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血染逃亡路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南门太守 本章:三、血染逃亡路

    兴平二年(195年)七月,大约在曹操与吕布激战于山阳郡、任城国等地,最终把吕布赶出兖州时,献帝刘协携文武百官在张济的护卫下离开长安,前往弘农郡,其路线大约相当于出西安市沿陇海铁路一直往东,目的地弘农郡在洛阳以西。

    支持天子东迁的除了张济外,还有杨定、杨奉和董承等手握兵权的将领。杨定在凉州军中的地位仅次于“三人小组”,被封为安西将军。杨定跟樊稠十分要好,樊稠被杀后,杨定一直心存不安,在献帝东迁的问题上,他竭力支持,并愿意一同东进。杨奉原是李的部将,临阵反水,自然不愿意留下来等李跟他秋后算账。

    董承是个特殊人物,他是灵帝刘宏母亲董太后的侄子,算是刘协的表叔。因为董卓一度跟董太后攀过亲戚,董承也就成了董卓的本家,因为这个缘故,董卓对董承给予了特别关照,让他到自己的女婿牛辅军中带兵,是献帝目前唯一能拉上血缘关系(尽管绕得很远)、又能和凉州军搭上话的人。

    献帝对董承很看中,董承对献帝也忠心耿耿,献帝纳董承的女儿为贵人,董承又成为献帝的岳父。

    献帝下诏,擢升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为了让郭汜痛快放行,擢升郭汜为车骑将军。

    献帝一行刚离开长安,郭汜就反悔了,他不想失去对天子的控制,想把天子弄到长安以北不远的高陵(今陕西高陵),那是他的地盘。但是,天子以及百官们实在不想在长安这个鬼地方再待了,一致要求去弘农郡,张济等人也表示支持。

    双方相持不下,刘协使出了最后一招:绝食。刘协一天没吃饭,郭汜听到报告,担心事态更加恶化,同意让天子的队伍一边往前走,一边再商量。

    这样,天子一行到达新丰(今陕西临潼)。郭汜想了几天,还是想把天子留在关中,他提出定都坞的想法。坞在今天陕西省眉县境内,是董卓以前修建的超级堡垒,董卓原打算在此地长期退守。郭汜的计划被侍中种辑提前得知,他秘密通知杨定、杨奉、董承等人,把所部人马悄悄集结起来,准备跟郭汜硬拼。据《后汉书》说,在新丰郭汜实力不占优势,他害怕出意外,离开军队仓惶逃入终南山中,后回到李那里。

    《三国志》进一步补充说,天子开始已经被郭汜弄到了自己的军营里,杨奉率兵攻打,把天子抢了回来。郭汜逃到终南山里,后来又逃往李的大营。

    天子一行在新丰住了两个月,到十月初,才行进到华山脚下的华阴(今陕西华阴),在此迎候的是宁辑将军段煨,他已为天子一行的到来准备了充足的食物、衣服及各种器物。

    这个段煨是哪里来的呢?此人是前太尉、名将段的族弟,后来成为董卓集团重要将领之一,是贾诩的老领导,此时驻扎在潼关附近,听说天子路过,特到华阴来迎驾。作为帝国的名将之后,段煨对天子的感情较一般的凉州军阀要深得多,所以迎驾的态度很积极。但是,杨定曾经跟段煨有矛盾,他散布谣言说段煨跟李、郭汜是一伙的,受杨定的影响,包括张济、杨奉、董承在内,都对段煨表示不信任。

    太尉杨彪、司徒赵温等人从中劝解,愿意用性命担保段煨不会谋反,但杨定等人不相信,他们报告献帝,说有情报显示郭汜已经秘密进入段煨的军营,情况随时有变。

    献帝无奈,只好出城,在城外露营。杨定等人向献帝请令,要求讨伐段煨。献帝说段煨还没有谋反的迹象,为什么要攻击他?杨定派去的人不甘心,仍然苦苦纠缠,一直到半夜都不走,献帝仍不松口。

    杨定、杨奉、董承不管,直接向段煨展开攻击,双方势均力敌,相持十多天没有分出胜负来。段煨继续供应天子及百官饮食起居,毫无二心,献帝派人从中调解,杨定等人勉强接受,暂时休兵。这一闹,耽误了东进的时间,同时也提醒了长安的李和郭汜。这二位如今已尽释前嫌,和好如初。他们突然明白过来,当初是如此愚不可及,让天子脱离了自己的掌握,于是挥兵向华阴杀来,要重新夺回天子。

    李、郭汜打的旗号是援救段煨,这一招有点损,因为他们跟段煨本不是一伙的,通过造这个势,让段煨更加受怀疑,可以把水搅得更浑。

    杨定跟李有仇,眼看李气势汹汹杀来,有点害怕,干脆开溜,离开部队跑到荆州投刘表去了。杨奉、董承保护天子一行赶紧东进,张济不知何故,与杨奉、董承又起了矛盾,这时站在了李、郭汜一边。这样,杨奉、董承护卫天子一行在前面跑,李、郭汜、张济带兵在后面追。追到弘农郡内的一个山涧,终于追上了,双方激战,董承、杨奉大败,文武百官和士兵死了不计其数,天子的御用品、符节、皇家档案丢得满山涧都是。

    天子一行逃到了附近的曹阳(今河南陕县境内),在田野中露宿,董承、杨奉假装与李、郭汜、张济和解以争取时间,暗地里派人渡过黄河,向白波军的首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栾提去卑求援。

    这是帝国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幕,堂堂一国之君,不得不向曾经被视为流寇、土匪的农民起义首领求救,因为舍此已无其他更好的办法。

    李乐、韩暹、胡才这些人有点类似黑山军的张燕、于毒、眭固,常年在潼关、中条山和太行山一带打游击,现在听说皇帝走投无路到了门口,赶紧带兵来接应。他们未必有那么好的心,但他们都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天子是奇货,先弄到手里再说。

    李乐等人率数千人马渡过黄河,与李、郭汜和张济的联军交战,结果将李等人打败。董承提出边撤边往前赶路,李乐和董承护卫天子在前,杨奉、胡才等人断后,开始撤退。

    李等重新整顿人马,又杀了上来,这一回杨奉等人大败,死伤惨重。光禄勋卿邓渊、廷尉宣、少府卿田芬、大司农卿张义等朝廷高级官员战死,司徒赵温、太常卿王绛、卫尉周忠、司隶校尉管被俘,李本来打算把他们全部处死,经过贾诩的苦苦相劝才作罢。周忠,是周瑜的堂叔父。

    天子一行人狼狈不堪地逃到了离黄河更近的陕县(今河南陕县),追兵紧跟着也到了。此时,天子的虎贲、羽林卫士加起来不到一百人,李乐、董承手下的兵力损失也很大。凉州军日夜不停地在城外鼓噪,城里的人胆战心惊,只想早点逃出去。

    在商议如何逃时,大部分人主张顺黄河滩东下,到河上著名的渡口孟津,由那里登岸到达黄河以北的白波军控制区。从地图上看这倒是一条捷径,但实际上它是一条死路,因为充满了危险。

    幸亏太尉杨彪是弘农郡人,对这里的地形很熟悉,他说:“从这里往东,有一个地方叫‘三十六滩’,那里十分险要,根本无法通过。”侍中刘艾曾经在这一带工作过,也说那里太危险。最后决定直接在陕县附近强渡黄河,命李乐先行探路,准备船只。

    随后,献帝以及百官们悄悄出城,开始向黄河边上徒步行进。大家行迹匆匆,都怕走晚了命就没了,所以什么多余的东西都没带。只有皇后伏寿的哥哥伏德例外,他一手搀扶着妹妹,另外一边夹着十几匹绸缎。大家都有点纳闷:这哥们够贪财的,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舍不下这点布?

    可很快大家都将明白过来,这些绸缎是如此重要,成为救了很多人命的那根稻草。

    一行人向黄河边上奔命,一路上拥挤不堪,就连皇后的卫士们也只顾往前跑,大家把路都堵住了。符节令孙徽急了,在人群中挥着刀,一通乱剁,皇后衣服上都溅满了血。不过,总算来到了黄河边。

    到了以后,大家都傻眼了:黄河的大堤太高了,离下面足有十多丈,相当于六七层楼高,无法下去。这时候伏德把随身携带的绸缎拿了过来,董承又弄来几个马笼头,就用这些东西捆扎成一个简易的“坐辇”。行军校尉尚弘劲大,由他背着献帝刘协,坐在上面,由顶上的人拉着往下吊。

    其他人用伏德剩余的绸缎结起来陆续往下滑,排不上号的,索性跳了下去,有的当场摔死,有的摔伤。

    李乐弄来的船很有限,装不了那么多人,大家一拥而上,都想往上挤。董承、李乐只好用暴力阻止,可大家仍然不愿意放弃,跳到水里死死抓住船帮不放,船上的人举刀乱剁,船舱里落下了不少砍断的手指。

    只有少数人上了船,保住了一条命。停留在岸边的人遭到了随后赶来追兵的劫杀,侥幸没有被杀的,衣服也被乱兵给扒了,此时是十二月底,黄河中下游最冷的时候,黄河虽然没有结冰,但异常寒冷,有人活活被冻死。

    李亲自来到岸边,看到天子已经渡河,就派出侦察兵(斥候)前去追赶,董承害怕他们放箭,在船上找了条被褥当盾牌护着献帝。经历了这样的惊心动魄之后,天子一行总算到达了黄河北岸,驻进李乐在大阳(今山西平陆)的军营。

    虽然暂时稳定下来,但粮食成了问题。李乐这里本来就不富裕,要供应天子及百官的饮食,更是一筹莫展。正在此时,送粮的人来了。

    河内郡太守张杨听说天子东归,就派了一支部队前来接应。他估计天子一行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没有吃的,于是让接应的这几千人每人都背上足够的军粮(使数千人负米贡饷),这真是雪中送炭。

    这里是河东郡的地盘,河东郡太守王邑也随后赶到,送来了一些布帛,给大家做衣服。献帝下诏封王邑为列侯,拜韩暹为征东将军,李乐为征北将军,胡才为征西将军,张杨为安东将军。

    就这样,天子一行在董承、杨奉、李乐、胡才、韩暹、张杨、王邑等人护卫下暂时停驻在黄河北岸的河东郡。河的对岸是李、郭汜和张济的联军,他们手里有在黄河岸边俘虏的百官、宫人,以及此前弘农郡山涧俘虏的司徒赵温等人。献帝特别惦记他们的安危,派出使者到对岸与李等人谈判,李接受和谈,把俘获的赵温等百官以及宫人们放了回来,并送还一部分缴获的御用器物。

    张杨虽然送来不少粮食,但此时聚集在这一带的部队越来越多,后勤供应很快又成为一大难题,大阳又是个很小的地方,天子日常起居及办公只好因陋就简。据《魏书》记载,献帝议事的地方外面只围着篱笆,他与大臣们议事时士兵们都挤在外面看,这些兵大部分前不久还是农民起义军,刚刚被收编,还不习惯军纪,一边看一边嘻嘻哈哈。

    司隶校尉管可能长得有点怪,成为军民们取乐的对象,每次他进去向献帝汇报工作,门口的人都向他扔东西,逗他开心。曾经,司隶校尉是何等威严的职务,眼皮一抬就够老百姓心惊肉跳的。献帝一心想尽早回到洛阳,但是跟前的这些人情况很复杂,各自想法都不一样,没有人关心天子的想法,只想如何伸手向天子要官,不仅自己要,而且还帮手下人要,就连各位将领们的私生医生、马夫、警卫员等一眨眼都成了校尉这样的高官,负责刻制公章的御史们忙得不可开交,日夜加班仍供不应求,刻字来不及,只好改用锥子画字(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这还不够,这些人整天琢磨如何斗法,如何把别人甩掉使自己成为最终的受益者,终于又爆发了内讧。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方便以后阅读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三、血染逃亡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三、血染逃亡路并对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