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开始有大臣上奏,劝皇上立太子,定国本。
皇上置若罔闻。
将这些折子全都搁置一旁,对立储之事不发一言。
那些大臣又将奏折递进内阁,希望我爹能劝说皇上,早立太子。
我爹缄口不言,将所有奏折原路发回。
朝臣们摸不清皇上的意思。
也有大胆的朝臣揣测皇上的意思,一位言官给皇上上书。
说:「三皇子天资聪颖过人,可立为太子。」
皇上登基二十余载,膝下四位皇子。
大皇子绪宁,嘉婕妤所生。
二皇子随宁,生母是贤妃。
三皇子湛宁的生母是皇贵妃。他和妹妹福安公主是皇上最喜欢的孩子,并且由皇上亲自教养。
四皇子清宁,是萧婕妤所生。他运气不好,正好生在皇贵妃后面,皇上甚至都没见过他几次。
我估摸着上书的这位大臣,大约是猜测皇上希望皇贵妃的将来继承江山,想要逢迎皇上的心意。
我本以为皇上会和从前一般将事情按下。
谁知次日早朝,皇上在朝上怒斥了那位大臣,说他不思本职、曲意媚上。
那位言官被皇上罢去官职。
自那以后,对皇上立储之事指手画脚的大臣们纷纷闭嘴,生怕自己也受到牵连。
这些平日里张口忠义、闭口礼法的官员们,实际上比谁都宝贝自己头上的乌纱帽。
立储之事,无人再提。
大臣们终于彻底安静下来,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我爹上书请辞,要告老还乡。
皇上感念他这些年的辛苦,封他为恩国公。赏赐府邸金银,恩准他在京中养老。
皇上赏赐的恩国公府和荣国公府比邻。
荣国公,荣妃的父亲,曾经的掌管六部的尚书令。
那个天天在朝上和我爹唱反调的人,现在又要和我爹做邻居了。
我的两位兄长也即将调回京中。
两位嫂嫂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回京。
到时候阖家团圆,天伦之乐。
家中应该会很热闹吧。
33
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
湛宁刚过完十岁生辰,立储一事再一次被朝臣提起。
皇上今年已经年过五旬,身体远不如从前,在朝政上也开始力不从心。
确实到了该考虑储君人选的时候了。
当年先帝活着的时候,不愿意立太子,生怕被太子分走手中的权力。
才导致后来他死后,诸王夺位那般惨烈的宫变。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宫女太监们被杀了一轮又一轮,先帝的妃子们一个都没能活下来。
先帝的皇后被馨德贵妃毒杀,也死在了那场宫变里。
朝中其他皇子派系的官员,被齐王全部清算,连带家眷一起赶尽杀绝。
后来皇上登基,又开始打击朝中曾经齐王一脉的官员,斩首、流放、贬黜、夷三族、诛九族……
皇权的过渡,总是沾满鲜血。
在皇上表示出有立储的意愿后,太子的人选引发了朝臣们的争吵。
皇上在照例来凤仪宫用午膳时,装作在不经意间提起,和我商量此事。
他居然问我对太子的人选有什么建议?被我用后宫不得干政的理由糊弄过去。
我无意插手朝政。只求在宫中平安度日,保住我柳家的平安。
更何况,他心中早已中意太子的人选。
在吵嚷了大半年后,皇上终于决定下旨册立太子。
让朝臣们没有想到的是,太子不是皇上最宠爱的贞义皇贵妃所生的孩子,而是二皇子随宁。