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返洛阳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南门太守 本章:四、重返洛阳

    河内郡太守张杨提出迅速护送献帝到洛阳,但得不到其他人的响应,张杨一怒之下回到了河内郡野王(今河南沁阳)。

    对于天子下一步的行动,大家其实都没有更好的办法。过了年,正月初七,献帝下诏改年号为建安。

    建安元年(196年)春天,内部矛盾终于爆发,韩暹攻击董承,董承不敌,逃到野王找张杨去了。白波军另外一个首领胡才联合杨奉要攻击韩暹,被献帝劝阻。

    献帝周围的这几路人马,面对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他们迎来了袁绍派来的使者。

    此时的袁绍正面临南北两线同时作战的艰难局面,前不久曹操围住雍丘,城破后把张超杀了,袁绍不理臧洪发兵相救的请求,激起臧洪的严重不满,臧洪于东武阳起兵反抗袁绍,袁绍亲自带兵攻打。袁绍现在就在东武阳前线。

    而北线的公孙瓒也频频给袁绍制造麻烦,他大修易水防线。袁绍不敢等闲视之,命令义配合刘虞的儿子刘和以及刘虞的旧部鲜于辅等攻击公孙瓒。袁绍的主力全部压在这两条战线上,没有力量前来护驾。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袁绍对当今天子有所不恭,不仅多次试图另立他人,而且扬言天子的血统有问题,不是合法继承人。对于这些,刘协肯定早有耳闻,所以对郭图一行态度也较为冷淡。

    双方没有商谈下一步如何行动,郭图到大阳看了看就走了。

    但是,在郭图看来,献帝此时已走投无路,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就有可能落于他人之手,比如袁术,或者刘表,甚至是吕布和刘备,到那时候将对袁绍集团更加不利。据《三国志》记载,郭图回到东武阳前线,向袁绍报告此行情况,建议把献帝一行迎接到邺县来。但是,袁绍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献帝传》一书的记载与此有所不同,该书提出迎接献帝来邺县建议的是冀州本土派代表沮授,而持反对意见的是郭图和淳于琼等人。郭图、淳于琼认为:“汉室陵迟,为日已久,现在要重新振兴,那是多么困难的(今欲兴之,不亦难乎)!现在各路英雄据有州郡,个个人多势众,正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为王。如果迎接天子到自己身边来,以后干什么事都要先请示报告(动辄表闻),如果听天子的就削弱了自身的权力,不听天子的就是违命,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

    以往论者多以为郭图、淳于琼此番谈论实属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一点,没有着眼于长远,结果让袁绍错失了一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机会。但是,如果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他们此番谈论也未必全无道理。

    不管怎样,袁绍集团内部对是否迎接天子的问题产生了分歧,加上袁绍对献帝刘协潜意识里不大接受,又有当前南北两线战事的困扰,于是,目前距离天子最近、实力最强的袁绍集团暂时放弃了迎接天子的打算。

    献帝一行在河东郡一直待到了六月份,天气已经很热了,才在张杨的建议下,杨奉、韩暹重新和好,一块护送天子到洛阳。

    七月一日,献帝一行终于进了洛阳,此时距上一次离开共五年四个月零十五天。至此,天子一行算是彻底摆脱了凉州军的控制。

    李、郭汜等凉州军阀的最后结局这里也作以简单交待。三年后,已经迎接献帝定都许昌的曹操开始经营关中,派裴茂到长安,联络当地将领攻击李,把他杀了,夷灭三族。郭汜一直退守在坞,实现着老领导董卓当年制定的踞守坞以观天下的宿愿,他的部将五习背叛了他,把他杀死。

    张济率所部辗转到了南阳郡,他在转战途中被杀,所部由他侄子张绣率领。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南投刘表,刘表让张绣驻防在南阳郡一带,成为自己的北部屏障。

    此外,李乐和胡才留在河东郡,胡才以后被仇家杀死,李乐病死。

    现在,呈现在刘协眼中的洛阳已是满目疮痍,这个当年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南北二宫多成瓦砾,罕有人迹。城里只有已故宦官赵忠的住宅可住,献帝一行把这个地方作为临时行宫。

    赵忠这个人好像特别热衷于投资房地产项目,当初韩馥让位于袁绍后,搬离位于邺县的州政府,住的也是赵忠的住宅。

    献帝下诏,大赦天下。张杨等人在南、北二宫里寻找相对完整的宫殿,最后在南宫里找到了一处,经过一番整修,献帝搬了进去。张杨认为自己在迎接献帝重返洛阳一事上功劳最大,于是将这座宫殿命名为杨安殿。

    根据制度,除了北军、中央禁卫军、守护皇城的卫尉、执金吾等部队外,其余武装力量不得常驻京师。张杨带头执行这个制度,主动撤退至他的大本营,位于黄河北岸的野王,另一个实力派杨奉无奈,只好跟着撤了出去,驻扎在洛阳以南的梁县(今河南临汝)。董承和韩暹负责京师的守卫。献帝下诏,擢升张杨为大司马,这是一个很崇高的职务,此前刘虞曾担任过。擢升韩暹为大将军,同时兼任司隶校尉。擢升杨奉为车骑将军。以上各位,都享受“持节”的殊荣,即可以代表天子视察工作,任命一定级别的官职,代表天子发布一些命令。

    张杨和杨奉之所以愿意撤出洛阳,并不是他们高风亮节,而是看到了一个现实问题已经摆在面前:洛阳城中粮食极度短缺。

    此时的洛阳,除了天子、百官及守卫部队之外,已经没有什么百姓,也找不到吃的东西。献帝不得不下令尚书台的秘书(尚书郎)以下的公职人员到洛阳郊外挖野菜充饥。献帝也想到了向周围手握重兵的实力派们求助。起先,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吕布,对于这个亲手杀了董卓的人,献帝深有好感,听说吕布在兖州、徐州一带发展得挺快,献帝对他寄予了厚望。

    早在河东郡的时候,献帝就给吕布亲笔在一块木板上写了封信,让吕布来迎驾。献帝的使臣也见到了吕布,但吕布当时正被曹操打得灰头土脸,有心报效却没有这个能力,于是派人向献帝说明情况。献帝下诏擢升吕布为平东将军,封平陶侯。此时吕布已经到了徐州,献帝派的使臣必须穿过“曹统区”山阳郡,一不小心,把任命书及封侯的凭证都弄丢了。

    除了吕布以外,献帝最信任的人是袁术,相较于袁绍,献帝对袁术更有好感。还有刘表和刘璋,虽然路途远一些,但献帝相信他们会来迎驾的。

    献帝想了一大圈,就是没有想起曹操来。说起来,曹操的兖州牧也是献帝亲自颁发的,但他知道曹操是袁绍集团的人,献帝向来对袁绍很排斥,他觉得袁绍很不可靠,也很有野心,难保不会成为董卓第二,所以献帝接连派出去了多路使臣,就是没有到冀州和兖州的。

    但让献帝深感失望的是,这几位接到诏书后都没有什么实际行动。袁术此时正在寿春,天子一行在曹阳被追杀的事当时传遍了全国,很多人都认为天子已经遇难了。当这个消息传到袁术那里时,袁术的第一个反应是机会来了,因为他一直以来就想自己当皇帝。

    后来虽然知道天子并没有遇难,可袁术的皇帝瘾一旦被勾出来就再压不回去了,在这个当口就是献帝本人亲自来求他,他也不会前去迎驾的。还有刘表和刘璋,也没有把天子接到他们那里住住的打算,都以路途遥远为借口作推辞。

    被献帝寄予厚望的这些人要么来不了,要么不愿意来。

    但是,有一个他没有打招呼的人却主动来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方便以后阅读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四、重返洛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四、重返洛阳并对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