船,打算乘船回樊城找曹仁,但水势很猛,船一下子翻了,庞德手里的弓也丢了,他扒着船漂在水中,终被敌人俘虏。

    庞德被带到关羽面前,关羽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关羽见庞德立而不跪,对他说:“你哥哥在汉中,我想拜你为将,为什么还不投降?”庞德大骂关羽:“小子,我不知道什么叫投降!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刘备只是一个庸才罢了,怎能与魏王匹敌?我宁做朝廷的鬼,也不作贼人的将!”

    关羽无奈,下令把庞德杀了。

    曹操听说后很感慨,他流着泪说:“我和于禁相识三十年,为什么到临危处难之时,于禁反而不如庞德呢?”曹操下令封庞德的两个儿子为列侯。

    关羽杀了庞德,从此庞关两家也结下了仇。据王隐的《蜀记》记载,后来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平蜀,庞会找到关羽的后人,把他们全杀了,给父亲报仇。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方便以后阅读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五、关羽突然发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五、关羽突然发威并对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